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58
吴六国
《考试说明》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既是语言表达的目标,也包含着若干语言表达的技能。这里只谈语言表达的简明。
一、什么是简明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把主要的意思说出来,不重复,不啰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会令人费解或误解。概括起来说,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尺可能高的准确和可理解度。
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运用语言也不例外。用语简明,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用语重复啰嗦,或者表达的意思不明白,都会影响表达效果。
例1:还有一种立体的会说话的图书,也很吸引人。它们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段文字说明的意思是,有一种立体的书能够活动。但是语言的够简明。“立体”的书和插图都是“立体的”,字面重复;“会活动”和“会站起来”,“吸引人”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意思重复;“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语言累赘。它可以修改如下: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修改后的文字,语言简洁,意思也很明确。
二、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简明
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不过仅仅围
绕中心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抓住要点。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例2:这种笨重的汉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节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筒,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庭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使用“不方便”。首句提出看法,接下去两句用两个事例说明这一看法。文字较简洁,意思很明确。最后一句是顺着第三句说下来的,并不全是说明“笨重”“不方便”的,因此应把它删去。
2.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只有把必要的叙述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不用复指成分,就会啰嗦。
3.避免重复删除多余
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尽量删除可有可无的文字。这是确保表达简明的又一方法。
例3:读下面的一则报道,本着语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
科学院举行超对称性和超引力学术讨论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国际性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超对称性”和“超引力”是70年代在国际上才引入物理学中的新概念。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研究的情况,展开了热烈、自由的学术讨论,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1)应删除的两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这句可改为
这是一则完整的报道,有标题,有导语 ,有主体。一般说来,标题应是导语 内容的概括,导语 应是主体部分内容的概括。据此,这篇报道的标题概括地叙述了举办单位、会议内容、会议性质,因而①是必须有的,不能删除。导语 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概括叙述了会议的目的、举办单位及时间、会议的内容和性质,因而②不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因为第一句已经表达了导语 该有的内容,再来一句说明会议的内容,便同前一句重复,所以②是必须删除的,否则就显得啰嗦、累赘,而不简明。主体部分首句交代“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的由来,因而④是不能删除的。因为标题、导语 都已经说明会议是“学术”讨论会,所以⑥的“学术”是与上文重复的,可有可无的,应当删除。再看主体部分的⑤。因为上句已经出现了“超对称性”和“超引力”这两个概念,⑤处再一处出现,读来显得重复累赘,但又不能删除。倘使删除,是介绍国内外的什么情况又不明确,因此应该改用指代性词语作复指,如改为“对于这两个问题”,就会既“简”又“明”。有同学认为⑦应该删除,这是不对的。因为它是对这次学会讨论会所取得成绩的评价,没有最后这一分句,报道的主体部分便不完整。
这道高考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明应从三个方面作努力:一是围绕中心、抓住要点;二是巧用复指,善于概括;三是避免重复,删除多余。
当然,从中学生的表达来说,还要避免滥用修饰,滥加形容。
三、怎样避免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令人误解或费解,是常见的语病,也是与“简明”的要求相违背的。怎样避免?
1.少用单音节词,多用双音节词。
有些单音节的多义词,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歧义。如“县里通知赵乡长15日前去汇报”一句中,“前”是多义词,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前往”县里去汇报工作。如果要表达的是前一个意思,应改用“之前”;如果要表达后一种意思,就在改用“前往”,并删除“去”。
2.调整语序,交代明确。
语序不当,交代不明,也会造成歧义。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一句可以作多种理解,如果只是“背着总经理”,可以改为“他背着总经理,偷偷地和副总经理一道,把这些钱存入了两家银行。如果是“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可以改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把这笔钱偷偷地存入两家银行。还有其他理解、其他改法,这里不一一分析。
3.指代清楚,如实直说。
句中停顿的位置是否恰当,指代是否清楚,也影响着句意的表达。譬如:“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这一句表达很不清楚。“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以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以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句中的“他”指代也不明,作为前一义时,可以理为“嘉宾”,作为后一义时,可以理解为“别人”。这个句子可以这样改:这个作为礼品的精致的灯笼,将送给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也可以改为:这个精致的灯笼是嘉宾准备的礼品,今天谁得分最高将送给谁。这样的修改,意思都是明确的。
这个例子让我们知道,为“简”而简,有时会事与愿违,表意反而不清楚。
四、典型题分析
1.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受了坏人的影响,才逐渐变坏的;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能抵制多方面的各种坏的影响,那么,他还会变坏吗?
