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22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教材在复习“整除”的基础上概括出“整除”这个概念,然后引出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在整数范围内,除法算式可以分为整除和不能整除两大类.引入了小数以后,除法算式又可以分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这里的除尽,不但包含了整除的情况,还包含了被除数、除数或商是有限小数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要列举各种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学生学过后往往把“倍数”和“几倍”混同起来,所以教学时应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悟出两者的区别(可以说8是4的倍数,也可以说8是4的2倍;但是不可以说0.8是0.4的倍数,只能说0.8是0.2的2倍),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本质.
教法建议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复习引入时,教师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生长点,对已掌握的“整除”的意义进行复习,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和结果,首先将算式分为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然后再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约数和倍数是建立在整除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学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时候,首先要利用整除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一对约数,进而发现约数可以一对一对的找,在学生学会找约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研讨,发现约数特点的情景.学生掌握了约数的特点,更能提高找约数的能力.找倍数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难点是对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这个特点的认识,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设计集合圈中加省略号和不加省略号两种题目,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加深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 尽
除 不 尽
6÷5=1.2 15÷3=15
1.2÷0.3=4 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 15能被3整除
5、分类
除 尽
除 不 尽
不能整除
整 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 整数 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 36和12 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
b.19能被3整除.( )
c.3.2能被0.4整除.( )
d.0能被5整除.( )
e.29能整除29.( )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综合以上所学知识讨论,“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教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学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们就说,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10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
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3)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不能整除的两个数就没有的数和倍数的关系.
(2)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反馈练习:
A、下面各组数中,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45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8是2的倍数,2是8的约数.( )
b、6是倍数,3是约数.( )
c、30是5的倍数.( )
d、4是历的约数.( )
e、5是约数.( )
3、教师说明:以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学例2:12的约数有哪几个?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12的约数有:1、2、3、4、6、12
(3)练习:15的约数有哪几个?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5、教学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8、10……
(3)练习:2的倍数有哪些?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整除的基础上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约数,哪些是6的倍数?
3 4 12 16 24 60
教师说明: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1.8能被0.2除尽.() 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数.() 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数.()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约数.()a能被b除尽.()
五、布置作业
1、先写出下面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倍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各写5个)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动脑筋离课堂
游戏目的
1、巩固.
2、树立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游戏规则
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学生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学生说的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教材在复习“整除”的基础上概括出“整除”这个概念,然后引出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在整数范围内,除法算式可以分为整除和不能整除两大类.引入了小数以后,除法算式又可以分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这里的除尽,不但包含了整除的情况,还包含了被除数、除数或商是有限小数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要列举各种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学生学过后往往把“倍数”和“几倍”混同起来,所以教学时应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悟出两者的区别(可以说8是4的倍数,也可以说8是4的2倍;但是不可以说0.8是0.4的倍数,只能说0.8是0.2的2倍),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本质.
教法建议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复习引入时,教师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生长点,对已掌握的“整除”的意义进行复习,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和结果,首先将算式分为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然后再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约数和倍数是建立在整除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学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时候,首先要利用整除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一对约数,进而发现约数可以一对一对的找,在学生学会找约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研讨,发现约数特点的情景.学生掌握了约数的特点,更能提高找约数的能力.找倍数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难点是对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这个特点的认识,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设计集合圈中加省略号和不加省略号两种题目,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加深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 尽
除 不 尽
6÷5=1.2 15÷3=15
1.2÷0.3=4 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 15能被3整除
5、分类
除 尽
除 不 尽
不能整除
整 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 整数 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 36和12 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
b.19能被3整除.( )
c.3.2能被0.4整除.( )
d.0能被5整除.( )
e.29能整除29.( )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综合以上所学知识讨论,“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教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学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们就说,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10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
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3)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不能整除的两个数就没有的数和倍数的关系.
(2)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反馈练习:
A、下面各组数中,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45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8是2的倍数,2是8的约数.( )
b、6是倍数,3是约数.( )
c、30是5的倍数.( )
d、4是历的约数.( )
e、5是约数.( )
3、教师说明:以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学例2:12的约数有哪几个?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12的约数有:1、2、3、4、6、12
(3)练习:15的约数有哪几个?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5、教学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8、10……
(3)练习:2的倍数有哪些?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整除的基础上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约数,哪些是6的倍数?
