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第24课教案之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第21课、22课均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属姐妹篇。其中本课重点介绍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展现了本时期我国在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祖冲之是十分博学和深邃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过重要贡献。其中推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是他最主要的贡献。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使学生认识祖冲之利用并发展了刘徽的“割圆术”,经过高位数字的极艰苦、繁琐的推算,终于取得光耀世界的先进成果。要充分利用发挥活动与探究1及“神奇的小棍”的作用。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生动介绍引言中关于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均以祖冲之命名的令中国人深感骄傲的事实,启发学生对祖冲之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及以他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优秀科技成果的重视。
2.教师应认真解释本课标题。说明标题中的“承上启下”的内涵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3.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的总趋势,思考这一历史趋势与本阶段重要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内在联系。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做必要的阐释或补充,并投影结构图示。4.教师可安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自己概括归纳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及著作,并找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最主要成就。
5.教师应重点讲解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特别是在推算圆周率方面的突出成就。首先要向学生说明圆周率是圆周与直径的比例,对测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孜孜探求其接近数值。中国古代的《周髀算经》说“周三径一”;西汉刘歆求得3.1547;东汉张衡求出3.16;曹魏刘徽求得3.14等。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刘徽创造的“割圆术”,把四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超越了前人的成就,做出了不起的贡献。祖冲之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日本学者曾建议把圆周率命名为祖率,以纪念这位杰出的中国学者。教师应以祖冲之的卓越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教材,让学生思考讨论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6.“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一目,可先让学生回忆两件中国古代在农业、畜牧业方面为世界作出贡献的史实,说明中国自古有发达的农业。然后教师先简介贾思勰的生平事迹,再让学生阅读课文,概括《齐民要术》的内容及评价。教师可做些必要的补充说明。
7.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齐民要术》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农学著作?”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正文与小字进行回答。教师可适当补充些史实,如《齐民要术》引用过一百五六十种书,有些书现已失传,幸亏《齐民要术》保留了这些书的部分内容以及《齐民要术》对后世影响等。
8.学生阅读“郦道元和《水经注》”一目课文,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水经注》的性质、内容及文字特色?”为帮助学生理解本目课文,教师在讲述时应具体说明:大约在汉魏的时候,我国出现一部以全国水道为纲的地理著作《水经》。郦道元认为许多古代地理书籍的记载过于简单,不能全面详尽地把祖国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情况描述下来。于是,他选择《水经》作底本,采用作注的形式,撰写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这部巨著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受到后世地理学家的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文学家所重视。
9.如时间允许,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并填写魏晋南北朝重大科技成果简表。也可让学生在课下完成。
三、学法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思考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与本课内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在因果联系,使历史知识建立在科学系统之上。这一系统认识可概括为下述认识图式:
2.本课课文中介绍的古代科学家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治学和做人的品质,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中吸取宝贵精神财富,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
1.动动手:用小刀把方木头或铅笔削成圆柱体。想一想,怎样削最圆?然后判断下列示意图,哪一个圆形的周长最接近圆的周长?祖冲之计算圆周率,与这里的做法有何类似之处?