删除部分:、、。
这是1998年第32题,考查通过修改使语言简明的能力。答案是:①(或②)、⑥、(⑨或○10)。
这段语言材料来自中学生作文,有不少多余的话,不够简明。“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中,“之所以”与后面的“原因”,都是表原因,重复,两处必须删除一处。由于③处已说了“受到坏的影响”,所以⑥处“受了坏的影响”显得重复,必须删除。⑨处“多方面的”和○10处“各种”,都有表示不止一种的意思,因此两处中必须删除一处。
解答考题要注意“必须删除”的要求。如⑦处“才会逐渐变坏的”其实也可删除,但这不是“必须”删除的。如果将②③④三处一起删去,整个句子似乎也通,但原句“除了……外,更重要的……”这层意思也被删去了。这就不符合题目。“不影响原意”的要求了。
2.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记得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在考完了语文后,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的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这是2000年全国春的第25题,必须保留的是②③④⑦⑨。
这道题的材料也是来自高中生的作文。本题换一个角度考查语言表达要简明。材料的语言不够简洁,需要删改。但是,不论如何删改,其中表害原意的词语是不能删的,如“一次”“期末”“考试”“考完”“语文”。“保留原意”是修改语句中十分重要的要求。准确把握原意,是作出正确修改的前提,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一项重要内容。
3.下面一句话中,编号的地方有些是可删去的。请将可删去的序号写在题后横线上。
由于人体脂肪的密度远小于人体肌肉蛋白和水的密度,所以减掉一公斤脂肪后所减去的体积远大于由脱水而减少的体积。
可以删去的是
这是2001年春季试卷的第25题。可以删去的是①②③⑤⑥⑦。
原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脂肪密度远小于肌肉蛋白和水,是“因”,减掉脂肪的效果好,是“果”。①②③⑤⑥⑦可以删去是显然的。⑧不可以删,删去则文句不通。
五、练习与答案
1.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
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位曾经在北大工作了三年的年轻学者,他穿着一件大而黑的衣服,用
右手持教鞭,正在就关于当前的学术研究问题与会者作专题报告。
答: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2.下面一段话中的词语,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可以删除的有哪四处?把可以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②大都有这样的体验:③常常有④那么一些文化产品,由于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⑤而被人们拒绝接受,难以发挥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健康而积极的内容与新颖而独特的形式达到完美结合并⑦由此产生强烈吸引力和巨大感召力的文化产品,⑧才能在大众欣然接受的过程中起到传播先进思想和进行审美熏陶的积极作用。
可以删除部分:、、、。
3.为使语意简明,下面一段话中标号处哪些可删去,哪些需作改动,并改正。
质量低劣的图书终将受到读者的的唾弃,或成为滞销书或一堆废纸,而那些优质图书则会站稳脚根,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或成为畅销书,或对两个文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可删去:;修改:
4.下面一段文字有的地方重复啰嗦,在不影响原意的条件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
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①,有些可以吞咽②;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③、品尝④,慢慢品味⑤;有的书只需读其中的一部分⑥,有的书只需知道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⑦、细读⑧、反复读⑨,经常读○10。
必须删除的是:
5.下面广播稿中画线的句子表达欠简明,请给予修改(不超过60字)
今天下午在学校礼堂举行了为希望工程筹款的文艺义演。这场义演由学校团委会组织,由学生艺术团和教工合唱团联袂演出。演员的演出十分精彩,会场的气氛也十分热烈。全校200多教职工和2000多学生都涌跃捐款、捐物。据组织者的初步估计,这次由学校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的希望工程筹捐的文艺义演将会筹到3万多元和一批图书文具。最近将会把这次义演筹得的3万多元捐款和图书文具一并转送到清远市的希望小学。到发稿时,义演刚刚结束,已共筹得捐款3万多元及图书文具一批。
6.下面的句子拖沓啰嗦、语序混乱请加以修改,使其准确而简明地表达出句子的原意。(不超过30字)
荔枝壳上的裂片,有的品种小些,有的品种密些,有的品种大些,有的品种疏些,荔枝壳裂片的片峰,有的品种平些,有的品种尖些;情况并不是一样的,这是由于品种不同所造成的。
7.下面提供的是同一作品的原作稿和修改稿的文字,任选两句作修改前后比较,指出原句的不足之处(或修改后的效果)。
风刮得很紧,①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无力地在空中飞舞,②无目的地落下地来。③在墙脚已经砌好了一条白色的路,左右两边各有这样的一条,④好像给中间的泥泞的道路镶了两道宽边。
修改稿:
风刮得很紧,①雪片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②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③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④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甲地一工厂的采购员张平,去乙地购买疫备。他购买一台牛头刨床,价××万元。张平买好7日6次的船票,起程返厂,航程约一天,8日下午4点抵达,船停泊在2号码头。牛头刨床同船抵达。牛头刨床笨重,需要厂方派车来接。
(1)根据材料的内容,写一则电报正文。不超过25个字。
电报正文:
(2)假定甲、乙两地只有水路,每天只有一班船,抵达的时间是固定的,停泊的码头也是固定的。根据新提供的内容,将电报简化,不超过14个字。
简化的电报正文:
(3)如果张平出发时已确定只买一台牛头刨床。再根据新提供的内容将电报简化,不超过10个字。
再简化的电报正文:
附:答案及简析
1.①②③(如果不保留这三个词语,不仅表意不准确,而且句子不完整。其他词语虽然也
有可保留的,但不是“必须”的)
2.①④⑤⑥(①是介词,这里可省略;④“那么”就是指“一些文化产品”,也可删;⑤“而”
连词,删去,句子更紧密;⑥“其”指代“一些文化产品”,删去它,意思没有变化。其
