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0:05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注意积累材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我们已经学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下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出示画面)
1、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情景。
2、课文是怎样写,再读一读。
3、过渡小结。火烧云上来了,作者抓住人和动物颜色的变化描绘出霞光照得大地红彤彤、金灿灿的景象。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1、自读自悟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说说读了这部分,你最喜欢哪些内容,为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品析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精彩部分。
①从“一会儿……一会儿……”看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
②从“红彤彤、金灿灿……”、“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说明颜色多。
③从“一会儿”“忽然”“接着”等说明火烧去形状变化快。
④从“马、狗、狮”说明形状变化多。
4、朗读。读出喜欢的语气。
5、课件演示,加深感受。
6、质疑,释疑。
7、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出现→变化→消失。
8、拓展迁移,说说你所见到的火烧云的颜色或形状的变化。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自学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理解“恍恍惚惚”、“沉静”。
3、指导朗读。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板书设计:
《火烧云》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的是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时的美丽景色。如何让学生感受晚霞的绚丽,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学会积累材料呢?我们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进文中的意境,让学生自读自悟,悟用结合,从而感受自然的美,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提高其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回顾已知,观察表达
课伊始,便让学生欣赏霞光照到大地上时的画面。让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内容,说说自己看到的情景,再读文品析,既让学生进入“火烧云上来时”的意境,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表达方法,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引导自读,悟用结合
1、引导自学,领悟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句生动地再现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快而多的特点。因此,可放手让学生自学。而后,让其说说读后的体会,教师循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去引导,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的,通过自读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运用媒体,突破重难点
小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况提示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重难点和学生实际,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变复杂、不常见、难理解的内容为直观、浅显、动感的材料,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例如,在教学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时,让学生先学,再说说它们的样子和变化,接着用cai课件演示它的出现、变化,可使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3、领悟内化,学习表达方法
在学生悟到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之后,及时让学生描述所见到的其它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深化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达到学以致用。
三、读后质疑,感知理解
课文的第三部分写的是作者看火烧云及火烧云下去时的感受,如何帮助学生领悟呢?要先让学生感知、理解、体现。
四、总结深化,读写迁移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及进总结深化,让学生谈谈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说说从中学到了什么?使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进一步深化,要注意体现单元训练重点,学习积累观察材料。随后,可布置学生观察晨雾从上来到消散的过程的景色,进行读后迁移,使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3.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
投影片,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生字的写法.
"盈,"是后鼻音,读作yíng,不读yīng;
"茄"读作"qié",不读jiā;
"揉"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盈"的上半部"","又"不能忽视;
"庙"是"广"字头,撇要大,必须包住"由",这叫半包围结构.
3.启发发言,讨论词义,检验查字典的能力.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解释词语.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各色云霞.
紫檀:常绿乔木,木质坚硬,带红色,可做贵重的家具或美术品.紫檀色,和紫檀木相似的颜色.
高寿:长寿的意思.
恍恍惚惚:不真切,不清楚.
笑盈盈:满脸笑容的意思.盈,充满.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威武:本课指力量强大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条纹.百合色就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鲜明耀眼.
4.出示投影片,注意字音词义.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对的(√).
(2)出示以下各字,请同学口头组词.
檀——紫檀色檀香檀树紫檀
猪——小白猪肥猪野猪猪圈
寿——高寿长寿寿面寿辰
模——一模一样模范模型
恍——恍恍惚惚恍然大梧
霞——霞光红霞霞光万道彩霞
庙——孔庙庙会庙门神庙
烧——烧火烧水火烧云
威——威武威风国威威严
蹲——蹲下蹲坐蹲着半蹲
(3)区别字形,辨析词义,然后组词.
形相近,音相同的汉字有很多,必须正确区分,把握字义.
教师指导学生把形相近,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区别字形,辨析字义是掌握这些字的好方法.最后通过组词加以验证,会使学生记忆牢固.
须(必须)跪(跪下)偏(偏远)
需(需要)脆(干脆)遍(遍布)
低(低头)根(树根)伸(伸展)
底(到底)跟(紧跟)申(申请)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变化.)
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通读全文是正确划分段落的基础,然后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自然段间的关系.
分段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日落时的火烧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部分讲到了这一点"
(课文的第3,4,5,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
第1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吗
(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
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在讲火烧云吗
(这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本文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按什么顺序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来写的,因此应该分为三段.)