3 4 12 16 24 60
教师说明: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1.8能被0.2除尽.() 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数.() 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数.()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约数.()a能被b除尽.()
五、布置作业
1、先写出下面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倍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各写5个)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动脑筋离课堂
游戏目的
1、巩固.
2、树立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游戏规则
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学生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学生说的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教材在复习“整除”的基础上概括出“整除”这个概念,然后引出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在整数范围内,除法算式可以分为整除和不能整除两大类.引入了小数以后,除法算式又可以分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这里的除尽,不但包含了整除的情况,还包含了被除数、除数或商是有限小数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要列举各种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学生学过后往往把“倍数”和“几倍”混同起来,所以教学时应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悟出两者的区别(可以说8是4的倍数,也可以说8是4的2倍;但是不可以说0.8是0.4的倍数,只能说0.8是0.2的2倍),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本质.
教法建议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复习引入时,教师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生长点,对已掌握的“整除”的意义进行复习,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和结果,首先将算式分为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然后再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约数和倍数是建立在整除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学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时候,首先要利用整除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一对约数,进而发现约数可以一对一对的找,在学生学会找约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研讨,发现约数特点的情景.学生掌握了约数的特点,更能提高找约数的能力.找倍数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难点是对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这个特点的认识,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设计集合圈中加省略号和不加省略号两种题目,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加深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 尽
除 不 尽
6÷5=1.2 15÷3=15
1.2÷0.3=4 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 15能被3整除
5、分类
除 尽
除 不 尽
不能整除
整 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 整数 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 36和12 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
b.19能被3整除.( )
c.3.2能被0.4整除.( )
d.0能被5整除.( )
e.29能整除29.( )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综合以上所学知识讨论,“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教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学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们就说,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10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
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3)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不能整除的两个数就没有的数和倍数的关系.
(2)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反馈练习:
A、下面各组数中,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45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8是2的倍数,2是8的约数.( )
b、6是倍数,3是约数.( )
c、30是5的倍数.( )
d、4是历的约数.( )
e、5是约数.( )
3、教师说明:以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学例2:12的约数有哪几个?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12的约数有:1、2、3、4、6、12
(3)练习:15的约数有哪几个?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5、教学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8、10……
(3)练习:2的倍数有哪些?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整除的基础上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约数,哪些是6的倍数?
3 4 12 16 24 60
教师说明: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1.8能被0.2除尽.() 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数.() 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数.()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约数.()a能被b除尽.()
五、布置作业
1、先写出下面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倍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各写5个)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动脑筋离课堂
游戏目的
1、巩固.
2、树立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游戏规则
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学生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学生说的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
1、
课题一: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②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除尽和整除,约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下面三组题。
(1)23÷7= (2)6÷5= (3)15÷3=
11÷3= 1.8÷3= 24÷2=
2、观察并回答。
(1) 上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 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如果用整数a表示被除数,整数b(b≠0)表示除数,可以怎样说?(让学生看教材第49页关于“整除”的一段话)
3、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①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
明确三点②商必须是整数 缺一不可
③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4、除尽与整除的区别与联系。
(1)像6÷5=1.2 1.8÷3=0.6我们只能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 。
(2)除尽 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数,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
整除 被除数和除数(不为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三整无余)
师: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表示的是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们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约数和倍数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学习——。
(1)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有关约数和倍数的一段话。
(2)小组讨论: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3)在复习的第1题中,请你指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约数?为什么?
(4)倍与倍数意义一样吗?
如:15是3的倍数,表示15能被3整除。
1.5是0.3的5倍,5倍表示1.5除以0.3的商。
(5)注意事项。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的注意。
三、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51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3.做练习十一的第2题。
4.做练习十一的第3题。
5.做练习十一的第4题。
60的约数有 。
6的倍数有 。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教材在复习“整除”的基础上概括出“整除”这个概念,然后引出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在整数范围内,除法算式可以分为整除和不能整除两大类.引入了小数以后,除法算式又可以分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这里的除尽,不但包含了整除的情况,还包含了被除数、除数或商是有限小数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要列举各种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学生学过后往往把“倍数”和“几倍”混同起来,所以教学时应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悟出两者的区别(可以说8是4的倍数,也可以说8是4的2倍;但是不可以说0.8是0.4的倍数,只能说0.8是0.2的2倍),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本质.