他几个词语如果删去,便影响原意了)
3.①③;②④改为“甚至”。(①“或”,或许,表意不准确,也是多余的,应删去;②“或”
前后是递进关系,应改为“甚至”;③“或”应删,理由同①;④修改理由同②)
4.②④○10(“吞咽”与“浅尝”、“咀嚼”不是同一个逻辑层次,应删;“品尝”与“仔细咀
嚼”同意,应删;“经常读”与“反复读”重复,应删。
5.到发搞时已捐款3万多元,图书文具一批。据了解,这批捐款及图书文具将在最近送到
清远市的希望小学。(画线句与上文有重复,本身也有重复,就作删改。否则,广播出去,
令人听不明白)
6.荔枝壳裂片的大小、疏密、片峰的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大小”“疏密”、“尖
平”等中心词不能少)
7.①“无力地”属重复修饰,且与当句不协调,删去它简洁而协调;②“落下地来”与“棉
絮一样”的雪花的姿态与“无目的”不协调,改为“四处飘落”更贴切形象;③啰嗦,
不简练,改后更简洁;④不合常理,改后合常理~石板路中间的积雪易化,泥泞路的雪
与泥是相混的)
8.(1)已购牛头刨一台,望8日下午4时2号码头车接6次船平(或张平)
(2)已购牛头刨一台8日到望车接平
(3)货已购望8日车接平
(本题用拟电文的形式训练表达简明。本题告诉我们,善用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是表
达简明的重要条件)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
2.掌握使“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试题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1. 【教学重点】仿写中的联想、想象、创新。
【教学重点】理解“简明连贯得体”的内容与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教学设想】讲解六课时,训练四课时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第二节 连 贯
【考点要求】
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题型有两种排列句序和复位填充。主要是考查检测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最近十年来考查的重点,并且题目形式年年有创新,特别是连贯,考得比较多,着重考查内部结构的一致,逻辑的有机联系,上下语言环境的协调等。
对语言运用连贯的考查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且年年必考,1995年、1998年分别考了两道题。命题角度是句子的衔接与句子排序,衔接与排序的目的在于确保贯通,表意明晰,词句通顺。预计今后仍将以单项客观选择为主,兼及非选择题的形式。
【方法技巧】
词序正误是重要测试项目,这是因为恰当安排词序,是保证语言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词序排列注意:
一:是具有承递性的词序排列要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如:观察、分析、判断;
二:是并列词语有的有尊卑之分用.列时要按照先尊后卑的顺序排列,如:校长、老师、学生;
三:是并列关系词语有的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排列时要先主动后被动,如:个人和集体。
四:是音节由少到多,做到音节和谐。
句子成分排列是否合乎规定是重要测试项目。句子成分排列是否合乎规定主要是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排列是否合乎规定。多层定语的排列应依照以下原则(从离中心词最远的算起):a.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谁的”)b.指示代词、数量短语;(表示“多少”)c.动词、动词性短语;(表示“怎样的”)d.形容词、形容词短语;(表示“什么样的”)e.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什么”)如;
我们学校a两位b有三十年教龄c的优秀d的语文e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多层状语的排序一般是(以离中心词最远的算起):a.表原因、目的、时间等状语;b.描写作者感情、心理活动等状语;c.表处所,方向等状语;d.表范围的状语;e.表动作涉及的对象的状语;f.描写动作方式、状态的状语。如:我已经a在大会上c向大家e详细地f说明了情况。
句序调整是考查用语连贯能力的综合题型之一。正确认识、理解句群的意思是正确排序的基础。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a.抓中心。一个句群由若干个句子组成,总要说明一个问题,而语序是由中心决定的。因此,首先确定中心,找出表达中心的中心句。
b.抓思路辨层次。句群围绕中心组合句子,总是按一定顺序,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联系等。结构关系或总分、或并列、或层递、或转折等。
c.抓标志。句与句之间,往往有衔接的语言标志,如“首先”、“其次”、“开头”、“接着”等。还有指代词或上下旬照应的词语以及关联词语等。另外,还有语法、事理、氛围等其他连贯标志。
诗词排序和嵌入,解答此类题应利用诗词的特点。首先从押韵角度考虑:找出押韵的句子,然后将押韵句子排在偶数句,有的也可放在第一句,不押韵的放在奇数句;其次是根据对偶特点排序:凡能形成对偶关系的要结合起来,对偶句应放在三、四句或五、六句位置(律诗),也可放在一、二句或三、四句(绝句);然后再考虑意义关系。词的排序和嵌入主要是记住初高中所学的几首词的基本格式,如共有多少句,每句多少字等;然后根据词句的意义关系来排序嵌入。
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前后贯通,语意畅达,一气呵成。要使文章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保持统一的话题
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例: 二诸葛老婆追出来,二诸葛把她挡了回去,她还骂个不休。(应将第二分句改为被动句式,删去后一个“她”字。)
再如:①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精神。你看,松树的叶子可以榨油,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与校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自己用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绿阴如盖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陶铸《松树的风格》)
这段话歌颂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第一句总提对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怀有敬意,第二、三句分述它为人类献身的具体表现,最后一句总结。每一句都围绕这个统一的话题展开,语意连贯、自然。