教师板书"三段",学生讨论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没有直接写火烧云,而是通过写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从侧面描写绚丽多彩的火烧云的,并告诉我们这是晚上太阳要落山时的火烧云,也就是说火烧云就要来了.因此,这段的段意应该是:写天上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是先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又写了火烧云的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具体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第三段(第7自然段)这一段写到火烧云越来越恍惚,变化极快,几乎看不清楚了,说明火烧云就要消失了.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火烧云退去时的景象.
通过这样的分析,请同学说出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巩固对本文结构的认识.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的到来,出现,退去的顺序写的.)
(三)请同学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理解火烧云的变化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注意积累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用具
(一)幻灯机,录音机,小黑板.
(二)火烧云幻灯片.
(三)有条件可以播放火烧云的录像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齐读课题,并以课题为题.请同学讨论,以达到了解学生对火烧云认识程度的目的.
什么叫"火烧云"你见过火烧云吗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当时心情怎样
(火烧云是日落或日出时天空出现的红色云霞,色彩非常美丽.)
2.明确结构,抓住特点.
已故作家萧红通过仔细观察对火烧云做了生动的描绘,语言精练准确,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呢
(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
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一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作者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写的,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二)以读促讲,启发想象.
1.学习第一段.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板书:霞光照耀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霞光使"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都在颜色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情具体描写了火烧云出现前的景物.)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提示同学把"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的颜色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着想象.
(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
指导朗读,体会火烧云到来之前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画出说明火烧云出现的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想一想火烧云是什么样子
(火烧云是红通通的,好像着了火.)
板书:红通通像着火
(2)理解"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中的"烧"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
("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一直"说明火烧云的面积大,而且是运动的,"烧"字本身就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火烧云的动感和美丽.(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准确地概括火烧云的特点.
(这个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极"是什么意思"极多"又是什么意思)
("极"表示程度深,多到了极点."极多"就是很多,十分多,特别多,非常多.)
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不仅多而且也很快.)
板书:多快
火烧云变化多主要是讲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边读边想.
出示小黑板:
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要求学生高度概括出颜色多,变化快.然后具体说明.
(颜色多表现为:火烧云不单是红色,还包括金,紫,黄,灰,百合色等说得出名的有九种,"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强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多的认识.
(变化快表现为:"一会儿……一会儿……"说明各种颜色交替出现,持续时间都很短,转换频繁而迅速.)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一会儿",不一定读得很快.为背诵做准备.
板书:颜色变化
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特点.
(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板书:色彩斑斓
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请一位同学改动小黑板上的问题,要求同学们用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部分的方法自学描写火烧云的形状部分.
出示小黑板,做如下改动:
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作者描写了马,狗,狮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见了.)
板书:形状变化
(3)教师在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合上书,看幻灯片,把同学们带入火烧云的情景中,让他们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有帮助.
①出示描绘火烧云变化各种形态的幻灯片.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提问:图上画的像什么
(马,狗,狮子.)
教师把一种形状定格在幻灯机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述图意,尽量按照作者描写马,狗,狮子的方法来说.
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样出现→什么样子→怎样消失来写的.
教师出示幻灯片也要有技巧,不能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就完了,这样反映不出各种形状的变化.教师应该拿着幻灯片在幻灯机上演示.比如马,一开始是"天空出现一匹马",可以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那匹马大起来了",这时教师要抬高幻灯片,投影幕布上的"马"就会真的变大,实际上是幻灯片离镜头近,图片被放大了.紧接着"那匹马变模糊了".幻灯片继续抬高,投影幕布上就会模糊一片.这样演示既形象逼真,也符合作者"怎样出现"——"天空出现了一匹马","什么样子"——"马是跪着的","怎样消失"——"那匹马变模糊了"的写作顺序.
其他的形状都可以这样演示,同学们记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对课文的内容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好处.
利用幻灯片出示一段话: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发散思维.
(书上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因为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也就是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也就是为什么像.因此火烧云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③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现的其他动物,人物或植物,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说话能力.
如果学生在练习时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做以下提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过了几秒钟,();
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拐杖(),又不见了.
④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板书:形态万千
(3)小结第二段,使学生对第二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火烧云的颜色色彩斑斓,火烧云的形状形态万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火烧云,抓住了变化极多这个特点,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怎么像",使人感到火烧云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神奇.遗憾的是火烧云不能像一幅画可以长久保存.
