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电子教材 > 九年级语文电子教材 > 1955年1月26日(精选16篇)

1955年1月26日(精选16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50

1955年1月26日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章“年、月、日”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小学阶段接触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在本单元以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较小的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后,学生将会把它们用于实际生活,小学阶段不要求对时间进行再拓展。因此此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本课,学生将认识时间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特殊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及其判断方法。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判断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天数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经历动手操作,搜索资料,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提高观察、判断、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突出重点:采取大月歌和左拳记忆法,把抽象的知识概括成有趣的顺口溜与点拳头。简单,学生易于接受。

突破难点: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是本课难点,必须让学生独立去观察、猜想、归纳,才能顺利内化成自身的知识。

5、学情分析

在低年级,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接触了离他们生活较远的时间单位,如年、月。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越来越多地积累关于较大的时间单位感性知识,“六一”儿童节、每年的生日、元旦、国庆、植树节等让孩子建立年月日的初步时间观念。这些知识是三年级学生学习此课的基础。“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较为繁多。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出现混乱。

二、说教法

(一)教学指导思想

1、“开放观察研究”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新课标理念之下,教师应扮演主导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所思考,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在教法上,我是采用“开放观察研究”的方式进行,放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教育素材。通过对形式多样,制作精美的年历进行观察、统计、思考、总结,同时在学校生活中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数学交流与数学表达的能力。新课标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具有浓厚现实意义的年历入手,本章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更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前调查成果”建立“已有的知识经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平年、闰年、大月、小月、特殊月、判定大小月的方法、判定平年闰年的方法等等的知识使本课知识密度相对较大。本课在知识连贯性方面稍微欠缺。与单位“时“的联系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显得并不紧密。所以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处理上我采用观察研究方式,唤醒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同时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形成新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3、动画、游戏、比赛多种形式调节课堂学习气氛

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较容易分散,运用多种形式调节课堂气氛很重要。我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媒体动画、游戏和比赛,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对知识规律的运用,加深印象。

(二)教学准备

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家里和亲戚朋友家里的年历,找出其中连续四年,观察数据并完成“课前调查成果”纸。

2、教具:年历卡、PPT幻灯片。

三、说学法

课前,学生搜寻资料、观察、概括、对比、思考,把生活的数学进行归纳、总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课上孩子以儿歌和游戏为桥梁,把客观规律内化成为自身知识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后,大月歌、左拳记忆法等作为知识的载体,将帮助学生解决来自生活和学习的诸多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连续四年的年历,完成“课前调查成果”。

学生手中的“课前调查成果”如下

年份天数

1月31

2月28/29

3月31

4月30

5月31

6月30

7月31

8月31

9月30

10月31

11月30

12月31

全年365/366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一年有几个月?

2、一个月有多少天?

3、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

4、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课堂教学环节

(一)汇报课前调查结果

同学们,在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年历,观察连续4年的年历中的天数。同学们的结果怎样?有什么发现?下面请一个同学来把他的调查结果汇报出来。

学生汇报如:

1、一年有12个月。

2、有的月份有31天,有的30天,还有29天和28天。

3、有31天的月份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四、六、九、十一月,

有28天或29天的月份是二月。

4、二月有28天或29天。

有的年份全年365天,有的366天。

(二)学习新知

1、月份和年份

有31天的月份,我们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我们称为“小月”。对于天数会改变的、最特殊的二月,我们称它为“特殊月”。(边板书大月、小月、特殊月)

二月如此与众不同,这里面一定藏着小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请数学小博士为我们解释清楚。

PPT幻灯片播放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动画,并响起数学小博士的声音:“地球总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实际的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四年就与标准时间相隔将近一天。人们就在这一年的二月份多加一天。就是366日了,这样的年份我们称为闰年”

2、月份的记忆方法。

要记住大月和小月,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两分钟后提问)

学生介绍自己记忆的方法,可能是单双数记法、大月歌记法、左拳记忆法等等,只要符合规律,都予以肯定。

①单双数记忆法:七月以前单月是大月,八以后双月是大月.