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人与这一话题或这一中心无关的话。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贯。例如:
②到今年2月初,原定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时京大学学报》上。这虽然还是初步的研究成果,但它的巨大意义是不难理解的。在长达1.6亿多年的中生代,……尤其对了解恐龙在6000)多万年前灭绝的原因,更为重要。而这些研究均极为困难,因为很有用的研究材料太少了。这段话主要是说明研究恐龙蛋化石的重大意义,后边突然插入“而这些研究均极为困难”一句,致使话题转移,影响了语言的连贯。
二、表述角度要一致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例如:
③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里混过日子,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也是享受。(柳青《创业史》)
例③前一句的三个分句都从时间角度来表述,前后两句又都以“他”为表述角度,语气连贯,语意畅达。如果不注意语言表述的角度,一会儿以“我”为观察的主体,一会儿又以“他”为叙述的主体,或者一会儿说“天”,一会儿谈“地”,表述角度不断变换,就会影响语言的连贯。
例如:④1936年12月9日,欲赴临潼向蒋介石请愿的西安学生,在几座城门均被国民党关闭的情况下,于中正门(今解放门)向军警发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终于感动守城军官及门卫,打开铁锁,冲出城门,奏响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的序曲。例④前边几个分句叙述的是“西安学生”,“打开铁锁”则承前省略换成了“守城军官及门卫”,后边“冲出城门”则又转回了“西安学生”,这样换来换去,影响了语言的连贯。最好在“打开铁锁”后句断,在“冲出城门”前加上“学生们”,语言就连贯了。
三、思路要连续不断
思路就是作者思想所走的路,这条思想的路应该是连续不断的,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句子的顺序、段的顺序安排要合理。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事理顺序等。按照这些顺序合理地安排文章,语言才能连贯。一般说来,记叙文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说明文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议论文以事理为顺序。句的安排、段的安排都应该考虑这些相关的顺序。例如:
⑤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袁鹰《井冈翠竹》)
⑥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叶圣陶《苏州园林》)
例⑤两句话从“远处”和“近处”的空间展开,描绘出一幅井冈翠竹图,语言衔接自然。例⑥是按总分顺序安排的,第一句先总说,后边则承接这个总说分别介绍,构成意思并列的两小层,思路清楚,语言连贯。
下边这句话连接得就不好:⑦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任班长,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踏实肯干,团结同学,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差。
例⑦列举理由应该是正面肯定,但句后突然来一个转折,给人的感觉好像倒是张燕不应该当班长。句子衔接不合理,影响了语意的表达。
四、语言衔接要紧密
注意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呼应,也是保持话语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使语言前后衔接紧密,可以采用下列一些方法。
1.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可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也可以连接句子或段落。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可以使语言连接紧密,语意表达连贯。
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的第四部分是恰当使用关联词语的典范;既有连接分句的,如“我在十八日早晨,……;下午便得至噩耗,……;而文和珍君竟在遇害者之列”,“我向来是……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也有连接句子的,如“我在十八日早晨,……。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还有一具,……。而且又证明着,……”;还有连接段落的,像二、三、四段都是通过关联词语与上一段连接的。关联词语残缺或使用不恰当,则会影响语意的连贯。例如:
⑧这还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它的巨大意义是不难理解的。于是,这枚恐龙蛋化石千万年后扬名于今的机会再次到来了。这次机遇是否会再度失之交臂呢?
例⑧前边说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后边又说意义巨大,意思脱节。如果加上关联词语,说成“这虽然还是……但它的……”,表意就明确了,语言也连贯了。例⑨也是这个问题,前后两句缺少关联,可在后一句的前边加上“但是”。
2.巧妙使用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所谓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包括序数词、表示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一词语、同义词语、代词、同义句子等。恰当使用这类词语或句子,可以使语言前后贯通,语意自然顺畅。
例如:⑩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它们几乎是笔直从山顶上穿过竹林挂下山来的。这便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业绩。他们在竹林里送走了几百个白天和黑夜,用竹滑道,用水滑道,送出一百多万根毛竹。(袁鹰《井冈翠竹》)
11“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卖……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他去卖什么?卖油绳……一共六斤,卖完了,稳赚三元钱。赚了钱打算干什么?打算买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121993年初,李广岭发现他收集到的一枚蛋化石很有些奇特。这枚较小的蛋化石,显得有些扁,直径为9厘米,约重450克,蛋壳完整,没有裂纹,比跟它同样大小的要轻。