板书:奇
3.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齐读第三段,想一想,此时的火烧云又具有什么特点
(火烧云在迅速变化中消退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
("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若隐若现,虚虚实实.因为火烧云变化极快,所以人们的肉眼就会有这种感觉.)
这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火烧云消失时,人们非常留恋.从"揉揉眼睛","沉静了一会儿","可是","偏偏不等"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带着留恋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板书:留恋
(三)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板书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讨论完成.作者在写火烧云的过程中,始终抓住火烧云的特点,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观察火烧云的颜色,作者抓住了颜色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个"极多"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不单是红色,而是色彩斑斓;四个"一会儿"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转瞬即逝.观察火烧云形状时,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多,这一点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美;"两三秒钟","正在……就","忽然","一转眼"等词语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一点又具体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作者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把握得这么准确.
2.启发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提示学生抓住两点:一是观察事物要抓重点;二是观察事物时,既观察静态,也要观察动态,做到静动结合.
(四)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3.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
投影片、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生字的写法。
“盈,”是后鼻音,读作yíng,不读yīng;
“茄”读作“qié”,不读jiā;
“揉”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盈”的上半部“”,“又”不能忽视;
“庙”是“广”字头,撇要大,必须包住“由”,这叫半包围结构。
3.启发发言,讨论词义,检验查字典的能力。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解释词语。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各色云霞。
紫檀:常绿乔木,木质坚硬,带红色,可做贵重的家具或美术品。紫檀色,和紫檀木相似的颜色。
高寿:长寿的意思。
恍恍惚惚:不真切,不清楚。
笑盈盈:满脸笑容的意思。盈,充满。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威武:本课指力量强大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条纹。百合色就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鲜明耀眼。
4.出示投影片,注意字音词义。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对的(√)。
(2)出示以下各字,请同学口头组词。
檀——紫檀色檀香檀树紫檀
猪——小白猪肥猪野猪猪圈
寿——高寿长寿寿面寿辰
模——一模一样模范模型
恍——恍恍惚惚恍然大梧
霞——霞光红霞霞光万道彩霞
庙——孔庙庙会庙门神庙
烧——烧火烧水火烧云
威——威武威风国威威严
蹲——蹲下蹲坐蹲着半蹲
(3)区别字形,辨析词义,然后组词。
形相近、音相同的汉字有很多,必须正确区分,把握字义。
教师指导学生把形相近、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区别字形、辨析字义是掌握这些字的好方法。最后通过组词加以验证,会使学生记忆牢固。
须(必须)跪(跪下)偏(偏远)
需(需要)脆(干脆)遍(遍布)
低(低头)根(树根)伸(伸展)
底(到底)跟(紧跟)申(申请)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变化。)
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通读全文是正确划分段落的基础,然后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自然段间的关系。
分段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日落时的火烧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部分讲到了这一点?”
(课文的第3、4、5、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
第1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吗?
(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
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在讲火烧云吗?
(这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本文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按什么顺序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来写的,因此应该分为三段。)
教师板书“三段”,学生讨论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没有直接写火烧云,而是通过写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从侧面描写绚丽多彩的火烧云的,并告诉我们这是晚上太阳要落山时的火烧云,也就是说火烧云就要来了。因此,这段的段意应该是:写天上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是先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又写了火烧云的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具体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第三段(第7自然段)这一段写到火烧云越来越恍惚,变化极快,几乎看不清楚了,说明火烧云就要消失了。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火烧云退去时的景象。
通过这样的分析,请同学说出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巩固对本文结构的认识。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的到来、出现、退去的顺序写的。)
(三)请同学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理解火烧云的变化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注意积累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用具
(一)幻灯机,录音机,小黑板。
(二)火烧云幻灯片。
(三)有条件可以播放火烧云的录像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齐读课题,并以课题为题。请同学讨论,以达到了解学生对火烧云认识程度的目的。
什么叫“火烧云”?你见过火烧云吗?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当时心情怎样?
(火烧云是日落或日出时天空出现的红色云霞,色彩非常美丽。)
2.明确结构,抓住特点。
已故作家萧红通过仔细观察对火烧云做了生动的描绘,语言精练准确,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呢?
(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
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一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作者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写的,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二)以读促讲,启发想象。
1.学习第一段。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板书:霞光照耀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霞光使“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都在颜色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情具体描写了火烧云出现前的景物。)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提示同学把“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的颜色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着想象。
(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
指导朗读,体会火烧云到来之前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画出说明火烧云出现的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想一想火烧云是什么样子?
