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电子教材 > 九年级语文电子教材 > 条件复句和二重复句

条件复句和二重复句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41

 

条件复句一般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否则)……”等。例如:

看来,只要确定不了时钟是如何敲响的,无法解开灰姑娘童话之谜。

只有靠自己观察,能知道实际的情形。

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各种课外活动,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还有一种条件复句,前一分句先排除一切条件,后一分句则说明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结果是不以条件为转移的,常用“无论(不论、不管)……都……”等关联词语表示。例如: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不会得到进步。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从上边几个句子可以看出,使用这种条件复句,“无论”“不管”等表示条件的分句不能只列举一个条件,而必须包括正反两方面条件(“信不信”)或一切条件(可用虚指代词“什么”“怎么”代替)。

 

我们前边讲的各种不同的复句,都是就分句之间的关系说的;我们举的例子,基本上都只有一层结构关系。其实,很多复句都比较复杂,分句之间常常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结构关系,我们叫它多重复句。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我们这里只介绍二重复句。

二重复句就是在结构上包括两层关系的复句。先举几个例子:

我们有些同志老爱用成语,搬典故,而且三回有两回用错。

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三个句子都是二重复句,但它们的构成方式不完全相同。第一句前两个分句和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个层次,构成递进关系;前两个分句之间又构成并列关系,是第二个层次。第二句前一个分句与后两个分句一起构成转折关系,后两个分句又是并列关系。第三句中第一二分句和第三四分句之间构成并列关系,而第一分句和第二分句、第三分句和第四分句又分别构成因果关系。因为二重复句的构成比较复杂,我们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分析二重复句,首先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找出全句第一个层次所在的地方,弄清前后分句的关系。第一层次找出来了,然后再分析第一层次的前一部分或后一部分是否由复句构成,如果是,再进一步分析分句间的关系。例如: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从整体上看,第一层次应在第一二分句和第三分句之间,因为前两个分句关系紧,它们一起和第三分句发生关系,构成的是并列关系。然后我们很容易地发现,第一层次的前一部分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分句之间又构成了并列关系,这层关系就属于第二个层次。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第一层次前后两个部分都是由复句构成的,那么它们都属于第二个层次。一般来说,第一层次的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就叫它什么关系的二重复句。像这个句子,我们就叫它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

分析二重复句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语,这对判断复句的结构层次和分句间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例如:

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根据“要是……就……”这对关联词语,我们知道第一句第一个层次应在第一分句和第二三四分句之间,构成假设关系。根据“只要……就……”,我们知道第二句第一个层次也在第一分句和第二三四分句之间。

分析二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上标明。例如: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并列)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转折)从此没有再见面。

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并列)究人文科学,‖或(并列)者在个人行动上,|我(条件)们都要保留一个求真的态度,‖要(并列)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条件复句和二重复句.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人 生(通用16篇)

    人生篇1勃兰兑斯 他们的工场不大,但对他们来说已够大了。它的空间已足以使他们在其中创造形象和表达思想。他们是够忙碌...

  • 惠 子 相 梁(精选7篇)

    惠子相梁篇1《庄子》  

  • 乡 愁(通用15篇)

    乡愁篇1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

  • 谈 生 命(通用13篇)

    谈生命篇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认识;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探究散文意蕴的能...

  • 1955年1月26日(精选16篇)

    1955年1月26日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章“年、月、日”第一课时。2、教材分析“年、月...

  • 谈 读 书(精选15篇)

    谈读书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2、品析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

  • 破 阵 子(精选17篇)

    破阵子篇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词...

  • 孤 独 之 旅(通用17篇)

    孤独之旅篇1教学建议一、主题和题目含义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

  • 10.给我的孩子们·电子课文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

  • 11.台阶·电子课文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

  • 13.曹刿论战·电子课文(附译文)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 14.邹忌讽齐王纳谏·电子课文(附译文)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