②大月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③左拳记忆法:从拳头边沿开始数,凸起来的地方是大月,每个月31天。凹进去的地方是小月,每个月30天,。二月除外。

3、读一读、赛一赛

①全班同学用左拳记忆法一起边做边念。

②比赛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熟练最响亮。

③全班同学读大月歌,且考考哪个小组记得最牢。

④数学活动。活动要求:当老师说月份数,是大月时全班男生起立,是小月时全班女生起立。老师依次说出三月、十一月、七月、九月、六月、八月、一月、十二月,二月。

4、判断平年和闰年

我们已经学会辨别大月和小月的方法。那么,平年和闰年又怎样区分呢?

我们仔细想想,闰年就是当年二月有29天的年份。所以,我们只需要看二月份的天数,就可以判断出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了。请翻开书本49页“做一做”,把闰年圈出来。观察闰年的年份数字,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的回答如下:

①每四年就出现一个闰年。

②都是双数。

③都是4的整倍数。

总结规律:把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我们用发现的规律,猜一猜20__年之后的下一个闰年。()把它除以4检验一下。再找出x年的年历检验一下。

5、练习反馈,引出疑问:下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1864年、1963年、x年、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6、平年闰年判定的补充规定。

1900÷4=475没有余数,可是它是平年,为什么呢?请听数学小博士的解释。

PPT幻灯片播放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动画,并响起数学小博士的声音: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加了44分56秒。看起来误差很小,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多算了3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该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做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因此科学家又做了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判断题①五月是大月。

②十一月是大月。

③20__年是平年。

④x年的二月有29天。

⑤2053年的一月有31天。

(四)全班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955年1月26日篇2

(一)教师补充信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月。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年月日的来历,让学生了解天文知识,将数学学习与科普教育相结合。】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一年;谁能描述一下“一年有多长?”可能有学生会说,12个月、365天,也可能会说两个学期、从今年的今天到明年的今天,去年生日那天到今天生日那天……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做出合理的评价,通过学生的交流,能感受到“年的长短”,加深了对“年”理解。

为什么一年有365天和366天不同的情况呢,引出平年、闰年,这就要了解“月”的相关知识,接下来学习第二个小红点。

(2)学习第二个小红点“月”的知识。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观察年历卡交流想法,在交流中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完善,在交流中学会思考,然后交流汇报,板书知识点。

根据板书诠释大月和小月的含义。接着介绍记忆大小月方法。

介绍两种方法:课本27页儿歌、28页拳头记忆法。

最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你听好,大月点头,小月击掌”游戏。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大月小月的记忆。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3)判断平年、闰年

对于判断平年、闰年这一教学难点,我采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小组合作交流来突破的。

首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看一段小资料:课本29页知识长廊和27页的小博士的话。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份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设计意图:根据这样的理论依据,说一说你对“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理解

然后,出示了20xx年到20xx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

设计意图: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重点说明20xx年、1900年和2100年的判断方法。

不用计算,想一想:1984年是闰年,1985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1986年呢?1987年、1988年呢?

1988年是闰年,再过几年还是闰年呢?你是怎么想的?

(4)绿点部分“日”的知识

相对于年月来说,日是较短的时间单位,并且学生刚学习了24时计时法,所以很容易理解体会一日的长短。在这里教材借助“卡通电脑”让学生了解还有比“年”大的时间单位“世纪”。

1、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简单回顾和整理。

2)判一判变式练习。

3)连一连对平年闰年的理解巩固。

4)猜一猜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基础题到提升题,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练习的形式多样,力求照顾到所有学生,即要考察基础知识,也给学有力的学生创造继续发展的空间。】

