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精选2篇)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篇1

△课标要求: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背景:

①18c,法国是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封建势力

②资产阶级对统治阶级的反抗

2、历程:

1789年,革命→1792年,废除,建立→此后70多年间,政权在制和制之间反复易手→1870年,法兰西第帝国垮台,法兰西第共和国建立

二、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标志:年,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行政权由掌握

△参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9年,参议院有权否决的决议案。

△众议员由成年直接选出,任期4年

△总统是国家和军队最高,由院和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年,可连选连任,经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

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

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背景:

①19世纪中期,德意志,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在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③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2、确立:年,宪法颁布

3、德意志帝国宪法

皇帝:是国家和军队,有权任免、召集和解散和决定政策

宰相:主持会议,由任命,对负责

议会:机构,由议会和议会组成

规定德意志帝国:是制和制国家

△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议会和批准

进步性:确立君主立宪制,促进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很快跻身资本主义世界之列

局限性:具有浓厚的色彩,造成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和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有何异同?

德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共和制

异 国家元首 皇帝:世袭,权力

而基本上不受议会 总统:由参众两院会议选出,对

负责,权力,要受到制约

政府首脑 宰相:由任命,对负责 

议会 帝国议会法案必须得到和

批准,是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院权力大于院议会立法权不

受制约,是较彻底较完善的代议制

权力中心  

同 ①实行资产阶级制②国家元首有权任免、解散等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有何作用?

①体现了精神,否定了政体,巩固了的统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调节、缓和社会,稳定社会,推动世界进程。

③无产阶级可以利用资产阶级代议制进行斗争,维护自身。

△随堂练习——《全品》第9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9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九)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篇2

第10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

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2.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3.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是由各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考试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与共和政体的确立;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教学过程

(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与共和政体的确立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背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制和君主制持续斗争;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

(2)建立: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共和派与保守势力(共和制与帝制)进行了反复斗争。

(2)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以微弱多数艰难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了解宪法内容)。

a.立法权归于议会:①产生(略);②权限: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b.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①产生(略):②权限:他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确立原因:①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②而总统等关键职位则是共和派经过艰苦的斗争取得的。

(4)意义: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反复斗争最终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相互制约。

(二)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德国的统一

(1)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

(2)条件: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重要邦国,专制色彩浓厚,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3)过程及方式: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普鲁士宰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2)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了解宪法内容)。

a.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①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②规定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③规定议会:议会是立法机构(组成、产生、作用)。

b.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3.评价:

(1)局限性:形成了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立宪是虚,君主是实);使德意志帝国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对后来其政治走向、两战时期的世界形势产生严重影响。

(2)进步性:①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②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三、本课问题检测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何时在什么背景下建立?法国共和政体何时在什么背景下确立?标志(内容)?确立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2)德国何时在什么背景下统一?条件、过程及方式?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何时确立?前提?标志(内容)?评价?

★德法两国政体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主要原因?

相同:①都是资产阶级政体;②都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由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决定。

不同:①元首产生方式不同(议会选举——世袭);

②行政权与立法权关系不同(制约与平衡——行政控制立法权);

③与旧制度关系不同(典型的共和制——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君主立宪制)。

四、基础测评

一、选择题

1.1792年至1875年,法国各派政治力量斗争的焦点是                      

a.共和制与君主制之争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争 

c.共和与君主立宪之争               d.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之争

2.法国1875年宪法仅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才最终确立。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共和制要被君主制推翻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的必然            d.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                                     

①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        ②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③拥有自主解散众议院的权力          ④拥有缔结条约和特赦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关于立法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b.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c.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d.众议院可以独立提出并通过法案

5.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这突出表现在      

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                  ②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③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④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