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13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培养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

教学程序:

一、名言导入,了解人物与书。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让你害怕的危险的事情吗?(指名说)

师:遇到危险害怕,这是正常的心理反映,但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是英国作家笛福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句名言.我们来读一读这句含义深刻的话.(小黑板出示齐读: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板书《鲁滨逊漂流记》)

师:《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长篇历险小说,读过这本书吗?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指名说)

师: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过触礁,只有鲁滨逊活了下来,那时孤立无援的他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指名说)(荒凉孤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师:面对这意外的灾难,鲁滨逊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在危险的境地中,在那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28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由日记改编的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齐读课题《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二、精读第二部分,体会人物品格。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七至第十二自然段,看看鲁滨逊在荒岛上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大家可以用笔画出有关句子,也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下你读后的感受,并用“    ”画出这一部分的中心句(学生自由读)。

师:鲁滨逊是怎样克服困难的?(指名说)

1、做木筏,把食物等一一送到岛上,搭帐篷,靠剩下的食物生存.

2、种植大麦和水稻,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来源,养鹦鹉作伴,做家具.

师:从课文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板书:聪明机智,毅力坚强)

师:鲁滨逊凭着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消除了重重危险,学会了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由此可见,危险本身有时并不可怕,但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名言。(齐读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三、读出感受,加深名言理解。

1、师: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我"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十三至十五自然段,找出文中“我”的感受。(指名说)

(1)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2)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

(3)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

师:课文中的“我"”也就是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这句名言,他是怎样理解的呢?用“   ”标出。(指名说,出示: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又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读过的书来说说你的理解.(再次出示名言,指名说)(害怕危险的心理实际上就是没有战胜苦难的勇气与信心,这是非常可怕的。面对危险,如果你害怕危险,悲观退缩,那么你一定会失败;如果你不怕危险,勇往直前,想法面对,那么你将有可能成功。)

师:你积累了哪些意志顽强,不怕困难的名言?(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师:读书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还要通过文字发挥丰富的想象,想象书中的情境和人物形象.吴缅在读书过程中就慢慢地在心目中勾画出了鲁滨逊的样子,读一读课文的第十四小节.(引读)我想象中鲁滨逊的是这个样子的:身着(羊皮短衣短裤),腰间别(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背一(个筐子),挂(一只鸟枪),头顶撑(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

师:鲁滨逊的坚强毅力,鲁滨逊的冒险进取精神吸引并鼓励着吴缅,因此他在日记中郑重地写下这句话:(引读: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师:正因为鲁滨逊在遇到危险,遇到困难时坚强,机智,所以才得以生存下来.由此我们知道危险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面对危险的勇气.带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名言.(齐读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四、回顾开头,理解课题。

1、师: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什么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希望男(女)孩子像鲁宾逊一样聪明机智、毅力坚强,不怕困难,学会生存。)这么一本很旧很旧,封面已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的书有什么魅力吸引着祖孙三代?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至第六自然段,然后说说你们的理解.(学生默读,指名说)(因为这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板书:学会独立生存)

2、师:爷爷和爸爸送给吴缅的仅仅是一本书吗?这本书还寄托着他们的什么希望呢?(指名说)(希望他们的子孙都像鲁宾逊一样聪明机智、毅力坚强,不怕困难,学会生存。)

五、总结启发,多读益书。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像《鲁滨逊漂流记》这样催人奋进的经典著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多读好书,用知识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知识得到拓展,能力得到培养……

同学们,你们下周就要离开父母去海边实践基地,你们能不能像鲁滨逊一样独立生活?(学生交流)

六、练习作业,加深理解。

同学们,接下来请你们做填空题和判断题,看看这课的知识掌握的怎样?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作者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意思是女孩子没有必要读。

2、鲁滨逊养鹦鹉是为了杀肉吃。

3、《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历险小说。( )

4、鲁滨逊在荒岛上救下一个俘虏,给他取名叫做“星期六。”( )

(二)填空题

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指的是《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英)国的(笛福)。这是一部(长篇历险)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在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我们认识了(聪明机智,毅力坚强)的鲁滨逊。

2、“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名言是(笛福)说的,意思是(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你所积累的意志顽强,不怕困难的名言是:(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课外】

给材料作文训练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确实如此,害怕危险的心理实际上就是没有战胜苦难的勇气与信心。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也许一人在家,或者一人外出,你有没有害怕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办的?选择一件事有条理具体写下来,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11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鲁滨逊漂流记》        聪明机智,毅力坚强

