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参考 > 初中语文教参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 《我的母亲》的写作过程

《我的母亲》的写作过程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0:51


贺依琴
【审题】

这是一个既常见又普通的作文题,是典型的写人的记叙文。母亲是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朝夕相处,无话不说,有的人把母亲当作自己的良师,有的人把母亲当作自己的益友,有的人当拥有母爱时不以为然,有的人当失去母爱后才真正感到母爱的可贵。

写最亲近的人,最熟悉的人,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有很多话不知从哪儿说,说多少、这就是选材问题。受题目中的“我”的限制。所选材料既要能表现母亲所共有的特点,更要有别于他人母亲的特别之处,这就叫典型。

【构思】

精心构思达到的目的是“新颖”,材料选得典型,就能出新意。写法上可以采取通过三两件具体事例表现母亲的人品精神,或对我的爱抚与呵护;也可以通过回忆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对我及我对母亲的一种情感。

总之,不管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着笔,都必须突出“我”的母亲独特的一面。

【例文】

我的母亲

周启文

一般的人都这样:一旦他懂事,便忘记了他当初吮吸着母亲的乳汁的情景。尽管这样,人们仍然相信母亲是慈祥、温和、伟大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母亲的呵护,每个人都要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

而我的感觉并非如此。在我们的记忆中,母亲是个瘫痪者,于是在我的心灵深处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母亲是个累赘。

直到有一天,当母亲离开了人世,这种感觉才从我的心中抹去。

记得那还是我很小的时候,比我小三岁的弟弟当时只会在地上爬,我父亲在武汉工作,而我们都随母亲在黄陂县蔡家榨公社连三楼生产队住着。当时,母亲就有些腿脚不便,不过不算很严重,而手却是很灵活的。平时,她一刻也不闲着,不是坐在屋里做针线活,就是扶着墙,挪动着步子摸到厨房做饭。有时无事时也给我和弟弟讲她从前赶鬼神的事,使我和弟弟听完后感到既有趣又恐惧。母亲也发脾气,但经常是因为我和弟弟将尿屙到床上时,这时母亲就会挥着大巴掌打得我们跳下床跑开。她的巴掌还是很有份量的,至今都还体会得到。

听人说,母亲原先是个身强体壮的人,百把斤的担子挑着疾步流星不闪腰。后来,因为在一次大水利工程中搞坏了腿。我父亲便把母亲接到武汉,父亲厂里出了千把元钱,治了几年,不见好,便成了现在这样。

随母亲住在农村,母亲整日忙碌,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六岁前,我就开始在家做些事:如洗点小件衣服,弟弟的尿片(就是将尿片埋在烧过的柴灰里烘干,生产队烧的柴灰都是有专门一个屋子堆积的,因为这是一种肥料)有时我也到地里帮生产队捡麦穗……遗憾的是这些好的习惯随着后来搬到武汉来都没有了。

我的母亲到武汉后又因一次摔倒在地上,而且家中的大立柜倒在她的腿上,从此母亲就再也没有站起来了。母亲瘫痪了。后来又一次次从床上摔倒在地上,她的手也不再是灵活的了,不久母亲的四肢全部瘫痪。这样母亲的饭食全由我们一勺勺地喂……

时间飞快的流逝如白驹过隙,这样的生活维持了好几年,我开始厌恶母亲了,产生了一个良心上说不过去的念头,盼她死。

不久母亲死了,不是一般人的寿终正寝,因为她当时还不到五十岁。

那天,我回到家里,看到母亲躺在地上,我于是把她从地上抱了起来,托在双手上,看到母亲皮包骨头的身体苍白得象纸的脸,我赶紧把她放到床上,喂了水,但水却从嘴角流了下来……我只有茫然地不知所措的坐在母亲的床边,想起了母亲的一切……我这时才真正感到我对不起母亲。母亲生了我养育了我,而我呢?望着那瘦弱的躯体,我心里不禁涌起了一股说不清是什么滋味的滋味……

几天以后,在故乡那落雨以后的泥泞小路上,我捧着母亲的骨灰盒与父亲、弟弟及其他亲人来到了我家的祖坟旁……

【简评】

1本文在构思上表现出新颖:文章叙述了母亲瘫痪前后的一段经历,但小作者着力要表现的是自己对母亲的一件“反常”情感──“累赘”“盼她死”,后来随着母亲的病逝,小作者猛然回首才真正“感到对不起母亲”“说不清是什么滋味的滋味”。小作者是在平静的回忆叙说中贯穿着情感的流露和变化,最终受到良心谴责的那颗心回归于正常。

2在写法上作者运用的是“双线交织”法。“双线交织”即一条线回忆母亲的一段经历、按时间发生后顺序记叙;一条线为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全文以“情”为之贯穿,即:累赘→盼她死→对不起→说不清什么滋味的滋味。没有杜撰夸张,没有贴金拔高,老老实实从生活中来,写真情实感,正所谓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自然朴实的文风使文章的感情力度增强,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悲剧效果,增加了对读者心灵的穿透力。

《我的母亲》的写作过程.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备课资料

    [疑难解析]①什么叫记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

  • 《醉翁亭记》“课前作业 导学”设计的体会

    课前作业 导学,既能节省课时,增大课堂的容量,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合作互助精神。让学生既能体验自已学习成...

  • 《醉翁亭记》学习指要

    《醉翁亭记》是北宋欧阳修写的一篇山水游记,表现了作者因参与范仲淹等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滁州知州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笔...

  • 《旅鼠之谜》教学参考

    (一)重点与难点: 1.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有几大奥秘。 2.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如果人类也无节制地繁衍下...

  • 《藤野先生》重点解说

    重点解说1字音辨读。2辨别形似字。3词义辨析。①模胡:一般指不分明、不清楚。例:他神志模胡、言语不清。文中指马虎、不...

  • 《藤野先生》教学资料汇集

    一、背景及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一)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

  • 《藤野先生》教学难点 试析

    《藤野先生》教学难点 试析 (一)藤野严九郎其人其事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

  • 《藤野先生》教学参考

    教学目的一、通过对作品的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散文的重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二、了解并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

  • 《藤野先生》导读提示

    导读要点:这篇文章也是叙事散文,在导读方法上有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其要点是:1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

  • 《藤野先生》导读设计

    一、初读课文。1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集《》。初一已学过这个集子里的一篇《》。这些散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从记忆中...

  • 《藤野先生》备课参考

    问: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的实际情况如何?课文说,“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学年考试的成绩,“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

  • 我教《藤野先生》

    ,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着眼语言文字承载的思想和文化。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