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相关教案 > 杂文收录 > 过犹不及(通用2篇)

过犹不及(通用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42

过犹不及篇1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不在意,有的甚至是有意的写出一些的词、句子、段落……。所以,这就更有谈一谈的必要了。

比如,有的同学为了强调生活和作文的关系,就这样来写:“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作文”。这就是个强调过分的例子。作文离不开生活是对的,但是,生活怎么离不开作文呢?如果生活真的离不开作文,那么那些不会写字的老奶奶们,不早就不应当生活了吗?

有的同学为了阐述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就这样来写:“闯红灯的人,等待他们的是伤痛甚至死亡”。这句话说的也过分,闯红灯是不对的,但是等待闯红灯的,多数情况是不会发生事故的。如果一闯红灯不是受伤,就是死亡,恐怕十字路口就不用设置交通警察了,谁不害怕伤亡啊?正因为这样,才有一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才要闯红灯的。

上面说的是的句子,也有的用词。这种情况不少发生在主语词句的使用上。比如,有的同学写道:“一提起作文,同学们都感到头疼。”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的同学是有的,但绝对不是“同学们”,写“同学们”,就意味着全体同学,说全体同学对作文都感到头疼,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这里应当在主语前面加上恰当的定语,比如“有的”、“一些”等等,再去掉“都”字,这样就不过分了。

还有的作文全篇构思就是的。比如,写一名自己尊敬的原本不认识的卖书的老人,这篇作文的选材、立意都是可以的,可以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可是作者从一开始就把这位老人当成自己的爷爷来写,写到最后,这位老人临终前,就是不瞑目,因为他给“我”(作者)留的书,还没有交到“我”的手里。想一想,这是不是有些离谱?是不是过分?结果,全篇文章读起来,令人感到不真实、不生动,原因就是。

好了,不用再举这样的例子了。同学们可以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作文,我想,一定会有人查出类似情况的。

作文中的,常常是作者好心做了错事。为了强调一个观点、一个道理、一个现象,为了把它写得很深刻、很感人,就不顾事情的尺度,写过了头,结果轻则写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病句,重则影响作文的叙事真实、讲理服人,效果和没写透、没写够是一样的,都不能很好地感染读者,或者说服读者,严重的甚至让读者感到可笑、“瞎编”、“胡说”。

也有的同学是由于对生活、对科学规律了解不够,才写出不符合生活实际、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过分的词、句、段。还有少数同学是由于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不能熟练地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造成语言过分的毛病的。

不管什么原因,我们一定要注意恰到好处地构思、恰到好处地表达,一定努力克服的毛病。

最后补充一点,我们要善于区分夸张修辞方法和上面所说的过分。夸张的修辞方法,常常不是用于“正儿八经”的叙述、阐述,比如,我们可以说:“今天真冷,都快冻死我了!”这就是夸张,是没有毛病的。但是如果你严肃地陈述:“今天真冷,我看见马路上冻死好几个人。”就叫人感到过分,就不真实了。

过犹不及篇2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故事大意:

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这是故事的起因。正因为她“一直”想,爸爸就给她出主意登广告要小猫。可别人送来了许多许多小猫,为了解决小猫太多的问题,爸爸只好又登广告把小猫送人。当别人把小猫都拿走了时,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伤心,可就在这时,她却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那只小猫留下了,“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

课文原文:

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

爸爸对卡罗尔说:“那我们就在报上登个广告吧。”

广告登出来了,是这样写的:我们非常需要一只小猫。我们会给它安排一个舒适的家,会很好地照顾它。请问您有多余的小猫吗?