在木头或铅笔剖面先画个内切正多边形,然后用小刀削去边外木头。边数愈多,就愈接近圆形。这就是古人所用的割圆术。
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周长最接近圆的周长。
祖冲之就是运用这种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的。
2.制表:你能否围绕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制作一个简明扼要的表格?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
南朝
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缀术》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著名农学家
《齐民要术》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
北魏
杰出的地理学家
《水经注》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
参考资料
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刘徽,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曹魏末年,他撰成《九章算术注》9卷,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割圆术。《九章算术》说“周三径一”,即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刘徽认为这太不精确,指出“周三径一”不是圆周率,而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刘徽发现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周长就无限逼近圆的周长,从而创立割圆术,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相继算出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直至正九十六边形的边长,求出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面积,得出圆周率为3.14的结论。后来,他又计算出圆内接正三千零七十二边形的面积,得到了更精确的圆周率,即圆周率为3.1416。刘徽运用了初步的极限概念,并提出了割圆术,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字文远。河北涿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西晋末年,祖家从北方南迁。他曾任刘宋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从事,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令;萧齐长水校尉,掌管禁卫军守卫京城。曾写过《安边论》,建议齐明帝“开屯田,广农殖”。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尤其是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计算。祖冲之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镶嵌在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
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
祖冲之是大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贡献。他33岁时提出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纠正了当时通行的“元嘉历”的误差。他重造了指南车,发明了千里船和水碓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据《隋书·律历志》记载:“古之九数,圆周率三,圆径率一,其术疏舛。自刘歆、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设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过剩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朒,nu。朒数,不足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又设开差幂,开差立,兼以正圆参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所著之书,名为《缀术》,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是故废而不理。”
圆周率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同直径的比率,通常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应用广泛,在天文、历法、机械等各学术领域,只要涉及到圆的问题,都要运用到圆周率。圆周率是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求圆周率精确的程度,标志着古代数学水平和科学水平所能达到的程度。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精确数值比外国要早一千年左右
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等,计算圆周率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祖冲之继承前人的成果,把圆周率推算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推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的杰出数学家。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超过他的成果。但是,阿尔·卡西比祖冲之晚了近一千年。欧洲直到16世纪才由德国人奥托和荷兰人安托尼兹重新算出这一数值,他们比祖冲之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祖冲之收集和阅读了古代大量的天文、数学文献
在祖冲之以前,我国古代天文和数学方面的文献主要有:战国时期楚人甘德著《天文星占》八卷,魏人石申著《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叫《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夏小正》是战国时编成的一部历法书,基本上保存了夏历,即以冬至后二月为正月,比较符合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历法。《周髀算经》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前,《九章算术》西汉成书。《史记》中的天官书,记载了许多天文学现象。此外,秦朝有《颛顼历》,汉武帝时有《太初历》《三统历》,刘洪撰《乾象历》,张衡著《灵宪》。这些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文献,对祖冲之很有帮助。
圆周率数值的推算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圆周与直径的比例,大体为三比一。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圆周率数值的推算也日益准确。从西汉刘歆到齐梁祖冲之,不少人为推算圆周率数值做出过贡献。刘歆(?—23),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任中垒校尉,整理文艺群书,对经籍目录学做出了贡献。王莽建新政权,歆任国师,后因参与谋杀王莽事件,事败自杀。通晓天文律历,著有三统历谱。刘徽,魏晋时数学家。魏景元四年前后,注九章算术十卷,撰九章重差图一卷,创造测望推算的方法。他的主要发明是用割圆木求圆周率,计算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求得圆周率为3.1416。何承天(370—447),南朝宋天文学家,东海郯人。元嘉时为著作佐郎,撰修宋书,未成而死。他博通经史,精天文律历,曾上表指出沿用的景初乾象历法疏漏不当,奏请改历,称元嘉历,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