学会独立生存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篇2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奋斗与生存”中的第3课即第11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说说教材分析,吃透文本,明确要求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奋斗与生存”这个主题单元的最后一篇。本文选自童话作家杨红樱长篇小说《男生日记》。是由一个男孩的日记改编成的课文,这篇日记的本身也是这个男孩的读后感。课文讲述了《鲁宾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课文点明了“我”读的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的由来,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我”喜爱的书中名言和书中人物,突出了“我”对名言的理解和从人物身上萌生的希望。表达“我”珍藏这本书的打算,发人深思。故事告诉我们此书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书。

根据对教材的初步分析与理解,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对叙事中融入自己情感的写作手法仍缺乏理解。

结合本文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3.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其中,目标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3“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是教学难点。

吃透教材,确立了教学目标,接下来说说我的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应注重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品味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体悟,再现文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文本的主旨。

此文是由一篇读书笔记而改编的文章,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理解文章大致写作内容:书的来历、主要内容、读后感受这三部分。教学首先围绕鲁滨逊28年传奇生活经历展开,体会他聪明机智和坚强的毅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见解,“我”读了之后有怎样的收获,做出怎样的决定。最后能理解这本书成为男孩子必读的书的原因。领悟阅读对成长的重要性。

下面说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中对小学高学段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领会课文的内容,就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结合教材理解需要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更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法和学法上,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

1.疑问。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思路。

2.研读。

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本节课的设计着重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自主研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

3.对话。《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使他们经历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只有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不断感悟实践,才能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再说说教学设计

基于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环节来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整节课围绕上述三个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本课时的教学,在学生回答交流的基础上,通过谈话并以抒情性的语言引出课题,然后指导读题,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第二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最后,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说说本文所写的事情,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作业则安排学生熟读课文并完成词语的抄写。

以上是我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

第二课时:主要是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础上,增强体验,拓宽延展。

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环境熏陶,为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抓住“生活中你遇到过让你害怕的危险的事情吗”和“面对可能,如何克服”这样两条线索来设计教学,想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回顾内容,温故知新;引读赏析,自读探究;引导总结,升华理解;引导阅读,学习阅读。

第一环节:回顾内容,温故知新

上课伊始,我设计通过检查字词认读,交流阅读情况入手,引导学生交流课后自主阅读的收获,搞清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以及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叫——《鲁滨逊漂流记》。明确这本书为何被称为“男孩子必读的书”?激起学习兴趣,为下面的读中悟情奠定基础。由此抓住作者的情感变化,启发思考,并以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主线统领教学,引导学生勾画、感悟、讨论。

第二环节:引读赏析,自读探究

第一,引领赏读,了解来历。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能反映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三代相传的来历,反复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学会抓住重点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明白这本书是——吴冕的爷爷送给了吴冕的爸爸,吴冕的爸爸又把书送给了吴冕。这真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哇!

第二,抓住关键,精读故事,圈点批注,潜心会文。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引导学生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本三代相传的书是一本什么书呢?书中的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吴冕看了感觉如何?这本书为什么能让“我”爱不释手?引导学生精读故事,圈点文中的关键词语探究并用文中的词来概括。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7——12自然段,画出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又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并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紧扣中心词语组织教学,思路清晰。抓住重点词语设问,既让学生学习问,又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还让他们产生自主探究的动力。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第三,引领概括,扩展阅读。

(1)引导概括:在学生精读故事、了解了书的内容的前提下,我进一步引领学生再读课文7——12自然段,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这段话进行概括,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主人公吴冕是怎样把书中故事的起因、主人公鲁滨逊怎样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经历了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以及他是一位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等内容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出来介绍给读者;从而引领学生学会概括的方法。

(2)扩展阅读:接下来,我给学生播放了《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再读一读课文的原文,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趁势进行小结,启发学生懂得原文生动传神的描绘,牵动着我们的心,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想对书中内容深刻了解,需要精读原文。但原文描写的比较“具体”,我们有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一一阅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课文中吴冕用的这种写法——概括。由此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写作时既要学会“具体写”,也要学会“概括写”。

(3)想象说话: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课文7——12自然段,想象这座“荒无人烟的小岛”的艰难和鲁滨逊在这座荒岛上生活会面临哪些困难和危险,培养他们的想象和生活认识能力;然后进行说话训练,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课外阅读原著。练习过程中,可以相机出示问题:在这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可能        ,可能       ,还可能          。面对这些困难,鲁滨逊又是如何克服的呢?吴冕在文中向我们简要地介绍这方面的故事,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些内容?