教法建议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复习引入时,教师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生长点,对已掌握的“整除”的意义进行复习,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和结果,首先将算式分为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然后再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约数和倍数是建立在整除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学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时候,首先要利用整除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一对约数,进而发现约数可以一对一对的找,在学生学会找约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研讨,发现约数特点的情景.学生掌握了约数的特点,更能提高找约数的能力.找倍数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难点是对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这个特点的认识,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设计集合圈中加省略号和不加省略号两种题目,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加深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 尽
除 不 尽
6÷5=1.2 15÷3=15
1.2÷0.3=4 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 15能被3整除
5、分类
除 尽
除 不 尽
不能整除
整 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 整数 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 36和12 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
b.19能被3整除.( )
c.3.2能被0.4整除.( )
d.0能被5整除.( )
e.29能整除29.( )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综合以上所学知识讨论,“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教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学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们就说,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10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
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3)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不能整除的两个数就没有的数和倍数的关系.
(2)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反馈练习:
A、下面各组数中,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45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8是2的倍数,2是8的约数.( )
b、6是倍数,3是约数.( )
c、30是5的倍数.( )
d、4是历的约数.( )
e、5是约数.( )
3、教师说明:以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学例2:12的约数有哪几个?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12的约数有:1、2、3、4、6、12
(3)练习:15的约数有哪几个?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5、教学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8、10……
(3)练习:2的倍数有哪些?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整除的基础上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约数,哪些是6的倍数?
3 4 12 16 24 60
教师说明: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1.8能被0.2除尽.() 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数.() 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数.()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约数.()a能被b除尽.()
五、布置作业
1、先写出下面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倍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各写5个)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动脑筋离课堂
游戏目的
1、巩固.
2、树立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游戏规则
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学生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学生说的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教材在复习“整除”的基础上概括出“整除”这个概念,然后引出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在整数范围内,除法算式可以分为整除和不能整除两大类.引入了小数以后,除法算式又可以分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这里的除尽,不但包含了整除的情况,还包含了被除数、除数或商是有限小数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要列举各种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学生学过后往往把“倍数”和“几倍”混同起来,所以教学时应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悟出两者的区别(可以说8是4的倍数,也可以说8是4的2倍;但是不可以说0.8是0.4的倍数,只能说0.8是0.2的2倍),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本质.
教法建议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复习引入时,教师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生长点,对已掌握的“整除”的意义进行复习,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和结果,首先将算式分为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然后再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约数和倍数是建立在整除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学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时候,首先要利用整除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一对约数,进而发现约数可以一对一对的找,在学生学会找约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研讨,发现约数特点的情景.学生掌握了约数的特点,更能提高找约数的能力.找倍数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难点是对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这个特点的认识,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设计集合圈中加省略号和不加省略号两种题目,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加深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 尽
除 不 尽
6÷5=1.2 15÷3=15
1.2÷0.3=4 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 15能被3整除
5、分类
除 尽
除 不 尽
不能整除
整 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 整数 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 36和12 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
b.19能被3整除.( )
c.3.2能被0.4整除.( )
d.0能被5整除.( )
e.29能整除29.( )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综合以上所学知识讨论,“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教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学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们就说,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10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
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3)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不能整除的两个数就没有的数和倍数的关系.
(2)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反馈练习:
A、下面各组数中,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45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8是2的倍数,2是8的约数.( )
b、6是倍数,3是约数.( )
c、30是5的倍数.( )
d、4是历的约数.( )
e、5是约数.( )
3、教师说明:以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学例2:12的约数有哪几个?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12的约数有:1、2、3、4、6、12
(3)练习:15的约数有哪几个?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5、教学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8、10……
(3)练习:2的倍数有哪些?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整除的基础上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约数,哪些是6的倍数?
3 4 12 16 24 60
教师说明: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1.8能被0.2除尽.() 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数.() 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数.()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约数.()a能被b除尽.()
五、布置作业
1、先写出下面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倍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各写5个)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动脑筋离课堂
游戏目的
1、巩固.
