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三学式教学结构:共学--导学--自学,并按照“假设--实验--结论”的思路来讲,可分为三部分:㈠.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讨论:要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或食盐,在一定量的水里尽快溶解,应该怎么办?㈡.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㈢.指导学生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加热、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教具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每组2个)、筷子、热水、高锰酸钾、大粒盐、食盐、小勺。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1.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和掌握了水能溶解物体的性质,知道了什么是溶解,什么是不能溶解,哪些物体可溶解,哪些物体不能溶解。2.提问:什么是溶解?说出三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3.复述:像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哪样,能分成极小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如: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4.讲述:要想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或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尽快的溶解,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学习新课:㈠、指导学生认识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1.讲述:首先让我们来做个实验,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下面我们一起打开书22页,哪位同学将课文实验一内容读一遍。2.投影显示实验方法要求并讲解:在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并同时各放入数量基本相同的高锰酸钾,其中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的水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观察比较,哪杯水中的高锰酸钾溶解的快呢?下面同学们按照上述方法来做这个实验。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4.提问:⑴.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⑵.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