(4)了解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在想象说话和再读课文的基础上,谈谈对这部小说的看法,是否有吸引力?能不能激起你的阅读兴趣?是否还想了解更多的内容?由此激发起学生读书的乐趣。

(5)交流、小结:在即将结束本环节教学时,师生合作交流,进行小结,让学生感觉到《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而离奇,怪不得吴冕“爱不释手”。随后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课外自己努力去探究。布置学生课后读一读原著,以获得更深刻的感受。

第四、品读名言

1.理解“名言”。有了上面引领概括,扩展阅读的基础,在学生激起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巧妙过渡,引导学生品读作者笛福的名言,让学生懂得这本书让吴冕爱不释手还因为他很喜欢作者笛福在书中的“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句名言。通过指名朗读名言,引导学生读懂名言的意思,同时,让他们明白写名言不是难事,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品读时教师利用班班通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一是理解说话:让学生想一想笛福为什么这样说?并能结合鲁滨逊当时的处境说一说?二是通过练习填空:如果鲁滨逊面对危险      ,那么他          。正因为鲁滨逊面对危险     ,所以他           。

2.讨论人物形象。通过理解名言,指导学生讨论吴缅心目中的鲁滨逊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透过课文进一步理解名言,明确鲁滨逊就是一个具有冒险进取精神的人,他用自己的经历向大家证明:他是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然后让学生联系文章内容或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吗?

从思维训练角度看,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既理解名言,有明确了人物形象;从语文能力角度看,引导他们平时注重对生活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学写名言;从名言功能看,名言将引导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3.扩展阅读:老师用自己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发现的一句话:“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引导学生读读这句话,然后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向说说鲁滨逊为什么会这样说?从这句话中又能感悟到什么?

由此引导学生找出书中类似的话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方法的指导,即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去体会。

这样的设计,旨在拓展教学时空,增加阅读量,通过这句话的学习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让他们运用刚才理解名言的方法学习名言,巩固学习技能。

第五、感受人物形象

启发学生思考,这本书让吴冕爱不释手的另一个原因是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让他非常喜欢。从而过渡到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感受。

1.启发思考,看了书之后,吴冕还想象了这个人物的形象。他为什么会把鲁滨逊想象成这个样子呢?

2.设疑解疑,尽管鲁滨逊的样子滑稽可笑,但吴冕却很崇拜他,他是怎么说的?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   

这样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感受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人物的喜爱,从而想去阅读原著。

第三环节:引导总结,升华理解

本环节我想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在学习总结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内化为自我的素养;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欲读的愿望,引导他们课外去阅读。设计的问题有两个:

1.吴冕要把这样的一本书好好珍藏起来值不值?为什么?

2.爷爷为什么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你认为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呢?

多媒体出示问题后,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升华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环节:引导阅读,学习阅读

这一环节可分两步来实施,第一,激发学生阅读原著,提出阅读目标:课后阅读这本男孩子、女孩子都该读的好书。读完之后,你也可以学着吴冕的爷爷和爸爸,在扉页上写上一句自己读后体会最深的话,送给你的朋友,或将来送给你的孩子。第二,指导学生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并设计出推荐的方法?课后,选择一种方法向别人推荐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这是本课时的最后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并能在理解基础上升华自己的认识。学习推荐书的方法,同时,还激发他们课外阅读其他的书籍。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三代相传

内容离奇

爱不释手  喜爱名言

喜爱人物

好好珍藏

以上,我从教材、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点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由一篇读书笔记而改编的文章,于老师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有全面的理解,对文章脉络有清晰的把握,了解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水平,目标设置层次清晰,重难点准确。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文章大致写作内容:书的来历、主要内容、读后感受这三部分。第一课时于老师主要采用三个环节来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第一课时的处理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主要是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础上,增强体验,拓宽延展。

首先以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主线统领教学,引导学生勾画、感悟、讨论。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披文入境,品味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体悟,再现文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文本的主旨,体现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程性质。

其次让学生抓住关键,精读故事,圈点批注,潜心会文。在这一环节中于老师组织学生从重点词切入,紧紧围绕“这本书为什么能让‘我’爱不释手?”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既抓住重点,又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表达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在学生精读故事、了解了书的内容的前提下,于老师进一步引领学生再读课文7——12自然段,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这段话进行概括,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主人公吴冕是怎样把书中故事的起因、主人公鲁滨逊怎样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经历了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以及他是一位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等内容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出来介绍给读者;从而引领学生学会概括的方法。此外于教师很好的利用教材和原著的对比,让学生形象的认识“具体写”与“概括写”,读后再想像说话,围绕“名言”层层深入,由课内到课外,真真正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课堂生成到方法总结,很好的解决了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训练。

