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2篇)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57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篇1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解决生字词,做好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门,是很神奇的东西,是封闭世界通向外界的出口,门后面永远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满诱惑,当穿过那扇门,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请你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自由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情境创设:阅读文章,在作者看来,打开了这扇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你能举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例子吗?阅读、勾画

4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

5学习评价:你的收获与作者相比,与其他同学相比有差异吗?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差异?思考、发表见解

6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

课后学习:准备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作品,让同学对你推荐的文学作品感兴趣,并很希望阅读。

第3课时《为你打开一扇门》(二)

学习目标: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在诵读中积累。

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的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谈谈你对它的体会。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谈体会提醒学生多方面来赏析这些文字,语言、内涵、修辞等等

2组织学生评价讨论、评价

3情境创设:你已经充分感受了文学的魅力,那你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4组织活动、评价个人思考、交流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参与活动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向其他同学推荐

2评价交流:你准备看什么样的书了?

课后学习:

1、背诵你最欣赏的语段,并摘抄到你的读书笔记上。

2、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进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作者邮箱:

[1]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篇2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 :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默写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部分词语的大意。

三.朗读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就课文第4节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方法如下: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同学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四.研讨课文1—4节:

1.理清思路: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那么,作者是如何引出文学之门的?

讨论明确:

1、2两节由门谈起,引入话题,然后由“无数扇”门谈到“一扇”门指出这扇门就是文学之门,在此基础上论述打开这扇门的重要意义。

2.学习1、2两节:

(1)集体朗读

(2)提问,学生讨论回答: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各是什么意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第一句,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

第二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探索并了解的。

以“门”为喻,生动形象。

3.学习3、4两节:

(1)在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之门,为什么说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学生踊跃发言,从第四节中找出了很多句子来理解文学之门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虽然智商很高,但缺乏修养,缺乏感情。学生举例,如电脑黑客,向黑熊泼硫酸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等,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3)启发谈话: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你以前意识到文学的重要性了吗?你是如何对待文学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点燃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4)齐读第四节

五.布置作业 :

1.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预习课文5—11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检查作业 :

1.指名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说说阅读5—11节的感受。

二.学习“致文学”部分

1.指导朗读:要读出字里行间饱含的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2.教师范读第6节,学生感情朗读6—11节(分男女生配读)。

3.理解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作用。

讨论明确:作者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学生同座交流:“致文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文学的魅力的?

讨论明确:文学可以增长读者的知识

文学可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文学可以启迪读者的想象

文学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

5.找出这部分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学生思考片刻,相互交流)

6.“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同学们能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吗?(要求学生对所说的角色作一些简要分析)

7.集体朗读6—11节,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教师小结:文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愿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能深深地爱上文学,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

四.布置作业 

结合你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说说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篇3

一、学习目标

1、能从课题出发提出相关问题,通过朗读课文解决问题,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第四节的主要内容,并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说说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结合阅读经历,理解文学的特点、内涵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小时前,我们同学怀着兴奋的心情走出家门,然后揣着急切的心情踏进校门,刚刚可能又带着些许紧张的心情走进这教室的大门。今天这节课是我们同学进入常外的第一堂语文课。马上,我们将一起再走进一扇神奇的大门。当然,《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人不是我,而是著名作家赵丽宏。下面,我希望同学们能满怀热情与好奇,兴奋和快乐,和我一起走进这扇神奇之门。

(二)走近大门

1、现在,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已展现在大家眼前。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学生提问]

老师总结了一下,这样几个问题最具有代表性。

[投影]

1、打开了一扇什么门?

2、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

3、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2、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上问题,在书上划出相关内容。

[学生读书,思考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有把握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走进大门

1、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已顺利解决,我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认识了文学的本质,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那你认为文中哪段最重要?(第四节)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第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读书,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进行点评并小结]

3、既然我们现在在文学殿堂里游览、学习,而一般旅游景点都有导游或解说员的解说,要真正看懂文学的丰富内涵和诸多作用,我们也需要有解说员来解说。如果你是文学殿堂里的解说员,请你结合自己阅读的文学作品及感受,在第四节中选择一两个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加以解说。

[教师示范]比如第四节开头第一句话“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

李白的《静夜思》我想大家都十分熟悉,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师生齐背]

