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文摘 > 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59

大冶铁矿中学陈建

文言文学习,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难点。《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学生应能"阅读浅显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有赖于对一定量的文言词语的学习,为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打下基础。下面我就谈谈文言实词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该注意词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今异义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由古代发展到现代,有的词义扩大了,如"脸",古代只指眼下方的一小块面部,现指整个面部;有的词义缩小了,如"瓦",古代指一切烧制的土器,现只指屋顶上盖用的"瓦";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的"跑"古代称"走";还有的词语在感受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如"爪牙",古代比喻卫国的武臣,现在比喻坏人手下的帮凶。
二、应该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古汉语单音词较多,现代汉语双音词较多。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在古代往往用一个单音词来表示。而在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那些古今形式相同,但含义不同的双音词。其主要特点是:在古代它们是两个词,在现代则是一个词,例如"妻子"一词,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在今天就只指"妻子"。
三、应该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只有掌握了这种语法现象,才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对同一个词进行不同的解释。要想较好地掌握这一语法现象,除了注意平时的积累之外,还要认真掌握有关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的知识。其中假借义的知识又涉及到通假字的知识。
四、应该注意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现象亦是文言文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实词的活用现象。这其中,每一类词的活用又有许多不同的情况。例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词类活用与一词多义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暂时性的,后者则是永久性的。
除了注意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还应掌握一定的方法,可采取"零存整取,积少成多"法。换言之,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可以引导把通假字、单音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整理出来,分别集中、排队,搞个"集解"式的表,表中有典型例句并作扼要解释、出自篇目等,定期补充,逐步积累,做到上下沟通,新旧联系,零存整取,积少成多。这样授之以法,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去学习。

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问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品评古诗中的“雪”

    “雪”,是大自然独有的水的精灵。它洁白、轻盈,美丽、素雅;它总是迎着凛冽的朔风悄悄的到来,又在融融的春阳下无声无...

  •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

  •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

    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二、用好草...

  • 文言文翻译技巧例说

    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即要...

  • 古代文化常识全解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

  • 中考漫画题题型解说

    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中,不少省市命题人别具匠心地将漫画改编成中考题,这些漫画题所选的漫画,多数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给...

  • 古诗文中的床

    现在一提到“床”我们便会想到它是一种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但在古典诗文中它的意义却非常丰富、复杂。概括起来主...

  • 诗词中月亮的“愁意象”

    诗词中月亮的“愁意象”月亮是诗词中永恒的意象,尤其在古代,以月抒情、以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

  • 新丰三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05jqp 初中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

  • 凸现个性 彰显特色——新丰三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凸现个性 彰显特色——2005jqp——新丰三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

  • 话古代送别诗

    【佳作欣赏】游记佳作景美情美 ————赏析《小石潭记》 重庆市双桥中学 ...

  • 对《黔之驴》的另类解读

    摘要:[《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第二篇,文体为寓言。该文写于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