最后课外拓展,整合运用环节,于老师将语文教学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实践,较好的体现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程性质。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篇3

1、孩子们所购买的《鲁滨逊漂流记》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有的译为《鲁滨孙漂流记》,还有的写成了《鲁滨逊飘流记》,前者或许还可以解释为译法的不同,但后者很明显是印刷错误,这对孩子正确的书写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值得重视。

2、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预设了很多,没有想到的是很多孩子会异口同声的说他是一个幸运的人。我想也许是有幸运的成分吧,但我们更应该让孩子看到的是他个人的勇气、信心和无畏的拼搏精神。我略加思考,加以引导:

师:你觉得他什么地方幸运?

生:船遇难后,别人都死了,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还被海浪送到了这个荒岛上。

师:他为什么落水后会成为唯一的幸存者?想一想他为了活下来会做哪些努力?

生:我想他应该会奋力的游泳,向岸边划去。

生:我觉得他会紧紧的抓住身边的木头,不让自己沉下去。

师:是啊,每一个落水的人都会这么做的,可为什么只有鲁滨逊做到了呢?

生:因为他从小就喜欢航海,经常去航海,所以他游泳技术高超。

生:我觉得是因为他的意志特别坚强,才能坚持下来。

生:这和他的经验有关,他在这次之前,就参与过很多的冒险活动,这让他积累了应付海难的经验,他才能在紧急关头逃离危险。

师:不错,机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幸运也同样眷顾有准备的人。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篇4

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鲁滨逊漂流记》。它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也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三百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读者中广泛流传,历久不衰。

该书以1708年一名苏格兰水手航海遇险,最后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并且单独留居了四年才被救回这一真实故事作为素材,加工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出身于一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一人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鲁滨逊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了整整28个年头,才有一艘英国船路过该岛,鲁滨逊得以返回故乡。笛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的资产阶级所应具备的一切特征——勇敢、智慧、理性、勤劳、坚强,也告诉人们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顽强地生存,上帝也许会抛弃你,但自己永远不要抛弃自己!

本课比较简单,我的教学步骤是:一、学生回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做好笔记。二、老师简单介绍本书。三、精彩部分欣赏。四、拓展。

一、谈话交流

1、老师布置大家回去读《鲁滨逊漂流记》,大家读后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日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请同学们读课文,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本书是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的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写给“我”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这是一本让吴缅非常喜欢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

2、重点研讨,深入理解。

1)、《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

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在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2)、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这些生活必须品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1自然段,画出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又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

五、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1)一开始鲁滨逊靠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

做木筏,把食物等一一送到岛上,搭帐篷,靠剩下的食物生存。

2)这些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鲁滨逊又做了些什么?

种植大麦和水稻,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来源,养鹦鹉做伴,做家具。

3)后来生活怎样?

4)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你觉得他的生活幸福吗?

(体会鲁滨逊从一开始的孤独、艰难到后来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理解他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5)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六、体会“我”的感受

1、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有什么感受?

——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

——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

2、理解“名言”。

1)你能说说这几句名言吗?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迪?

2)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我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3)我们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结合自己经历或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3、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师觉得读书的时候还要能发挥想象力,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吴缅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读课文14段。

4、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从这身装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吗?

七、理解课题

1、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

2、吴缅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为什么又把书传给吴缅呢?

3、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这本书男孩子能读吗?

八、读些结合

1、这篇课文不仅是日记,而且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了课文能不能说读书笔记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的?(书的来历,书的主要内容,读书的感受三方面)

2、我们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方面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报告会。九、课后作业:写一篇读书笔记。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宝贵知识财富,很多都在前人所留下的名著中。名著中,有着引人入胜的环境描写;有着令人深思的人生道理;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观念等等。所以,读名著能使孩子学到很多东西。

