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 > 七年级生物教案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精选3篇)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精选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5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的内容。这章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第8章、10章、11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本章内容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复习课就是针对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必须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也知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五)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章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景引入复习课,再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最后通过习题巩固知识,从而解决本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达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的目的。

三、学法引领

学生已具有了一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用的学法指导是分析法、迁移法。

四、教学流程

(一)课的导入

多媒体展示并讲述:“最近万州的天气变化得特别快,一会儿艳阳高照天气热得不得了,过了几天又下起大雨来,温度又随之降低。你瞧,这一不小心小明生病了,痛苦的小明又是咳嗽又是流鼻涕,更要命的是让小明英俊的形象都没有了,没有办法的小明只有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再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先让小明去做个血液化验,看看小明的血液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学生在听到这件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和看到这些有趣的图片时,个个脸上露出想知道小明血液化验的结果,这时我适时提出质疑:“那大家知道,在进行血液化验的时候要化验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吗?还能回忆起血液的组成吗?”学生略加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设计,开端引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课堂上来,为他们创设教学情景。

(1)知识重现,合作复习

复习一:血液的组成

1、小明生病看医生,医生要其做血液化验的事情引入血液组成的复习。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生活中的病例引起学生的关注,进一步唤起学生对血液成分的记忆(注重生物学源于生活,生物学教学要贴近生活)。

2、对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与学生进行合作复习。

3、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复习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1、课件展示小明的血液化验单并出示男士血液成分的正常值范围,同时讲述:“这是小明的血液化验单,看看小明的各项指标和正常值比较起来哪一项不符合标准?你来做做医生小明可能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数值的比较后快速做出回答:“白细胞数量大于正常值,小明身体可能出现炎症。”此时我继续讲述:“这个时候护士小姐就出来,对小明说你有炎症需要进行输液治疗。一般的输液采用的是静脉输液,那同学们知道输液时针头是插在哪里的吗?”同学们积极做答:“手臂的青筋。”“手臂的青筋是静脉血管,血管其实除了静脉之外还有…..”“还有动脉和毛细血管”“那现在我们就来对血管进行一下复习。”

在这里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1、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壁、管腔及其血流速度和功能与学生合作复习。

2、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复习三:心脏与血液循环

1、教师设问:输液时,药物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被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学生会通过已学知识作出通过血液循环,我继续追问那血液循环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血管和心脏构成的管道系统和在其中流动的血液三个部分组成)。血液、心脏和血管是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可以把三个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个清楚的认识。

2、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进行复习。

3、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篇2

第1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3)

课型:新授           时间:/9

执笔:缪        审核:生物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描述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3)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4)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能力目标

(1)通过描述血管、心脏、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2)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鱼尾鳍血液循环。

(3)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心率、血压的测定,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体验生命,关爱生命。

(2)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心率、血压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和血压。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一条红色的长河,它比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还要长,这就是潜藏在你的、我的、他的身体中血管,血管中流动着红色的血液,我们叫它生命河,它能运输我们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又是医生为我们检查身体的一面镜子。

二、自学自测

1.血量 ⑴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

⑵一个体重为60kg的健康人,体内的血液量为     。假如你是成年人,估算一下你体内的血量大约是多少?           

2.⑴正常的血液为     色黏稠的液体,它由    (占  %)和     (占  %)组成。血细胞包括        、        和         。

⑵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______现象,分成_______层。上层是_______,呈     色;下层是_______,呈     色;中间还有一层薄层是         和       ,呈     色。

⑶血浆的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___________,运输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3.贫血与发炎

⑴贫血和炎症时血细胞的数量变化:贫血         减少;炎症          增多。

⑵贫血使血液运输   的能力降低,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       和铁丰富的食物。

⑶发炎时,        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

三、互学互助

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图片

⑴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根据实验,参考课件和课本,完成表格)

名称

英文缩写

形态结构

功   能

正常数值

rbc

两面凹的圆饼型,无_____________。

含____________。

运输____和部分____________。

男(4.0—5.5)×1012个/l

女(3.5—5.0)×1012个/l

hgb

是一种含_____的蛋白质,呈____色

运输____和部分____________。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wbc

比红细胞____,有____________。

吞噬____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5—10)×109个/l

plt

个体最____,不规则,无__________。

有____和加速____的作用。

(100——300)×109个/l

⑵血液呈现红色,是因为红细胞里含有       。它是一种含      的蛋白质,呈    色。它在    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其结合,在    低的地方容易与其分离。

⑶在你观察的细胞中,哪种细胞数目最多?      

2.分析血常规化验单

看课本上的血常规化验单,讨论分析化验单:

由该报告单你的初步诊断此人患有________(填病症名);判断的依据是____      __。

运输     和一部分    

3.完成概念图

四、导学导练

1.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2.在下列血液的成份中,具有防御、保护功能的是:(   )

a.白细胞和血小板                  b.红细胞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白细胞                  d.红细胞和血浆

3.人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头几天体内血液中的__________数量增多,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__________来输送氧。

4.某同学患急性肠炎,血液中         的含量会增多;某同学受外伤后不易止血,血液中           的        含量可能较少。

5.右图是李刚同学进行血液实验时出现的情况,请根据下图  回答问题。

⑴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⑵a试管内显示的是___________,b试管内显示的是___________。

⑶试管a和试管b内均加入的是新鲜血液,而实验结果不同,其原因是:a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而b试管内___________。

6.下图是观察血涂片时视野的一部分,据图回答:

(1)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________________。

(2)患急性炎症时数目增多的是[ ]________________。

(3)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的起初几天里,人体内数量急剧增加的血细         胞是[ ]________________。

(4)图中[3]___________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和[2]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看清[1]和[2]在结构上的区别,应将显微镜光圈______。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篇3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自主归纳总结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4.概述人体的血量,列举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以及输血关系。

5.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血管、心脏、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2.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鱼尾鳍血液循环。

3.掌握出血的初步处理方法。

4.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心率、血压的测定,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关爱他人。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4.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理解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4.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教学突破

教学中让学生事前看书,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画龙点睛,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加以突破,讲解相关的典型习题,来巩固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达到复习的效果。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引导学生课前复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复习课打好基础。

2.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准备好相关的习题。

学生准备:在上课前做好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复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等相关知识,这一节课我们回过头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更深刻的理解。

知识聚焦:

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血液、血管知识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看书、交流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成分及功能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精选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生物的分类

    第二节 (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能说出分类系统的7个阶层,知道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2...

  •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课题第十章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知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能力目标通过探究...

  • 人的生殖和发育复习课教案

    复习重点 1、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性器官及功能2、 受精作用发生的部位3、胚胎发育的过程及主要场所4、青春期发育的特征5、...

  •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2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

  •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2、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教学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心率、脉搏的...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考点归纳

    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特点: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用从生...

  •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二)

    〖教学目标〗1.知识:(1)解释细胞保持较小体积的原因;(2)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染色体数在分裂前后保持不变;(3)...

  •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变形虫、草履虫为例,描述细胞的生命活...

  • 《预防传染病》导学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病原体、传染病的的概念。2、传染病的特性及其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