最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十分生动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所以说,“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

[布置活动](学习方式:前后四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推选一人做组长,记录同学的发言。每个同学独立思考之后,然后和组内同学交流,最后推选最佳解说员在班上交流。)

[学生在班上交流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点评]

4、齐读第四节,进一步体会文学的内涵和作用。

(四)引进大门

从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中,我发现许多同学的文学之门已经洞开,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向那些还在门外徘徊的同学介绍一些你打开文学之门的方法或是经验。

[学生谈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并小结]

(五)教师寄语

她是你学识渊博的老师,

不仅传授你丰富的知识,

更能教给你做人的真谛;

她是你善解人意的挚友,

在你悲伤时,给予慰藉;

在你乏味时,给予欢乐;

在你自满时,给予鞭策;

在你畏缩时,给予信心。

她是你真正的良师益友,

愿你能亲近她,拥抱她,

真正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文明人。

(六)课后学习

课外阅读美文,选择一篇你最喜欢的文章,用课文中的有关知识,写200字的点评,并把它推荐给你周围的人。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篇4

范例1 (200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题)阅读《书的征服》(节选),完成文后问题。

书的征服

蒋子龙

〈1〉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2〉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3〉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忍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的房子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征服和侵略。

〈4〉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书虫。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5〉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6〉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7〉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8〉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9〉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0〉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11〉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12〉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无聊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真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13〉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1)作者说,书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书的“征服性”和“侵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主张要“征服书”,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出两种“征服书”的方法。

(3)第〈11〉段中写道:“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

(4)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②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解析 第(1)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文中第〈3〉段中有“这不是侵略是什么”一句反问,从中可知这以前的句子肯定在谈书的“征服性”和“侵略性”,而且第〈4〉段开头的“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就是最好的总结句,因此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来概括第(1)题。

第(2)题要求概括“征服书”的方法,文中从第〈5〉段开始就在讨论如何征服书,因此只需将〈6〉~〈13〉段中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就可回答这一问题。

第(3)题考查对指示代词所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书”显然指此段中提到的“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的书。

第(4)题考查理解能力。第①题中“草地”、“马蹄”的比喻是理解的关键,从这些比喻中,可见作者对此种读书方法的否定。第②题同样运用了比喻手法,从喻体“祀奉物”的特点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态度。

答案 (1)时间被书占用,空间被书占有,头脑被书左右。(意思正确即可)(2)抓住精髓,掌握规律,把厚书读薄;有选择地读书,不被书所累;认真品读有益的书;不让消遣、娱乐类的书占据正规时间;终生阅读生活这部大书。(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激发人们的才知识,帮助人们完善自己(4)①比喻盲目读书,被书征服。②比喻多好的书也不能迷信。

范例2 (2002年北京市中考题)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亲近自己的双腿(有删节)

……

③车前行着,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更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

④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我才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着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⑤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那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⑥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到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⑦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80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怎么走那么远?”我问。“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恰巧坐了我的车。途中,他们想换车,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竟然一口气蹬到底!”

⑧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看他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断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那条独腿已经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⑨别墅到了。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

⑩返回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40分钟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第③段画线句“我正觉得奇怪”中,“我”“奇怪”的是________。

(2)第④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我”的心理活动。请联系上下文,把“我”心里想的内容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加粗词语“挣生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语言特点看,在第⑤段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

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画线句说“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起先纠缠着、笼罩着“我”的惆怅和悲凉,为什么到此时“竟然了无影踪了”呢?

(5)第⑧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从全文看,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第(1)题结合第三段中画线句前“总觉得不大对劲”“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等语句可知“奇怪”的正是这些内容。

答案 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或“上好的马路,车身却不平稳”;或“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

解析 解答第(2)题时应抓住“我”与三轮车夫的强烈对比进行思考:文中的“我”30出头,体重有130多斤,而三轮车夫比我年长20多岁,而且还是个残疾人;“我”逍遥自在地坐车,他却在拼命拉车。因此心理活动应反映出“我”的惆怅甚至悲凉才行。