但是,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愿意读名著。因为他们觉得,在名著中找不到会引起他们兴趣的东西,名著所描写的东西,离他们太遥远。名著名著,就是在经过时间与历史的磨练所遗留下来的真品。它里面所写的,离孩子们已经有了时间的距离,它之中的生活,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经历着的社会,它所写的穷与富,同样在我们这个生活中是不常见的。这类描写是以前的社会,是以前的压迫,是以前的表达。经典名著是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它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无与伦比。它影响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受到读者和时间的长期检验,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流传下来,它的语言、它的情节、它的人物形象,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力,远不是现在的流行文学所比得了的。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我的宗旨就是让孩子渐渐开始喜欢名著。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探究“为什么说这是男孩子必读的书”,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课前先学:

1、阅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有疑问的地方注意做记号。

2、阅读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鲁宾逊漂流记》是一本“我”家三代单传、很旧很旧的书,封面上有爷爷和爸爸的亲笔题名。爷爷为什么在题词中写到“这是男孩子必读的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搞清这个问题。

二、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1、出示: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7—12自然段,想想:概括地说一说这部分的故事内容;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试画出相关的词句,写出感受。

2、汇报学习收获。(先读有关词句,再谈自己的理解。)

(1)这部分的故事内容(鲁滨逊在荒岛28年的历险生活。)

(2)遇到的困难,怎么克服的。

孤独:荒无人烟——养鹦鹉作伴,还做了家具,驯化星期五。

缺乏食物: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一一送到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来源。

住宿困难: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息之地。

3、说说看鲁宾逊在你的眼中是怎样的形象。找出原句。(聪明机智、有坚强毅力、勇敢顽强)结合课文谈理解。

三、理解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1、“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13和14自然段,试画出相关的词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的理解。

出示: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1)指名读这句话。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获得了成长的力量)

(3)教师小结:其实,课文13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解释。

出示: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齐读,体会。

2、作者喜欢这本书的里一个原因是(因为书中的主人公是鲁宾逊),在他的想象中鲁宾逊是一个什么样子?找出原句。(一个探索者、发明家、创造者)

3、为什么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出示:(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其实,这也是爷爷和爸爸寄予我的希望。

小结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或联系生活实际,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4、出示讨论题: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

分组讨论,交流观点。

四、想想写话,深化理解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出示:如果你是作者,你把这本书传给自己的孩子,你会在扉页上写些什么?你会怎样讲给你的孩子听?请快速构思写一小段话。

3、指名读写话内容。

4、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请大家课后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请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心得报告会。

板书设计: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鲁滨逊漂流记》

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篇6

一、复习导入:齐读课题这本是叫——

二、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课文中的“我”是谁? 他是怎样得到《鲁兵逊漂流记》这本书的?

三、《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呢?

四、在28年的漫长时间里,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跟外界一点联系也没有,你们想想,鲁滨逊在岛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鲁滨逊遇到困难的词句。

五、质疑:鲁滨逊在孤岛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六、精读:

后来,鲁滨逊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他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又养了一只鹦鹉作伴。他还做了家具,摆在他所住的山洞里。

七、后来,鲁滨逊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他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又养了一只鹦鹉作伴。他还做了家具,摆在他所住的山洞里。

-----这些举动表现了鲁滨逊的机智勇敢。

八、吴缅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感受呢?1.2.3.画出来

九、理解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十、“我”对名言的理解: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表明了“我”从中获得了成长的力量。)

十一、卓老师对名言的理解:面对危险,人可以用勇气、智慧、行动去改变险境,而一旦有“害怕危险的心理”,就会萎缩不前,最后将一事无成,无所作为。正如“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首诗一般。

十二、爸爸送给“我”的仅仅是一本书吗?他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寄托着他的希望,希望他的儿子能像鲁滨逊一样不怕困难,学会生存,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

十三、讨论一下:“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

----女孩子也要读,因为女孩子在生活中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要变得勇敢、坚强,从而学会生存,成为一各成功者。

十四、读书笔记的格式(书的来历—书的内容—读的感受)

十五、展示学生自己喜欢的书。

十六、鲁滨逊在荒岛上曾遇到过的问题:住在哪儿?怎么盖房子?怎么把房子隐蔽起来?怎么制作储藏室?怎么把大船上的物品运到荒岛上?怎样制作工具?怎样捉山羊?怎样养山羊?怎样种小麦?怎么防止被野人发现和怎样教野人学习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最后是怎样解救被反叛水手押到这个荒岛上的船长,和怎样逃出荒岛?

十七、作业:写读书笔记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篇7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一、忆爱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知道了这本书的名字是《鲁宾逊漂流记》,还知道了这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同学们,“我”喜欢这本书吗?