2、首尾呼应、解疑答惑

【设计意图: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让学生学会一种判断伪劣产品的方法,体会年月日的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不要买不合格的食品。】

3、畅谈收获、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采取,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的眼睛,教学的灵魂,为课堂起到导航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从板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总之,本节课中创设富有生活味的数学情景,力求学生感受到年月日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充分的体现“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理念。但本节课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1955年1月26日篇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内容

1.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实践活动:

制作年历

教材在学生学习完“年、月、日”这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制作年历的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新知识点:

1、认识年、月、日。

2、24时计时法。

3、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对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在设计时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校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几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整天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表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路线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出经过的时间。

第一课时

认识年、月、日

课题

认识年、月、日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各年份的年历卡。

教学设计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时=分1分=秒

1时=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3、导入新课

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6)讨论交流。

教师根究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31天

4、6、9、1130天

229天或28天

(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2、巩固。

刚才我们在年历上已经找到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于?

3、记住大月、小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月。那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

教材上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应该怎么数呢?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四、思维训练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五、板书设计

1955年1月26日篇4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二)年月日及除法

教学目标:

1、整理六七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全面、合理的

评价。

2、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计算,能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教学重点:整理六七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年月日的知识:

1、出示:

一二三四五六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回忆: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我的成长足迹:

(1)我会解决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

(2)我学会了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3)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书……

二、运用:

(1)填空:

2年3个月=()个月

37个月=()年()个月

7月最后一天是()日,是第()季度。

7月和8月共有()天。

2000年是()年,在()世纪。1992年呢?

赵健1988年1月1日出生,到2000年1月1日,他()周岁。

(2)说一说:

用24时计时法说出下面的时刻:早上7时、中午12时、夜里12时、下午8时、上午8时、晚上9时、中午1时、晚上11时

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上写着某次列车19:45开车,你能说出它是在上午或者下午几时几分开车吗?

(3)判断

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30天。()

凡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二月份只有28天。()

7月1日是党的生日,它的前一天是6月30日。()

1800年的2月有29天。()

(4)计算练习:

428÷17942÷3816÷4÷2

612÷3635÷97×28÷4

(5)实际问题:

a、p833

b、1~1000按下表方式排列,用一个长方形框出九个数,要使九个数的和分别等于(1)1997,(2)2160,(3)2142,能否办到?若办不到简单说明理由,若办到,写出方框里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

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7686970717273747576

……………

三、小结并作业

1955年1月26日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46页内容,第47—48页例1、做一做、第50页练习十二第2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20xx年全年有365天。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简单归纳等过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通过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德育。

教学重点:

借助年历卡进行观察分析,梳理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认识并记忆大月和小月,还有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20xx年年历卡。

学生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xx年历卡,黄色和蓝色颜色笔,课前要求每个学生记住自己的生日。

设计理念:

本节课利用学生熟悉的儿歌和感兴趣的科普常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今年的年历为载体,通过观察梳理、涂色分类、探究记忆方法、游戏、计算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已有的零星认识条理化、系统化,建构新知。再通过圈纪念日的活动,巩固新知,培养数学情感。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回归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和自主发现相结合,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宇宙空间,运行中的太阳、地球、月亮。儿歌配音: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谈话:你们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地球是这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你们想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多长时间吗?

课件演示:依次演示地球自转一周,地球绕太阳一周,月亮绕地球一周,同步配音: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月亮绕地球一圈就是一个月;地球绕太阳一圈就是一年。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年月日。(板书:认识年月日)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儿歌,充满奥秘的宇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从科普知识的角度导入新课,为下一课时学习平年、闰年常识作好铺垫。

二、观察、探究、发现,学习大、小月。

(一)诱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谈话:对于年、月、日,你们有哪些了解呢?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可能会回答:一年有365天,一个月30天,一年有12个月等等。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性、有顺序地板书。

(二)观察年历,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

认识年历:(出示20xx年年历卡)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张卡片吗?上面1到12这些大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每个月里的数字呢?

