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23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4、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平面图形?
导学要点: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识组合图形。像这样由几种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2、感知:组合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生举例),今天,我们就结合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出示前置性作业小组交流
复习
(1)说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说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自学21页的例10
(1)导学单
1)小组合作将组合图形分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说说你的分法,你是怎样想的?
2)尝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3)思考: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导学要点:
(1)分割法:将整体分成几个基本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和。
(2)添补法:用一个大图形减去一个小图形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你喜欢用哪一种解法?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交流
1)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形,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2)由于方法不同,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
导学要点:
(1)要根据原来图形的特点进行思考。
(2)要便于利用已知条件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割补。
(3)全班交流
1)学生举例并解答(前置作业我的例子)
2)结合学生自己举的例子解答讲解。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本第21页练一练
(1)生独立计算。
(2)生展示思路。
点拨: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基本策略:把原来的图形先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再求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只和;或者先把原来的图形拼补一个基本图形,再求相关基本图形面积之差。
2、课本第23页练习四第1题前两题。
点拨:
(1)引导说说第一个图形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是怎样看出来的?
(2)引导说说第二个图形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是怎样看出来的?
3、课本第23页练习四第二题
点拨:
引导说说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的例题,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的题目。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一些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将复习中的图画在小黑板上,再将教学例题时所用的图也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问:第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回答,教师在长方形下面板书:S=ab,其他图形,学生分别回答后,教师在每个图的下面写出相应的计算面积的公式。)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教师:组合图形就是由我们已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组合而成的。在实际生活中有进需要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例如有些房子侧面墙的形状是这样的:(出示小黑板)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我们过去学过吗?(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
我们虽然没有学过计算这个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是能不能把这个图形分成几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怎样分?(指名学生到黑板前画一画,教师标出相关尺寸。)
现在把这个图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看教科书第90页上的例题,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表面,有很多图形是由我们已经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组合而成的。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一般是先把它们分成已学过的简单图形,分别计算出各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然后再把它们合起来,便可以求整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2、做例题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读题。
问:“这块菜地可以看成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
让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做完后集体核对。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一中的题目。
第3题,投影片出示一面少先队的中队旗。
问:要计算这面中队旗的面积,怎样分成几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你是怎样做的?(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第4题,先让学生读题,再问:
“这个机器零件的横截面图的面积怎样计算?”(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根据题目中标出的长度,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梯形缺口的面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并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自身条件,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进行面积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组合图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组合图形的多种面积计算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汁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各种平面图形。
生:七巧板、简单图形学具、少先队中队旗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吧,在七巧板里都有哪些图形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图形来?指几名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图形,并展示。
通过学生拼出的图形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板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1、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图形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教材第99页的各种图形。
这些组合图形里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同学们试着找一找。
小组合作,尝试找出情境图中的组合图形是哪些图形组成的,并交流汇报。
2、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想到:厨房里的三角架、房子的分布图、桌子等。
3、引导思考: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它的什么知识?
4、出示教材第99页例4: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思考:怎样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算一算。集体汇报。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3、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5×5+5×2÷2(5+5+2)×(5÷2)÷2×2
=25+5=12×2、5÷2×2
=30(2)=30(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课本18页格子图,剪刀,七巧板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式引入课题
1、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知道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平面图形):谁来用手比划一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多长?用手摸一摸它的面积有多大?(生演示)
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好,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副方格图,每个小方格1平方厘米(出示课本第16页主题图的课件),图上有许多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板书:比较图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提炼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
1.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图形面积的关系
师: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数方格)
如果不能准确数出有多少方格,怎么办?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
拿出课前准备的格子图,剪刀等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小组汇报
教师按照学生叙述的方法,用课件演示
(图1和图3面积相等,图2、图5和图6面积相等;把图5和图6合在一起与图8的面积相等;把图1和图3合在一起与图4、图7面积相等;把图9和图10合在一起与图11、图12、图13面积相等)
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法(数方格、平移、拼凑、割补法等)
三、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真不少,现在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眼力,判断下面哪些图的面积与图1一样大?
