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22
教学目标
(一)在复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笔算法则和验算方法。
(三)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乘数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积的书写位置。
难点:计算的正确性。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卡片口算。
100×37×1006×200
3×4005×3007×200
抽问口算过程,如7×200口算过程是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是1400。2.板演。
用竖式计算314×35=?
订正时,针对算式提问:
314×35=10990
(1)1570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积的末位数要和哪一位对齐?(2)“942”表示多少,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积的末位数应和哪一位对齐?由学生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3)说一说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
教师在复习题乘数的百位上用黄粉笔写2,使314×35变成例3:314×235,突出知识新的部分。教师板书课题: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2.教学例3:314×235=?提问:
(1)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
(2)用乘数百位上的2去乘,表示什么意思?
(3)乘得的积的末位数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指定一名学生把黑板上的题做完,全体学生把课本上的例3做完。
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
(1)用乘数百位上的2去乘被乘数,也就是314×200,表示200个314,得62800,积的末位的8应该写在百位上。
(2)这个竖式一共有三个部分积,最后要把这三个部分积加起来。
(3)由学生把314×235的全过程说一遍,使学生对法则有一基本印象。
练一练
做完下面各题。
3.引导学生归纳法则。
利用复习题和例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先用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
(2)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泣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把各部分的积加起来。
不同点:
乘数是两位数,就有两层部分积;乘数是三位数,就有三层部分积。
最后由学生归纳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3页的法则。
4、乘法的验算。
教师说明: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如314×235=73790,314和235都叫做73790的因数。
我们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两遍得数一样,说明计算正确。
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把例3验算一遍。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验算。
416×352325×241
指名两个同学在投影片上做,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改正。
组织学生讨论: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数目比较大,怎样使它减少错误呢?
引导学生总结出:
(1)把题目抄对,数目一搬家一检查;
(2)按法则计算,特别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那一位数对齐;
(3)每一位计算时要正确,特别要注意进位的地方;
(4)每道题都要进行验算,题目中没要求写出验算竖式时,可以在原式再乘一遍。
3.思考性练习。
我们学习了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那么乘数是四位数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呢?
接着把下题做完。
4.课后练习:
练习十三第1,3,4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总结的计算时应注意的四点,使计算正确。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在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中,学生理解了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积的末位上的数要和十位对齐,乘数是三位数就可以依此类推了。因此,新课前复习了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和算理及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
新课是由复习题(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在百位上添一个数引入,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试算。这样安排,帮助学生由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类推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不仅使学生学会新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然后通过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对比其异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并介绍了验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验算。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步骤增多了,数目增大了,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错。因此,在巩固练习中,采用改错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怎样减少计算中的错误,应注意些什么?大家照着去做,提高正确率,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易于接受。
板书设计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例3
板演:
验算:
乘数是三位数乘法计算法则
教学目标
(一)在复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法则。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笔算法则和验算方法。
(三)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乘数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积的书写位置。
难点:计算的正确性。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卡片口算。
100×37×1006×200
3×4005×3007×200
抽问口算过程,如7×200口算过程是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是1400。2.板演。
用竖式计算314×35=?
订正时,针对算式提问:
314×35=10990
(1)1570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积的末位数要和哪一位对齐?(2)“942”表示多少,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积的末位数应和哪一位对齐?由学生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3)说一说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
教师在复习题乘数的百位上用黄粉笔写2,使314×35变成例3:314×235,突出知识新的部分。教师板书课题:。
2.教学例3:314×235=?提问:
(1)怎样进行计算?
(2)用乘数百位上的2去乘,表示什么意思?
(3)乘得的积的末位数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指定一名学生把黑板上的题做完,全体学生把课本上的例3做完。
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
(1)用乘数百位上的2去乘被乘数,也就是314×200,表示200个314,得62800,积的末位的8应该写在百位上。
(2)这个竖式一共有三个部分积,最后要把这三个部分积加起来。
(3)由学生把314×235的全过程说一遍,使学生对法则有一基本印象。
练一练
做完下面各题。
3.引导学生归纳法则。
利用复习题和例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先用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
(2)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泣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把各部分的积加起来。
不同点:
乘数是两位数,就有两层部分积;乘数是三位数,就有三层部分积。
最后由学生归纳计算法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3页的法则。
4、乘法的验算。
教师说明: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如314×235=73790,314和235都叫做73790的因数。
我们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两遍得数一样,说明计算正确。
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把例3验算一遍。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验算。
416×352325×241
指名两个同学在投影片上做,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改正。
组织学生讨论:
数目比较大,怎样使它减少错误呢?
引导学生总结出:
(1)把题目抄对,数目一搬家一检查;
(2)按法则计算,特别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那一位数对齐;
(3)每一位计算时要正确,特别要注意进位的地方;
(4)每道题都要进行验算,题目中没要求写出验算竖式时,可以在原式再乘一遍。
3.思考性练习。
我们学习了,那么乘数是四位数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呢?
接着把下题做完。
4.课后练习:
练习十三第1,3,4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总结的计算时应注意的四点,使计算正确。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是在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中,学生理解了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积的末位上的数要和十位对齐,乘数是三位数就可以依此类推了。因此,新课前复习了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和算理及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
新课是由复习题(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在百位上添一个数引入,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试算。这样安排,帮助学生由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类推到,不仅使学生学会新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然后通过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对比其异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则,并介绍了验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验算。
,计算步骤增多了,数目增大了,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错。因此,在巩固练习中,采用改错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怎样减少计算中的错误,应注意些什么?大家照着去做,提高正确率,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易于接受。
板书设计
例3
板演:
验算:
乘数是三位数乘法计算法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篇1单元测试1.填空.(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最后一步算()法....
垂直篇1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二)初步学会画垂线的方法。(三)培养学生初步画图的...
数学教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篇1《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
数学教案-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篇1一-[第2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 ...
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篇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59页例1。教学目的: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篇1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学目标 :1、 在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初步...
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篇1教学目标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
《平移与平行》教学案例研讨篇1〖教学目标〗课的前半部分,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的内容是巩固性...
《图形的旋转》教学实录篇1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1、了...
人口普查教案篇1课题:人口普查(二)写多位数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
《认识平行》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七册p39—41认识平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篇1教学目标1、正确地进行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一步提高口算和估算能力;2、进一步体会乘法与...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