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政治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 >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学案(精选2篇)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学案(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7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学案篇1

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         之中,联系是指                                          。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                    。

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联系是      的,联系是事物本身                                。

(2)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                 把握事物,根据事物的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           。切忌           。

注意: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         和             。其中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见p55)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p57---58

(1)内容:整体居于    地位,    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是由     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部份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     作用。

(2)方法论:既要                                      ;又要                                        。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           的关系(2)系统的基本特征:      、有序性和             。(3)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59。(4)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用        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例1.《中“头彩”》这幅漫画讽刺某些人(   )

a.否认联系的普遍性          b.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混淆了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例2、“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准能战胜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这句名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b、整体的性能对部分的状态起决定作用

c、领袖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例3、外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我+我们=完全的我。”从联系观角度看,其蕴涵的哲理是(   )

a、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b、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c、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改造主观世界             d、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在整体中才有意义

近日,美国和墨西哥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此次疫情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

例4、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

a、联系是普遍的          b.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d、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例5、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拼车”的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的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拼族”这一消费行为说明了(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b.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c.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例6、下列成语中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的是( )a.竭泽而渔    b.辅车相依   c.画饼充饥     d.庖丁解牛

例7、据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④信息技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前提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例8、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

a.把握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 b.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c.把握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d.把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例9、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                  ,是                                   。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                        。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的,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         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                 的统一。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既要         ,又要准备               。

注意: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根本标志在于它们                                      。

2、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     和    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质变是指事物         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                  变化。量变是指事物                   ,是一种               的变化。量变有两种形式:一是                                          ;二是                                        。

判断: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  )

(2)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     和    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        ;质变是量变的      。

(2)方法论:用                   的道理看问题。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a.坚持          ,控制量变的限度;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                   ;c.要重视        ,为质变创造条件。

注意:区别“运动、变化、发展”。

例1、XX年11月4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四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空运、海运、邮件与两岸食品安全,这意味着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将正式实现。但会谈期间,暴力抗议不断,妄图阻止两岸发展。这体现了(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例2.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歌词蕴涵的哲理有(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例4、汶川大地震后,总理勉励受灾群众说“多难兴邦”。“多难兴邦”蕴含的哲理是( )

a.经历的磨难与挫折越多,事物的发展越能够走向成功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c.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例5、XX年6月26日是第21个“国际禁毒日”,其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毒品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如果染上毒瘾就很难戒除,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永远不要做第一次尝试。这是因为( )

a.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量变必然导致质变的发生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错误的意识将决定错误的行为

例6、党的xx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哲学上看,下列对“发展”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是发展 ②事物量变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就是发展 ③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是发展 ④事物前进性和上升性的变化趋向才是发展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所谓“对立”就是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简单地说,矛盾即         。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和         。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注意:统一是有条件的)。统一有两种情形:a            ;b               。所谓斗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注意:对立是无条件的)

(3)同一以                  为前提,       寓于       之中,并为        所制约。矛盾双方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注意:(1)对立属性(斗争性)和统一属性(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属性,而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2)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                               ,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运用        的观点,坚持                  。

注意:不能认为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个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注意: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3、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它有三种情形:一是                    ;二是                                     ;三是                                   。

(2)方法论:坚持                          。

a.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      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     性,并找出解决     的正确方法。

b、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____。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___               _____。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____                  ____。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原理内容】: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                       的。        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      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第二: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          。

(2)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是我们                      的理论依据。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主要矛盾是指                                           。它的存在和发展               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次矛盾                                                           。

(2)方法论:既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       ,又要学会          ,坚持        和          的统一。

2、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                          所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          ,又          ,并            。

(2)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    ,又要                ,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       和      的统一。

3、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          和         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a、两点论、重点论的含义;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知识整合: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包括三种方法:

(1)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两分法、两点论);它的理论依据:             原理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的理论依据:           原理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它的理论依据:            原理和                  的原理。

例1、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例2、清人顾嗣有一首“杂兴”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含义是(  )

a.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c.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d.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3、“执政有个性,更有共性,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当然要从中国政党的实际出发。但同时也不能不学习和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其他政党活动共同遵循的规律,也就是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

a.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联系的  b.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一切从实际出发

例4、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  )

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  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

例5、对于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莫舒斯说:“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能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积淀之上的现代感。”之所以“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是因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突出了(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统一性

例6、中国印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同时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它以中国红为底色,采用中国传统的篆刻,书法等古老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墨笔书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它的创作思想体现了(  )①联系的观点 ②整体优化的观点 ③发展的观点 ④对立统一的观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              ,即             ,              。辩证的否定是      的环节和      的环节,其实质是      。这是因为:(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新事物。

注意: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2、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⑴              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⑵辩证法的              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          的发展。创新推动                   的变革。创新推动            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     、     、     的观点看问题。(2)形而上学用    、     、     的观点看问题。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                                          。

例1.在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暴露的是继承文化的乏力,创新地域文化的无术。一个城市要具有个性和魅力,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克隆”,而在于立足城市的历史积淀,保护文化遗产、挖掘人文资源,注人开放、包容、鲜活的时代元素。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发展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b.事物的发展不是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

c.事物的发展总是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d.事物在批判与继承、联系与创新中发展