出示书17页的练一练1题。
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上台演示分割方法,课件演示
发现:图形的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目的是要学生加深理解割补法,并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形状变化,但面积大小不变这样一个事实,为后续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与图形的“等积异形”打下基础。)
2、如图一个长方形少了一块,你认为下面的哪个图形补上去就能使这个长方形完整了?
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
引导:先把这个长方形画完整,再去选择需要的图形,发现它缺一个直角梯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方法
3、同学们用心想想:如果这个方格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一平方厘米,你能画出三个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图形吗?
用你手上的方格纸试试看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全班汇报
(鼓励学生尽量画出矩形以外的其它图形就行,目的是体会等积变形。)
4、动手操作
①选择七巧板中的两块或几块你能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吗?试试看。
你还能拼出其他美丽的图形吗?
②想一想你拼出的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列举活动中的种种收获、困惑。
教学内容:92和93页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
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口答,教师在长方形图的下面板书:S=ab
“第二个图形呢?”
学生分别口答后,教师在每个图的下面写出相应的计算面积的公式。
教师: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会了,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认识组合图形
1、让学生指出92页页的四幅图有哪些图形?
2、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图形,组合成多边形(展示台上拼)
对学生的拼出的图形,有选择地出示其中的几个。(如下所示)
分别说出这些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
师:怎样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呢?(板题)
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1、讨论计算上面拼成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生板演其余每组完成一图)
订正,讨论第一图的两种方法。
5×5+5×6÷2[5+(5+6)]×5÷2
=25+15=16×5÷2
=40(平方厘米)=40(平方厘米)
2、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也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例1题目及图)。
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不分割能直接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引讨横虚线的作用)怎样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讨论方法后,再打开书计算,同时指名板演)
5×5+5×2÷2
还能用其他的划分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下面情况。
[5+(2+5)]×(5÷2)÷2×2
小结:一个组合图形,可以用多种方法划分成几个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再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但要注意分割图形时,应当考虑计算的方便,特别要有计算面积所必需的数据。(比如--图示,能容易找出所需的数据吗?)
三、巩固初步
1、做一做/书93页
2、练习十八/第1题
3、练习十八/第2题
(1)由中队旗引入
(2)算出它的面积。(单位:厘米)--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S总=S梯×2S总=S长-S三
5、练习十八/第3、4题
四、拓展练习
练习十八8*
课后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第九册第75~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4、在有效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主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小图形所需的条件。
难点:如何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组合图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出概念,揭示主题。
1、你能看出以下图形是由那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吗?
2、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画一画,分一分。
二、新授。
这是我家的客厅平面图!(课件出示客厅的平面图。)
1、估计地板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先估一估这个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呢?
2、探索不同方法。
师:同学们估的数据都不大一样,谁估得最接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图形,咱们学过怎样求它的面积?(停顿)那我们该怎么办?请把你的想法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
生动手画图。
教师有选择的展示方法。
3、师总结分割法和添补法。
其实不管是用分割法还是添补法,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把这个组合图形转化成以学过的平面图形。
4、计算:
现在你会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吗?
要算每个小图形的面积分别需要哪些条件?请找一找,并标出来。
生独立计算。
5、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
6、辨析及总结。
(1)同学们为什么不选择分割五个或十个小图形的方法来计算面积呢?
分成的图形越少,计算面积时就越简便,所以我们以后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要学会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刚才我们先用分割或添补的方法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找出计算每个小图形所需的条件,再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1、根据条件算一算引入中两个图形的面积。
2、动手做。根据你的方法测量你需要的数据进行计算。
四、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五、板书:
组合图形面积
图11.转化
图22.找条件
图33.计算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会计算一些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是什么?面积怎么计算?(生答师板书出面积公式)
2、这些图形的面积我已经会算了,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这种组合图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内容。出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题
师:组合图形就是由我们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组合而成的。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例如房子侧面墙的形状是这样的:(出示图)
⑴、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吗?