贾思勰
贾思勰,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山东益都人。在北魏末年当过高阳(今山东淄博市西北)太守。他研究前人有关农业的著作,搜集民谣农谚,访问有经验的老农,在实际生产斗争中作了细心的观察和比较,写出了《齐民要术》一书。该书是当时中国农业科学的总结,据此书我们得以知道当时农业科学的发达。该书所载,有现在还有用的,有可作为借鉴的。所以,这部书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全书92篇,分为10卷,约11万字,包括农艺、园艺(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林木、畜牧(家禽、家畜的饲养)、养鱼和农产品制造(如酿造、食品加工)及其他农业、手工业等;其中,农艺和园艺占了重要篇幅。从西周以来,我国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术,在该书中都做了总结性的叙述。在农作物的栽培和种植方面,《齐民要术》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记载了主要农作物粟、黍、稷的播种日期,介绍了怎样选种、浸种和给水稻催芽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该书在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的同时,对土壤的改良和耕作技术(耕、锄等)也十分重视,提出要经常保持土壤中所含有的适量水分,增强土壤肥力,要利用农作物吸收养料的不同,进行作物的轮作、间作、混作和套作。应当指出,该书中提出了绿肥轮作的方法。当时欧洲还广泛实行轮换休耕的耕作方法,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洲人在农业上才实行绿肥轮作制。在蔬菜栽培方面,认为应高度利用土地,生产上要粪大水勤。在果树种植方面,详细介绍了嫁接法。在家畜饲养方面,注意喂料和喂水。该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二十多种造酒的方法。该书引用有关著作156种,在我国农学史和世界农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
郦道元(?—527),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为御史中尉,后任关右大使。雍州刺史萧宝寅反,被执遇害。性好学,注意地理学。搜集大量地理、历史材料,引用地方流传的神话和传说,写成了《水经注》一书。
《水经》
《水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汉朝桑钦著。书中记述我国137条河流水道,系统地以水道为纲,记述其源流和流经地方,确立了因水证地的方法。
《水经注》
《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40卷。郦道元为《水经》作注而成。该书中水道增加到1250条,注文20倍于原书,引用书目多达四百多种,大大丰富了《水经》的内容。《水经注》系统描述了黄河、长江、淮河等主要水系的源流脉络、古今变迁及水利开发。并以水道为纲,记载沿河所经地区山陵、原隰、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现象,以及城邑、关津的建置沿革、兴衰过程,还有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等,几乎包括所有历史地理的内容。在辗转抄录流传中,《水经注》的经文与注文出现许多混淆与舛误。清朝乾嘉学者对《水经注》进行了大量的校勘工作,如全祖望著《全校水经注》,赵一清著《水经注释》,戴震校《水经注》。近代杨守敬、熊会贞又著《水经注疏》,注明郦注征引故实,详述郦注所叙水道的迁流,订正全、赵、戴诸家校释,是一部有关《水经注》的很好的参考书。
《水经注》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
译成白话为: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声音,那样哀婉,久久不绝。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最长,猿叫三声就使人泪沾衣裳。
图画说明
古代骨算筹
这是1971年陕西千阳县出土的西汉骨质算筹,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算筹。算筹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当时除了骨质算筹外,还有木质、铁质、铜质等各种材料。人们计算时用算筹摆成横式、纵式两种。横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纵式表示个位、百位、万位……依次类推,纵横相间,便能表示各种数字。如果遇到“零”则不摆算筹,让这位数字空着,图中右侧的算筹表示的数字是1976。算筹在我国古代使用了近二千年,逐渐被珠算所代替。
第24课教案之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第21课、22课均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属姐妹篇。其中本课重点介绍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展现了本时期我国在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祖冲之是十分博学和深邃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过重要贡献。其中推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是他最主要的贡献。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使学生认识祖冲之利用并发展了刘徽的“割圆术”,经过高位数字的极艰苦、繁琐的推算,终于取得光耀世界的先进成果。要充分利用发挥活动与探究1及“神奇的小棍”的作用。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生动介绍引言中关于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均以祖冲之命名的令中国人深感骄傲的事实,启发学生对祖冲之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及以他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优秀科技成果的重视。
2.教师应认真解释本课标题。说明标题中的“承上启下”的内涵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3.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的总趋势,思考这一历史趋势与本阶段重要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内在联系。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做必要的阐释或补充,并投影结构图示。4.教师可安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自己概括归纳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及著作,并找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最主要成就。
5.教师应重点讲解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特别是在推算圆周率方面的突出成就。首先要向学生说明圆周率是圆周与直径的比例,对测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孜孜探求其接近数值。中国古代的《周髀算经》说“周三径一”;西汉刘歆求得3.1547;东汉张衡求出3.16;曹魏刘徽求得3.14等。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刘徽创造的“割圆术”,把四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超越了前人的成就,做出了不起的贡献。祖冲之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日本学者曾建议把圆周率命名为祖率,以纪念这位杰出的中国学者。教师应以祖冲之的卓越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教材,让学生思考讨论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6.“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一目,可先让学生回忆两件中国古代在农业、畜牧业方面为世界作出贡献的史实,说明中国自古有发达的农业。然后教师先简介贾思勰的生平事迹,再让学生阅读课文,概括《齐民要术》的内容及评价。教师可做些必要的补充说明。