答案 抓住要点:他比我年长20多岁,又是残疾人;我坐车,他拉车。

解析 第(3)题前一个问题考查对有特定含义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联系车夫的身份特点和我们的生活常识可知,“挣生活”其实就是指“赚钱过活”或“挣钱过日子”。解答后一个问题应扣住本文的语言特点——具体、生动、形象展开。

答案 前一空:挣钱过日子(或“赚钱生活”;或“自食其力”);后两空答案略(需注意的是陈述理由时必须扣住语言特点——具体、生动、形象,并言之成理)

解析 第(4)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解答时联系后文“为他高兴”“我暗暗受到鼓舞”等句可知此时“我”已被车夫的精神感动了,因此那种“惆怅和悲凉”才会“了无影踪”。

答案 要点:在爬坡过程中,“我”看到了车夫顽强地“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我”为车夫爬坡成功而高兴,为车夫的精神所鼓舞;

解析 第(5)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要抓住文中车夫叙述的内容思考。

答案 车夫说好的价就不会变;车夫制止“我”下车,用独腿顽强爬坡;车夫带着两个外国人一口气蹬了80公里。

解析 第(6)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因此既要理解其表层含义:用自己的双腿走路,又要领会其深层含义:*自己的力量“挣”来快乐而富足的生活。

答案 用自己双腿走路;用自己的力量“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点评 本段阅读重点考查字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因此解答时,务必要围绕文章的中心以及具体的语境。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为你打开一扇门

学科

语文

总课时数

二课时

版本名称

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页码

1-4

执教者

张国平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  亲近文学

年级

七年级

册次

上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优美诗文,主题是“亲近文学”,目的是引导七年级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步入文学的殿堂。《为你打开一扇门》选自赵丽宏的文章,该文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教材编者的意图也在于通过学生的阅读,领悟文学的特征、内容和阅读的意义,从而在实践中喜欢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品位。因为本课是学生上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可以此课文为蓝本,专用一节课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方法,本课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节课教学。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2、优美丰富的语言。3、拟人、比喻手法和对话方式。

教学难点

1、比喻引发联想、想象,拟人手法。

2、理解阅读文学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课件、多媒体、或挂图

语文课本、钢笔、草稿纸

教学流程

第 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建议

一、课前预习,学会方法。

预习任务:

1、找出本文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懂词义,并做好记载。

2、用普通话正确熟读全文,初步读懂文意。

1、查字词典弄清生字生词。2、熟读课文并用标示法学会设疑质疑。3、“美读小组”练习朗读,准备范读。

养成自己动手查工具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方法。

因为本课是学生上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可以此课文为蓝本,专用一节课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创设情境: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触,每扇门里都有一个神奇的小小世界。推开家里的门,和家人在一起,我们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进入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古代陈列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你们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丽宏先生的一篇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看看他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2、检查课前预习。

1、“美文美读”小组学生示范朗读。

2、评价朗读效果。

1、引入文学话题。

2、检查预习效果。

3、训练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若学生“美读”不够理想,可调整为教师深情的范读或放朗读磁带、光碟等。因为是学生上初中后的第一节课尽可能得让学生尝到语文美餐的第一道佳肴。

三、整体感知,读懂课文。

设疑:①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②作者要打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③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④联系全文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⑤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进而思考文章的结构。

设疑:阅读课文,思考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是什么?打开门和不打开门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1、   自由阅读、圈点、思考。

2、分小组探究交流回答。

3、质疑设疑,合作解决疑难。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热情鼓励,这可能使学生们将来登上文学殿堂的第一次掌声或喝彩声。

四、精读赏析,领会重点。

精读第4段,思考回答:本段讲了关于“文学”的哪些方面内容?在作者看来,打开了这扇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你能举些发生在你身上或身边的例子吗?

精读思考,分小组探究交流回答。

1、培养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联想。

适时启发点拨,如有必要可举出发生在教师自己身上的例子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五、整理归纳,发现美点。

你已经充分感受了文学的魅力,文章的哪些方面深深地吸引了你?请寻找本文美点,并思考为什么?

