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7
专题六 关注民生推动和谐
一、 背景材料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王林建:“‘’期间,民生工程的投入(支出增幅)每年不低于16%,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的保障更加充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应该讲更加完备,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完善。”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新华社服务专线评出XX年国内十大民生新闻(以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公正补偿改写行政强拆历史、公立医院推进改革费用首降、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引发关注、税法修改惠及工薪阶层、养老保险实现全国“漫游”、千万套保障房力保“住有所居”、扶贫标准上调为2300元、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国务院出台校车安全条例。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社会主义本质。
4、社会公平正义。 5、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监督权 7、网络建设 8、社会责任感 9、共同富裕 10、消费者权益
三、命题角度
1.当前我们还面临着哪些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
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③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2.政府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f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⑤党和政府致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3.近年来我国正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①合理调节收入分配②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③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④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⑤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等。
4.“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对温总理的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与发展需要公平正义。②公平正义能更好地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③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5.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
国家: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
社会: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个人: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6.怎样做才能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从国家角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改善民生提供法律保障;发扬民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篇1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
参与政治生活学案篇1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一、学习目标:主要帮助同学们了解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在我们国家,广大...
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学案篇1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学案第一课时《共同理想共同使命》学案教师寄语: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
科学的行动指南篇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感2、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篇1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
2023年中考政治专题复习篇1XX年中考思想品德重点中学内部讲义第九讲 相亲相爱一家人 考点梳理一、对应考点(二)1...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篇1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抓住机遇篇13.2迎接挑战(第二课时学案)——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班别:姓名:学号:一、前置作业1、阅读...
拥抱美好未来教案篇1课 题4.10.4拥抱美好未来课 型新 授教学媒体多媒体iu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重要...
民族精神耀中华篇1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2、能力: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运用史实说明与汉字相连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灿烂的一页;了解...
神圣的使命篇1第十三课 总课时4课时负责人胡丽宏教学目标1、什么是理想及作用2、理想的分类及实现的途径3、什么是共同理...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