学生口答。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今年的年历卡,你能在年历卡上找出自己的生日,圈一圈吗?

1、视频展示圈的情况,指名汇报以下问题:你是怎样找到的?先找什么?(月份)再找什么?(日期)这天是星期几?这个月有多少天?为什么?

2、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年历卡,把今年每个月的天数填在练习纸的统计表里。(拿出练习纸)

引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填好的统计表,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有没有什么规律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汇报,总结梳理:每个月的天数有31天的,也有30天的;今年二月天数最少,只有28天;有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有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前面已有的板书。学生没有回答到的,适当引导,如:有哪几个月有31天?

教师说明:我们一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你知道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指名说说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让学生给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用视频展示学生的涂色情况,引导学生数一数大、小月各有多少个。

提问巩固:2月为什么两种颜色都不涂呢?

(三)记忆大、小月。

课件出示(大屏幕):大月、小月分别涂上黄色和蓝色的20xx年年历卡。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涂色的年历卡,分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组织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介绍以下两种记忆方法。

(1)拳头记忆法:根据学生汇报,用课件出示记忆方法(如果无人提起,就直接演示课件),并让学生跟随课件,边做边念: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十一月小、十二月大,巩固记忆。

(2)歌诀记忆法:由学生看书,并记住歌诀。

(3)口诀记忆法:引导学生发现七个大月正中间的一个月就是七月,找出规律,并熟读口诀:七前单数七后双,七个大月心中装。

游戏巩固:同桌游戏,一人报月份,一人做动作,大月握拳头,小月挥挥手。

(四)简单的计算。

出示题目一:你能算出今年全年有多少天吗?

学生先独立计算一年的天数,再交流算法:

算法一: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算法二:31×7+30×4+28=365(天)

算法三:30×12+7-2=365(天)

要求学生说出每种算法的算理,并讨论:哪种算法最简单呢?

出示题目二:今年全年有多少个星期呢?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

年月日相关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展开,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记忆、计算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主动将已有的零碎、松散、抽象的认识具体化、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

三、找找圈圈,进一步熟悉年历。

课件出示(大屏幕):20xx年年历卡

谈话:在一年中,有许多特殊的日子,有特别的意义,例如:国际儿童节、国际劳动节和国际劳动妇女节,你能用彩笔在手中的年历上圈出这三个节日吗?

课件出示答案,集体校对。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值得纪念的日子,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

课件介绍相关节日的意义,并通过大屏幕在年历卡上圈出相应的节日: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4日青年节;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设计意图】:

在找找圈圈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年月日的认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渗透了爱党、爱国、爱护环境等思想教育。

四、生活中的运用。

谈话:听说我们今天学习年月日的知识,小明有两个问题不懂想请同学们帮助他解决。

课件依次出示以下情境图:

1、小明说:“妈妈说我的生日是元旦的前一天,我是哪天过生日呢?”

指名口答。

2、小明说:“奶奶在舅舅家已经连续住了两个月,她在舅舅家住了多少天呢?”

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对有困难小组适当提示:奶奶在舅舅家住了哪两个月呢?最多多少天?最少多少天?集体反馈。

3、这批牛奶的生产日期是:20xx年2月18日,保质期为:六个月,这批牛奶今年几月份过期?

先介绍保质期的含义,指导学生分析题意,再让学生从2月18日往后,按月数一数。

【设计意图】: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计算,进一步探究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增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年月日,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认识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月)

一年12个月小月30天:4、6、9、11(月)

平月28天:2月

全年天数: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31×7+30×4+28=365(天)

30×12+7-2=365(天)

【课后反思】

年月日相关知识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知识之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从学生熟悉的今年的年历入手,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查找重要纪念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渗透了德育。本节课还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如:观察年历卡,自主发现疏理年月日相关知识;小组讨论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计算全年天数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计算的过程,把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论。

1955年1月26日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3、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研究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一、课前小研究

第(      )组   研究者

我知道

今天是(   )月(   )日;一年有()个月。

算一算将下面各年份的各月份天数填入下表。

(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每年的4、6、9、11月都是30天。2月份的天数在课本p95——p96中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我发现了:(1)一年有(        )或(       )天。

(2)

(3)

(4)

(5)

二、 课堂学习

1、交流课前准备情况

教师根据回答选择性地板书。

2看书p70——p71,看看书上还有什么知识?