(①文题美;②思想美;③语言美;④结构美。)

分小组交流,讨论归纳。①文题美:形象醒目,运用比喻,设置悬念,耐人寻味,亲切自然。②思想美:重在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③语言美:这篇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精美,极富感染力。④结构美: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

1、培养总结归纳能力和探究合作精神;

2、学会赏析,指导学法。

教师只做引导点拨,决不能包办代替,尽可能得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归纳,哪怕只言片语,言之成理、言之成趣即可。

六、拓展练习,形成能力。

1、我们学习标题的比喻手法,为“书”、“理想”、“爱”等内容拟一个明白生动形象新颖别致的标题。

2、课本是学习的帮手,但不能迷信,要学会思考。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描绘及词典上的解释谈自己对文学的理解与感想。

3、我们如何打开语文之“门”?

分小组探究交流回答。①书--窗口、眼睛、阶梯、朋友;

理想--生命、风帆、航灯;爱--阳光、春雨、星光。

②它可以是一片明朗的天空,一汪湛蓝的大海,一野碧绿的草原,一座高耸的大山,它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认识真、善、美,了解假、恶、丑,理解真知灼见,感染纯洁淳厚,认识生活,走向未来……

③课前:预习——感知;课上:研习——学活;课后:运用——创新。让我们摸索规律,共同铸造一把钥匙,打开语文之门。

1、学习联想想象;

2、总结归纳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

3、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把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等景观与文学游记的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可借助多媒体放映或挂图展示几组风景画,让学生进行描述赞美,也可给几个词语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做点文学小尝试,请语文功底较好的学生进行情境口头作文。

七、语文活动,激发兴趣。

学生“中外文学名作知多少”?好书推荐。

学生分类介绍所知文学作品及形象。

丰富文学知识,激发阅读文学兴趣,增加文学积淀。

鼓励学生课外尽可能多的去搜集阅读。

八、教师小结,促进探索。

今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丰富的内涵,并且也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似乎已经敲响了文学这扇大门。在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领域,只要同学们的精神充满探索的渴望,我们一定会打开每一扇门,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开每一扇关闭着的门,挖掘深藏其中的宝藏。以后把我们挖宝的经历记录下来互相交流。

激发兴趣,树立不断探求未知领域的信念。

九、课后练习,提高能力。

1、背诵你最欣赏的语段,并摘抄到你的读书笔记上。

2、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良好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认真阅读体会“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这两句话,请你就读过的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                自述”为题,写一200字左右的片段。

学生作业

1、学习积累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知识迁移和能力培养。

完成第三题后,采用典型引路的方法予以评析。

板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引出议论无数大门

目的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篇6

一,教学重点: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拟人的手法和对话方式。

3,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 :

文学的内容,阅读的价值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对下列词语注音

诠释  憧憬 裨益  广袤 帷幕 跌宕 真谛   徘徊

2,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一课时

疏导:

赵丽宏,男,上海作家。

指导: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  我 

第二人称  你

第三人称  他(她它)

疏导:拟人,对话的手法好处:形象,生动,给人以亲切感。

指导:过渡段分段的时候一般放在第二部分。

课文中还有那一小节作用和这一节作用相似?

明确:第三小节。

疏导:

求知——获得知识。

阅世——获得生活的经验。

获得知识的好处有哪些?

一,导入  新课:

1,找学生将课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

课题中的“你”在文中指的是谁?

集体讨论明确:

青少年读者;文学

二,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中哪几段是围绕“读者”写的?那几段围绕“文学”写的?

明确:1-4和读者对话

5-11和文学对话

讨论5节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交代“致文学”这段文字的来历

以及写作这段文字的目的。

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

齐读第五小节。

三,讨论第一部分:

1,快速阅读第一小节思考文中“门”指的是而什么?

明确:知识

2,作者为什么建议我们打开门并走进去?

明确:

浏览新鲜的景物,……

激动人心……

乐趣无穷的过程

3,这些关着的门能不能打开?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

明确:概括第二节

4,下面我们就来打开一扇门:门上写着“文学”

四,总结第一课时:

1,明确要记的词语:注意读音

诠释 憧憬 裨益 广袤帷幕跌宕 真谛 徘徊

2,第一部分作者写作目的。

引出除文学

五,布置课后作业 :

阅读第四节,思考其内容。

疏导:

不想进去的人结果会怎样?