(火烧云是红通通的,好像着了火。)
板书:红通通像着火
(2)理解“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中的“烧”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
(“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一直”说明火烧云的面积大,而且是运动的,“烧”字本身就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火烧云的动感和美丽。(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准确地概括火烧云的特点。
(这个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极”是什么意思?“极多”又是什么意思?)
(“极”表示程度深,多到了极点。“极多”就是很多、十分多、特别多、非常多。)
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不仅多而且也很快。)
板书:多快
火烧云变化多主要是讲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边读边想。
出示小黑板:
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要求学生高度概括出颜色多,变化快。然后具体说明。
(颜色多表现为:火烧云不单是红色,还包括金、紫、黄、灰、百合色等说得出名的有九种,“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强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多的认识。
(变化快表现为:“一会儿……一会儿……”说明各种颜色交替出现,持续时间都很短,转换频繁而迅速。)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一会儿”,不一定读得很快。为背诵做准备。
板书:颜色变化
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特点。
(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板书:色彩斑斓
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请一位同学改动小黑板上的问题,要求同学们用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部分的方法自学描写火烧云的形状部分。
出示小黑板,做如下改动:
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作者描写了马、狗、狮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见了。)
板书:形状变化
(3)教师在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合上书,看幻灯片,把同学们带入火烧云的情景中,让他们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有帮助。
①出示描绘火烧云变化各种形态的幻灯片。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提问:图上画的像什么?
(马、狗、狮子。)
教师把一种形状定格在幻灯机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述图意,尽量按照作者描写马、狗、狮子的方法来说。
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样出现→什么样子→怎样消失来写的。
教师出示幻灯片也要有技巧,不能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就完了,这样反映不出各种形状的变化。教师应该拿着幻灯片在幻灯机上演示。比如马,一开始是“天空出现一匹马”,可以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那匹马大起来了”,这时教师要抬高幻灯片,投影幕布上的“马”就会真的变大,实际上是幻灯片离镜头近,图片被放大了。紧接着“那匹马变模糊了”。幻灯片继续抬高、投影幕布上就会模糊一片。这样演示既形象逼真,也符合作者“怎样出现”——“天空出现了一匹马”,“什么样子”——“马是跪着的”,“怎样消失”——“那匹马变模糊了”的写作顺序。
其他的形状都可以这样演示,同学们记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对课文的内容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好处。
利用幻灯片出示一段话: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发散思维。
(书上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因为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也就是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也就是为什么像。因此火烧云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③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现的其他动物、人物或植物,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说话能力。
如果学生在练习时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做以下提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过了几秒钟,();
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拐杖(),又不见了。
④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板书:形态万千
(3)小结第二段,使学生对第二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火烧云的颜色色彩斑斓,火烧云的形状形态万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火烧云,抓住了变化极多这个特点,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怎么像”,使人感到火烧云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神奇。遗憾的是火烧云不能像一幅画可以长久保存。
板书:奇
3.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齐读第三段,想一想,此时的火烧云又具有什么特点?