3、小组交流:(1)书上还介绍了什么知识。(2)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4、汇报。

5解决两个知识难点。

(1)要想记住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有什么好办法?(

(2)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 

a.根据课前研究的表中数据判断1997    1998   1999   

        哪年是平年,那年是闰年?说说为什么?(因为一年365天是平年,366天是闰年;或看二月份,28天的是平年,29天的是闰年。)

b.    XX年呢?说说怎样想的?(因为每四年有一个闰年。)

c.随便一个年份你能判断出它是什么年吗?怎样想的?

d.判断。1992年 1998年 XX年 1995年 19xx年 19xx年

e.整百年份的怎样判断?阅读课本。

判断。19xx年  16XX年 XX年  24XX年 18XX年 17XX年

(3)小结:非整百年份的能被4整除,整百年份的能被400整除。

6、总结。

1955年1月26日篇7

第一单元

一.教学内容

1.年月日的认识

2.24时计时法

3.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世纪等方面的知识。集注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够口答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会对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进行简单的应用。

5.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6.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界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1.大、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

2.24时计时法的认识和应用。

3.求经过时间。

四.教学难点 

会解答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五.知识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时、分、秒的基础上,介绍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六.知识结构

(一)年、月、日

1.         年月日等时间概念的意义

(1)年历的认识

(2)大月、小月的认识

(3)平年、闰年的认识

(4)季度的了解

(5)世纪的认识

2.         经过时间的推算(例1)

(二)24时计时法

1.         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         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3.         时间和时刻概念

4.         求经过时间

第一节

教学内容:年、月、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部门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知道一个世纪是一百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教学难点 :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提问:1.5时30分15秒开始演示动画片,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2.谁来说说悉尼的奥运会是哪年哪月开始的?(板书:2000年9月15日)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擦掉板书中的数字)

二.新授:

1.在学习之前老师先问你们点事情。咱们班上的胡海青今年几岁了?那你已经过了几个生日了?我认识一个老爷爷今年已经60岁了,而他只过了15个生日,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想知道吗?等我们学习完年、月、日之后,相信大家就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2.一年有几个月,你们知道吗?每个月的情况都不一样,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现在就请把你的年历卡拿出来,边看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自学之后,四人一组讨论)

出示思考题:(投影)

1.看年历,找出各月份的天数。按天数,12个月可以分几类?

2.1996年和1997年全年各有多少天?你是怎样计算的?

3.讲解有关月的知识。

按天数,12个月可以分几类?(板书:31天、30天、29天、28天)

具体说说每个月分别属于哪类?(板书:1、3、5、7、8、10、12和4、6、9、11)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

出示左拳头图(投影):让学生自己握起左手数一数。

举牌游戏:大月举对勾的牌,小月举叉子的牌。(引出2月)

不计算你能说出每一年的天数都一样吗?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呢?

那怎么能算出全年共有多少天的?(板书列式)

我们把二月份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二月份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板书:平年、闰年)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年               月                  日

一年           12个月               365天

(1、3、5、7、8、10、12)叫大月       31天

(4、6、9、11)叫小月                 30天

1996年(闰年)    2月                29天(全年有366天)

1997年(平年)    2月                28天(全年有365天)

在回答第3问的时候老师讲解:

由于天数不定,人们把31天的月份叫大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

出示左拳头图(投影):让学生自己握起左手数一数。

举牌游戏:大月举对勾的牌,小月举叉子的牌。(引出2月)

4.在回答第4问的时候老师提问:你是怎么算出全年共有多少天的?(板书列式)

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呢?

