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电子教材 > 八年级语文电子教材 > 敬 畏 自 然(精选13篇)

敬 畏 自 然(精选1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50

敬畏自然篇1

《敬畏自然》教案

设计:林凡

一、学习目标  让学习之舟朝正确的方向前行!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词;了解反问句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亲近、敬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思想目标: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的含义。

二、走进课堂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天堂!

请大家欣赏一幅获得XX年度公益广告国际大奖的宣传画。并猜猜宣传画的空白处会配上哪些文字?(图片略)

三、走进文本  对文章的基本内容作大概了解

什么是“自然”,什么叫“敬畏”?

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自然是万事万物的统称。敬畏是既敬重又畏惧之意。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四、解构文本  画出文章结构图,理清写作思路。

结构图(略)

五、品味文本  好文章是一杯香茗,值得好好品味。

请自找一句喜欢的话,与同学一起分享。

请品味以下既形象,又富有哲理的语句。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赏析:这句话使用了反问与比喻的修辞,既加强了语气,发人深省,又生动形象说明了人类破坏自然其实就是自取灭亡的道理。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赏析: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类智慧不过是自然智慧的一个杰作,我们依然是自然之子这个道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宇宙视为人类的弟兄,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宇宙万物都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我们必须与他们和谐相处的道理。

六、精读文本   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明确: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明确:苍蝇蚊子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明确: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2、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我们人类的智慧却不能。

七、走出文本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保护碧水蓝天,营造绿色家园。     处处鸟语花香,生活充满阳光。

保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八、能力提高   精英辩论   舌战群雄

正方:我们是“自然之子”。

反方:我们是“自然之主”。

正方:我们是“自然之子”。

自然无语,孕育万物。自然有万子,我们只是其中一子。高山无语,诠释“稳健”;苍天无语,诠释“高远”;大海无语,诠释“博大”。当我们站在高山,仰望苍天,俯瞰大海的时候,我们怎能不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叹呢?

所以承认我们是“自然之子”,不是自卑,而是谦卑;不是懦弱,而是勇敢;不是无奈,而是明智。只有人类勇敢地承认我们是“自然之子”,我们才能细心地呵护我们的“自然之母”,和谐地与自然万物相处,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弟兄。

反方:我们是“自然之主”。

我们说我们是“自然之主”,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像一位骄横粗暴的暴君,任意屠杀无辜。我们既然是自然的主人,就应该好好地爱护自然,就像爸爸是一家之主,他会好好地爱护家人。

任何一个“主人”都是从“孩子”子成长而来的。我们说我们是“自然之主”,并不否认我们是自然母亲的一个爱子。而是说自然之母会生老病死,我们作为自然之主,应该好好地照顾自然之母,让自然之母万寿无疆。

我们说我们“自然之主”,更多是说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自然之主”,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

九、作业布置  适当练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必要手段

1、睡前回顾本节课讲述的重要知识点。2、完成《学习辅导》。3、将你刚才的发言内容整理成200字左右的小文章。

十、结束语  画蛇添足?画龙点睛?

柳宗元曾经写了一首绝句让我印象深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原本表达了诗人在改革失败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苦凄凉的心境。但在今天学习了《敬畏自然》这一课后,我对这首诗却有了新的解读:我觉得不仅是伟大诗人,更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他在预言:人类的将来或许有一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到时候我们人类将会变成“孤舟蓑笠翁”,孤苦伶仃地一个人在“独钓寒江雪”。但愿他的预言永远只是一个危言耸听的“预言”,而不会成为我们人类的一个悲痛欲绝的“绝句”!

敬畏自然篇2

敬畏自然

南乐县实验中学裴慧峰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了解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整体感知: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然后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在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  斥鴳(yàn)       蓬蒿(hāo)    咫尺(zhǐ)

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解释“敬畏自然”的含义。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敬重有畏惧。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届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畏惧”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应该与自然球的和谐的发展。

3、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

明确:课文最后一段。明确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三分析课文

a、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会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b、作者为了证明这个论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c、作者为了证明这个论点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拟人 反问 

四、疑点探讨

在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中用了最多的是哪一种?在文中找出来,并说出它的作用。

反问、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五、品味语言

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明确: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明确: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兄弟。

六、拓展延伸

结合视频播放,同学们难道不可以用宣传语(广告语、修辞、谚语)拟一条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的语言吗?