2.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爱不释手  意思是:爱得舍不得放手

3.同学们,请大家快速轻声阅读课文1~7小节,找出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读好了坐正。

4.学生读:这是一本历险小说,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5.听大家读了之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本书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吸引了我的呢?

二、明性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7到12小节,边读边思考:鲁滨逊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起因及心理分析

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鲁滨逊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岸。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逊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开始了。

(1)他生活在什么地方?他为什么会到这里来?

(2)他此时的心理如何?(恐惧)

(3)他被恐惧吓到了吗?(不但没有,反而在岛上生活时间长达28年)

3.遇到的困难及客服困难的方法

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一送到岛上。他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藏在这里,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

(1)做木筏……一一送: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勇敢)

(2)藏:(介绍:荒岛上有野兽出没、有食人野人出没)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机智)

(3)这样,鲁滨逊克服了一个什么样的困难?(吃)

后来,鲁滨逊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他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又养了一只鹦鹉作伴。他还做了家具,摆在他所住的山洞里。(解决了长期的吃的问题,人生最大的敌人是孤独与恐惧)勤劳、聪明

(1)过渡:船上运来的食物总有吃完的时候,鲁滨逊又将面临没有食物的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从“他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可见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勤劳,有创造能力的人)

(3)“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恐惧与孤独”独自生活在荒岛上的鲁滨逊是怎么和孤独做斗阵的呢?(养鹦鹉做伴、做家具)(聪明、有创造能力)

若干年后……又过了好几年……

(1)若干年后,鲁滨逊凭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救下了一个人,鲁滨逊给他取名叫“星期

(2)又过了好几年,他和“星期五”终于得到了离开孤岛的机会。

(3)总结鲁滨逊在岛上的时间长。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1)28年,鲁滨逊在荒岛上与种种困难作斗争,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勇敢、有坚强毅力的人。

(2)作者是怎么评价鲁滨逊的呢?从课文第七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

(3)说本句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下文)

三、爱因。

1.过渡: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的毅力的人,难怪“我”才读《鲁滨逊漂流记》几行就爱不释手呢!那“我”又是怎么表达我对这本书的喜爱的呢?请同学们高声读课文第13~14小节。

喜欢迪福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1)作者是怎样理解的?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鲁滨逊)(句末加上“因为他勇敢、机智、坚强,他战胜了这恶劣的环境,没有被这恶劣的环境打倒”)

(2)面对危险,关键是看你怎样面对,如果你害怕危险,悲观退缩,那么你(一定)会失败,如果你不怕危险,勇往直前,那么你(将有可能)成功

(3)读

(4)运用

①我以前很喜欢看别人溜旱冰,很想学。爸爸看出了这点,就给我买了一双旱冰鞋,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星期天,爸爸带我来到了小广场帮我穿上旱冰鞋让我扶着周围的栏杆站起来“好,现在把手从栏杆上移开!”爸爸说。我担心地把手移开。“好样的,你把脚往前跨,走几步!”爸爸又叫道。我小心翼翼的把脚往前挪。“哎哟!”千小心,万小心,我还是摔了一跤。我从地上爬起来,摸摸摔疼了的屁股,心想:什么溜旱冰呀,简直就是害人,我再也不想学它了!这时,爸爸走来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     ②今天,我和同伴一起玩跳大绳,我看着前几个一跑一跳的,蹦的可顺了,到张翔跳时,由于跳得太慢,绳子一下子打着了他的屁股,张翔揉着屁股大喊,“救命呀,痛死我啦!”于是原本胸有成竹的我想:跳不跳呢,跳吧很容易受伤,跳不好又会被同学骂,不跳吧,这队不就白排了吗?

最后,我鼓起勇气,看准时机,往前一冲,冲到一半,用劲往上一跳,一落下来马上就向前跑,没跑几步我愣住了——我竟然通过了。狂喜之余,我大声告诉我自己:“  ”

也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

(1)学生自学,四人小组讨论:

(1.作者心中的鲁滨逊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2.作者为什么想做一个像鲁滨逊一样的人?3.是不是穿着打扮和鲁滨逊一样行了呢?4.要怎样才能成为像鲁滨逊一样的人呢?)

(2)简单汇报。(表格附后)

四、弘扬

1.同学们,这本书由爷爷传给老爸,老爸又传给我的书,这仅仅是一本书吗?

2.时代在飞速的发展,鲁滨逊的精神会不会过时呢?

3.“我”是怎么说的呢?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4.如果是女儿呢?

5.同学们想下,我会在书上写一句什么话?注意用词要准确,要能体现时代的变化!