7.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齐民要术》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农学著作?”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正文与小字进行回答。教师可适当补充些史实,如《齐民要术》引用过一百五六十种书,有些书现已失传,幸亏《齐民要术》保留了这些书的部分内容以及《齐民要术》对后世影响等。
8.学生阅读“郦道元和《水经注》”一目课文,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水经注》的性质、内容及文字特色?”为帮助学生理解本目课文,教师在讲述时应具体说明:大约在汉魏的时候,我国出现一部以全国水道为纲的地理著作《水经》。郦道元认为许多古代地理书籍的记载过于简单,不能全面详尽地把祖国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情况描述下来。于是,他选择《水经》作底本,采用作注的形式,撰写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这部巨著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受到后世地理学家的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文学家所重视。
9.如时间允许,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并填写魏晋南北朝重大科技成果简表。也可让学生在课下完成。
三、学法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思考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与本课内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在因果联系,使历史知识建立在科学系统之上。这一系统认识可概括为下述认识图式:
2.本课课文中介绍的古代科学家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治学和做人的品质,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中吸取宝贵精神财富,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
1.动动手:用小刀把方木头或铅笔削成圆柱体。想一想,怎样削最圆?然后判断下列示意图,哪一个圆形的周长最接近圆的周长?祖冲之计算圆周率,与这里的做法有何类似之处?
在木头或铅笔剖面先画个内切正多边形,然后用小刀削去边外木头。边数愈多,就愈接近圆形。这就是古人所用的割圆术。
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周长最接近圆的周长。
祖冲之就是运用这种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的。
2.制表:你能否围绕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制作一个简明扼要的表格?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
南朝
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缀术》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著名农学家
《齐民要术》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
北魏
杰出的地理学家
《水经注》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
参考资料
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刘徽,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曹魏末年,他撰成《九章算术注》9卷,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割圆术。《九章算术》说“周三径一”,即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刘徽认为这太不精确,指出“周三径一”不是圆周率,而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刘徽发现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周长就无限逼近圆的周长,从而创立割圆术,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相继算出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直至正九十六边形的边长,求出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面积,得出圆周率为3.14的结论。后来,他又计算出圆内接正三千零七十二边形的面积,得到了更精确的圆周率,即圆周率为3.1416。刘徽运用了初步的极限概念,并提出了割圆术,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字文远。河北涿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西晋末年,祖家从北方南迁。他曾任刘宋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从事,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令;萧齐长水校尉,掌管禁卫军守卫京城。曾写过《安边论》,建议齐明帝“开屯田,广农殖”。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尤其是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计算。祖冲之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镶嵌在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
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
祖冲之是大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贡献。他33岁时提出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纠正了当时通行的“元嘉历”的误差。他重造了指南车,发明了千里船和水碓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据《隋书·律历志》记载:“古之九数,圆周率三,圆径率一,其术疏舛。自刘歆、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设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过剩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朒,nu。朒数,不足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又设开差幂,开差立,兼以正圆参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所著之书,名为《缀术》,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是故废而不理。”