⑵、小组讨论能否把它分成几个我们学过的图形?
⑶、汇报:这个图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这两个图形的和。
⑷、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⑸、: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很多是由我们学过的这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应鸹把它分成简单图形,分别计算各块的面积,再把它们合起来就行了。
2、试一试
90页“做一做”
⑴、看图,说说这个图形由哪些图形组合成?
⑵、独立练习
⑶、订正
三、巩固练习
第二题出示中队旗
小组讨论有几种解法。
独立做
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第四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做出来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1、2)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后感: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组合图形面积》。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白银市白银区的一所城区中心小校,多媒体设施比较齐全,可以进行课件演示及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而且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的使用学校。
组合图形面积是由直观走向抽象的一节内容,重在方法的挖掘。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来死搬硬套教材,应合理地利用了教材资源。使学生更宽泛地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更大限度地激活每个学生寻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动力,然后逐步展开有层次的思维训练,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面积是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五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学习之后,进行的一种由形象到抽象的学习。解题的基本理念是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进行计算,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会分析图形的构成,能够正确分析图形的隐含数据条件,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具体题例,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3、关键:学会运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前准备】
基本图形卡片、七巧板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观察动画,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观察动画,分析引入
(媒体出示由基本图形拼成的太阳、狗、房子、小鸡、花草树木等)
师:观察这幅图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很多的基本图形,组成了很多的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师:这些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就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2、复习基本图形面积公式
师: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基本图形吗?
(随着学生回答,按学习的顺序贴各个基本图形)
问:那谁还记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随着学生回答,在各个基本图形后面写公式)
师: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对面积公式知识的掌握相当扎实。那像这些组合图形,怎么求面积呢?有同学已经有想法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在组合图形后面增加“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拼图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趣浓厚的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了组合图形的意义。使课堂一开始就进入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动手拼图,初探方法
1、自拼图形,分析要素
师:拿出你的学具袋和做题纸。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要求吧。
请你从学具中任选两个基本图形,拼出一个组合图形,粘在答题纸的方框内。
边做边思考:
师:你拼的组合图形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的?这些基本图形的要素是什么?
师:现在,就请你挑出你喜欢的基本图形,来拼一个组合图形,并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怎么求你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画高。)
2、展示图形,分析条件
(学生分别介绍所拼的组合图形后,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作重点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右面的组合图形(见右下图),它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有一条边既做三角形的底又做长方形的长,是公共边。
(强调公共边:既做长方形的长,又作三角形的底。)
3、打开思路,探索面积
师:怎样求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分另计算三角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然后相加。
教学目标:
1,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合理运用“割”“补”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
1,师:大家知道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师:今天老师是也带来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请看
(课间出示长,正,平,三,梯)
师:大家知道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马吗?
生说公式,同时师课间出示
师:老师把这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合在一起,拼成了生活中的美丽图形,请看!
(课间出示;风筝房屋的侧面七巧板中队旗)
师:你能看到那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同桌之间说说看。
汇报:重点说中队旗分成两个梯形。
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课件出示定义。
板书:组合图形
2,寻找身边的组合图形
师: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组合图形,大家找找看。
(教师窗户,防盗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房屋侧面
1,先出示没有数字的图形
师:可以直接利用我们学过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吗?
生:不能
师:那可以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说说看?
汇报:可以分成两个梯形,可以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想法啊?作业纸上又提供的数据,大家在作业纸上分一分,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做,师巡视指导,搜集作品。,
2,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方法一:转化成三角形+长方形
让学生说一说他的做法,重点问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问:大家看懂了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呢?