五、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学到了鲁滨逊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勇敢、机智、坚强,还学到了迪福的一句名言,让我们懂得了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只有勇敢地去面对,我们才有机会战胜困难。同学们,让我们让我们记住这一本书,他的名字是《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记住一个人,他就是——鲁滨逊,让我们记住他的精神,让他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吧!

六、板书设计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鲁滨逊漂流记》三代相传的书

后来   勇敢 机智

若干年后勤劳 智慧  坚强    

又过了好几年   勇敢 机智

爱不释手      28年

迪福的名言

鲁滨逊的形象

一代一代传下去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一、忆爱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知道了这本书的名字是《鲁宾逊漂流记》,还知道了这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同学们,“我”喜欢这本书吗?

2.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爱不释手  意思是:爱得舍不得放手

3.同学们,请大家快速轻声阅读课文1~7小节,找出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读好了坐正。

4.学生读:这是一本历险小说,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5.听大家读了之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本书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吸引了我的呢?

二、明性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7到12小节,边读边思考:鲁滨逊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起因及心理分析

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鲁滨逊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岸。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逊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开始了。

(1)他生活在什么地方?他为什么会到这里来?

(2)他此时的心理如何?(恐惧)

(3)他被恐惧吓到了吗?(不但没有,反而在岛上生活时间长达28年)

3.遇到的困难及客服困难的方法

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一送到岛上。他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藏在这里,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

(1)做木筏……一一送: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勇敢)

(2)藏:(介绍:荒岛上有野兽出没、有食人野人出没)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机智)

(3)这样,鲁滨逊克服了一个什么样的困难?(吃)

后来,鲁滨逊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他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又养了一只鹦鹉作伴。他还做了家具,摆在他所住的山洞里。(解决了长期的吃的问题,人生最大的敌人是孤独与恐惧)勤劳、聪明

(1)过渡:船上运来的食物总有吃完的时候,鲁滨逊又将面临没有食物的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从“他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可见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勤劳,有创造能力的人)

(3)“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恐惧与孤独”独自生活在荒岛上的鲁滨逊是怎么和孤独做斗阵的呢?(养鹦鹉做伴、做家具)(聪明、有创造能力)

若干年后……又过了好几年……

(1)若干年后,鲁滨逊凭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救下了一个人,鲁滨逊给他取名叫“星期

(2)又过了好几年,他和“星期五”终于得到了离开孤岛的机会。

(3)总结鲁滨逊在岛上的时间长。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1)28年,鲁滨逊在荒岛上与种种困难作斗争,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勇敢、有坚强毅力的人。

(2)作者是怎么评价鲁滨逊的呢?从课文第七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

(3)说本句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下文)

三、爱因。

1.过渡: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的毅力的人,难怪“我”才读《鲁滨逊漂流记》几行就爱不释手呢!那“我”又是怎么表达我对这本书的喜爱的呢?请同学们高声读课文第13~14小节。

喜欢迪福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1)作者是怎样理解的?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鲁滨逊)(句末加上“因为他勇敢、机智、坚强,他战胜了这恶劣的环境,没有被这恶劣的环境打倒”)

(2)面对危险,关键是看你怎样面对,如果你害怕危险,悲观退缩,那么你(一定)会失败,如果你不怕危险,勇往直前,那么你(将有可能)成功

(3)读

(4)运用

①我以前很喜欢看别人溜旱冰,很想学。爸爸看出了这点,就给我买了一双旱冰鞋,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星期天,爸爸带我来到了小广场帮我穿上旱冰鞋让我扶着周围的栏杆站起来“好,现在把手从栏杆上移开!”爸爸说。我担心地把手移开。“好样的,你把脚往前跨,走几步!”爸爸又叫道。我小心翼翼的把脚往前挪。“哎哟!”千小心,万小心,我还是摔了一跤。我从地上爬起来,摸摸摔疼了的屁股,心想:什么溜旱冰呀,简直就是害人,我再也不想学它了!这时,爸爸走来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     ②今天,我和同伴一起玩跳大绳,我看着前几个一跑一跳的,蹦的可顺了,到张翔跳时,由于跳得太慢,绳子一下子打着了他的屁股,张翔揉着屁股大喊,“救命呀,痛死我啦!”于是原本胸有成竹的我想:跳不跳呢,跳吧很容易受伤,跳不好又会被同学骂,不跳吧,这队不就白排了吗?

