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政治教学反思 > 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艺术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益

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艺术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益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37

  一

设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样)”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完整的逻辑思维过程。“是什么”是下定义,形成概念,揭示事物的内涵和外延,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理性思维形式;“为什么”是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揭示事物的地位、形成的原因、作用、产生的结果(意义);“怎么办(怎样)”是分析问题后,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意义,揭示解决问题的途径、正确方法、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样)”,是连续性的设问,一环扣一环,一问衔一问,问问深入,步步逼近问题的解决——既点出了思维的起点,又展示了思维的走向,也拨正了思维的航向。

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样)”的设问艺术,优化政治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为主体词,依次加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样)”,进行设问,然后分别回答、详尽讲授的课堂教学过程。例如讲授新课“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样)”的设问顺序,依次设问:1、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什么?讲解宏观调控的定义和主要目标2、国家为什么要宏观调控?讲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3、国家怎样宏观调控?讲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艺术,以问题探索的形式,流畅的思维组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形态下的启发、开放、效益型教学方式。

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艺术,组织政治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设问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所不可缺少的最为基本又最直接的手段。对教学内容加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及讲授回答,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组合,优化教学内容结构的过程。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艺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诱导作用,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合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地位。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艺术,有利于发挥教师教学活动的“导演”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深刻讲解的“导播”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释疑解惑的“导航”作用。

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艺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设问艺术的成功运用是成功点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极为重要的方法和最为直接的手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艺术,是有序的、适时的、灵活的、高效的设问,是培养与发展学生集中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研究探索能力、周密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极为重要的方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有阶梯、有层次的导向式设问,它是当学生思维方向不明时为拨正学生思维航向而设计的设问。恰当而灵活地运用,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益,而且思维脉络清晰可见,让学生从中学到了正确的思维方向和有效的思维手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引导式设问,它是运用于使课堂教学正常展开而设计的起承上启下作用或以达到使学生思维与教师教学思路相一致的目标而设计的一类设问,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极有帮助,所以是课内运用最广泛、最频繁的一种设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递进式设问,它常运用于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全面、深入地理解政治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观点,为达到由点及面、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表象到本质等目的而设计的系列化设问,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的一种好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开放式设问,它是为了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能力而设计的一类设问,利用这类设问常可使学生开拓思维的宽广度,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激情,形成讨论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环境。

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样)”的设问艺术,可以对教材内容的框题、节题、课题进行设问。讲授新课,根据本节讲授内容,主要以教材框题为主体词,依次加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样)”进行设问。例如讲授新课“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应依次这样设问: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什么?组织讲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内容;2、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和坚持“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组织讲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提出和实施、重大意义;3、怎样坚持“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组织讲解我国坚持“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中国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有的一个框内容只是讲“是什么”、“为什么”,而“怎么办(怎样)”单独是一个框内容。当然,并不是所有教材框节内容都适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样)”的设问,日常教学应根据框节教学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讲授复习课,可以对节题、课题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样)”的设问,对问题的回答组织讲解,则是对教材内容的梳理、优化组合,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深入理解知识,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把握,构建知识体系,为学生知识迁移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复习哲学常识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可以设计设问、组织课堂教学,讲解回答:2页,当前第1页12

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艺术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同一教案不同教学效果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的同一课题的公开课《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和海珠区先后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是...

  •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我校教师人...

  • 政治课教学中的“三不要”

    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

  • 创造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美”

    建筑是造型美,舞蹈是形体美,音乐是旋律美,它们都属于艺术的美。思想品德课教学也需要艺术的再创造,那将是一种和谐的、...

  • 新课标 新问题

    从2004年9月,我们开始实行新课标的教学工作,到目前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完成政治课的四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既有平时的...

  • 新课标给政治课堂带来新气象

    自从去年秋季开学用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思想品德》以来,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

  • 矛盾分析法在初四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初四年级思想 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讲...

  • 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之我见

    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

  •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空白”艺术

    “空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

  • 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反思

    上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教学反思--教师前进的车轮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启示我们教师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要不断思考与反思,并在反思中更好地学...

  • 同一教案不同教学效果的反思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的同一课题的公开课《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和海珠区先后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是...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