掌声送回学生一
方法二:转化成两个相同的梯形
(多让其他学生说一说分发)
3,比较两种方法
课件同时出示两种做法
师:刚才这一种是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三角形和长方形)这种是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了(两个梯形),虽然方法不一样,但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是把组合图形分成成了已经学过的简单的平面图形。
师:像这种分发在数学上叫分割法。板书:分割法
分割
板书:组合图形简单的平面图形
求和
小结: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把它利用分割法转化成已学过的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求和。
师:大家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了吗?那我们就去做一些练习吧。
三:练习
1,“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学生上黑板板演,找另一学生评价。
在图上加一条变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能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吗?(发现条件不够)
教授:分割时不能随便分,要根据已知条件来分,这样才能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2,中队旗
先让同桌讨论方法,比一比谁找到的方法多,然后再作业纸上做一做。
先讲两种分割法,重点讲解“填补法”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的分割法来求得组合图形的面积,但这位同学的方法有的不一样了,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独特,想这种方法叫填补法。
板书:填补法
师:我们把组合图形通过填补法转化成简单的平面图形,然后再(求差),就求出了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求和
小结:我们在怎么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的?
强调:转化优化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环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规,环形图片,教学情境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环形图片。
(l)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2)你能举出一些环形的实例吗?
2、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1)出示例11题目,读题。
(2)提问:这是由两个同心圆组合成的圆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独立思考。
(3)小组讨论,理清解题思路。
(4)集体交流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
(5)学生按步骤独立计算。
(6)组织交流解题方法,教师板书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113.04(平方厘米)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7)提问: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8)学生回答后,小结: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把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并。
简便计算
3.14×102-3.14×62
=3.14×(102-62)
=3.14×64
=200.96(平方厘米)
答:这个铁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2、概括归纳:如果用R表示大圆的半径,用r表示小圆的半径,你能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推导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12>>>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或
3、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和图形,学生读题。
(2)提问: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3)半圆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关联的地方?
学生交流后,明确: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半圆的直径。
(4)思考一下,半圆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
(6)交流解题方法,注意提醒学生半圆的面积必须把整圆的面积除以20
4、小结:圆、半圆和其他基本的平面图形组合在一起,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组合图形。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大家要看清,整个图形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l)看图,弄清题意。
(2)提问:求涂色部分的面积,需要计算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
(3)第一个图形中,两个基本图形有什么联系?第二个图形呢?
明确:左图中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相等,右图中半圆的直径是三角形的高。
(4)学生独立计算。
(5)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9题。
(1)学生先量出相关数据。
(2)根据数据独立完成计算。
(3)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13题。
(1)估计每种花卉所占圆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2)计算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
(3)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14题。
(1)学生根据图形做出直观的判断,并说说直观判断的方法。
(2)通过计算检验所做出的判断。
5、完成练习十五第15题。
(1)学生读题,观察示意图。
(2)提问:要求小路的面积实际就是求什么?求圆环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条件?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还有什么条件是要我们求的?
(3)学生独立计算。
(4)集体交流。
6、思考题。
(1)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列式计算。
(2)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启发?
先由学生自主发言,然后教师补充完善。
板书设计: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113.04(平方厘米)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简便计算
3.14×102-3.14×62
=3.14×(102-62)
=3.14×64
=200.96(平方厘米)
答:这个铁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5-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的计算;
(2)能正确地分析图形,并能正确地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
(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媒体出示:
师: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呀!瞧!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新疆地区有一座神秘的楼兰古国,那时人们安居乐业,看!(一座座美丽的房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让学生说出有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并认识组合图形,感受“数学图形之美”
板书:组合图形
3、复习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一座房子的侧墙的图)
师:考古学家们在楼兰古国的遗址发现了其中的一堵保存比较好的墙,想知道
它的面积有多大?你有办法计算吗?
2、师:考古学家们要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来解决问题。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问题呢!瞧!淘气的好朋友小华家买新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出示客厅图)
(1)师:请你估一估,小华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
想一想,找同学来回答
展示学生的做法,并请他说说思考过程。
(2)师请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小华家的客厅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方法有哪些?
