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 综合练习课(通用11篇)

综合练习课(通用11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33

综合练习课篇1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的第3、第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方法

整理练习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乘法口诀求积

1、开火车。

2、师:火车、火车哪儿开?(火车、火车、这儿开)

师:比一比,哪一列火车开得最快、最顺利?

(教师利用手中的乘法口算卡片,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表内乘法的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一练第3题。

(1)指导学生看图,弄懂题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从图中知道了,一张成人票5元,一张学生票3元。

生2:我还从图中知道了小女孩要买5张学生票;叔叔要买2张成人票。

生3: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去买票。

师引导:这位小男孩一家三口要买几张票呢?

生:买3张票,其中2张成人票,一张学生票。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从图中很快地找了数学信息。从大家获得的数学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小女孩买5张票要多少钱?

是:提的数学问题完整吗?哪个小朋友有补充?

生:一张学生票3元,小女孩买5张要多少钱?

师:很完整,有已知条件和问句,才是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生1:一张成人票5元,叔叔买2张需要多少钱?

生2:一张成人票5元,一张学生票3元,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小朋友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了不同的数学问题,大家会解答这些问题吗?请每个同学都拿出本子试试,看看自己能解决几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反馈。

师:你能解答出哪几个问题呢?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生1:小女孩需要15元钱,3×5=15(元)

生2:叔叔要10元,5×2=10(元)

生3:小男孩一家要13元,我是先把5×2=10(元),再把10+3=13(元)。

师:5×2=10(元)表示什么呢?

生:是爸爸和妈妈一共需要的钱。

师:也就是买2张成人票的钱。最后还要加上一张学生票的3元钱。大家解答的时候,要注意找到他们各自买的票的单价和数量。

2、练一练第4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读题。

师:认真观察图,了解图中告诉我们的信息,找出需要解答的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动脑筋想一想,想好后,再和同组小伙伴交流。

(学生合作学习)

(3)反馈。

师:说说你这个小组的意见。

生1:我们这个小组认为5个帐篷能住得下。因为一个帐篷最多住4人,5个帐篷最多能住20人,比19人还多1人。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2:我们小组意见和小组一样,只是补充一个算工:5×4=20(人)

师:小组认为要以用乘法来解答,补充得很好。如果有21人,5个帐篷够吗?

生:不够,多出了1人,因为最多只能住20人。

师:第2小题呢?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1:我们觉得每人不能分到8快。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一共有5个小朋友分,如果每人分8块,一共要40块,可是只有38块饼干。所以每人不能分到8块。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38块饼干,如果每人要分得一样多的话,每人最多只能分到7块,还剩下3块,不够每人一块,所以每人分到8块是不可能的。

师:真棒,你们两个小组的意见都非常有价值。同样一个问题,每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师:每人要分到8块饼干,至少要多少块饼干?

生:5×8=40(块),至少要40块饼干。

师:今天我们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了关于乘法的实际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用到乘法及口诀。

三、总结

1、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还有哪些疑难的知识,需要大家帮助?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综合练习课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积公式和表面积公式的由来

2、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1、长、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

2、圆柱的体积该怎样计算?

指名请学生说。明确:长、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计算表面积时要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

⑴有时只要求侧面积的实际情况。

例:通风管,水管,粉刷圆柱,装饰花柱等。

⑵有时求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的实际情况。

例:无盖水桶,灯笼,博士帽,圆柱形水池等。

⑶有时求侧面积加二个底面积的实际情况。

例:油桶,有盖的水桶、实物罐等。

⑷掌握计算方法。在三种情况各选取一个为例子,思考需要的必要数据,交流得到数据的方法和计算面积方法,

二、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底面直径是14厘米,高是20厘米的杯子。能装下3000毫升的牛奶多少杯?

要求能装多少杯牛奶,必须先求什么?

自己试独立计算,请同学板演。集体讲评。

请先求杯子的容积,再求能装几杯?自己独立计算。

2、一个装满稻谷的圆柱形粮屯,底面面积为2平方米,高为80厘米。每立方米稻谷约重600千克,这个粮屯存放的稻谷约重多少千克?

通过读题,你发现了什么?(要换算单位)

要求这个粮屯能存放多少稻谷,必须先求什么?(先求体积)

明确题意后,自己独立计算。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4分米,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2分米,高4分米。这两个立体图哪个面积大?为什么?

师:高相等,可以比较底面积的大小。

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看不计算,怎样判断他们的大小?

4、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中,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这个铁块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求铁块的体积就是求什么?

求铁块的体积就是求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2厘米的圆柱形的水的体积。

5、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米。

1)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如果把它截成三段小圆柱,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分米?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什么?怎样计算?侧面积怎样计算?