(火烧云在迅速变化中消退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
(“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若隐若现,虚虚实实。因为火烧云变化极快,所以人们的肉眼就会有这种感觉。)
这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火烧云消失时,人们非常留恋。从“揉揉眼睛”,“沉静了一会儿”,“可是”,“偏偏不等”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带着留恋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板书:留恋
(三)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板书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讨论完成。作者在写火烧云的过程中,始终抓住火烧云的特点,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观察火烧云的颜色,作者抓住了颜色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个“极多”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不单是红色,而是色彩斑斓;四个“一会儿”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转瞬即逝。观察火烧云形状时,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多,这一点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美;“两三秒钟”、“正在……就”、“忽然”、“一转眼”等词语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一点又具体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作者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把握得这么准确。
2.启发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提示学生抓住两点:一是观察事物要抓重点;二是观察事物时,既观察静态,也要观察动态,做到静动结合。
(四)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学习课文,知道火烧云名字的来历;3、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课文从变化多与快两方面来写出火烧云的特点;4、学习第3、1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5、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教学重点:目标4、5。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观察过云吗?请说说。2、揭题。二、通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2、读书检查,请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小节。三、学习第2节
1、请找出课文中写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2、学生回答。3、自由读,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为什么叫火烧云。(烧、着了火)4、火烧云是真的在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红彤彤)5、如果不用“烧”,而用“一直红到”好不好?为什么?(“烧”字不但写出了颜色,而且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6、这一句还写出了火烧云的什么?(范围广)7、朗读练习。四、整体感知
1、那么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思考。2、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变化多、快)五、学习第3、1节
(一)学习第3节1、读第3节。2、这一节写了火烧云哪一方面变化?(颜色)3、学生再读第3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与快。(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多,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快?)4、朗读练习。5、火烧云就只有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想象其他颜色。仿照课文的构词方法来说。6、按提纲背诵指导与练习。(二)学习第1节过渡:火烧云出现时,天上发生了变化,其实地上也发生了变化。1、学生自由读第1节。2、学生说说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随机进行朗读指导。3、地上的景物为什么发生了这些变化?4、为什么火烧云会使他们发生这些变化?(用两种颜料混合会变成其他颜色来说明。如红与绿混合变成黑)5、有感情朗读第1节。六、小结
1、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火烧云怎么样?用一个字。(美)2、火烧云还有更美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好好体会。七、课堂作业。
课后题2(1),3。
板书:
火烧云
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颜色变化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七、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九、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教学反思:
《火烧云》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叹。
本节课,我是按照跨越式的教学模式进行上课的。上课是,我先为学生提供优美的图片,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先写火烧云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本来我在设计这一问题我是这样来问的“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但是后来仔细一想这一问题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就把问题改了。通过学生的汇报,学生对课文的结构也是掌握的比较好的。
到最后总结部分,我让学生归纳作者写这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有一个学生马上举手说,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顺着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学生说,火烧云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也就是通过赞扬火烧云赞叹什么了,学生马上回答说赞美大自然。
我觉得教学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板书上。学生通过看黑板的板书很快就对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让听课的老师和我也感觉得老师总是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第三,在扩展阅读的部分文章可以让学生提前来读。例如《火烧云的形成》《云体的各种体态》都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先读,对于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认识。第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这篇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
教材简析:《火烧云》是省版教材第十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是已故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课文描写的是傍晚时候,火烧云上来时颜色变化之多,形状变化之快的美丽景色。因文章用词之讲究,描写之细腻,现已编录在人教版新课标第七册第一单元里。
设计理念:以读代讲,感知语言,积累语言,实践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会2个生字,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和形状变化快进行观察的方法,积累优美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仿照课文描写的方法,说一段火烧云变化快的内容。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美
1.介绍当地的自然风光,引出课题。
你们家乡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呢?能向我和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吗?(生畅谈)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杰作,现代女作家萧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火烧云上来时的壮丽景色,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火烧云》(板书并让生读读:火烧云)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火烧云”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在文章当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三、精读课文,体验美
1、在文章当中找到这句话了吗?
(生说后课件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1)请生个别读这句话。(2—3人读)你感觉这句话哪个地方写得比较好?(生畅谈)相机教学生字:彤
(2)再读这句话(带着学生的体会,2-3生个别读)
(3)(课件出示)看着美丽的火烧云图片再次读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3—6自然段,想想作者描写火烧云上来的瞬间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1)(交流)请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颜色变化多,形状变化快)
(2)(个别)读第3自然段
(3)有哪些颜色?找出来读读(请个别生说)
(4)(课件出示,分组分类读)红彤彤 金灿灿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百合色 紫檀色
提示到第一自然段找:紫檀色(相机教学生字 檀 )
(5)是呀,火烧云的颜色真是多呀,你能照样子说说吗?(分类积累词语,重点指导第4类)
(6)(课件出示),让生读读,记记。
(7))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么的美呀!能不能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色彩斑斓)
3、同学们,火烧云不仅以它的颜色之多震撼了我们,还以它的形状变化之快吸引人们的目光。
(1)作者具体写了哪几种形状?(马、大狗、狮子)
(2)分男女声品读这些描写形状的句子。
(3)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我们也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瞬息万变)
(4)火烧云的形状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显得更美了。
四、语言实践,创造美。
1、真好!老师也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仿照课文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句子来说一段话。
2、把你们看到的情景描绘一下(预设)
(1)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马峰一样雄伟、壮观。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
(2)这时又跑来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点。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点点。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抱它。
(3)小兔是躺着的,看上去就像躺在沙发上一样悠闲。过了两三秒种,小兔站起来了,伸了伸懒腰。这时,小兔的四肢变得更长了,变得模糊了。
3、你们就像美丽的天使,不断地掏出心灵的珍珠,去表达你美好的想象,太精彩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火烧云在咱们的想象中熠熠生辉。
五、回归整体,升华美
1、学完了课文,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赞美火烧云呢?