师:如果要你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你可以怎样求?
(3)生汇报:先把它分割成长方形和梯形,然后把它们的面积加起来……
师:用剪刀剪的方法有的时候不太方便操作,我们可以用加辅助线的方法来把组合图形进行分割。(辅助线用虚线来画)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如果没有得出用补的方法)师拿出剪下的三角形问:这个组合图形,刚才是怎么得到的?能给你启发吗?(得出用长方形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贴+写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有的把组合图形分割成我们学过的几个基本图形,再把它们的面积加起来,有的补上一个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然后面积相减,用了很多种方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你能看出来是什么吗?(求出来的面积是一样的。)(依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合理割补、分块求积、加减组合)
2、基本练习
老师遇到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帮忙解答,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汇报)
在以后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求。
学生自学例题及补充题,然后交流各题的解题策略,并引导比较异同。
三、实践活动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的面都是组合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队旗:其实,我们的中队旗就是一个组合图形。
(1)估一估:请你估一估,我们中队旗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想一想,找同学来回答
(2)议一议:如果要你求它的面积,你会用什么办法计算?用你的方法计算需要测量哪些边的长度呢?
(3)算一算:为了节省时间,有些数据我已经帮你们量过了(出示带有数据的中队旗)
用你认为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先做好的小组上来板书。
反馈: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师:跟你们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看谁估计的最正确,掌声送给他!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充分的利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展示学生课前做的七巧板拼图作品。
2、你能计算你的作品的面积吗?
小组合作、测量所需条件并计算面积。
指名交流计算方法,媒体随机出示学生解题策略。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教材简析:
新知识点:比较图形的面积、地毯上的图形面积、动手做(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如何把图形进行转化,以寻求解决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师教法:课件展示
学习方法:观察比较
课时划分:6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课题一:比较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图形的转化,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师教法:课件展示
学习方法:观察比较
教具准备:课件 图形实物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式引入课题
1、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知道哪些平面图形?
2、(出示一个长方形平面图形):谁来用手比划一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多长?用手摸一摸它的面积有多大?(生演示)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3、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好,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出示课本第16页主题图的课件),图上有许多平面图形,今天就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板书:比较图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
1.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图形面积的关系
①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同学们可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②哪个小组先来汇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的?
③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比较1号和3号图的面积相等?
(教师按照学生叙述的方法,用课件演示1号和3号两个图形重合的方法。)
④你们的发现真不错,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再来说一说。
(三)解决问题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真不少,现在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眼力,判断下面哪些图的面积与图1一样大?
1.出示书17页的练一练1题。
(学生演示)请你上台来演示一下你的分割方法,好吗?
2.如下图一个长方形少了一块,你认为下面的哪个图形补上去就能使这个长方形完整了?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列举活动中的种种收获、困惑。
课题二: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
教学难点:选择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教师教法:课件展示 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观察比较 分组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课件实物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想看吗?(课件出示第18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2、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那么,再想想这种美丽的对称图形,你觉得用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3、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的对称图形很常见。一个地毯设计师将它用在了地毯上,他还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4、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①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②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③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④(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练一练第1题
(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运用的方法。)
2.题型开放,发散思维
先独立解决练一练第2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法,简单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组方法最多。(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哪种方法简洁。)
3.观察对比,发现总结
请同学们独立解决练一练第3题,对比两组题,将你的发现简单的写在练习本上。(学生间进行交流。)
(四)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还可以“大减小”。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还可以把他们写进数学日记。
课题三:动手做(底和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把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重点: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在画一个图形高的过程中对高的概念的运用
教师教法:课件展示 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观察比较 分组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课件实物
教学设计:
(一)挑战活动一:做桌面
1.设计图纸:(媒体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王师傅想利用它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大家愿意帮这个忙吗?
可以把这块木板锯开,然后拼起来,但锯的次数应尽可能少一些,最好只锯一次。想一想,应从哪里锯开呢?