广告语    :生命与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

创建绿色学校,美化学习环境

谚语:    人人做环保世界更美好

爱护一切生灵,保护共同家园——地球

修辞       天空是小鸟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

让地球妈妈永远年轻美丽。

名言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

七、我的所得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惧,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八、课后作业

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

敬畏自然篇3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却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肤浅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窃私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就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鹪鹩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人类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他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

常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嘁嘁。智慧也是同样,小聪明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却是谦逊的。人类的智慧决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有什么资格傲慢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大诗人蒲柏曾经有诗曰:

最近高天层上的人都在看

地上人的行动很离奇

有人发现了自然规律

居然做出这样的事体

他们在看我们的牛顿

好比我们在欣赏猢狲

我们的牛顿和爱因斯坦,在他们眼中顶多是个聪明的猴子。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还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在我看来,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仅在于他会思维、能够进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自然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万不得已要吃那些“低等”生物时,也要对它们讲人道或道德,就像我们对人本身要讲人道一样。当我们为了活命而吃其他生物时,不应当折磨它们,而应当让它们尽快地或尽可能让它们无痛苦地死去。在这方面,人类的食文化存在着大量极其残酷野蛮的行为。比如用油煎活鱼、喝活猴的脑子、烫活狗(把开水从狗嘴里灌进去,据说这样做出的狗肉最好吃)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它们也是一种生命,它们也有感觉、也有痛苦啊,假若有人这样来对待人类,我们会作何感想呢?

如果说吃其他生物是为了我们的生存,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人类的另一种行为则是绝对不可原谅的:有些人无缘无故地拈死蚂蚁或打死青蛙等动物,或是弄死植物,而这样做对他并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一种十分恶毒的行为。要知道,一只蚂蚁的生命,如同我们的生命一样,也只有一次,是不能死而复生的;要知道,它也有父母兄弟啊。如果有一种巨大的动物,视我们如同蚂蚁,把我们随意地拈来拈去,当我们的兄弟或父母外出的时候,被他拈死,再也没有回来,那时我们会怎样想呢?更为重要的是,你所拈死的,是宇宙历经几十亿年的时间才制造出来的一件艺术品!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教导人们要敬畏宇宙、敬畏生命,原因在于:宗教总是把万物看作是神秘的、不可理解的,看作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是神圣的,因而是值得我们深深敬畏的。佛教就教导人们不要杀生,即要敬畏生命。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善待生命、善待自然,那么,他不是佛,也离佛不远了。

敬畏自然篇4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2、理解本文题材的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运用,尤其是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和巧妙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层层推进论述观点和语言理解。

2、难点:

本文语言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是怎样演变的?人类之前的生物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地球上的另一个生物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人类的飞船又如何能飞上蓝天、登上月球?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会因此而受到深刻的震撼吗?

二、新课

1、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观点:

敬畏自然中的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自然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应该以什么样的关系相处?请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⑴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出现在文中的哪一部分?

⑵标上段号,概括段意(或找出每段中能概括段意的关键性语句)。

⑶根据段意划分出段落层次。

2、讨论明确:

⑴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性散文,文中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观点。

⑵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观点。

第二部分:比较人与自然的智慧。

其中2至4段讲人类的智慧。5段讲大自然的智慧(比较),第6段讲人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的关系。

第三部分:宇宙有生命,人与其它事物是兄弟关系。

第四部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3、研读课文:

本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因此,文章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引论部分,引出观点,并加以否定。第二、三部分可以看作本论部分,第四部分则可以看作结论部分。全文通过层层推进,得出论点。

⑴人们常常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否定?

明确:

普遍宣称征服自然,从历史长远、人与自然的关系及智慧三个方面加以否定。

⑵细读文章第二部分,比较人与自然的智慧:

①人类的智慧有哪些?是否值得骄傲?大自然的智慧是否远胜于人?为什么?

②明确: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

原因在:

第一、高科技上,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还很狭小;

第二、人类认识是一断纠错的历史;

第三,矿坑可能是人类自掘坟墓;

第四、在太空中也许有比人类智慧高得多的生物,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而人类也是大自然的杰作。

4、细读第三部分,理解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⑴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是什么?人类和大自然的其他事物有什么样的关系?