例⑩通过几个代词,将前后意思巧妙地贯穿起来。例11开始写陈奂生“悠悠上城来”,接着三段衔接上一段结尾,分别用设问句开头,相近的意思,相同的句式,将三个段落巧妙地衔接在一起。例12第一句只说他发现“一枚蛋化石很有些奇特”,紧接着却说“这枚较小的蛋化石”,“较小”在前边没有交代,很突然,致使语意表达不连贯。
3.适当使用过渡性语句或段落。从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意思,一个事件转到另一个事件,一个场面转到另一个场面,等等,需要适当使用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或段落,以避免文章生涩、不流畅。
例如:1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大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 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
14第二天下午四时。他真正没有想到,他简直认为这不可能,周恩来总理亲自来看望他们了。……总理环顾室内,和许多在座的老同志点头招呼,谈笑风生。“你到底回来了,这里竟还有人说你不会回来了。……好啊,你不是回来了吗?”(徐迟《地质之光》原稿)
例13前边有四段是批判“送去主义”的,这一段先总结上文,结束批判,然后引出下文,正面提出“拿来主义”,这样就把前后两个意思自然而然地连接了起来。例14前段结束时说和“许多”人打招呼、说话,后一段突然转到了对李四光一个人说,意思表达不连贯。修改时,作者在第一段结尾处加上“他亲切地对李四光说”,语意就连贯了。
五、注意语言的节奏和声调。
语句节奏和声调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更加连贯紧凑。
例:“世界屋脊”上的冰峰、雪岭、大漠、草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数不清的珍禽异兽,以其特有的魁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容。
(画线词语两两相对,音节少的在前,音节多的在后一这是规律,描写对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读起来很顺畅)
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14语言表达简明
(时间60分钟,赋分100分)
训练指要
“语言表达简明”考查的面较广,涉及到词语、短语、句子,着重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对语境的体悟能力。
使语言表达简明的方法有五种:1.找主干,理枝叶(发现和删除赘余词语,发现和消除歧义);2.分析句间关系(发现和删除重复的语句);3.把握文段主旨(发现和删除游离中心或话题之外的内容);4.恰当地运用省略和指代;5.恰当地进行概括或合并。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部分都有两个意思,放在句中后,有一处歧义消失了,这一句是
a.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b.小刚和小花的爸爸到学校来了。
c.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高兴,把他们拉到车间去了。
d.尊敬老师的学生,会得到人们的好评。
2.为了使语言简洁流畅,下段文字中,加点的虚词有些应该去掉。根据上下文,应去掉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约我们的生死不但久已被人随意处置,而且无足轻重,所以自己也看得随随便便,不像欧洲人那样的认真。
a.删去“不但”“所以” b.删去“不但”“而且”“所以”
c.删去“而且”“所以” d.删去“不但”“而且”
3.下面四句中符合语言简明要求的一项是
a.他喜爱冬泳、登山,要把自己锻炼成具有强健体魄的人。
b.进了学校,我们看到同学们正在进行学习,老师们正在进行认真的备课。
c.老师们反复多次地苦口婆心地教导过我们要努力学习。
d.他对我的帮助真是太大了,我真是从内心由衷地感激他。
4.下列各句表意明确,简洁流畅的一句是
a.那位戴博士帽,留短胡须的男老师就是我们的学生科长。
b.在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人人都要学好外语和计算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入世后社会的发展。
c.可怜的阿富汗人民,在遭到残酷的军事打击后又遭受自然灾害——地震,真是祸不单行。
d.我们伟大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任意帝国主义列强侮辱、蹂躏和掠夺的国家了。
5.选出句意明确的一句
a.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
b.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c.那些书摊的图书内容的好坏、环境卫生和经营作风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d.四海水产商店标出了白鲢的价格:二斤以上每斤五元,二斤以下每斤四元。
二、修正题
6.下面一段话中有语言不简洁的毛病,请修改。
继亚洲国家对美国3日单方面宣布将恢复实施超级301条款表示强烈不满之后,欧共体12国7日对美国单方面宣布实施超级301条款也表示不安,并且正考虑考察他们有条件地向关贸总协定提出降低税率的建议,理由是,因为美国不履行自己的诺言。
(1)应删去的两处词句是
(2)应简略的一处 是可将其改为
7.下面是一个通知的原文,它非常啰嗦,试加以修改,不超过30字。
明天下午两点在会议室召开高中语文教师会,座谈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希望高中语文教师准时出席,并带上高中语文新教学大纲。
8.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将重复多余的语句的代码挑选出来。
人是在能的世界中生活的。人离不开能①。围绕着②人的每一件事,都和能的使用③有关。其中包括化学能、机械能、热能和光能。任何一种形态的能都可以改变④、转化成另一种形态⑤。例如电能便可以变成光能。物体在运动时具有能,不运动就没有动能⑥。有的物体虽然暂时不动,其后却一样可以运动做功,它们所具有的⑦这种叫“位能”或“势能”,或者说是储存着的能量⑧。
多余的词语是:
9.(XX年春季高考题)下面一句话中,编号的地方有些是可以删去的。请将可删去的序号写在题后横线上。
由于①人体②脂肪的③密度远④小于人体⑤肌肉蛋白和水的密度⑥,所以减掉一公斤脂肪后⑦所减去的体积⑧远大于由脱水而减少的体积。
可删去的是
10.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去的有哪三处?把要删除的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一个人之所以①会变坏的原因②,除了受到坏人的影响外③,更重要的④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⑤,受了坏人的影响⑥,才逐渐变坏的⑦;如果一个人能把握住自己⑧,能抵制多方面⑨的各种⑩坏的○11影响,那么○12,他还会变坏吗?