精神上贫困衰弱……沉睡

指导:告诉打开的方法——努力,勤奋学习。

六,教学后记。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篇7

yw2005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解决生字词,做好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门,是很神奇的东西,是封闭世界通向外界的出口,门后面永远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满诱惑,当穿过那扇门,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请你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自由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情境创设:阅读文章,在作者看来,打开了这扇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你能举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例子吗?阅读、勾画

4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

5学习评价:你的收获与作者相比,与其他同学相比有差异吗?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差异?思考、发表见解

6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

课后学习:准备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作品,让同学对你推荐的文学作品感兴趣,并很希望阅读。

第3课时《为你打开一扇门》(二)

学习目标: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在诵读中积累。

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的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谈谈你对它的体会。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谈体会提醒学生多方面来赏析这些文字,语言、内涵、修辞等等

2组织学生评价讨论、评价

3情境创设:你已经充分感受了文学的魅力,那你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4组织活动、评价个人思考、交流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参与活动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向其他同学推荐

2评价交流:你准备看什么样的书了?

课后学习:

1、背诵你最欣赏的语段,并摘抄到你的读书笔记上。

2、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进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作者邮箱: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引导学生运用自身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理解和领会有关文学的内涵以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并且鼓励学生养成积累、运用新语汇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文学的内涵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2、品味本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教学方法:

探究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引用自身阅读过的文学作品去理解文学的内涵以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2、品味本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1、导入:

(师)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为我们所传颂,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游园不值》就是这文学瑰宝中的一株奇葩。哪位同学愿意为全班同学吟诵这首诗呢?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①(假如有学生吟诵就让学生吟诵,并给予肯定)

(师)那你能为大家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吗?

②(假如没有学生吟诵,老师自身吟诵)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衣着木屐,沿着长满青苔的小路,来到花园门口,轻轻的扣着柴门,但门始终没有打开,所以诗人没能进入花园里去欣赏满园的春色,他有点怅然,正要转身回去,突然望见一枝鲜艳夺目的红杏伸到墙外来,原本失望的他感到些许的抚慰,由衷地感叹到:“高高的院墙是挡不住春色的。”但是我想,诗人在惊喜之后会感到更加的失望,因为与园中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相比,诗人看到的只是一枝孤零零的红杏。这仅仅是因为一扇门的阻隔。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门的里面充溢了诱惑和神秘,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究,就会了解到一个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赵丽宏将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课件展示文题和作者)

2、进入新课:

(1)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知道赵丽宏是男的还是女的?

(生回答)

(师展示课件:作者简介以和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昨天已经安排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了,并且要求大家做好预习笔记,现在我随便拿几本笔记本给大家展示一下。

(对学生预习笔记给予评价)

(师)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把这篇课文再细读一遍,同时考虑以下三个问题。(课件展示三个问题)

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怎样才干打开这扇门呢?

——(师)在细读课文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圈、点、勾、画读书法”大家有没有学过?

(课件展示“认识常用符号”)

(课件展示“圈、点、勾、画示范”)

(师)接下来请大家依照刚才的要求边读、边考虑,并做好圈点勾画的工作。

(师巡视)

(展示好的课本褒扬和鼓励:养成动笔读书的好习惯)

(师)谁来回答呢?

(生回答并给予鼓励)

(针对“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可做如下引导: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为什么说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也就是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

(生回答,主要是第四节内容,对相关语句请学生用文学作品实例来协助理解)

3、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第1-4句

(2)继续预习第一课

4、教学反思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篇9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 :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教学难点 :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谈谈自己对文学的看法

教学方法:

讲读法 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现请大家猜一个词与:它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它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它是一个真诚而忠实的朋友;它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打一两个字的与语文有关的术语。)

文学: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默写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憧憬      危言耸听     潜移默化    诠释    裨益     无聊     浏览

2.解释部分词语的大意。

风俗画:用当时社会风俗以及日常生活作题材的绘画。

喜剧和悲剧:戏剧按照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喜剧的结局大多是圆满的,悲剧的结局大多是悲惨的。

求知:获得知识。

阅世:获得生活的经验。

憧憬:向往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诠释:说明,解释。

裨益:益处。

三、作者简介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中国台湾和国外出版。他写的〈〈雨中〉〉一文收入苏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一册。

四、介绍写作背景

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这套文库2000年已出版。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

五、整体感知

1、题目含意。

题目“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人口处。“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用“门”来比作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总起来看,“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字面意思是为你(指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你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某一领域(指文学)的无限风光。

2、中心意思及中心句:

中心意思: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中心句:“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3、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1、2节)由门谈起,引入话题。

第一节由“门”引出话题

第二节由门能打开及如何打开

第二部分:(3、4节)论述打开文学之门的意义。

第三节  点明这是一扇文学之门

第1句  文学的特征

第四节   第2-4句文学的内涵

第5—8句文学的功能

第9-13句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关系

第三部分:(5节)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

六、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1、讨论:第一二节内容及在文中作用?