⑵明确:

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式。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其它生物是兄弟关系,所以人类理应爱护自然。

5、小结:

文章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关,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人类与大自然的智慧比较,到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层层推进论述,最后引出结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6、理解难点句子:

句子由学生讨论提出,并协同解决,老师给予点拨。

7、写作特色,写作技巧:

讨论归纳:

⑴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⑵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拓展

敬畏自然是否意味着对自然俯首称臣呢?(让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板书设计】

引论征服自然,不自量力比喻拟人

本论比较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智慧反问

解释宇宙是有生命的,善待每一样生命对比

结论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篇5

教学内容: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文,让学生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

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鹏  斥安鸟(yan)  蓬蒿(hao)  咫尺(zhi)  

狼藉(ji)   相形见绌(chu)   美味佳肴(ya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佳肴:精美的菜肴。不过尔尔:不过这样。

二、导人:

(如有可能)可展示有关大自然的优美图片,无论是春花、夏雨,还是秋雨、冬雪,都是美好的,但是,人类的行为却使大自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展示大自然受到破坏的图片)面对美丽而又正遭破坏的大自然,有一个作家清醒地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三、解题及文体:

敬:敬重,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珍惜和依恋之情;畏:畏惧之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畏惧”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畏惧”,这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性的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明确: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3、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一层:(2—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不过尔尔。

第二层:(5—7)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三层:(8—10)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

第三部分:(11)人类应当敬畏自然。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以利人类长远发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作者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1、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

a在大宇宙中间,航天科技非常狭小。

b人类的认识史,人类认识幼稚得很。

c大自然宝藏,矿坑挖掘是自掘陷阱。

d宇宙中的高智慧生物,人类大人物不过尔尔。

2、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a大自然创造了一切人仅有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

b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

c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

d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3、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征服自然              平等的生命

不应该              而应该   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美味佳肴              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表明观点,得出结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

三、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明确: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明确:之所以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3、“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智慧”和“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明确:拟人手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成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相对的两个概念,具有可比性。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四、小结:

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再深一层地品味文章的语言。

二、品味语言,体会句中哲理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讨论明确: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讨论明确: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讨论明确: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三、写作特点

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思考,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谁也不能断言那些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反问句的作用: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的作用: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你应当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的作用: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本文的语言也极有特色,富有文学色彩,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洒脱峻丽,读来爽心悦目。

五、扩展练习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如: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呵护我们的明天。

3.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附: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高科技------航天事业------相比大宇宙,空间十分狭小

人类的智慧 认识---------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

矿坑---------可能成这人类自掘的陷阱

宇宙—————存在比我们智慧高得多的生物      

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大自然的智慧 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                

兄弟关系-----敬畏自然=======保护、爱护自然

自然中其它事物

敬畏自然篇6

严春友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预习独学

一、导语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   斥鴳(    )   蓬蒿(     )    咫尺(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3、阅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合作探究

①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探究质疑

① 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②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③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写法有对比、拟人、反问。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体会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精读品析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黑板展示)

例:(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你们也想写出优美的句子吗?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找出并仿写一个句子;

拓展延伸

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2、.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说明有误的是(    )

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拟人)

b.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拟人)

d.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反问)

3、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敬畏自然篇7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设计说明】

本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在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的语言载体上作了论述,极富意韵和文学色彩。本设计旨在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以此来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

1、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

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

如:

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

(播放轻音乐)

2、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

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3、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

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非典,禽流感……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给以评价: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母体,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她的庇护,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然而随着人类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破坏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阅读本文后,也许我们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整体性阅读

1、读准下列加粗的字:

蓬蒿(hāo)

咫(zhǐ)尺

狼藉(jí)

呐(nà)喊(hǎn)

鲲鹏(péng)

混淆(xiáo)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呐喊:乱七八糟。

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不如。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3、反复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多媒体演示)

作者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最后一段。(齐读)

三、突破性阅读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呢?

