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 > 八年级生物教案 > 《动物的运动》教案(通用4篇)

《动物的运动》教案(通用4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5

《动物的运动》教案篇1

一、说学情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习生物知识,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学生也从开学初的状态进入了学习中段的状态。八年级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感性认识,对肌肉、骨骼和关节等结构也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动物完成运动的各结构的协调配合及完成运动过程中各系统的协调配合认识不深。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物的运动》是八年级生物课第五单元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本单元主要讲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而动物的作用和人类的的关系与动物本身具有运动和行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

②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③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学会分析利用媒体资料的方法。

②通过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学生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探究实验、合作学习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②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勃勃生机。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③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①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

②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说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模型

五、教学课时:1

六、说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再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再进行讲解,使本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达到学以致用。

七、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将重点阐述教学过程中的以下几个大环节。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将重点阐述我所设计的如下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1.奥运会运动员图片;2.动物运动的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

兴趣。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动物运动的结构

1、设疑:奥运会上的运动员要完成各项运动主要是靠身体的哪个系统来完成的呢?

学生讨论思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请同学们做屈肘和伸直的运动。它是由哪些器官来完成的?

学生体验屈肘和伸肘过程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骨

1、设疑:骨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认真积极思考、得出下确结论。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设疑:为什么儿童青少年的骨容易变形呢?老人的骨容易骨折呢?

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及观爱老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良好美德。

(四)观察关节的结构

1、设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

果不活动,运动情况会怎样?

学生

观察关节模型。

设计意图: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关节的结构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适于运动的特点呢?

学生讨论并总结关节的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设计意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五)人体关节

设疑:人体有哪些关节?我们在运动中应注意哪些?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讨论、总结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并突出STS的教育。

(六)骨骼肌的结构

1.设疑:运动中牵拉骨完成运动的结构是什么?

2.展示骨骼肌结构的动画。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兴趣,揭示内

部的结构。

(七)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1.设疑:有了灵活的关节,骨骼肌牵动着骨可以绕着关节活动,然而运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学生制作肘关节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2.制作肘关节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

学生体验屈肘和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协作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适时发现制作不同关节模型的典型学生,请他们为大家做示范和说明。

(八)动物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设疑: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方面的参与呢?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九)动物运动的意义

设疑: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

学生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运动能够有效地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

设计意图: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

整理信息的能力。

(十)小结

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关节具有牢固灵活的特点适于运动;骨骼肌在

运动中是动力器

官。

学生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能够充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

设计意图: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十一)教学反馈

学生讨论、回答文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骨骼

一、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肌腹:具有收缩作用

肌肉

肌腱:具有连接作用

关节头

关节面

二、关节结构及各个作用关节窝

关节囊

关节腔

运动的过程:神经→肌肉收缩→骨骼运动

三、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屈肘运动: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运动: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九、教学反思

1、成功经验

①利用媒体资源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获得冠军的图片材料,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师生感受到运动的美丽,健康的宝贵,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②通过制作模型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③通过观察动物的关节结构,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理性认识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不足之处

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中,特别是制作模型时,耽误了时间,完不成任务,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模型制作的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性还不够好,使用图钉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等。

《动物的运动》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

1、自然环境,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

2、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等。

3、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系列通过运动的特征。从而提高了能力。

4、动物通过运动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和,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和。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为飞行的是:

A、鸵鸟B、企鹅C、蝙蝠D、蚕蛹

2、动物通过运动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蜥蜴的主要运动方式为:

A、飞行B、跳跃C、爬行D、奔跑

3、下列哪项不是鸟类迁徙的意义:

A、获取足够的食物B、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C、产生有利变异D、有利完成生殖活动

(三)、当堂达标

教材52页《自我》1-3题。

(四)、拓展提升

教材52页《思维拓展》

(五)、课外阅读

《鸟飞行的秘密》

《动物的运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养成在运动时注意自我保护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社会行为的特征、事例的判别及群体内信息交流的方式

教学过程

播放录像片段。

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animalbehavior)。

提出问题:请列举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如蚯蚓的蠕动、鱼的游泳、鸟和昆虫的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引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器官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呢?让我们以哺乳动物为例来探究。

运动系统的组成:

向学生展示探究实验提纲,指导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进行探究和讨论。

(请你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是靠哪些结构完成的?如果肘关节受伤了,还能正常完成这些动作吗?为什么发生骨折或肌肉拉伤后,相应的部位不能正常运动?)

参与学生小组活动中,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和只当观众,不要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观察与思考)P28—29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思考:

1、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2、观察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图,注意看一组肌肉的两端是附着在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这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

讨论:

1、大吊车的哪些部位相当于动物体的关节?

2、除哺乳动物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有关节吗?

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原因吗?

4、人体都有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观察:屈肘动作的产生和伸肘动作的产生

家兔等哺乳动物的运动也是这样产生的。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模拟制作: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动物的运动》教案篇4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动物的运动》教案(通用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