删除部分:
11.根据下面情境,按要求完成题目。
王红早上准备去上学,不巧妈妈病情加重,而父亲又不在家,王红必须护送妈妈去医院并照顾她,于是她拿起电话,拔通了班主任罗老师的电话准备请假。
请你把王红请假的话写在横线上。(要求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30字)
12.下面一条新闻是一个长句,请你修改一下,使它简单明了,适于广播。
一座缩短了从淮南到淮北市几百公里路程的淮河铁路公路两用桥今天在省委领导同志参加下举行了通车典礼。
改为:
13.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几处?把要删除的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三处即可)
日本有位搞科技评论的①评论家②叫森谷正规③,这位评论家④他⑤每天从住所镰仓⑥乘电车到东京上班,路上大约⑦需要一个半小时。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自己掏腰包⑧出钱⑨买绿色车厢的软座票,在乘客较少的车厢看书、写稿。他幽默地说:“车厢就是我的书斋。”他的好几部书籍,就是这样⑩在车厢里○11写出来的○12。
删除部分:
14.孔雀鸟,头上有美丽的①羽冠,雄的尾巴的②羽毛很长,展开时像张开的③扇子。常见的④有绿孔雀和白孔雀。它们⑤成群居住在热带森林中或河岸边,吃谷类和果实等食品⑥。多饲养用来⑦供玩赏,羽毛可以用来做装饰品。
上面一段文字本着语言运用要简明的原则应该删除的是
15.在句后的横线上填入适当语句,使原句的意思变得明确。
(1)演员要演好戏,
(2)演员要演好戏,
16.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用“/”标出句中该停顿的地方(每句只能有一次停顿)。
(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爸爸妈妈着急)
(2)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妈妈着急)
(3)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弟弟着急)
17.阅读下面一段话,本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的两题。
深圳南方公司,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①,为了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为主的弊端②以聚人才。今年招聘大学毕业生时③,不再问毕业学校。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④,如果仅凭是否名牌大学选择人才的话⑤,都将很难发展。
(1)应删除的两处语句是 和 。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 ,此句可改为
18.下面一句话中,编号的地方有些是必须保留的,有些是可以删除的。请将必须保留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信息、教育、知识①是知识经济时代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新资源,关于②信息、教育、知识、③这④三大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⑤水平⑥将从根本上决定经济的⑦发展的⑧水平⑨。
答案: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本着简明的原则,请把应保留的三处填在横线上。
倘若①一个没有崇高理想的人,就好像迷失了路途一样,不但②不知道明天走到哪里,或者③做什么,而且④,就是⑤连今天做什么,以及⑥为什么要这样做,都⑦弄不清楚。
20.下面是某同学《谈学习》一文中的一段,请你修改。
①为什么要学习呢?②这是因为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能检验知识本身的真伪。③人的天性就如野生的花草,学习好比修剪枝叶。④不仅如此,精神上的许多缺陷,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善。
(1)为使话题统一,应删去第 句中 的改为 。
(2)为使上下句连贯,应将第 句中的 改为 。
(3)为使用词准确,应将第 句中 的改为 。
21.下面一段话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
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①浅尝,②即浅尝辄止;③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④品尝,⑤慢慢品味,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⑦有的书只需知道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⑧通读、⑨细读,⑩反复读,○11经常读。
删除部分:
22.下面一段说明文字中,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找出必须删除的部分(把删除序号填在横线上即可,只填四项)。
“全生物快餐盒”是用①木薯淀粉做的,可以用来②食用,一次性使用后可以③回收作饲料。如果进行④分解,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密封,40天后⑤就变成水和二氧化碳了⑥,现在北京市一轻公司不仅能做这种自然分解的⑦快餐盒,还能搞全套工艺的⑧生产线,这个⑨“全生物快餐盒”解决了白色污染,也⑩促进了环境产业的发展,又能给企业带来非常○11良好的效益。
删除部分:
答案
1.d
2.d
3.a
4.c
5.b
6.(1)“考察他们的理由是”(或“因为”)
(2)“美国单方面宣布实施超级301条款”此
7.明天下午两点,高中语文教师带新教学大纲准时到会议室开座谈会。
8.①③④⑥
9.①②③⑤⑥⑦
10.①或② ⑥ ⑨或⑩
11.罗老师,我是王红,我妈病重,请假一天好吗?