这是针对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提出的。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招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可带出:

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请举例说明。(欣赏多媒体图片:东南亚海啸、唐山大地震)

多媒体图片解说:

⑴东南亚海啸:不久前爆发的南亚、东南亚海啸并引发的地震,造成人员死亡超过15万。伤员不计其数。

⑵唐山大地震:“30年前河北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世界地震史上最惨痛的一页──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向全世界公布了唐山大大地震中惨绝人寰的事实:死亡,24.2769万人;重伤,16.485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一座重工业城市眨眼之间毁于一旦。这是自然对人的报复,不能不使人类畏惧。

2、作者在文中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因为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4、“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四、探究性阅读

语言品读: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

(教师准备一些语句)多媒体投影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含义: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矿物留下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含义: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含义: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4、如何理解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它们怎么能与人相提并论呢?

含义: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确实精巧绝伦,苍蝇的复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实在奇妙;灰尘微小,内部结构却异常精巧。它们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人类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苍蝇、灰尘也是,为什么不能相提并论呢?

5、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含义:人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这就是说,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一个是包括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的大概念,一个是单指低级形态的小概念。“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6、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这一句话能否理解为“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这是否是一种天真、狂妄的心态,是极端的唯心主义?

含义: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那么“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基于这一认识,那就意味着人与宇宙休戚与共,人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同欢笑、同痛苦。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惧,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六、延伸性阅读

1、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⑴但愿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我们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⑵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2、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哪些做法已可以让大自然母亲展开欣慰的笑颜?

敬畏自然篇8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 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设计说明: 

本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在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的语言载体上作了论述,极富意韵和文学色彩。本设计旨在把抽象的理论具像化,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以此来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欣赏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谈谈观后对大自然的感受。 

三、整体感知:反复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归纳:最后一段。 

四、问题研究: 

1、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归纳:这是针对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提出的。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招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可带出: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请举例说明。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归纳: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虽存在形式不同,却相互平等。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爱护我们自己。 

五、语言品读: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含义: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矿物留下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含义: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含义: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4、如何理解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它们怎么能与人相提并论呢? 

含义: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确实精巧绝伦,苍蝇的复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实在奇妙;灰尘微小,内部结构却异常精巧。它们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人类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苍蝇、灰尘也是,为什么不能相提并论呢? 

5、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含义:人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这就是说,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一个是包括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的大概念,一个是单指低级形态的小概念。“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6、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这一句话能否理解为“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这是否是一种天真、狂妄的心态,是极端的唯心主义? 

含义: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那么“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基于这一认识,那就意味着人与宇宙休戚与共,人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同欢笑、同痛苦。 

六、拓展研究(读着作者这精辟的论述,理性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参考:1、我们的地球不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不是竞争,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合作、节俭和艺术性,作为人类,我们伟大之处与其说是我们能够改变世界,还不如说我们能够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我们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5、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七、课堂小结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想,上帝就发笑”,人类在自然面前该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力量?当我们想砍伐参天大树时,果断地放下了屠刀;当我们想品尝珍禽野味时,毅然地收起了猎枪;面对一片静谧的湖水,我们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欣赏它的神秘和雄伟……这才叫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敬畏自然》赋予了我们思维的力量,让我们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体验反思(欣赏中进行)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哪些做法已可以让大自然母亲展开欣慰的笑颜?

作者简介: 

严春友(1957~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文章介绍: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文章结构: 

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四部分(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也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段):比

敬 畏 自 然(精选1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吆 喝(通用14篇)

    吆喝篇11.萧乾,蒙古族,北京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

  • 小 石 潭 记(通用14篇)

    小石潭记篇1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融...

  • 再 塑 生 命(精选16篇)

    再塑生命篇1海伦•凯勒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

  • 登幽州台歌(通用9篇)

    登幽州台歌篇1教学目标1. 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2. 背诵这首诗。说明...

  • 山坡羊(精选8篇)

    山坡羊篇1《山坡羊·道情》是元代宋方壶所作的一首曲。此曲表达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气,真正达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

  • 己 亥 杂 诗(精选9篇)

    己亥杂诗篇1龚自珍  

  • 大 雁 归 来(精选17篇)

    大雁归来篇1【设计理念】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由此可见,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课...

  • 我 的 母 亲(精选16篇)

    我的母亲篇1[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

  • 藤 野 先 生(精选14篇)

    藤野先生篇1第二单元·单元要点分析·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需要了解多种多样的生活,这样在人生际遇中会作出正确的选...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用5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篇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文本译文原文文本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 秋 词(通用6篇)

    秋词篇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 赏析: 刘禹锡,字梦得...

  • 俗 世 奇 人(精选16篇)

    俗世奇人篇1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