第1段由“门”引出话题。首句“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给人一疑——哪来那么多门?为什么都关闭着?紧接着“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给人二疑——世界上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然后用“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给人三疑——二者所产生的感受和结果竟会那样的截然相反,这又是为什么?这种种疑团无疑会深深地打动青少年读者的心灵,激起他们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的强烈欲望。

第2段因势利导,告诉青少年读者这些门都能打开,接着话锋一转,用“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点明了打开这些门的两个充分条件。

这两段文字是个引子,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蓄势。

2讨论:如何才能打开文学的大门

明确:只要  你愿意花时间花工夫  

只要  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欲望

3讨论:快速阅读第一小节思考文中“门”指的是而什么?

明确:知识

4讨论:作者为什么建议我们打开门并走进去?

明确:浏览新鲜的景物,…… 激动人心……乐趣无穷的过程

5讨论:这些关着的门能不能打开?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

明确:概括第二节

6讨论:不想进去的人结果会怎样?

明确:精神上贫困衰弱……沉睡

七、课堂巩固: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quan)_____释  (chong)_____憬  (bi)_____益   (shun)_____间

广_____(mao)   真_____(di)     跌_____(dang)    斑_____(lan)

二、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情不自尽( ) 热泪粘襟( ) 千资百态( ) 追明逐利( )

无拘无书( ) 足不出护( ) 浅移默化( ) 祟山峻岭( )

三、根据课文填上适当的词语。

1、打开这些门,走进去,(    )新鲜的景物,(     )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

2、一个不想开门(     )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聊地

(     )。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文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阐述道理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3.认识阅读文学作品的重大意义,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优美丰富的语言,感受作者笔下的文字的魅力。通过朗读、欣赏等形式,把读者带入美丽如画的文学氛围中,品味丰富多彩的语汇,欣赏生动的修辞运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步入文学的殿堂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2.理解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优秀文学作品,是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更是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门外与门内的风景大相径庭。打开文学之门,我们不仅可以领略时代精神,更可以受到熏染,通过阅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通览全书,激发兴趣。

今天是我们进入中学的第一堂语文课,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们的内心一定是既好奇又紧张。那就从这节课开始慢慢熟悉吧!

翻开第1页《目录》,请同学们浏览并思考:

(1)这本语文书分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6个单元,分别是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

(2)每个单元里分设了哪些不同的内容?

【除了课文,还有诵读欣赏、写作、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名著阅读与推荐等。】

通过目录的浏览,我们可以通览课本,还能发现这本语文书中所包含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初中语文呢?

请同学们翻开扉页,朗读《致同学》,在文中划出你想要的答案。(学生朗读文字)

【学习语文要靠自己努力,要自己去探究、发现,相信你会用自己的智慧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独立地创造性地学习,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遨游。】

(二)、文章导入,初步识文。

1、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芝麻开门的故事,有谁知道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在这扇门里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板书课题:为你打开一扇门并画上一扇门】

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教学设计

二、朗读大比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朗读比赛,方法如下:

班级按位置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组织学生评委,确立评分标准,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3.重点字词:

诠释quán憧憬chōngjǐng裨益bì危言耸听sǒng

广袤mào跌宕dàng真谛dì瞬间shùn

三、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的思路是什么(围绕标题中的哪个字展开),展开小组讨论。

明确思路: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

【课文围绕一个“门”字,先议论大门(1—2段):各种各样的大门。再初识文学之大门(3-4段):缩小范围,介绍自己对文学之门的理解,认识文学之门。最后打开大门(5段):明确打开文学大门,便会有所收获。逐层深入,使读者渐入佳境。】

四、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第1、2段)指名读第1-2节,分析思考:

(1)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我们会收获什么?如果不去开门探寻,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这儿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2)面对关闭的门,怎样才能打开呢?

