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文摘 > 品评古诗中的“雪”

品评古诗中的“雪”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59


  “雪”,是大自然独有的水的精灵。它洁白、轻盈,美丽、素雅;它总是迎着凛冽的朔风悄悄的到来,又在融融的春阳下无声无息的走了。正因为它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所以,诗人往往移情于“雪”,或以物喻人,或借景抒情,或状物明理,或托物言志,变幻无穷。其“雪”的自然之美与诗歌的形象之美摇曳多姿,撩人哲思,从而给读者产生出丰富多彩的审美愉悦。
  以“雪”喻人。晚唐诗人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首词精细地描绘了闺中女子从懒起梳妆到妆成这一生活的细节。“鬓云欲度香腮雪”,读之,眼前似乎现出了一个云鬓披拂、婀娜多姿的美貌女子,她那红里透着白,白里透着红的脸蛋着实使人感到“秾艳软媚”,浑身雅艳、遍体娇香,让人欣赏让人醉。这是借雪写人的肖像美。她是这么热爱生活却因缺少与“双双金鹧鸪”的配偶生活在一起,不免孤苦。所以,这首词又是委婉含蓄地从反面烘托了女主人公对幸福生活的希望和目前孤独无偶的感伤。诗中以雪写人,耐人寻味。又如明代诗人高启“梅花诗”中二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楼下美人来”,这是间接写人。以覆盖着白雪的山头峰尖喻指“美人”的到来,不仅给人圣洁美丽的感觉,而且以动衬静,仿佛身着洁白的纱衣,头顶洁白的纱巾的女郎款步挪移而来。诗人借雪喻人,表达了虽处逆境,仍然向往美好的事物的思想感情。
  以“雪”衬景。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对“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这种变化无常的气候忽发奇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把压在枝头上白雪,看成是盛开的梨花,这是通过比喻的描写和移觉的诉说,让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盛开着的洁白的梨花,一股股幽香直沁人心脾。这样写奠定了全诗豪迈乐观的基调,使阴霾的天空突然有了亮色,寒冷的空气突然变得和暖了。这样送好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就更加呈现出一派异域温馨的情调,少了离别时的阴冷感伤的环境。因此,此句成为了咏雪的千古名句而永垂不朽。由于诗人以独特的视觉观察生活,使极普通的送别场面至于豪放与绮丽之境,让人百读不厌。而在歌咏如春的白雪之中送别友人,更显出高雅与豪迈。“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朋友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天山路”上远行,诗人伫立在风雪之中,目送越去越远的友人,难分难舍直到望不见人影为止。在风雪弥漫的关外雪地上唯一能看到的是朋友留下的一行深深的足印。这样以雪衬景的描写,为烘托人物、表达主题服务。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写诗人在风雪之夜寻找人家投宿的一次经历。全诗并没有写诗人在这样的风雪之夜,找到了下榻的人家而感到如何高兴,却把自己想像成远行的游子终于到了家。从“柴门闻犬吠”中,我们似乎看到诗人来到了这户投宿的人家,也或许已经进入茅屋安顿就寝了,忽从卧榻上听到门外的犬吠声。因此,“风雪夜归人”一句,是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它使我们感悟:无论“归”是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的来到,像宾至如归一般,还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夜归,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生活就像自然界的环境一般,顺境少,逆境多。人生就是这样永远在奔波!这是以雪来衬人生之情景。
  以“雪”衬人。白居易《卖炭翁》揭示了“苦宫市”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祸害。诗中的卖炭翁为了生计不得不冒着严寒赶着炭车去卖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辇冰辙”一场大雪后,老人赶着牛车卖木炭来了。尽管衣裳单薄,冻得发抖,他还是“心忧炭贱愿天寒”,因为越冷越冻,兴许越能卖个好价钱。要知道烧成这一车炭多么不容易啊!你瞧:“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老人在终南山辛辛苦苦烧炭,为的是“身上衣裳口中食”。好不容易把一车木炭拉到京城,不好,“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结果,偏偏就遇上两个太监,喝令他把炭车赶到城北的皇宫去。“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这千余斤的一车木炭,是老人多少个日日夜夜烧出来的!可换回的是些烂布头,得到的是苦不堪言的失望。这种比抢劫还要卑鄙的掠夺实在是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的真实写照。诗中以“雪”的寒冷衬托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折射出劳动人民的生活如此艰辛;也用雪的洁白衬托了“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的憔悴的肖像;同时雪的洁白更反衬了封建统治掠夺的黑暗现实。
  以“雪”抒情。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先极力渲染分手时环境的惨淡凄凉: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北风吹雪,大雁南归。在这这样的环境中与朋友分手,心情自然更觉沉重。然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句,使得暗淡的天幕上划出一道彩虹,使原来“惨淡凄凉”的气氛一下变得轻松了。这正显示出盛唐人开阔的胸襟气度,比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多出几分豪迈,多出几分自信。又如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第四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得十分饱满酣畅:“黄沙百战穿金甲”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从一个侧面揭示前线将士的心理活动。再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千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刚刚下过雪,沙漠里寒风刺骨。在这种气候里行军,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时,出人意外地传来了笛声,吹的还是《行路难》的曲调,我们仿佛看到月光映照下的千千万万的战士闻笛思乡之意境。这些都是借雪抒情的审美意趣。