预设
(1)火烧云真是太美了
(2)火烧云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变幻莫测
(3)我爱火烧云,它给我的想像插上了翅膀。
六、小结:火烧云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绚丽多彩。其实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早晨、中午、傍晚还是深夜,时时展现着他独特的魅力,只要我们随时带着一双会欣赏的眼睛,我们的世界是很美很美的。
板书:
火烧云
颜色变化多 彤、檀
形状变化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
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
静、必须、揉眼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引入新课
借助挂图,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反馈。
3、理清文章的条理思路。
4、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
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四、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后,与同学交流。
2、师生互解疑难。
3、指导朗读、背诵。
五、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六、作业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述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
2、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
3、火烧云下去时有什么特点。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部分。
(1)、自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云
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积累运用,指导朗读。
(3)、读中感悟。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
(1)、自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
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2)、佳句欣赏。
(3)、指导朗读。
(4)、积累运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学生出示自己画的、收集到的火烧云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
课后摘抄好词佳句。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梁英瑜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课《火烧云》二000学年上学期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媒体:挂图、投影。
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自己观察火烧云,初步感知火烧云是怎么样的?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通读全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作者写火烧云的顺序“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教学过程 :
一、读课题,导入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知道?
师述:晚饭过后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好吗?
二、新课:
(一)快速读课文,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投影出示)
学生答后板书: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二)学习第一段
1、自读,想: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
板:霞光
2、问: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画句),指名读有关句子。
3、学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导读: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
5、小结: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夕照图”。
6、过渡: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
三、学习第二段。
1、问: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由读,想:这段怎样写火烧云的变化?
3、讨论交流,板书:颜色形状
4、学习颜色变化部分:
(1)边看图,边画句。(“-----”画出写火烧云颜色的句子)
(2)投影出示“天上的云-----着了火”着重理解这句话。进行换词练习:把“烧”字换成“红”字,比较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
(3)问;火烧云颜色变化怎样?(看图)
投影出示句子“这地方------半百合色”齐读。
问:这句子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样?理解“半----半---”“梨黄”的构词法。
板书:多快
(4)问:还有什么颜色?(看图、补充)
(5)说话练习:颜色这么多,这不是天空,分明是(调色盒)。
(6)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么多、美的颜色?
(7)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5、学习形状变化部分:
(1)问: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看出?(看投影片)问:这些马、狗、狮子是真的吗?这是作者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2)重点学“马”的一节。(投影出示)
马是怎样的?
马是怎样变化的?
马是怎样消失的?
(3)参考“马”的问法,一问一答。
(4)指导背诵。
(5)指名读,品评,重点理解“那狗-------不见了”这句,写得好在哪?
(6)谈话:还可以想象成什么?
说话:这天空分明成了一个(动物园),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6、小结:色彩如此斑斓,形状变幻莫测的火烧云,简直让人看得乐此不惫。
过渡:可惜,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四、学习第三段:
1、读后问:哪个词写出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2、哪句写出看火烧云真实的感受?
3、导读,背诵。
五、总结全文: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你觉得作者写这火烧云美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板书:大自然的美
附:板书
8火烧云
上来了:霞光
颜色:多
变化着:快大自然的壮美
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一、教学设计: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
&nb...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觅渡桥小学班级二(1)学科语文课题一株紫丁香教时第一教时日期2006.10一、 教学目标:1、...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
《早操》教学设计2005年9月11日 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一、教材简析 《早操》是字与拼音(三)中的...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六单元《冬天》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是一...
《春天的手》是北师大版第二册教材中的一首儿歌。这首儿歌通篇以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大地绿,小河解冻,小鸟欢歌,小朋友...
《珍贵的纪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读熟课文,认会15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认会15个...
2005年10月23日 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教材说明:《想飞的乌龟》是新世纪小语教材第一册第14单元的一...
《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1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
(一)教学目标: 《小书架》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 1、复习学过的六个单韵母。 2、正确认读...
一、课堂目标: 1、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渗透法识字,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