例2、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例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例4、漫画“筛选”告诉我们( )

a.否定就是创新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抛弃

c.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d.辩证的否定是通过外力作用实现的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学案篇2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         之中,联系是指                                          。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                    。

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联系是      的,联系是事物本身                                。

(2)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                 把握事物,根据事物的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           。切忌           。

注意: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         和             。其中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见p55)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p57---58

(1)内容:整体居于    地位,    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是由     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部份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     作用。

(2)方法论:既要                                      ;又要                                        。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           的关系(2)系统的基本特征:      、有序性和             。(3)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59。(4)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用        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例1.《中“头彩”》这幅漫画讽刺某些人(   )

a.否认联系的普遍性          b.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混淆了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例2、“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准能战胜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这句名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b、整体的性能对部分的状态起决定作用

c、领袖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例3、外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我+我们=完全的我。”从联系观角度看,其蕴涵的哲理是(   )

a、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b、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c、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改造主观世界             d、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在整体中才有意义

近日,美国和墨西哥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此次疫情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

例4、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

a、联系是普遍的          b.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d、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例5、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拼车”的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的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拼族”这一消费行为说明了(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b.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c.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例6、下列成语中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的是( )a.竭泽而渔    b.辅车相依   c.画饼充饥     d.庖丁解牛

例7、据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④信息技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前提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例8、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

a.把握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 b.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c.把握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d.把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例9、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                  ,是                                   。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                        。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的,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         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                 的统一。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既要         ,又要准备               。

注意: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根本标志在于它们                                      。

2、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     和    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质变是指事物         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                  变化。量变是指事物                   ,是一种               的变化。量变有两种形式:一是                                          ;二是                                        。

判断: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  )

(2)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     和    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        ;质变是量变的      。

(2)方法论:用                   的道理看问题。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a.坚持          ,控制量变的限度;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                   ;c.要重视        ,为质变创造条件。

注意:区别“运动、变化、发展”。

例1、XX年11月4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四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空运、海运、邮件与两岸食品安全,这意味着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将正式实现。但会谈期间,暴力抗议不断,妄图阻止两岸发展。这体现了(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例2.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歌词蕴涵的哲理有(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例4、汶川大地震后,总理勉励受灾群众说“多难兴邦”。“多难兴邦”蕴含的哲理是( )

a.经历的磨难与挫折越多,事物的发展越能够走向成功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c.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例5、XX年6月26日是第21个“国际禁毒日”,其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毒品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如果染上毒瘾就很难戒除,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永远不要做第一次尝试。这是因为( )

a.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量变必然导致质变的发生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错误的意识将决定错误的行为

例6、党的xx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哲学上看,下列对“发展”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是发展 ②事物量变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就是发展 ③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是发展 ④事物前进性和上升性的变化趋向才是发展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所谓“对立”就是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简单地说,矛盾即         。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和         。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注意:统一是有条件的)。统一有两种情形:a            ;b               。所谓斗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注意:对立是无条件的)

(3)同一以                  为前提,       寓于       之中,并为        所制约。矛盾双方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注意:(1)对立属性(斗争性)和统一属性(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属性,而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2)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                               ,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运用        的观点,坚持                  。

注意:不能认为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个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注意: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3、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它有三种情形:一是                    ;二是                                     ;三是                                   。

(2)方法论:坚持                          。

a.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      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     性,并找出解决     的正确方法。

b、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____。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___               _____。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____                  ____。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原理内容】: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                       的。        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      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第二: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          。

(2)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是我们                      的理论依据。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主要矛盾是指                                           。它的存在和发展               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次矛盾                                                           。

(2)方法论:既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       ,又要学会          ,坚持        和          的统一。

2、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                          所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          ,又          ,并            。

(2)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    ,又要                ,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       和      的统一。

3、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          和         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a、两点论、重点论的含义;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知识整合: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包括三种方法:

(1)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两分法、两点论);它的理论依据:             原理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的理论依据:           原理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它的理论依据:            原理和                  的原理。

例1、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例2、清人顾嗣有一首“杂兴”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含义是(  )

a.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c.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d.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3、“执政有个性,更有共性,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当然要从中国政党的实际出发。但同时也不能不学习和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其他政党活动共同遵循的规律,也就是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

a.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联系的  b.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一切从实际出发

例4、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  )

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  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

例5、对于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莫舒斯说:“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能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积淀之上的现代感。”之所以“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是因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突出了(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统一性

例6、中国印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同时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它以中国红为底色,采用中国传统的篆刻,书法等古老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墨笔书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它的创作思想体现了(  )①联系的观点 ②整体优化的观点 ③发展的观点 ④对立统一的观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              ,即             ,              。辩证的否定是      的环节和      的环节,其实质是      。这是因为:(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新事物。

注意: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2、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⑴              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⑵辩证法的              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          的发展。创新推动                   的变革。创新推动            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     、     、     的观点看问题。(2)形而上学用    、     、     的观点看问题。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                                          。

例1.在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暴露的是继承文化的乏力,创新地域文化的无术。一个城市要具有个性和魅力,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克隆”,而在于立足城市的历史积淀,保护文化遗产、挖掘人文资源,注人开放、包容、鲜活的时代元素。上述材料蕴涵的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学案(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