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学案(精选2篇)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学案(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学案篇1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蒙古国及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经济发展、行省制度的建立及对边疆的管理等知识点。

2、 理解回族的形成和民族融合的表现及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忽必烈建立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㈠.阅读教材66页-67页,第一标题“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完成学案

1.蒙古的兴起:我国北方      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    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    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①成吉思汗,名叫         ,是一个部落的首领。②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       。

3.蒙古政权的建立:     年,     贵族召开大会,推举        为大汗,尊称他为        ,       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          的局面。

㈡.阅读教材67页-69页,第二标题“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学案

1.蒙古政权的扩展:         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    和    ,对     形成包围之势。

2.元朝建立:       即汗位,于       年定国号为    ,建立   政权,次年定都      。         就是元世祖。

3.南宋的灭亡:        年,南宋灭亡。

4.       继续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5.元朝的社会经济:元世祖重视       ,治理      ;下令开凿运河        和

,还开辟了     ;元大都繁荣,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      

来华,居住了十几年。他的           ,描述了大都的繁荣。

6.行省制度的建立:①目的: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       。②建立者:         。

③主要内容:在中央设       ,地方设         ,简称“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朝。

7.对边疆的管辖:①加强对       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       院,负责管理    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②加强对      的管辖。(今天的中国台湾)

㈢.阅读教材69页-70页,第三标题“民族融合的发展”完成学案

1.前提:     朝统一全国。

2.表现:①许多     人来到边疆。②边疆各族包括     族,大量迁入      和

。③黄河流域的     、      等族同汉族融合了。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

3.作用:   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     、       的发展与融合。

【合作探究】

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帮助记忆,可以把本课内容归纳为三个年代、三个人物、三件大事。

三个年代   

三个人物   

三件大事   

㈤.建构知识网

统一蒙古(      年)

统一             建立元朝(      年)

统一全国(      年)

经济:重视     

巩固统治     民族                 形成

政治:     制度

【当堂检测】

1.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回族最早生活在(    )

a.宋朝   b.唐朝    c.元朝    d.隋朝

3.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

a.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b.民族间的交往

c.经济的发展繁荣                 d.数民族大量内迁

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⑴.20世纪之前,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很少有人可与图一人物相媲美。他是谁?是哪个民族的杰出首领?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图一

⑵.图一人物去世后,其子孙是怎样逐步灭掉其他政权、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

⑶.图二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

⑷.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政治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学案篇2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学案

一、情景导入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给我们描述的天堂是什么样子?在蒙古草原上生活着那个少数民族?

二、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1、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忽必烈建立元朝、水陆交通的发展、中外交往等基本史实际。

2、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概括元朝在历史上的贡献。

3、探讨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学习难点:行省制度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66—67页回答:

⑴蒙古族生活在(        )上,(   )统一蒙古。(     )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    ),建立蒙古国。

⑵思考题:成吉思汗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可组内讨论)

⑶(   )年(   )建立元朝,次年定都(  )即今(   )

⑷简述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2、阅读课本68—69页

⑴元朝的水路运输有哪两种方式?你能描述下运输的路线吗?

⑵读69页地图,了解元朝的疆域,元朝政府是怎样对全国进行有郊管辖的?

⑶元朝时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①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③黄河流域的( )、( )与汉族融合④新的民族——( )形成。

四、自我展示质疑解难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你认为毛泽东的评价正确吗?说明你的理由。

2、元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3、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什么作用?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4、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五、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盘点:学完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对上好这节课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2、拓展提升:

①三个时间:年、年、年

②三个人物: 、  、。

③四件大事:①统一蒙古②建立元朝③行省制度④民族融合

六、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下列各项活动属于成吉思汗业绩的是①统一蒙古②建立蒙古政权③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列历史人物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a、赵匡胤  b、元昊   c、铁木真  d、忽必烈

3、元朝商业繁荣,其中国际性商业大都市是()

a、长安    b、泉州   c、大都   d、杭州

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5、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是在()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元朝

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元朝时形成的一个人新民族是()

7、“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8、元朝大力发展海运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b、方便皇帝南下游玩c、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d、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9、读课本第4、68页两幅运河图,回答:

⑴这两幅图分别是我国古代什么时期的什么工程?

⑵68页图对4页图做了哪些改进?

⑶两朝开通运河的目的各是什么?在位的皇帝是谁?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学案(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