  以“雪”写志。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写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晚年,诗人曾经一度时期退居洛阳,很为清闲。不过在他受享余生之际,还少不了“兼济天下”的思想。绿酒红炉,便成了诗人述怀的载体。“红”与“绿”色彩多么和谐,在阴沉沉将要下雪的黄昏,守住热炉温一壶酒,看到此景就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闻到酒香酒不醉人人自醉。但是,寂寞还是无法排遣,于是想找朋友聊聊天。“能饮一杯无”,这一声问得多么亲切!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淡淡的忧伤,自己的政治态度何以对世人表述呢。再看柳宋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大雪笼罩千山万径,白茫茫一片,没有鸟飞,没有人行,江边上只有一叶孤舟,舟中一个披蓑戴笠的渔翁独自在垂钓。将山、径、舟、江、雪这些景物,用绝、灭、孤、独、寒这些词连缀在一起,展示出一片荒寒冷寂。全诗写景,没有一个字关涉到诗人的感受,但诗人的孤独凄苦,却又显现在每一个字里,景也就是情。景是暗淡的,情也是暗淡的。渔翁,这样独守寒江,应该是感到寒冷的,但他就是不走。因为在这灰暗的最底层,毕竟还有一股倔强在支撑着他,使他咬紧牙关,抵御着环境的寒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独钓”,大有“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境界。从诗的一、二两句的韵脚来看,“千山鸟飞绝”的“绝”,可以换成“尽”字,“万径人踪灭”的“灭”,可以换成“隐”字。为什么用“灭”、“绝”二字?可见诗人对当时“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现实何等的不满与愤恨!诗人的“独钓”,既非“钓鱼”,又非“钓趣”“钓人”,而是将整个世界钓在他的竹端,惟有他怎样懂得演绎人生。其孤寂与乐观化成了一江冬钓图。这是以雪述志,“独钓寒江雪”就是诗人独立人格的精神写照。
  以“雪”喻理。宋人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本篇旨趣,可从小序中见得:“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意在提醒人们及早探春,无遗后时之悔。序云:“一年春物,惟悔柳间意味最深。”是啊!“望天宇云开雾散,喜人间冬去春来”,当雪云刚刚散尽,才放晓晴,杨柳便绽了新芽。柳叶初生,形如媚眼,故云:“杨柳于人便青眼。”这里赋予柳以多情的人格。“一点梅心”,与前面柳眼的拟人对应,写出梅柳间的关系。待到桃红柳绿,山花烂漫,梅花悄然隐去。“约略颦轻笑浅”,而这一些化在微笑中几乎看不见哀愁,又给梅添了无限风韵,故云“更风流多处”在梅不在柳。而“花正乱”的“乱”字,表其热闹过火,反使人感到“无复新意”,它较之“烂漫”一词更为别致,而稍有贬意。因为这种极盛局面,实是一种衰微的征兆,“已失了春风一半”呢。在这春光明媚之际,特别使人感到韶光之宝贵。所以,词人在篇末向“探春者”殷勤致意:“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这里表面上是劝人探春及早,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人的韶光就像早春一样容易错过,因此,必须只争朝夕。可见,以雪化后春来到喻出人生的哲理。

品评古诗中的“雪”.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

  •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

    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二、用好草...

  • 文言文翻译技巧例说

    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即要...

  • 古代文化常识全解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

  • 中考漫画题题型解说

    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中,不少省市命题人别具匠心地将漫画改编成中考题,这些漫画题所选的漫画,多数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给...

  • 古诗文中的床

    现在一提到“床”我们便会想到它是一种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但在古典诗文中它的意义却非常丰富、复杂。概括起来主...

  • 诗词中月亮的“愁意象”

    诗词中月亮的“愁意象”月亮是诗词中永恒的意象,尤其在古代,以月抒情、以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

  • 新丰三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05jqp 初中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

  • 凸现个性 彰显特色——新丰三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凸现个性 彰显特色——2005jqp——新丰三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

  • 话古代送别诗

    【佳作欣赏】游记佳作景美情美 ————赏析《小石潭记》 重庆市双桥中学 ...

  • 对《黔之驴》的另类解读

    摘要:[《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第二篇,文体为寓言。该文写于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 语文平时成绩评价标准(参考)

    1、早读课:认真、出声朗读4-5分;默读默记3分;不认真1-2分;不读或趴着0分(生病等特殊情况除外)2、课堂:认真思考、认...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