出示活动要求:
①拿出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仔细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路。
②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学生思考、设计,然后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①谁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设计?先给大家展示你的设计图,然后再介绍你的想法。
②因此你的这条线不是随便画的,是吗?那它有什么要求呢?
如果你能把直角符号也画出来,可能就不需要这么多解释了,现在可以画出来吗?
生2画直角符号。
③还有不同的设计吗?
④其实你们俩的设计有共同的特点。
⑤还有其它的设计方案吗?
⑥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这些设计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小结:符合这些条件的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可以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与它垂直的那组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3、动手检验
我们现在就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试一试能否拼出长方形?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讨论略)
(二)挑战活动二:表述梯形的高
①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吗?
出示:
②不平行的那组对边之间画垂直线段呢?
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
(三)挑战活动三:分三角形
①出示一个三角形纸片。
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画一条线段,把一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学生开展操作活动。)
②介绍一下你画的这条线段。
这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学生阅读教材第20页,教师进行小结略)
(四)挑战活动四:动脑、动手
1、画出下面图形边a上的高。
2、在方格纸上画图形。
(1)一条边的长是3cm,这条边上的高是2cm的平行四边形。
(2)一条边的长是4cm,这条边上的高是3cm的三角形。
(3)上底上2cm,下底是4cm,高是3cm的梯形。
(学生独立画图)
课题四:探索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意识,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必须对应。
教师教法:课件展示 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观察比较 分组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课件实物
教学设计:
(一)数格引入,猜测公式
1、为了美化环境,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这块空地底是4m,高是3m,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把每个方格看作是1平方米,请你画出这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然后数一数,看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动手画图,数格。)
2、谁愿意实物投影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3、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想一想:这些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如果没有网格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你知道吗?
(师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这个公式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动手操作,验证一下。
(二)操作探索,推导公式
1、大胆想象,图形转化
①拿出你们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看看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先自己独立思考,有了想法后,再和小组一起交流。(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时,教师参与其中。)
②哪个小组愿意用实物投影来演示,并说一说呢?
同学们通过联想,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了各种各样我们学过的图形。
2、利用旧知,转化新知
①大家观察一下,哪种图形的面积我们会计算呢?
②请大家拿起另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吧!
转化后,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你们是怎么转化的?
(2)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3)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③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一下。
④通过图形间的相互转化,我们共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它就等于底乘高。
如果我们用s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你能自己写出平行四边形的字母公式吗?指名生板书:s=a×h
小结: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3、运用公式,尝试学习
①打开课本第24页,看试一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同学说说你的方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请部分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做法,说自己的想法,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应用深化
1、选择正确的答案
a、b、c这三个图形中哪一个面积是3×2=6(平方厘米),请同学们手势判断,说说理由(出示下图)
2、铺一块如图所示的草坪。如果每平方米草坪需要45元,那么共需多少元?
3、练一练,第三题。
4、练一练,第四题。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课题五: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实际情境中,认识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把三角形进行转化,以寻求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师教法:课件展示 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观察比较 分组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课件实物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①如果用一张长方形的彩纸,做2面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小旗,你有什么办法?如果做11面这样的三角形小旗,需用多大的彩纸?
②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必须知道1面三角形小旗的面积,再乘11。
(二)探索面积公式
1、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小旗的面积,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吗?
②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③小组汇报:
④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关于三角形的面积,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2、动手操作中推导公式
①每组拿出学具袋,袋里有2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每一组选一种三角形研究,试一试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以四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
②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探索情况?