圆周率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同直径的比率,通常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应用广泛,在天文、历法、机械等各学术领域,只要涉及到圆的问题,都要运用到圆周率。圆周率是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求圆周率精确的程度,标志着古代数学水平和科学水平所能达到的程度。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精确数值比外国要早一千年左右
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等,计算圆周率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祖冲之继承前人的成果,把圆周率推算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推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的杰出数学家。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超过他的成果。但是,阿尔·卡西比祖冲之晚了近一千年。欧洲直到16世纪才由德国人奥托和荷兰人安托尼兹重新算出这一数值,他们比祖冲之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祖冲之收集和阅读了古代大量的天文、数学文献
在祖冲之以前,我国古代天文和数学方面的文献主要有:战国时期楚人甘德著《天文星占》八卷,魏人石申著《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叫《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夏小正》是战国时编成的一部历法书,基本上保存了夏历,即以冬至后二月为正月,比较符合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历法。《周髀算经》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前,《九章算术》西汉成书。《史记》中的天官书,记载了许多天文学现象。此外,秦朝有《颛顼历》,汉武帝时有《太初历》《三统历》,刘洪撰《乾象历》,张衡著《灵宪》。这些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文献,对祖冲之很有帮助。
圆周率数值的推算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圆周与直径的比例,大体为三比一。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圆周率数值的推算也日益准确。从西汉刘歆到齐梁祖冲之,不少人为推算圆周率数值做出过贡献。刘歆(?—23),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任中垒校尉,整理文艺群书,对经籍目录学做出了贡献。王莽建新政权,歆任国师,后因参与谋杀王莽事件,事败自杀。通晓天文律历,著有三统历谱。刘徽,魏晋时数学家。魏景元四年前后,注九章算术十卷,撰九章重差图一卷,创造测望推算的方法。他的主要发明是用割圆木求圆周率,计算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求得圆周率为3.1416。何承天(370—447),南朝宋天文学家,东海郯人。元嘉时为著作佐郎,撰修宋书,未成而死。他博通经史,精天文律历,曾上表指出沿用的景初乾象历法疏漏不当,奏请改历,称元嘉历,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
贾思勰
贾思勰,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山东益都人。在北魏末年当过高阳(今山东淄博市西北)太守。他研究前人有关农业的著作,搜集民谣农谚,访问有经验的老农,在实际生产斗争中作了细心的观察和比较,写出了《齐民要术》一书。该书是当时中国农业科学的总结,据此书我们得以知道当时农业科学的发达。该书所载,有现在还有用的,有可作为借鉴的。所以,这部书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全书92篇,分为10卷,约11万字,包括农艺、园艺(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林木、畜牧(家禽、家畜的饲养)、养鱼和农产品制造(如酿造、食品加工)及其他农业、手工业等;其中,农艺和园艺占了重要篇幅。从西周以来,我国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术,在该书中都做了总结性的叙述。在农作物的栽培和种植方面,《齐民要术》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记载了主要农作物粟、黍、稷的播种日期,介绍了怎样选种、浸种和给水稻催芽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该书在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的同时,对土壤的改良和耕作技术(耕、锄等)也十分重视,提出要经常保持土壤中所含有的适量水分,增强土壤肥力,要利用农作物吸收养料的不同,进行作物的轮作、间作、混作和套作。应当指出,该书中提出了绿肥轮作的方法。当时欧洲还广泛实行轮换休耕的耕作方法,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洲人在农业上才实行绿肥轮作制。在蔬菜栽培方面,认为应高度利用土地,生产上要粪大水勤。在果树种植方面,详细介绍了嫁接法。在家畜饲养方面,注意喂料和喂水。该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二十多种造酒的方法。该书引用有关著作156种,在我国农学史和世界农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
郦道元(?—527),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为御史中尉,后任关右大使。雍州刺史萧宝寅反,被执遇害。性好学,注意地理学。搜集大量地理、历史材料,引用地方流传的神话和传说,写成了《水经注》一书。
《水经》
《水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汉朝桑钦著。书中记述我国137条河流水道,系统地以水道为纲,记述其源流和流经地方,确立了因水证地的方法。
《水经注》
《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40卷。郦道元为《水经》作注而成。该书中水道增加到1250条,注文20倍于原书,引用书目多达四百多种,大大丰富了《水经》的内容。《水经注》系统描述了黄河、长江、淮河等主要水系的源流脉络、古今变迁及水利开发。并以水道为纲,记载沿河所经地区山陵、原隰、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现象,以及城邑、关津的建置沿革、兴衰过程,还有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等,几乎包括所有历史地理的内容。在辗转抄录流传中,《水经注》的经文与注文出现许多混淆与舛误。清朝乾嘉学者对《水经注》进行了大量的校勘工作,如全祖望著《全校水经注》,赵一清著《水经注释》,戴震校《水经注》。近代杨守敬、熊会贞又著《水经注疏》,注明郦注征引故实,详述郦注所叙水道的迁流,订正全、赵、戴诸家校释,是一部有关《水经注》的很好的参考书。
《水经注》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
译成白话为: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声音,那样哀婉,久久不绝。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最长,猿叫三声就使人泪沾衣裳。
图画说明
古代骨算筹
这是1971年陕西千阳县出土的西汉骨质算筹,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算筹。算筹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当时除了骨质算筹外,还有木质、铁质、铜质等各种材料。人们计算时用算筹摆成横式、纵式两种。横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纵式表示个位、百位、万位……依次类推,纵横相间,便能表示各种数字。如果遇到“零”则不摆算筹,让这位数字空着,图中右侧的算筹表示的数字是1976。算筹在我国古代使用了近二千年,逐渐被珠算所代替。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时间预设
1课时问题预设: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有何特点?