(3)文章有没有开门见山就提“文学之门?

【(1)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我们可以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如果不开门探寻,我们只能在门外徘徊,只能沉睡。

(2)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就会洞开。

(3)文章没有开门见山就提“文学”二字,而是在1-2节先议论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大门,由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提到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即“文学之门”。】

(4)句子分析。

1)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这句话中的两个“世界”的含义各是什么?【第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第二个“世界”指:领域。】

2)第2节中运用了“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你能用这个句式说一段话吗?【略,(只要语言组织合理、句式整齐便可)】

2.第二部分(第3、4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1)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给第4段标出句序、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对文学的理解的?

提示:所谓“文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生讨论,师巡视点拨。)

【(1):第3段过渡段,初步点题:缩小范围,由“无数”大门缩小为“一扇”文学之门,但未提及打开文学之门及如何打开。

(2)第4段从四个方面谈对文学的理解。

第一个方面(第1句):介绍文学的特征。

第二个方面(第2-4句):介绍文学的内涵。第2—3句回应第1句前半句,第4句回应第1句后半句。

第三个方面(第5-8句):介绍文学的功能,即文学对人的影响。

第四个方面(第9-13句):介绍文学的育人作用及不阅读文学作品的负面影响。

(此为教学难点,以教者讲解为主,发言中言之有理的应予表扬鼓励。)】

(三)、问题分析。

(1)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高智商的野蛮人”指有硕士、博士或更高的学位但不阅读文学作品,缺少修养缺乏情感的人。旨在让学生自觉地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第4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第4段的中心句是“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明确阅读文学作品的作用,引导青少年读者积极阅读。】

(3)第4段倒数第二句中有“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三个短语,前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颠倒,先增长知识,才能提高修养,也才能丰富情感;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是递进关系。】

(4)第5段中说“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为什么说我们不会空手而归?【略(学生只要能结合第4段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便可)】

针对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疑,进而理解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

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感触,正是通过文学作品得到的。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而接触文学作品的主要方法就是读书。许多大学问家都喜爱读书,并且在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学生可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学语文轶事:爱因斯坦写出《相对论》,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地理学家郦道元同时又是散文家……)

六、本课小结

1.亲近文学,爱好文学,培养情感,是每一个人提高修养的必要途径。

2.总结所学,激励学生打开文学之门,打开世界上每一扇门,挖掘其中的宝藏,启示学生,只要肯探索,肯动脑,肯吃苦,总会有可贵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文章里作者把文学比作一扇门,在你的心中文学是什么呢?请用比喻的修辞形容出你心目中的文学。

文学是,文学是。

2.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并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2.文章里作者把文学比作一扇门,在你的心中文学是什么呢?请用比喻的修辞形容出你心目中的文学。

文学是,文学是。

二、美点探寻

文学的殿堂处处充满瑰丽的色彩,每一文学珍品都闪耀着迷人的光环,请大家再一次浏览课文,画出你认为最精彩、最能表达感情的句子。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精读课文,为精彩片段或句子做批注,然后在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教师应从词语运用与修辞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学会赏析美点。)

例:(1)课文标题“为你打开一扇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即用“门”来比喻文学领域的入口处,生动形象。

(2)第4段的第3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一个时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

三、拓展延伸

感谢赵丽宏先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其实我们在此之前就多多少少窥到了门中的一些珍宝,请你选择记忆最深刻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甚至一首诗,来交流交流阅读感受。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活动,相互介绍精彩的作品。)

四、本课小结

作者借《为你打开一扇门》为广大的青少年读者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并阐述自己对文学的独到见解,怀着满腔热情希望青少年读者能够走进文学的殿堂,去领略文学的魅力。

文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愿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能深深地爱上文学,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

五、布置作业

读书习惯培养:做读书卡,标题《佳作共欣赏》,一周安排一节课时间交流一次。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篇11

【同步达纲练习】

(一)

你(指文学)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精微细致的,不管是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穆的,你都能有声有色的展现。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讲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广袤(   )                   帷(   )幕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