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地理教学反思 > 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的挑战

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的挑战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37

刚刚进入21世纪,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地理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在学校基础教育中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新地理课程标准也应运而生。它在地理教学理念、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地理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改变不仅给地理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位地理教师都要重新审视自己,从中找到自己恰当合理的位置。 
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的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挑战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增强课程整合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运用地理教材进行教学,大纲规定了明确而详细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学参考书还有教法指导,教师只是把这些现成的东西落实到教案上,再通过课程教学灌输给学生,甚至有些教师只以教材为准,只要是教材上的内容,都是正确的,都是重点,从不考虑教材以外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学生掌握,从备课到讲课都比较省心,教过两遍的课,不看教材也可以背出来。而新课程标准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只提出教学要求而没有明确必学的内容,更没有详细的知识点,更加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对提高整体素质的作用。教师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就给地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给教师留出了可选择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自身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来选择。如世界地理中区域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任选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组织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可选择亚洲或欧洲作为大洲的教学内容,但所选的大洲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学生通过该大洲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说明其地理位置、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相互关民分析其人口、环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能够举例说明大洲内部经济的不平衡状态,从而掌握学习大洲的基本方法。关于“地区”和“国家’的选择也具有同样作用。这充分表明教科书只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材料,无论教师选择哪些内容用于教学,如何组合地理知识,关键是要通过这样“洲一地区一国家”组合的教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最终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这实际上是对地理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师只有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不断强化自己地理科学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才能“编”出既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又能充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地理“教科书”,从而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在过分强调地理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大多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出的学生知识面窄、技能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新地理课程标准为此专门把“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作为六大理念之一,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灌输式讲授地理知识的教学方式。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运场用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不断提出问题;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调查、访问,多方面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自己有材料;与学生共同分析沉沦,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学习过程要突出地理学的基本特征,选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指导,同时要重视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运用,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地球的运动”一节的教学,由于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无论教师如何组织教学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这部分知识往往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障碍。如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运用电脑动画及地球仪演示来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及时纠正他们在演示时出现的地轴方向错误、公转时忘记了自转类似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关键因素——地轴的方向和黄赤交角有了清醒的认识,有利于他们正确理解地球的运动及其他地理意义。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与学生合作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新课程标准的这一基本理念,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强有力的冲击。传统的地理教学大多在教室。学校进行,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学生只是接受现成知识的容器,知识的唯一来源是教师,因此,教师被认为是权威,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兼有自然和社会两大类学科的性质,涉及工业、农业、商业等各部门,涵盖政策、经济、自然、文化等各项内容,这么庞杂的一门学科,加上对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率大大加快,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这种形势下的开放式地理课程将充满生机和活力。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构建,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关系。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已不满足于单单依*听教师在教室里讲这种方式获取地理知识,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多方面的学习信息,拥有多种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甚至有时他们得到的地理信息和经验是教师尚未接触到的,这就使得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权威地位,自然也无居高临下的感觉,必须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如“乡土地理”的学习,虽然早被列入教学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地理教师和学生一直没有重视它。新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的地位得到强调和规范,乡土成为综合学习和实践基地。地理教师在与学生一道搜集身边的资料,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以环境与发展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可能会遇到未曾接触过的新鲜地理事物,或涉及不了解的新科技成果,为了很好的解决问题,就需要在与其他教师积极合作的同时,注重平等、互动师生关系的建立,视每一个学生为合作者,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共同关心国家乃至世界的新发展、新成就,努力创设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页,当前第1页12

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的挑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课后小结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般来讲,教师对于教学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教学比较重视,而往往忽略了"课后小结"这一环节。课后小结是回顾、总结这一节...

  •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 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从2004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高一、高二年级地理课改工...

  • 地理教学反思和后续阶段(4.1——4.30)的复习计划和具体措施

    一.教学反思:这次一模考试,我校学生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目标,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学...

  • 对地理新课改认识的误区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由...

  • 地理教学反思2

    “反思”在认知心理学上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它是指对自身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知的检验过程。 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师...

  • 地理教学反思1

    “反思”在认知心理学上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它是指对自身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知的检验过程。 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师...

  • 略谈地理课堂的教后反思

    〖摘 要〗教后反思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地理教师应有反思的自觉性,通过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举...

  •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课后反思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课的引入,我采用问题引入法。我先问学生:“你们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主要关心什么要素?”学生七嘴...

  • 地理教学反思之我见

    一、对地理新课标的反思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

  • 地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思维、质疑,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 在课改中实践新理念——教学反思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