2、他认为人物的神态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因此他画人物是常常很久不点眼睛,直到考虑成熟了,才画上去。“点睛传神”是哪位画家的做法?
学习目标1、让学生知道: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2、让学生欣赏书法与石窟艺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能力,树立爱护文物古迹意识。【学习重点】:书画艺术和石窟艺术【学习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知识结构:1、书画东晋王羲之《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2、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3、石窟艺术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展示内容:
领域
代表人物
朝代
代表作品
特点
书法
绘画
石窟
巩固达标:1.某校初一年级正在进行历史知识抢答题,主持人说:“他是东晋人,创造出一种新颖秀丽的书法,后人尊称他为书圣。”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黄庭坚 d 董其昌2、南北朝时期石窟群的兴建是当时哪一种宗教广为流传的历史见证(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3、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 )a 天下第一草书 b 天下第一隶书 c 天下第一楷书 d天下第一行书4、当你观察《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的时候,你发现画中表现的是( )a 人物 b 山水 c 飞禽 d 走兽5、“遒媚劲健,绝对更无”这是后人对哪一幅作品的赞美( )a 《洛神赋图》 b 《女史箴图》 c 《兰亭序》 d 《九章算术》6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各民族和中外文化交融的是()a 绘画 b 书法 c 诗歌 d 石窟艺术7、“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请回答:(1)这是人们对谁的书法作品的赞美?他生活在哪个朝代?代表作品是什么?
(2)、与他同时到的一位著名画家有“三绝”,他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3)、从他们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你能说出当时佛教盛行的原因么?谈谈你对佛教影响的认识。
归纳生成1、书画东晋王羲之《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2、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3、石窟艺术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课后反思:
本课以指导阅读为基础,思考议论为过程,教师归纳小结为升华,实行自主式、互动式、探究式双边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能从整体上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训练了能力,也了解和运用了一些基本的史学方法,更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这节课我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这节课给了我以下启示:
1.历史课堂不应该就是讲教材,课程资源应是一切与历史有关的东西。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者,是益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重要的概念、重要的历史结论及其依据
3、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鼓励以多种形式表述历史。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学案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培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学习重点】
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学习难点】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又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围绕本课,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
类别 书法 绘画 石窟艺术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请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包括作者、生活的年代、代表作、艺术特点。)
2.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代表,这些石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雕凿出来的。你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石窟吗?谈谈你对佛教影响的认识。
3.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这是哪一书法的摹本?此书法在书法史上有何美誉?
②此书法创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
③他的字有何特点?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一千六百多年前,有这样一位画家,他答应为一座新落成的寺庙捐款一百万铜钱。他的捐款方式很奇怪。寺庙要落成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一个便殿里作画,画好后,对住持说,从明天起,你们打开这座殿门,第一天来看画的,每人要施钱十万,第二天来看画的,每人要施钱五万,第三天以后,随人施舍。结果连续几天,争着来看的人山人海;三天不到,寺庙就得到了好几百万钱。
壁上的金粟如来面带笑容,眼睛好像会说话,抬脚像要走出墙壁,全身的光彩,把整个便殿照得金亮金亮。
1.故事中的画家指的是谁?