体积怎样计算?要求底面积先求什么?

表面积增加的部分是什么?增加了几个底面?必须先求什么?

弄清题意,自己计算。

6、一个圆柱形水桶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7。5平方分米,装了3/4桶水。水面高多少分米?

要求水面的高,必须先求什么?

自己分析并理解,然后列式计算。

7、做一节烟囱,底面直径20厘米,高2米,至少用多少铁皮?

综合练习课篇3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对前面学习乘法口诀(一)的综合练习课,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买东西”,“射气球”,“饶口令”,“找座位”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有兴趣的游戏中记忆乘法口诀,达到巩固乘法运算的目的。

学情简析:

学生年龄小,如果只是单一的练习容易感到厌倦,因此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游戏方式,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学生在这些喜欢的游戏中边学习、边娱乐,既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巩固了乘法的运算,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目标预设: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2、通过整理复习过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乘法的运算技能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帖图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诀、引入练习。

1、填一填。(24页第2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今天咱们得比比谁的口诀记得好!

引导看懂表的含义:横看…….竖看…….

独立填填

交流:每一排的积有什么特点,谁有什么发现?

第一排依次增加1;第二排依次增加2;第三排依次增加3;第四排依次增加4;第五排依次增加5。

2、谈话引入。

师:今天小明要到商店去买东西,他邀请你们帮他计算,有信心吗?

(二)、练习设计。

1、算一算。(24页第1题)

(1)、看图回答: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体育用品?

(2)、计算前3个问题。

学习用品:3x5=15(元)或5x3=15(元)

体育用品:3x3=9(元)

玩具:2x8=16(元)或8x2=16(元)

(3)、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解决第4个问题。

15+9+16=40(元)

40〈50所以,小明的钱够了。

2、比一比(24页第3题)

(1)、理解题意。

(2)、找出积是16、24、12的气球。

(3)、比一比,谁射的气球最多?再交流

3、绕口令

(1)、分析青蛙的嘴、眼睛、腿。

(2)、同桌两人进行游戏

一人说:一只青蛙1张嘴,另一人说:2只眼睛4只腿

(3)、填空:25页第4题

4、找座位

小动物去看电影,你能帮他们找到座位吗?

将有算式的卡片做为票发给学生。

学生根据老师发的卡片,开展送信游戏,并说出自己送信的方法

(三)、拓展性学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加法算式:6+6+6+6=24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2)加法算式:8+8+8+8+8+8=48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3)加法算式:4+4+4+4+4=20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3)加法算式:5+5+3+3+3=19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2.口答填空.

(1)2×3这个算式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2)3×7这个算式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3)4×3这个算式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4)3×6这个算式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综合练习课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综合练习课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综合练习课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综合练习课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综合练习课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提高加减混合计算的熟练程度。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4、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过程:

一、提出练习目标

教师提出练习目标;

(1)要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同学们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二、自主练习,展示成果

出示练习题:

1、口算:43+7+1036-6+2063-7+8

80-40—4036—10+2225+36—61

2、用竖式计算:(1)85-48+29(2)54+31-26

3、小组交流,回顾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互相纠正错误。

4、学生完成课本第30页的6~9题

三、共同评议,质疑问难

1、小组展示练习成果。

2、全班交流评议,提出质疑。(并帮助学困生纠正错误)

四、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诊一诊,断一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73—26+19=76(2)、25+47-18=90

7325

-26+47

5772

+19+18

7690

2、完成课本第30页的思考题。

3、在下面的空格里填上数字15、16、18、19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的和都是51。

综合练习课篇9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第12—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法则,包括被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及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法则,学会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合理。

教学关键:使学生的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合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看卡片口算。

26×3      16×50     62×4      60×50

35×11     800×7     400×2     400×60

2、竖式计算,并口述笔算法则。

36×14                 127×34

二、指导练习。

1、引言。这两天同学们学习了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为了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同时提高同学们两位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2、指名板演并回答问题。

(1)408×67           (2)204×85

提问分析:

①你是怎么算的?②0乘任何数得几?被乘数十位上的0怎么乘?

小结:遇到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数,不能跳过去不乘,乘的时候如果有进上来的数要加上。

(2)676×20         320×40         2900×30

提问分析:

①你是怎么算的?

②乘得的数的末尾要添写几个0?为什么?根据什么道理?

小结:遇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算式,可以用简便算法,但要注意:乘完后看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要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订正错例。

1050×60

(1)               (2)

(中间0漏乘)           (末尾少添一个0)

三、作业 。做练习四的第12—16题。

综合练习课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综合练习课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综合练习课(通用11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