12.淮河大桥今天举行了通车典礼,它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它的落成缩短了从淮南到淮北市几百公里的路程,省委领导同志参加了通车典礼。(原句太长,修饰限制成分太多,以至于读起来别扭,听起来费劲。把它改为短句,就简单明了了)
13.①或② ④或⑤ ⑧或⑨ ○11
14.①③⑤⑥⑦
15.(1)(演员要演好戏,)不认真演戏,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演员要演好戏,)不能演思想内容不健康的戏。
16.(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
(2)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
(3)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
17.(1)① ④ (2)②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端。
18.①④⑦或①④⑧⑨
19.②⑤⑦或②④⑦
20.(1)② 而实验 真伪 (2)④ 都也 (3)④ 改善弥补
21.②④○11
22.②④⑦⑧w
XX年中考语文“a计划”语言积累运用突围方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课标定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要能够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还要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考点归类】
“语言表达简明”考查,主要题型是“删除多余、保留必要”和“分析歧义句”等两种。其中分析歧义题主要着眼于语序不当、词语误用、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
“语言表达连贯”考查,主要题型是“句子的衔接”和“语序的调整”。“语言表达得体”考查,用词的准确与否、句式恰当与否。
“语言得体”考查,指言语得当,恰如其分,能适应语言环境。
【知识导航】
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简明”是指“简要”“明晰”,即能够使对方明白无误地理解说话人的意思,不重复啰唆,不产生歧义。此点可以具体穿插在病句中考查,也可以与压缩语段、语法的综合修改、修辞调查等结合起来考查。命题形式一般是列出一段简明的话,让考生判断语病(重复啰唆、有歧义等)并修改。
2.“连贯”是指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此考点因综合性强,故近年来是考查的热点。命题形式有排序、选择合适的句子、给句子选择合适的位置、给句子添加合适的衔接过渡词句等。
3.“得体”是指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此考点也是考查的热点,考题常结合具体生动的语境来考查,命题形式有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做得体的回答、选择得体答语等。
考生在应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时,要抓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具体要求,运用一定的技巧,针对不同的语境来答题。
一、注意“三点”能简明。
1.要删除多余的词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如:条形码是标志要出售的商品的身份证。句中的“标志”和“要出售”与“商品”和“身份证”重复,故删除。
2.用代词或指代性短语替换冗长的语句。如:小刚去问小明的弟弟,可是小明的弟弟也不知道。后一个分句中“小明的弟弟”可用“他”来代替。
3.避免因求句子简明而引起歧义。歧义一般有以下几种:(1)多义词引起歧义。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这个句子则可能成为多义句。如: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2)多音词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词,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如:这个人好说话。(“好”可读“hào”,指爱好,喜欢;也可读“hǎo”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字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3)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如:我要炒肉丝。(“炒肉丝”,可理解为动宾结构表动作,也可理解为一个菜名,是一个名词)(4)语义不明引起歧义。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如: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5)指代不明出现歧义。如: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也可指李大伯)
二、考虑“四条”能连贯。
首先,话题和陈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其次,句序安排要合理;再次,注意处理好语言的呼应和衔接;第四,陈述的句式、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要协调一致。
三、抓住“四要”能得体。
一要注意根据说话人的身份、年龄、职业、习惯、修养和性格来表述人物的语言,注意长幼尊卑、身份地位。二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娱乐场所要生动幽默;生活场合要亲切自然,多用口语;庄重的场合要用语规范、庄重、准确、严肃,多用书面语。另外,所说的话和所在场合不能冲突。如:某火葬厂入口处竖立着这样一块标语牌“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就有鼓励人死亡的嫌疑,标语和火葬场这个场合有冲突。三要注意语体色彩,口语自然亲切,书面语庄重严谨。书面语体包含公文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广告语体、政论语体等,我们也应区别对待。如八岁的小明对正在炒菜的妈妈说:“母亲,你的菜里要少放点氯化钠。”这里的“母亲”和“氯化钠”用得不合适,要改为口语“妈妈”和“盐”。四要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如:她机智的做法让同学们纷纷效尤。“效尤”是个贬义词,故这个句子中的“机智的做法”和“效尤”是前后矛盾的,“效尤”应改为“学习”。
【考题看台】
(江苏南京)下面是赵建同学有感于这次活动写的一篇随笔,请你根据语境为文中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词。
在共建绿色家园的历程中,我们有大多的感动。
责任,感动着我们。改善城市形象,让环境更美好,让生活更舒心,这份责任激励大家迎难而上,负重拼搏。
(1)_____。感动着我们。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诠释“绿色南京”的内涵。
(2)_____,感动着我们。树上的小鸟多了,水里的游鱼多了;大街小巷整洁多了,邻里相处和睦多了。如果留心,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答案:(1)团结 (2)细节
(黑龙江哈尔滨)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每个人都拥有财富。知识是财富,它能增长智慧,也能美化心灵; , , ;挫折是财富,它能积累经验,也能磨炼意志……拥有这些财富,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亲情是财富它能温暖心灵也能抚平伤痛
(黑龙江牡丹江)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5分)
(1)公共汽车上,手拎一个大提包的你,想要往里面走,你会对过道上的其他乘客说些什么?(2分)
。
(2)在车上,你见到了小学同学兰兰,她的妈妈是你小学时的班主任王老师,你怎样跟兰兰打招呼,并委托她转达对王老师的问候?(3分)
参考答案:(1)示例:麻烦您了,请让一下,我要过去。评分标准:(2分)语言文明、得体1分,语意明确1分。(2)示例:嗨,兰兰,这么巧碰到你,王老师身体好吗?麻烦你代我向他问好,有时间我一定去看望她。