2.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四、知识整合
五、巩固练习
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谁作品的高度评价(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2.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什么时候?( )
a.战国 b.东汉末年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
3.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反映的是我国什么时期的佛教艺术( )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五代时期
4.书法家王羲之生活的时期是( )
a.三国 b.西晋 c.东晋 d.南北朝
5.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绘画 b.书法 c.石窟 d.诗歌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二 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用木、石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图像章)。…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做一个汉字“京”,它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进。…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做一个“人”形画,它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应用。…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北京奥运会会徽说明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形式。
(2)上述传统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请你选择两种艺术形式,根据所学历史教材,各说出两位我国古代艺术名家。
(3)请从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角度,为XX年奥运会期间的文艺表演或宣传设计两项活动。
六、中考链接
1.(•南京)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序》 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 d.《玄秘塔碑》
2.(•连云港)右图书法作品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这一作品的首书者是()
a.王羲之 b.顾恺之
c.李白 d.苏轼
3.(河南中考题)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发展历程。观察下面中国汉字“马”的演变图,回答问题。
(1)甲骨文出现于什么朝代?要进一步考察研究甲骨文,应该访问河南的哪一座城市?
(2)图片中中国文字由古到今的演变历程,显示出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
(3)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其它地区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古代文字,请举出一例。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参考答案
一、 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见课本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东晋王羲之《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集前代书法之大成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绘画出色题材广泛
南北朝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吸收了绘画、雕塑、佛教等艺术形式,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成就。
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佛教传入后为历代统治者作为麻痹人民思想的工具,削弱了人们的反抗意志。同时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小说、绘画、石窟艺术、建筑等。
3.(1)《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2)王羲之东晋
(3)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书圣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顾恺之
2.见材料
五、巩固练习
1.a 2.b 3.b 4.c 5.c
6.(1)书法印章(雕刻、雕塑)舞蹈绘画
(2)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
黄庭坚蔡襄董其昌等绘画: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徐渭等。
(3)戏曲欣赏舞蹈诗词朗诵书画展等。
六、中考链接
1.a 2.a
3.(1)商朝 安阳
(2)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传承、悠久、不断创新等。
(3)略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
了 解
王羲之和《兰亭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
体 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认识文字发展线索
通过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联系认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的发展变化
阅读分析概括提炼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概括提炼本课的基本知识点,结合制作填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表》,提高综合归纳能力
手脑并用知动学习
指导学生临摹114页插图中的“永”字,感知王羲之书法的特征;同时临摹“马”字四种字体,领会我国文字造型变化无穷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审美艺术修养
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书法是我国特有的文字造型艺术,我们应当重视汉字书法的练习
民 族情 感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以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动人的艺术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顾恺之的人物画和两个石窟的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王羲之和《兰亭序》、辉煌的石窟艺术教学难点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请简要介绍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的科技成就。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贡献
祖冲之
南朝
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著《缀术》
贾思勰
北朝 (北魏和东魏)
农学家
著《齐民要术》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著《水经注》
2、过渡讲解:上一课讲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指导学生阅读114-116页“导入框”和《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课文以及插图“王羲之和《兰亭序》”、“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文献资料·后人赞《兰亭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动手活动或思考回答:1、请五位同学到黑板临摹114页插图中的“永”字和“马”字的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字体。2、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征怎样?代表作是什么?(王羲之以行书见长,其字或端庄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游龙”。代表作是《兰亭序》。)3、根据“导入框·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你怎样理解王羲之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王羲之爱鹅,是喜欢看白鹅划水的姿势,因为他可以从白鹅划水的姿势中联想到自己写字的执笔运笔姿势。总之,他练习书法很专注,几乎不放过任何机会,认真汲取前人的书法特长,融汇成自己的风格,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所以说他的书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4、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顾恺之的绘画题材很广,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5、王羲之和顾恺之的性格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后人用什么称呼来赞誉他们?(他们从小就对书画艺术执着地追求,都有孜孜不倦、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的特色,后来终成大器。后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顾恺之有“三绝”。)过渡讲解:这时的文化名人有书画界的王羲之和顾恺之,还有思想界的范缜等。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指导学生阅读116页“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课文,思考回答:《神灭论》的作者是谁?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范缜。主要内容是揭露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系统阐述无神论的思想。)过渡讲解:佛教的盛行,导致范缜《神灭论》的写作,也导致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开凿。辉煌的石窟艺术指导阅读116-117页“辉煌的石窟艺术”课文及其插图《龙门石窟佛像》,思考回答:十六国、南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个石窟?石窟中的佛像有什么特点?(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其中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115页“动脑筋”: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内能讲出一两个来?你还知道王羲之其他的书法作品吗?(王羲之为老太太画扇子、王羲之在酒杯中练字的故事等。其他的书法作品还有《黄庭经》、《乐毅论》等。)2、118页“自由阅读卡”:文房四宝指的是哪四样物品?它们为什么被称作“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因为它们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工具。)3、117页“练一练”: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年代最久远的是(d) 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龙门石窟佛像4、填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成就表》:
项目
主要代表
历史地位
书法家
王羲之写《兰亭序》
“书圣”,天下第一行书
画家
顾恺之画《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三绝”
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古代艺术宝库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学案
【课标要求】
1.知道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2.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能力目标: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学习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学习难点】
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通过阅读课文,你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有哪些?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背景?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才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贾思勰
(1)上面16个字是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的指导思想。请你说出它的大致含义。
(2)这种指导思想体现了贾思勰的什么精神?