最后,我鼓起勇气,看准时机,往前一冲,冲到一半,用劲往上一跳,一落下来马上就向前跑,没跑几步我愣住了——我竟然通过了。狂喜之余,我大声告诉我自己:“  ”

也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

(1)学生自学,四人小组讨论:

(1.作者心中的鲁滨逊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2.作者为什么想做一个像鲁滨逊一样的人?3.是不是穿着打扮和鲁滨逊一样行了呢?4.要怎样才能成为像鲁滨逊一样的人呢?)

(2)简单汇报。(表格附后)

四、弘扬

1.同学们,这本书由爷爷传给老爸,老爸又传给我的书,这仅仅是一本书吗?

2.时代在飞速的发展,鲁滨逊的精神会不会过时呢?

3.“我”是怎么说的呢?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4.如果是女儿呢?

5.同学们想下,我会在书上写一句什么话?注意用词要准确,要能体现时代的变化!

五、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学到了鲁滨逊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勇敢、机智、坚强,还学到了迪福的一句名言,让我们懂得了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只有勇敢地去面对,我们才有机会战胜困难。同学们,让我们让我们记住这一本书,他的名字是《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记住一个人,他就是——鲁滨逊,让我们记住他的精神,让他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吧!

六、板书设计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鲁滨逊漂流记》三代相传的书

后来   勇敢 机智

若干年后勤劳 智慧  坚强    

又过了好几年   勇敢 机智

爱不释手      28年

迪福的名言

鲁滨逊的形象

一代一代传下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鲁滨逊的荒岛历险经历,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体验,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4.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读题质疑

1.板书课题: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2.指名读题,扣题质疑。

(1)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作者是谁?

(2)这本书写了什么内容?

(3)为什么说这本书男孩子一定要读?女孩子要不要读呢?

……

3.师小结:这些问题,在课文中大家都能找到答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这篇文章吧。

设计意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个文题中,有着很多的信息元素,它会引发阅读者产生一连串的问题。“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作者是谁?这本书写了什么内容?“男孩子必读”——为什么说这本书男孩子一定要读?女孩子要不要读呢?这些问题恰好可以作为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这篇文章的一级级台阶,下面的教学即可循着这些问题,展开文本阅读之旅。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

(1)一类生字词:胶带粘补触礁一艘英国船一把小锯一个筐子又丑又笨

(2)二类生字词:抽屉缅儿帐篷驯养鹦鹉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15人逐节朗读课文,思考: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作者是谁?这本书写了什么内容?

4.讨论交流板书。

书名:《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笛福(英国);内容:鲁滨逊荒岛历险生活。

5.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在书旁作批注。

6.交流问题。

(1)爷爷为什么把这本书送给爸爸,爸爸为什么又把这本书送给我?

(2)鲁滨逊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来?

(3)“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

(4)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的音,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上所要求的“正确、流利地朗读”;二是,对文本整体感知,紧扣学生读题质疑的内容,在初读中解答“书名”“作者”“内容”,这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也是初读中应该完成的目标;三是,针对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内容,再度引发学生质疑,把初读引向深入,这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自主潜入文本之中。

三,精读课文7~12自然段,体验荒岛历险,感悟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简要概括地说说鲁滨逊荒岛历险生活过程。

2.讨论交流。

航海触礁——做木筏,运东西,搭帐篷——种大麦、水稻,做面包,养山羊、鹦鹉,做家具——救“星期五”——离开孤岛。

3.出示句子:“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1)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聪明机智”“坚强毅力”。

(2)引导学生图画词句:从哪些词句中,你读出了鲁滨逊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3)讨论交流,抓住重点。

“长达28年”——算一算是多少月,多少天,该如何“熬”过每一天?

“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一送到岛上”——你觉得这里有没有哪一样东西可以不要?在灾难面前,他还能如此有条不紊地安排,这说明什么呢?

“种植……制作……捕捉并驯养……养了……做了……”从这些荒岛生活事情中,你读出了什么?

“‘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这里的“仆人”和“朋友”你怎么理解,矛盾吗?

……

4.指名朗读,闭目想象,体验荒岛历险,感悟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课文7~12自然段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故事情节内容可以尽量淡化,而应着力在“体验荒岛历险,感悟人物形象”上下些工夫。尤其是要扣住第8自然段中的“聪明机智”“坚强毅力”这两个词,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之中潜心会文、品词析句,真切地体验鲁滨逊的荒岛历险过程,形象地感悟鲁滨逊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指导书写“礁”“艘&rdquo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