5.在回答第5问的时候老师讲解为什么会有闰年:我们把二月份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二月份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那为什么会有闰年呢?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65天6小时。一年以365天计算比较方便,这样一年就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即少算了一天,因此每4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闰年,又因为4年中大约少算的24小时,实际上并不是24小时,如果常年累月也会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因此,有一句话叫: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算一算你手中的年历是不是4的倍数?(找学生回答)

那1900年怎么算呢?(遇到整百年,必须是400的倍数)

小结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练习:判断下面哪些是平年,下面哪些是闰年。

1905 1840 1902 1944 1955

1976 1987 1992 2100 2400

6.老师说明:一年有四个季度。这和我们说的春、夏、秋、冬四季是不同的。

板书:一月、二月、三月        第一季度

四月、五月、六月        第二季度

七月、八月、九月        第三季度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第四季度

第一、二季度是上半年,第三、四季度是下半年。

7.一百年是一个世纪,“世纪”也是时间单位。(板书:世纪)

例如:从1800年到1899年是十九世纪,从1900年到1999年是二十世纪,从2000年到2099年是二十一世纪,我们刚刚进入到二十一世纪。

练习:提问:伟大领袖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26日,他生于哪个世纪?你生于哪一年?是哪个世纪?

8.全课小结

开始我讲的故事,通过对“年、月、日”的学习,大家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张峰的爷爷平均4年才过一个生日,所以他是闰年2月29日出生的。

三.巩固练习

(一).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各月有多少天吗?

出示儿歌(投影):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只有二十八。平年三百六十五,闰年再把一日加。

(二).填空

1.1年5个月=(  )个月

2.29个月=(  )年(   )个月

3.5月最后一天是(  )日,是第(  )季度。

4.7月和8月共有(   )天。

5.2000年是(  )年,在(   )世纪。

(三).判断

1.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30天。(   )

2.凡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

3.二月份只有28天。(   )

4.7月1日是党的生日,它的前一天是6月30日。(   )

5.1800年的2月有29天。(   )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一年           12个月               365天

(1、3、5、7、8、10、12)叫大月       31天

(4、6、9、12)叫小月                 30天

1996年(闰年)    2月                29天(全年有366天)

1997年(平年)    2月                28天(全年有365天)

课后随记:

第二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周年、周岁,能够口答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周年、周岁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计算周年、周岁

教学难点 :计算周年、周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一个有几个月?大月有几天?小月有几天?分别是哪几个月?

2.一年有几天?有366天叫什么年?365天呢?

3.多出的一天在几月?平年2月有几天?闰年呢?

4.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年有几个季度?一个季度有几个月?第一季度是几月到几月?有多少天?

二.新授

例1.  赵健1988年1月1日出生,到2000年1月1日,他几周岁?

学生读题,教师提问:

1.从1988年1月1日到1989年1月1日他是多大?

2.从1988年1月1日到1990年1月1日他是多大?

3.到1991年1月1日呢?

4.到2000年1月1日呢?

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有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

小结:

可以用2000减1988得出12,就是他的年龄。

我们现在就用这方法做下面一题。

想一想:

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1日成立,到今年7月1日是多少周年?

学生读题。

提问:

1.谁能用刚刚小结出的方法做这题?

2.谁来用老办法给他检验一下是否做对了?

三.巩固练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年?

2.伟大领袖毛泽东成语1893年12月26日,他生于哪个世纪?到今年是他诞辰多少周年?

3.你今年几周岁?你生于哪个世纪?

板书设计 

求周年、周岁

例1:赵健1988年1月1日出生,到2000年1月1日,他几周岁?