2、树立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游戏规则
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学生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学生说的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
[作者:佚名 转贴自:910中国教育交流网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05-4-4 文章录入:云中漫步]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P49~50例1;P52 练习十一 1~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知道约数、倍数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及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等能力。
3.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交流意识,感受成功,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引入
1.猜年龄
还记得四年级时学过的整除吗?老师用整除说一句话,请同学们根据这句话猜猜老师的年龄。
请同学也用整除说一句话,让大家根据这句话来猜猜你的亲戚、朋友或家人的年龄。
(老师根据回答板书相应的算式,说明以上都是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算式。)
2.判断23÷7=3┈2 0.8÷0.4=2 6÷5=1.2也属于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吗?说说理由。
3.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4.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用字母B(B≠0)表示除数,说说整除的含义。
5.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看算式用上面两句话说一说 24÷2=12 15÷3=5
二、知识同化,讲解新课
1.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已经掌握的整除知识来学习约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
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教学例1,直接提示新概念:
①看书找出倍数与约数的意义
②如A能被B整除,那么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例1介绍说明:
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说。
简化强调:因为15能被3整除,所以15是3 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指“24÷2=12”)在这里,哪个数是哪个数的约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指“0.8÷0.4=2”)能不能说0.8是0.4的倍数,0.4是0.8的约数呢?为什么?(指“23÷7=3┈2 6÷5=1.2”)
③引导:我们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约数时,有什么前提条件? (建立在整除的前提下)
判断:57是3的倍数
7是63的约数
(说说为什么?强化因为A能被B整除,所以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④判断: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引导归纳:
(1)知道两个数能整除是建立约数和倍数的必要条件,没有整除这个条件,就没有约数和倍数;
(2)知道了倍数以后,同时也就知道了约数;
(3)倍数是对约数来说的,反之,约数也是对倍数来说的。
倍数和约数相互依存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强调:倍数和约数是建立在两个数能整除的基础上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紧密联系。
1.从老师给出的一些数中,找出有关系的两个数,说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和约数关系。(让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进行。课前老师发给每小组一些数字卡片)
2.比较“倍数”与“倍”的不同
判断:24÷2=12 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
6÷5=1.2 6是5的倍数( )
6是5的1.2倍( )
18是9的2倍( )
由此可让学生明白:倍数和几倍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 “24是2的倍数”表示24能被2整除的。每个数必须是整数。而6是5的1.2倍,这个“1.2倍”表示6被5除所得的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每个数不加以限定,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四、本课小结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同学听听,也可以说给老师听听。
同学们提到的还有的知识,我们以后进行学习研究。
五、课堂作业
P52 练习十一 1~3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教材在复习“整除”的基础上概括出“整除”这个概念,然后引出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在整数范围内,除法算式可以分为整除和不能整除两大类.引入了小数以后,除法算式又可以分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这里的除尽,不但包含了整除的情况,还包含了被除数、除数或商是有限小数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要列举各种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学生学过后往往把“倍数”和“几倍”混同起来,所以教学时应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悟出两者的区别(可以说8是4的倍数,也可以说8是4的2倍;但是不可以说0.8是0.4的倍数,只能说0.8是0.2的2倍),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本质.
教法建议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复习引入时,教师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生长点,对已掌握的“整除”的意义进行复习,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和结果,首先将算式分为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然后再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约数和倍数是建立在整除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学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时候,首先要利用整除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一对约数,进而发现约数可以一对一对的找,在学生学会找约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研讨,发现约数特点的情景.学生掌握了约数的特点,更能提高找约数的能力.找倍数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难点是对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这个特点的认识,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设计集合圈中加省略号和不加省略号两种题目,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加深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 尽
除 不 尽
6÷5=1.2 15÷3=15
1.2÷0.3=4 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 15能被3整除
5、分类
除 尽
除 不 尽
不能整除
整 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 整数 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 36和12 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
b.19能被3整除.( )
c.3.2能被0.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方程的意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第63页例1及练习十第1、2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经历...
一个数除以小数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
分数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10册。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
小数乘整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p68——p69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等方式...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的例4、例5和“试一试”“练一练”,第17页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1...
小数乘整数篇1基本信息课题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上册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数字与信息篇1教学目的:让从生活入手,感知数字能表达信息;并会发现和识别数字中传达的信息。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师:...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试一...
五年级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练习题篇11.生活中的数,比“0”大的数叫做( )数,比“0”小的数叫做( )数。2.如果用—3表...
苏教版第九册《小数乘小数》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