2.你能说一说本课中三位科学家分别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吗?你认为自己最应该学习的是哪一方面呢?请谈谈你的体会。
四、知识整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与本课的文化有内在的因果关系:
(北方民族大融合以及南方经济大发展导致了南北经济的发展,从而带来了科技文化的繁荣。)
五、巩固练习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归园田居》 b.《水经注》 c.《农桑辑要》 d.《齐民要术》
2.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 )
a.发现了圆周率 b.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c.找到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d.推算出圆周率的准确数值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出自哪一名著?( )
a.《水经注》 b.《九章算术》 c.《缀术》 d.《天工开物》
4.下列属于《齐民要术》主要内容的有( )
①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②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③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④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试比较祖冲之、郦道元、贾思勰这三位科学家有何共同优点?
六、中考链接
1.(•潍坊)北魏时期,潍坊大地上一位农学家提出:“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他是()
a.公冶长 b.郑板桥 c.贾思勰 d.陈介祺
2.(•眉山)三峡是我国著名的景点之一。古代有人曾对三峡两岸的猿声作这表的描写:“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a.罗贯中 b.郦道元 c.吴承恩 d.施耐庵
3.(•宜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水经注》中对三峡的描述,它的作者是( )
a.郦道元b.张衡c.张仲景d.贾思勰
4.(•济宁)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的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九章算术》 d.《伤寒杂病论》
5.(•贵港)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a.华佗―医生 b.李冰一一都江堰
c.郦道元一一农学家d.小篆一一秦朝通用的标准字体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见课本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
精神:注重实践刻苦钻研善于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但北方和南方都有一定发展。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南方得到开发。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科技的发展。因此这一时期又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1)参考文献,搜集言语歌谣访问老农,通过实践来验证
(2)继承先人注重实践
2.精神:注重实践刻苦钻研善于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 言之有理即可
五、巩固练习
1.d 2.b 3.a 4.c
5精神:注重实践刻苦钻研善于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不拘泥于前人的成就。
六、中考链接
1.c 2.b 3.a 4.a 5.c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学习目标:
①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②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取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学习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
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的复杂数字概念主方法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课文正文和小字部分,完成下列题目。
填空:
①祖冲之的生活时代是______,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经后的第______位,也就是在______和______之间,项成果领先于世界近______年。
②北朝的______写了《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③北魏的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____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1、 合作探究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3、课堂检测
选择题:
(1)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它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本草纲木》 d、《天工开物》
(2)下列著作由北朝人撰写的是。
①《缀术》 ②《水经注》 ③《齐民要术》 ④《论衡》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不属于《齐民要术》内容的是。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b、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c、农业生产要要遵循自然规律 d、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进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
①南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①
(2)下列关于祖冲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在北朝时代的数学家 ②最突出的成就是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③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④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八位 ⑤编写成《缀术》一书
a、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列表题:
人物
生活时代
主要贡献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数学计算工具之一“算筹”的基本情况,并大致了解我国古代运用算筹进行筹算的方法。
2.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生探究古代历史奥秘的热情,理解祖冲之取得将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成就的不易,认识对科学的热爱、坚韧不拔的毅力是祖冲之成功的秘诀。
活动准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