答:他是12周岁。

课后随记:

第三节

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

2.使学生熟练掌握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互相的转化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互相的转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我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1个月里有几天,那么一天中有几小时呢?

2.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时间吗?19:00等

二.新授:

1.教师边拨动表针边结合生活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叙述。

(1)“在夜里时针和分针都指12,正是夜里12时是上一天的结束也是下一天的开始,所以称它为零时。”

(2)表针拨到2、3时,“这时大家还在熟睡。”

(3)拨到5、6时,“天快亮了,准备上班的人要起床了。”

(4)到中午12时,我们吃饭的时候,时针正好走了一圈,是12小时。

(5)到午夜12时也就是零时,表示这一天结束,下一天开始,这是时针刚好走了两圈。一天是24小时。

2.24时计时法

(1)             如果邮局、铁路、广播等部门要每个时间都有注明例:上午8时,下午8时,中午12时,夜里12时等,非常麻烦,而且容易造成误解,发生事故。采用24时计时法,就比较准确方便了。

(2)             教师边拨动表针,边说明,下午1时是13时,下午2时是14时,再往下可由学生一一对应着说出,一直到夜里12时,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零时。

(3)             找一找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和转化规律。

3.说一说

(1)             用24时计时法说出下面的时刻

早上7时、中午12时、夜里12时、下午8时、上午8时、晚上9时、中午1时、晚上11时

(2)             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上写着某次列车19:45开车,你能说出它是在上午或者下午几时几分开车吗?

三.巩固练习

1.        口答:一天有几小时?,16时是下午几时,18时45分是下午几时几分?

2.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时间

上午10时、下午7时、晚上10时、下午4时、下午2时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

一天有24小时                                  下午1时-----13时

下午2时-----14时

下午3时-----15时

…….

互化方法:用12时计时法的时刻加12得24时计时法的时刻。

用24时计时法的时刻减12得12时计时法的时刻。

课后随记:

1.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一节

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单位进行测量。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念的能力,建立出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时间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区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复习长度单位(板书)

2.老师出示一个镜框,里面镶有一张大奖状。介绍:期末我校要为连续荣获“优秀班集体”的班级颁发一张大奖状并用镜框镶起来。

问:现在请同学们帮助算一下,要做一个像这样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镜框,需要多长的铝条?18分米就是这个镜框的什么?

设疑:光有镜框还不行,还需要给这个镜框配一块合适的玻璃做镜面,那么要配多大的玻璃,这个镜框面的大小又叫什么呢?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知识,就是面积。出示课题:面积。

二.新授

1.教学“面积”的含义

在讲台桌上摆着各种东西,让学生观察教师现在摸的是它们的什么?(表面)

这些东西又统称为物体,那么比一比自己手里的本,问谁的表面大谁的表面小。

这说明物体表面有大小之分,所以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出示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让学生判断大小,(抽拉)这说明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小结:什么叫做面积?(要求说的时候要全面)

强调用“或”连接。

让学生举例什么叫面积。(举出物体和平面图形两种,说的时候要完整)

2.面积单位

刚刚我们学习了什么叫面积,还知道了物体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在这个单元里我们重点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

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通过观察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吗?

老师这里还有这样两个图形,现在你能不能观察出它们的面积谁大?有没有什么办法?

(把图形上画上方格,再数格的多少)

再看看这两个图形上也有方格,而且是一样多,你说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方格一样多而不一样大呢?

所以我们要规定小方格的大小,也就是面积单位。

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自己测量一下小正方形的边长。

说明: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

从表述上看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平方)

练习:2个1平方厘米是几平方厘米?5个1平方厘米是几平方厘米?9平方厘米里面有几个1平方厘米?

拿出自己的正方形用自己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看能摆下几个小正方形,它的有几平方厘米?为什么?