(北京市中考)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的中轴线被称为皇城古都的“龙脉”,它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这条中轴线将继续延长。新规划的中轴线由三段组成:中间是记录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轴线”,向北是记忆奥林匹克运动在北京的“现代轴线”,向南是永定门外具有可持续发展广阔空间的“未来轴线”。三段轴线有机连接,_______________,创造性地发展了现代北京的城市格局。
a.在保留北京古都风貌的基础上,以建立现代轴线和未来轴线为标志
b.在保留北京古都风貌的基础上,以重建历史轴线和建立现代轴线为标志
c.在体现北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建立未来轴线和现代轴线为标志
d.在体现北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重建历史轴线和建立未来轴线为标志
参考答案:a
(山东威海)①赠言是给别人留下的美好祝愿或真诚的希望。在这即将毕业离别之际,请你给在你心中留下过深刻印象的某位同学拟写一条富有文采的赠言(3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②从以下选项中任选一项,写一两句赞美的话。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农民 农民工 解放军
选 赞语
参考答案:①示例:(1)你终于要走了,但你把花的形象留了下来,你把花的芬芳留了下来,你把我们共同浇灌的希望也留了下来。今后只要我想起你,我的岁月就会永远地鲜艳,永远地芳菲。(2)青春像一只银铃,系在我们的心坎上,只有不停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
(内容健康,语言富于文采1分,恰当使用修辞方法1分)
②示例:农民--像辛勤的黄牛一样耕耘不止,像秋天的高粱一样淳朴可爱,像广袤的大地一样宽广坦荡。农民工--来自田野,投身城市。用描绘大地的双手,绘就城市斑斓的画卷 解放军--战争年代的钢铁长城,和平时期的安全卫士(抓住特征1分,恰当使用修辞方法1分)
【突围演练】
1.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久前,记者访问了他。②谁是为农民设计飞机的人?③他向记者谈了自己是怎样为农民设计飞机的。④他就是北京航空学院轻型飞机研究设计室主任胡继忠。
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
2.下面这段话是一位同学的旅游日记,其语言组织有不够妥当的地方,请按要求修改。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的时候,老师终于带我们出发了。汽车行驶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便到达了向往已久的人间仙境——桃花源。
开头的一句话不简洁,可去掉多余的文字,宜删除:____________。
3.请你参加你班举办的以“语文与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
①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____________”。
②与人初次见面说“____________”,好久未见说“久违”。
(2)案例:初三(3)班的方小唐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干部与小方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题写一句勉词。假如你是该班班干部,请你给小方题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我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星期天,《珍爱生命需要智慧》课题小组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综合性学习报告。由于天热,有位同学提议一起到江边游泳,你不赞同他的想法。这时,你看了看学习报告的题目《呵护生命,从现在做起》,灵机一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三(5)班举行诗歌朗诵会并邀请韦老师参加。在请韦老师时,下列几种用语中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a.你可一定要来啊!b.欢迎不吝指教。
c.恭候大驾光临。d.请您亲临指导。
6.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晰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开刀的是他的姐姐。
b.各企业事业单位普遍成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
c.他没有采纳老师的建议,运用倒叙或插叙,调整文章层次结构。
d.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钱分别存进两家银行。
7.如果你是皮埃尔先生,在以下情景中,你将怎样得体而幽默地要回自己的大衣?
饭厅内,皮埃尔发现一个客人错穿了他的大衣,于是他异常谦恭地碰了碰这位顾客,说:“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皮埃尔舒了一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人相视一笑,客人愉快地脱下了大衣。
8.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你所在市“创三城”的内容之一,作为一名中学生,如果你遇上一位青年在街道上乱丢垃圾,你如何用得体的语言提醒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为下面的母女对话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妈妈反对女儿与同学通信,这让女儿很不开心。
(1)妈妈:还生气呢?妈妈爱你才不让你与同学通信的。
女儿:
a.你不就是希望我一心学习吗?你咋知道我们不是谈学习呢?
b.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爱我就是约束我的行动。
c.妈妈如果真的爱我,就应该信任我。
d.我承认妈妈是爱我的,可你的爱令人窒息。
(2)女儿:我是公民,有享受通信自由的权利。妈妈不让我与同学通信是违法的。
妈妈:( )
a.法律条文是给那些违法的人准备的,妈妈管女儿也违法吗?
b.你真没白读书,竟然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物种起源》导言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 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2. 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篇1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
《咬文嚼字》教案篇1教学目标 :一、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二、如何克服“套板反应”。预习提示:1.词语积累:锱铢必较清沁...
《米洛斯的维纳斯》缺憾美教案篇1美丽的维纳斯失去了双臂,却是法国罗浮宫的第一珍宝,为什么?环肥燕瘦西子病,可她们都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全文,研究探讨文章主旨。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能力目标1...
《氓》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氓》中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作用。2、了解诗中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
《边城》教案篇11、知识链接(见学案)2、导入新课在现代文学名著里,以“城”为名的有哪些,能举出一些吗?有沈从文的《...
日记·年谱·小传与死亡分析报告——《祝福》教学方法新探篇1        《祝福》是高中语...
求同·求异·求解——《祝福》教学一技谈篇1        从“同化”到“顺应”是学生学习一...
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读孙犁的《荷花淀》篇1    孙犁的《荷花淀》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怎样保...
《石钟山记》教学要领探微篇1    《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亲自对石钟山得名由...
游褒禅山记教案篇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3.学习...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