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精选3篇)

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精选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23

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篇1

学 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册数

第十册

单元

课 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比例的意义

1.复习。

⑴说说什么叫比?

⑵求下列各数的比值:

12:16     3/4:9/8  4.5:2.7    10:6

2教学比例的意义

例1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因为这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80:2=200:5  或80/2=200/5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二、巩固练习

1.  第68页“做一做”的题目。

⑴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3和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6          0.8:0.4和2/5:1/5

⑵做第46 页的“做一做”

⑶ 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式

⑷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

二、教学比例的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80:2=200:5

内项

外项

两个外项的积是 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 巩固练习

⑴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⑵做第47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2、4题。

板书设计 :

教学札记: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篇2

第一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个比是否 成比例,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灵活地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教   具:投影机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

2、求出下面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提示课题,引入新课。

1、引入:如果有两个比是相等的,那么这两个相等的比以叫做什么?它有什么样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2、引入新课。

三、导演达标。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的表格后回答:

A、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什么?

B、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什么?

C、这两次比的比值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板书:80:2=200:5或     =

(2)引出比例的意义。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讨论:组成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何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组成比例的?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C、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D、做一做。(先练习,后讲评)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看书后回答:

A、什么叫做比例的项?

B、什么叫做比例的外项、内项?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先让学生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再计算两个内项的积,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3、练习:判断下面的哪组比可以组成比例。

6:9和9:12     1.4:2和7:10

四、巩固练习:第一、二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的方法。

六、作业 :第二题。

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二、新授教学.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80∶2=200∶5或.

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和(4)0.6∶0.2和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7.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二)填空.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3.0.5∶0.2和  4.和7.5∶1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五、课后作业 .

根据3×4=2×6写出比例.

六、板书设计 .

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精选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