③在这些小组的介绍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④那么,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
(教师一边说,一边电脑课件闪烁演示)(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如果面积用s表示,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s=ab÷2。
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高。)
3、算一算做11面三角形小旗需用多大的彩纸?两个直角边分别是2分米、3分米。
(三)实践运用
1、填表。
底/cm 5 2.4 10
高/cm 7 8 13
三角形面积/cm2
2、测量下面三角形的一条底边和它对应的高,并计算它们的面积。练一练3
(完成这道题应注意什么?确定一条底边后,分别测量相对应的底与高。)
3、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六一期间有100名少先队员入队,制作100条少先队员戴的红领巾,大约需要多大面积的布料。(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讨论算法,独立完成)
(四)课外延伸
分别计算下面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课本第2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重点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它们面积会相等?”的问题。)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上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六: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会计算一些简单的有关梯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教材教育学生,梯形面积计算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要认真学好这些知识,以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通过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教学重点:掌握和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教法:课件展示 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观察比较 分组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梯形等学具,软黑板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首先投影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要求学生口头列式并求出的面积?
然后出示一个梯形,要求学生指出它们的上底、下底与高。
师:那么,梯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它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推导公式
师问:“能不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我们熟悉的图形,来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此时,学生定会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启发,积极动手拼图。
第一步: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动手操作,将游戏拼图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
第二步:让学生同桌交流操作转化过程。
第三步:指名汇报将操作过程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转化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有没有转化拼成一个不是平行四边形的?
第四步:然后出示思考题。
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上、下底及高有什么关系?
第五步:指名汇报。
师板书:a、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上底+梯形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b、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师板书: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平行四边形)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梯形)
s = ( a+b )×h÷2
第五步:将梯形的面积公式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加以对比,强调“÷2”的道理。
第六步:让学生看书进一步验证自己推导公式的思考方法是否正确。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示例1,先指名读题,然后教师解释什么是“横截面”,
再让学生独立尝试进行解答,指名板演,师生订正。
(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第1题是基本题,做课本p75做一做: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第2题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变式的梯形进行口头列式求出面积。
第3题是课本第76页第3题,看图中堤坝中的数字进行列式解答。第4题是选择填空(如下图)。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地找出图中的上底、下底和高,求出面积。
题目是:正确的求积算式是( )
①(15+8)×4÷2
②(15+8)×10÷2
③(4+10)×15÷2
④(4+10)×8÷2
第5题是设计一条发展智能的提高题给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题目是:将三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连接横放后,锯掉两边正方形的一个角,形成一个梯形(如图),求梯形的面积。
(五)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师: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有哪些困惑?
2.梯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它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正确选择计算方法并解答。
教学准备:A4纸基本图形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老师第一次来到黄村小学,见到同学们我非常高兴,初次再面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带来了一份礼物,快打开来看看是什么:
1、给学生发礼物
2、复习各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这里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你们能说说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吗?)
3、拼成自已喜欢的组合图形
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拼成你喜欢的图形。
4、学生展示并说一说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师: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你认为该怎样计算呢?谁来说一说?)
5、教师总结:像这样由我们学过的一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组合图形,像这样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要怎样求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88页的情境图
师:这是智慧老人家客厅的平面图,他准备给客厅铺上地板。
2、想一想,估一估
先让我们来估一估这个客厅的面积有多大呢?(师引导:根据这个客厅形状的特点,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个图形的面积去估计它的大小呢?)
(若学生估不出来)师再引导:是否可以用长为7米,宽为6米的长方形的面积去估计客厅的面积,如果可以,则客厅的面积是6*7=42平方米,所以客厅的面积不到42平方米,若看成是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去做计客厅的面积,那么客厅的面积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方程的意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第63页例1及练习十第1、2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经历...
一个数除以小数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
分数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10册。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
小数乘整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p68——p69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等方式...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的例4、例5和“试一试”“练一练”,第17页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1...
小数乘整数篇1基本信息课题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上册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数字与信息篇1教学目的:让从生活入手,感知数字能表达信息;并会发现和识别数字中传达的信息。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师:...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试一...
五年级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练习题篇11.生活中的数,比“0”大的数叫做( )数,比“0”小的数叫做( )数。2.如果用—3表...
苏教版第九册《小数乘小数》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