卡罗尔端出一碟牛奶,还有一碟点心。她又把旧的软垫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待在家里等起小猫来。丁零零,门铃响了,进来的是一个提着篮子的男孩。他说:“我家的猫生了三只小猫,我送给你一只。它叫伯洛。”这是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猫。

卡罗尔接过小猫,送走了男孩。小猫喵喵叫着,卡罗尔说:“别难过,我会像你妈妈一样照顾你的。”卡罗尔让小猫喝牛奶,吃点心,还给它玩绒线团。

丁零零,门铃又响了,一个小女孩抱着一只小猫走进来。她说:“这是我送给你的小猫。”说完,她放下小猫,跟她妈妈一起走了。

不一会儿,门铃又响了,进来一位叔叔,真滑稽,他的每个衣袋里都有一只小猫。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

卡罗尔笑了,小猫们真是太有趣了。

打这以后,门铃一直响个不停,好多小猫都来了,什么样的都有。

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

爸爸从自己的每只拖鞋里都捉出一只小猫来。他摇着头,说:“太多啦,太多啦!这可不行,得想个办法。”

第二天,爸爸又在报纸上登了个广告:免费赠送小猫。请赶快来挑选。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卡罗尔很伤心,整整一天,她都在和小猫告别。天快黑了,奶奶打来一个电话,叫卡罗尔去帮个忙。卡罗尔出门的时候,家里还有三只小猫,等她回来的时候,一只小猫也没有了。

妈妈说:“我都给弄糊涂了,怎么把所有的小猫全送人了?我是想留下一只的。”

卡罗尔眼泪都流出来了。屋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

忽然她听见了喵喵的叫声,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猫从厨房里跑出来。卡罗尔高兴地叫了起来:“啊!是伯洛!”

伯洛亲热地用身子蹭着卡罗尔的手,好像在说:“我藏起来,是不愿意给送掉,我想和你在一起。”

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

这篇文章可以浓缩成三句话:

太多不好。

太少不好。

够用就好。

有了这三句话,再运用发散思维。可以思考不少具有同样思维内核的问题。

1、计划生育问题

为什么我们中国要实行计划生育呢?

这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太多之后,就像家里到处都是小猫咪一样,

家里容纳不下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比较贫乏。

可为什么欧洲一些国家鼓励生育呢?

这是因为,那些国家的人口太少了。人口太少,干活的人口减少了。

如果打起仗来,当兵的人就没有了。如果有人侵略,这很不得了。

所以,太多了就要减少一些,太少了就要增加一些。

所谓过犹不及,什么事情适度、够用就好。

2、书和玩具的问题。

玩具太多了不好,家里到处都是,花钱多,利用率也低。

玩具太少了也不好,没有玩的东西了。

所以,玩具够用就好。书也是同样道理,够用就好。

3、食物的问题。

吃太多不好,尤其是垃圾食品,容易让人肥胖。

吃太少不好,容易营养不良,发育不好。

吃得适度就好。

做菜的时候,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了会淡,适度才好。

那么,和面的时候呢?

有了上面这些拓展,下一步还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小作文。

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写下来的。

什么东西太多不好?太少也不好?说出你的理由来(不能重复已经讲过的内容,要自己想)。

这个问题也留给诸位家长吧。

孩子再大一点,可以根据这个核心意思自己编童话,编故事。

思维的深度、广度、角度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扩展】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像,如同;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是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解释】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过犹不及(通用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

    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有感一、新语文课程标准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 听到了美好的铃声

    新世纪之初,赶上了语文课改的浪潮,跻身全国38个实验区行列,率先品尝第一枚果实,自以为这是从教之幸,是教语文之幸。我...

  • 课程标准对话

    问: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共有28条,这些规定体现了作文教学哪些新理念?答:最重要的一条,它要求作文教学注重发...

  • 如何说课1

  • 为古诗教学注入春风

    特级教师杜海平认为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动用古诗情境再现教学法时,具体步骤如下。以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为例。1.运...

  • 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常言道“工夫在诗外”,中学生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但是,盲目阅读功效甚微,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有效的课外...

  • 中学语文活动教学初探

    【内容提要】 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

  •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

  • 中学语文教学“说”的训练

  • 教你有效的阅读方法——怎样上好一堂阅读课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者几本书。所以,关键...

  • 分组教学 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

  • 学会提问

    提问题,追问“为什么”,本来是儿童的天性,然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又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鼓励学生提出问...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