如果用你手里的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下你桌面的大小,你觉得行吗?有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

小组讨论:什么是1平方分米?自己制作一个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

说明: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板书)

练习:用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下你的数学书皮的面积大约是多大?(说明这样测量只能得到一个大约的数字,更为精确的测量方法我们下一节课再研究。)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觉得怎么样?那么我们需要什么?(一个再大一些的面积单位)

好,我们现在就来自己试想一下,1平方米应该怎么定义。

说明: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

3.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

1厘米是长度单位,表示的是一条线段的长度。

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表示的是拿线段围成的一个面的大小。

让学生自己说说还有什么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混。

4.小结:我们今天都学习了那些内容?

三.练习:见书

板书设计 :

物体表面

面积        或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平面图形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面积单位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课后随记:

第四节

教学内容:求经过时间

教学目的

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口头推算计算出经过时间,并能口答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如何求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 :如何求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昨天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以下如何计算工作时间。(板书课题)

二.新授

例2:一架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民航班机,13时起飞,16时55分到达。路上共飞行多少时间?

1.演示:拨动指针

2.提问:

(1)从13时到14时经过了几小时?

(2)到15时经过了几小时?

(3)16时呢?

(4)16时55分呢?

3.学生小结:你是如何推算出来的?(板书答题)

例3:某电视台从早上6时开始播放节目,晚上11时结束。一天共播放多少时间?

1.提问:

(1)你能用上题总结出的方法做出来吗?

(2)在你的解答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3)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

2.比较学生所用的方法:分段计算和利用24时计时法计算。

3.小结:通过例3我们学了什么新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提问:所有的时间单位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2.出示电视时间表:

7:00  东方时空

9:00  少儿节目

……

提问:

(1)小红吃早饭的时候,她爸爸正在看东方时空,她是几点吃早饭的?

(2)如果小红要看少儿节目,她必须从几点起开始写作业 ?(作业 1小时)

课后随记:

1955年1月26日篇8

一、说教材:

《年月日》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发现并掌握年月日的关系及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直接经验紧密相关,且之前也是学习过其他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所以教学过程中更多需要建立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发现并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记住各月的天数,会判断大小月。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够准确判断大小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体会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记住各月的天数,会判断大小月。

教学难点:掌握大小月的判断方法。

二、说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的作用。3年级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年月日己经非常熟悉,经常会说几月几日,但没有通过数学角度来规范它的表示方法。本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这也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原有知识框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活动法、提问法、讨论法。在教学活动中设置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日历中的数学知识,并让学生交流讨论发现大月小月的规律。学生经历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可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室本次说课的重点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本篇课题我会通过谈话方式导入,在教学之初,我将提问祖国母亲什么时候生日,同学们什么时候生日,应该怎么表达,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这篇课题与生活的联系。

环节二:探索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会分两个活动来展开:初步感知年月日和判断大小月的活动。

活动一:初步感知年月日

出示情境图1,引导学生观察20__年和20__年的每一天并圈出各种节日,通过这个学习过程认识年历卡。接下来,引

1955年1月26日(精选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人 生(通用16篇)

    人生篇1勃兰兑斯 他们的工场不大,但对他们来说已够大了。它的空间已足以使他们在其中创造形象和表达思想。他们是够忙碌...

  • 惠 子 相 梁(精选7篇)

    惠子相梁篇1《庄子》  

  • 乡 愁(通用15篇)

    乡愁篇1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

  • 谈 生 命(通用13篇)

    谈生命篇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认识;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探究散文意蕴的能...

  • 谈 读 书(精选15篇)

    谈读书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2、品析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

  • 破 阵 子(精选17篇)

    破阵子篇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词...

  • 孤 独 之 旅(通用17篇)

    孤独之旅篇1教学建议一、主题和题目含义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

  • 10.给我的孩子们·电子课文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

  • 11.台阶·电子课文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

  • 13.曹刿论战·电子课文(附译文)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 14.邹忌讽齐王纳谏·电子课文(附译文)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

  • 15.《孟子》二章·电子课文(附译文)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