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课程标准】
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畅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及有关课外书籍,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其人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依据教师所出示的提纲,阅读课文内容并试着找出答案,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提纲及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能够并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与教,学生应懂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与教,学生还应懂得,专制与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教学重点】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
2.“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哪次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是在哪次战役之后?
秦在长平之战中,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哪一国军队?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哪朝?
秦朝建立后,其都城定在哪儿?
公元前209年,被逼揭竿而起,领导秦末农民战争的领袖是哪两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哪位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说的豪言壮语?
秦朝灭亡后,为了争夺天下而展开长达四年之久战争的是哪两位?
秦统一的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对于这10个小题,可先找一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或板演、或在地上、
或在练习本上听写,听写完之后,学生可自改、他改,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务必使学生掌握,这是上一课的基础知识。
引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秦的统一,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巩固其统治的措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问题,看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讲授新课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依据小黑板中所列提纲认真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政治方面:
2.经济文化方面:
措施
3.军事方面:
4.思想方面: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走入到学生中去,鼓励学生展开讨论,或查阅手头已有的相关资料,如相关课外读物、基础训练、或报纸等,对于课文中比较难的地方,应给予指导。
对于政治方面,可提示学生课本的第69页第一段大字重点讲了三点,在学生认真阅读后,一般都能归纳出来,即:1.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并且在归纳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可结合此页中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让学生理解之,并加以强调。
对于经济文化方面中的经济,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车同轨”为什么是,此时教师可先解释其基本含义,然后指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调动军队,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控制,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可略讲发展交通在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列举一些谚语,如:要想富,先修路等,而对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则较容易理解。
对于文化方面中的统一文字,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此时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找出相关答案,如:为什么要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是什么?为什么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统一文字的意义等。
对于军事方面,学生也较容易找出,此时要向学生强调一些东西:修筑长城的目的、秦如何修筑以及长城的起止情况和长度,并结合第72页“秦长城示意图”加以说明和巩固,另外,此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要充分加以利用,不过也要辩证地指出,修筑万里长城也给当时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思想方面中的焚书坑儒,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焚书,什么是坑儒,然后指明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也是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可,不过,关于其负面影响也可指出一些: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负面影响是远大于其积极作用的。
本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秦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课堂练习:
1.秦朝统一后,掌握国家军事权的官员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2.秦刚统一时,把下列哪种文字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a隶书b金文c大篆d小篆
3.秦统一后,在全国使用的标准货币是()
a刀型币b蚁鼻钱c铲型币d圆形方孔钱
4.秦朝役使大量百姓修筑的“万里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
a越族b匈奴族c鲜卑族d蒙古族
5.秦朝万里长城的西端是()
a辽东b临洮c陇西d河套
6秦始皇实行的措施中对思想文化起破坏作用的是()
a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b设立皇帝
c焚书坑儒d废除分封制
布置作业:
简要评析秦始皇。
【板书设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
措施
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课后反思】
还是要尽量少讲多练
【学习目标】
1.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驰道的统一,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2. 培养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废分封,立郡县。
【教学难点】
1. 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
2. “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如果你是当年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将怎样治理国家?
二. 指导自学及探讨
(一)废分封,立郡县
1.自学指导
看课本p69,思考问题:
找一找图片与文字,说明当年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巩固统治。
2.教师小结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比一比:
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讨论:
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延续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什么普遍特征?
(二)车同轨,书同文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车同轨,书同文”的目的是什么?
2.在秦朝,皇帝下达的命令,发布的文告会使用什么字体的标准文字?
3.请说一说,你已经学过了哪几种古老的文字?
4.秦朝人们使用什么样的货币?
5.秦朝修筑的长城东西起点分别在哪里?
6.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7.今天我们游览的位于北京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是那时修的吗?
(三)焚书坑儒
1.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秦始皇下令焚毁哪些书籍?为什么?
(2)坑杀儒生,方士,说明秦始皇的哪一面?目的是什么?
2.各抒己见
请你给秦始皇一个建议:统治者对于不同的见解应当怎样妥当处理?
三. 课堂小结
秦始皇采取的措施:
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军事方面——御凶奴,筑长城
四. 作业设计
课本73页:自我测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