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 > 小班剪纸案例《美丽的树叶》(通用4篇)

小班剪纸案例《美丽的树叶》(通用4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9:25

小班剪纸案例《美丽的树叶》篇1

活动由来:随着春天的到来,孩子们观察到的不同形状的树叶越来越多,同时结合我们“多彩的春天”活动主题,生成了本次剪纸活动。本次活动是在孩子们剪“旋转的小蛇”,初步尝试转纸不转剪的技法后,开展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使用“转纸不转剪”的方法,一剪刀剪出树叶的形状。

2.尝试合理使用纸张,避免剪碎纸,做到不浪费纸张。

活动准备:各色卡纸、大小不同的衬纸、编好的“柳枝”、剪刀、树叶图片。

活动过程概述:

活动开始,我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观察了八张不同叶形、树叶不同排列方式的图片,请幼儿用身体表现出树叶的形状,然后逐一示范剪法。

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在大小不同的衬纸上画出了不同的树枝,其中一组为编织的柳枝,供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衬纸和剪纸的颜色。为实现目标,我特别提醒幼儿合理使用剪纸,尽量不出现废纸。幼儿在剪纸过程中,也能尽量做到这一点。

在近半小时后,全部幼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展示。

分析:

1.从活动开始,到幼儿真正拿起剪刀开始剪,用了近15分钟的时间,显然这段时间过长了。但总怕幼儿的前期经验不够丰富,总担心独立剪纸时会遇到困难,总想做到事无巨细,加上幼儿自由选择用纸的时间,居然就用了那么长的时间。

2.幼儿在剪纸粘贴时,我注意到两个幼儿的作品和衬纸的颜色相同了,几乎看不到树叶。

我并没有及时制止,打算在分享交流的环节,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同时提升幼儿的经验,但巡视一圈过后,两名幼儿均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主动作出了调整。在分享环节我请这两名幼儿介绍了这一小举动,目的在于为其他幼儿提供借鉴。

3.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第一次请幼儿尝试合理利用纸张,努力做到不浪费纸,没想到真的有许多幼儿能够做到。这足以证明我似乎低估了幼儿的能力。

4.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不仅能够运用“转纸不转剪”的技法,而且已经能够剪出比较复杂的掌形树叶,而能力若的幼儿,仅仅是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纸表现树叶。能力差别比较大,这需要今后的活动按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分组组织或在同一活动中分层指导了。

问题改进策略:

1.反思开始部分时间过长的原因,其中最该取消的环节就是教师示范剪法的部分,本意是指导幼儿剪纸方法,但这样似乎禁锢了孩子们的思维,也剥夺了他们自由探索的权利。

2.活动中过于注重幼儿剪出真实的树叶,但其实幼儿的良好剪纸常规和兴趣是更重要的,不要强调与现实的相像。

3.在丰富幼儿经验时,观察的所有树叶均为正面的树叶,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树叶,甚至直接到户外观察,然后再表现,这样也许幼儿的作品会更生动。

小班剪纸案例《美丽的树叶》篇2

活动前的思考:

我们今年中班的专题是线描画,之前开展过两次线描活动,还只算是初步的感触,对一些有规律性的线描,幼儿还没有什么概念,想通过此次活动能让幼儿对线描有进一步的认识,并结合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秋天”,所以就预设了这节美术线描活动。

活动准备:落叶一片、范画、勾线笔、剪好的树叶人手一片

活动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

1、t: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2、t:秋天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掉下来,叶子变黄。)

3、教师出示落叶,引导幼儿观察叶子上有什么。(叶子上有粗粗细细的叶脉。)

二、教师示范

1、出示范画。“老师把这片叶子画了下来,你觉得这片叶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们像什么?”

2、教师示范

t:“我这里也有一片树叶,看到这片叶子,你想做什么?”

将叶子划分为多个区域。

第一个区域:有的叶脉是一条条竖着长的,一条一条又一条,咦,这个时候来了一条毛毛虫,在叶脉上啃了一个小圆点。

第二个区域:有的叶脉是横着长的,一条一条又一条,咦,又来了一条毛毛虫,这回来的毛毛虫说他要吃出一个个三角形,要怎么吃呢。(请个别幼儿示范)

第三个区域:有的叶脉是斜斜的长的,一条一条又一条,又来了一条毛毛虫,这条毛毛虫在中间咬了一大块。

3、个别幼儿示范

t1:毛毛虫又来到了另一个地方,它看到这里的叶脉是怎么样的呀?

t2:你的毛毛虫还会吃出什么来呢?谁来试一试。

三、幼儿操作

教师来回走动给与指导,提醒幼儿画粗的一头时不要太用力。尽量画各种各样不一样的图形,提醒点线图结合。

四、作品欣赏

请幼儿来说说自己画的叶子,毛毛虫把叶子变成了什么。

五、延伸活动

把幼儿画的叶子一起装饰成一颗秋天的树。

活动后的反思:

1、目标达成的情况:幼儿能用点和线的组合来点缀叶子,同时对线描也较感兴趣,就是对秋天树叶的美丽没有很好的感受到。

2、影响目标达成的原因:

(1)教师提供的范画太少,对幼儿视觉上的冲击还不够。

(2)对一些间隔性的涂色,或是比较有规律的绘画要求,教师没有提及。

(3)划分区域时,重点不应放在划分成几块,而是应该强调划分要大块大块的,不要太细。

(4)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少了点。

3、我改进调整的方法与环节

(1)第一环节导入,可更加常态化,由我们班级的大树上飘落下来的叶子引出秋天的树叶。

(2)提供各种多样的范画,给幼儿大量视觉上的冲击,并且是在我们的班级树上由幼儿自己发现,自己摘下来,能更加体现情趣性,感受秋天树叶的美丽。

(3)第二环节教师示范完后应请幼儿也上来示范画一画,既能增加师幼间的互动,另外在幼儿示范过程中如出现问题,能及时的纠正。

4、本次活动中我的进步

没有说教,更多的运用的是情境化的语言。

小班剪纸案例《美丽的树叶》篇3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田园里有金黄的稻谷,果园里有丰硕的果实,秋天色彩斑斓,鸟唱虫鸣,这正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最好契机,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发现秋天的美。中班幼儿对季节的特征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秋天也是每个幼儿喜欢的季节,本节课通过观察、粘贴、涂色等方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天的美及秋天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树叶拼贴出各种大树房子,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发展幼儿扩散思维品质,喜欢联想,大胆想象.

活动准备:

画纸、蜡笔、白乳胶,粘贴好的树叶作品,歌曲《秋天》音乐。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起回忆捡落叶的情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你捡到的树叶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它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呢?

导入活动:教师讲述故事《三间树叶房子》。

2、扩散思维活动: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说出树叶还能变成什么?

“孩子们,故事里小动物用树叶做成了漂亮的树叶房子,你的手里也有许多树叶,看一看这些树叶的颜色、形状,你能把它们变成什么呢?(启发幼儿动脑进行自由想象),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对同伴说,可以对老师说。

3、让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树叶画,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大胆想象和操作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孩子们,老师这里有很多漂亮的作品,他是一位魔术师用捡到的树叶拼贴,然后涂上了美丽的颜色做成的,(出示树叶粘贴作品,请幼儿欣赏,并请幼儿观察,是用哪些树叶拼贴而成的,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兴趣。)

孩子们,现在你们每一个人都是魔术师,看谁能用树叶做成美丽的图画?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帮助,让同伴互相合作,也可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5、作品欣赏: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欣赏,老师进行评价。

6、延伸活动:听音乐,进行舞蹈,进一步感知树叶飘落下来时的美丽身姿。

孩子们,树叶从树上飘落的时候,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舞蹈,让我们一起和小树叶跳舞吧。(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舞蹈)。

小班剪纸案例《美丽的树叶》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的树叶。每年到秋季时,树林里到处都是一片片各种各样的黄叶子,我们有必要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它与大自然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树林,也就没有树叶,我们的生活也与大自然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关系对幼儿进行保护森林的教育。幼儿园新《纲要》也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借这次教研活动的机会,结合实际,设计了中班艺术活动《美丽的树叶》,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及能力特点,确定了相应的活动目标。希望通过活动扩展幼儿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知道秋天为什么会掉叶子。

2、学习运用树叶来拼组各种图形,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2、用树叶拼组不同图形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图片(或vcd录像),认识树木及生存的环境。

(1)师:你看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哪里?你喜欢吗?为什么?

(2)小结:森林,地上掉下了很多黄叶子。说明秋天到了,树叶落了教育幼儿要保护森林,爱护树木,让大自然更美丽。

2、教师示范作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出示没有落叶的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里没有什么?(启发幼儿为森林增添叶子,让图片成为秋天的景色)

(2)教师示范讲解粘贴制作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幼儿自由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叶子图形。

(2)尝试用糨糊把不同形状的叶子拼组成美丽的图案。

(3)把美丽的图案粘贴到森林背景图中,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4、教师带幼儿参观“美丽的秋天落叶图”,感受大自然的美,教育幼儿保护森林,爱护树木。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为探索活动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有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心智需要,探究活动满足了幼儿的这种需要。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20多分钟时间里只有一个活动内容——折笔套,幼儿却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活动兴趣。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着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另外,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我的体会是,只有多为幼儿提供这样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才能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展开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反思这次的教育活动,我认为还可以做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1.重视给幼儿表达、交流的机会。如:让幼儿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别人的困难自己是否也遇到了……即使幼儿还不能关注同伴的方法、建议对自己的帮助和借鉴作用,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在表达交流中,可以使幼儿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2.尝试让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今天学习活动情况的满意程度给自己贴星,最满意的贴三颗,不太满意的贴一颗,介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的贴两颗,并说出理由和调整、改进的方法和策略,以此促进幼儿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关注、评价和反思调整能力。同样,通过同伴间的评价,引起幼儿对同伴的关注以及学会尊重、接纳同伴的意见、建议,提高幼儿从多种途径获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信息的能力。

小班剪纸案例《美丽的树叶》(通用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