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通用2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通用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3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篇1

(一)基础知识部分:

1、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知道测量较大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

例:一块橡皮长约6(厘米)    学校旗杆高约12(米)

2、 知道刻度尺上1厘米有多长。

例:刻度尺上从0-5是(5)厘米;从2-9是(7)厘米。

3、 明确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例:700厘米=(7)米                  2米=(200)厘米   

30厘米+70厘米=(1)米           1米-40厘米=(60)厘米

4、 知道角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例:角是由(1)个顶点,(2)条直的边组成的。

5、 能正确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例:2×9=18读作:(二乘九等于十八)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来。

在2×9=18中,(2)和(9)是因数,积是(18)。

它表示(2个9相加的和是18),还表示(9个2相加得18)

提示:把意义写完整。两种说法都可以。

例: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20)。   

例: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36)

6、 熟练掌握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方法:相同加数×个数

例:3+3+3+3+3=3×5  7+7+7+7=7×4     

7+8+9=8×3(有难度,不要求都掌握)

7、 知道几种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例: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形上有图案,按图案的内容确定对称轴。例如圆形笑脸只有一条对称轴。

8、掌握排列组合的规律     先确定一个数放在最前面,再用这个数和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提示:不能把0放在最前面)。

用1、2、3可以摆成( 6)个两位数。分别是(12、13、21、23、31、32)。

用4、8、0可以摆成( 4)个两位数。分别是:(48、40、84、80)。

9、简单推理     运用关键线索正确判断。

例:跳绳比赛结束后,小芳、小华、小明3人的成绩分别是95下、87下、100下,小华说:“我跳的不是最多的”,小芳说:“我比小华跳的少”。小芳跳了( )下,小华跳了( )下,小明跳了( )下

10、估算的应用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大约”。

例:一本书有89页,已经看了42页,大约还有(50 )页没看完?

90 40

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按统一标准算的题都算对。高年级用四舍五入法,低年级把它看做相近的好算的数,便于计算就行。例如4+12+18≈35

5 10 20

(二)计算部分

1、口算(直接写得数)

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   “+、-、×”,正确计算。

(2)如果是两步的算式要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算第二步。

注意:乘加、乘减的算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例:41-5+10=46      9×3+6=33      14+8-7=15         9-4×2=1

36              27             22                    8

(3)口算全部做完之后马上检查一遍,并看是否有漏题没做。

2、笔算(列竖式计算)

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  “+、-”,正确计算。

(2)写竖式时先核对竖式中抄的数与横式上的数是否一样,避免抄错数。

(3)必须用尺子打横线,书写整齐,规范。

(4)不要漏写横式上的得数。

注意:每做完一道题之后都要马上检查一遍,再做下一道题。

两步计算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选择一种最拿手的方法计算。-(分步、综合都可以;除非题目有特别要求)。

易错题型:加减混合、连减题

36+24-53=        93-47-18=        82-15+23=        89-19-42=

55+27=           96-48=           39+24=           80-56=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篇2

二年级上册总复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部分:

1、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知道测量较大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

例:一块橡皮长约6(厘米)    学校旗杆高约12(米)

2、 知道刻度尺上1厘米有多长。

例:刻度尺上从0-5是(5)厘米;从2-9是(7)厘米。

3、 明确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例:700厘米=(7)米                  2米=(200)厘米   

30厘米+70厘米=(1)米           1米-40厘米=(60)厘米

4、 知道角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例:角是由(1)个顶点,(2)条直的边组成的。

5、 能正确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例:2×9=18读作:(二乘九等于十八)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来。

在2×9=18中,(2)和(9)是因数,积是(18)。

它表示(2个9相加的和是18),还表示(9个2相加得18)

提示:把意义写完整。两种说法都可以。

例: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20)。   

例: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36)

6、 熟练掌握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方法:相同加数×个数

例:3+3+3+3+3=3×5  7+7+7+7=7×4     

7+8+9=8×3(有难度,不要求都掌握)

7、 知道几种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例: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形上有图案,按图案的内容确定对称轴。例如圆形笑脸只有一条对称轴。

8、掌握排列组合的规律     先确定一个数放在最前面,再用这个数和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提示:不能把0放在最前面)。

用1、2、3可以摆成( 6)个两位数。分别是(12、13、21、23、31、32)。

用4、8、0可以摆成( 4)个两位数。分别是:(48、40、84、80)。

9、简单推理     运用关键线索正确判断。

例:跳绳比赛结束后,小芳、小华、小明3人的成绩分别是95下、87下、100下,小华说:“我跳的不是最多的”,小芳说:“我比小华跳的少”。小芳跳了( )下,小华跳了( )下,小明跳了( )下

10、估算的应用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大约”。

例:一本书有89页,已经看了42页,大约还有(50 )页没看完?

90 40

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按统一标准算的题都算对。高年级用四舍五入法,低年级把它看做相近的好算的数,便于计算就行。例如4+12+18≈35

5 10 20

(二)计算部分

1、口算(直接写得数)

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   “+、-、×”,正确计算。

(2)如果是两步的算式要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算第二步。

注意:乘加、乘减的算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例:41-5+10=46      9×3+6=33      14+8-7=15         9-4×2=1

36              27             22                    8

(3)口算全部做完之后马上检查一遍,并看是否有漏题没做。

2、笔算(列竖式计算)

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  “+、-”,正确计算。

(2)写竖式时先核对竖式中抄的数与横式上的数是否一样,避免抄错数。

(3)必须用尺子打横线,书写整齐,规范。

(4)不要漏写横式上的得数。

注意:每做完一道题之后都要马上检查一遍,再做下一道题。

两步计算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选择一种最拿手的方法计算。-(分步、综合都可以;除非题目有特别要求)。

易错题型:加减混合、连减题

36+24-53=        93-47-18=        82-15+23=        89-19-42=

55+27=           96-48=           39+24=           80-56=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通用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