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文摘 > 对联的艺术技巧

对联的艺术技巧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59

《文镜秘俯论—论对》中列述了对偶的二十一种对法,其中有一些就讲的是艺术技巧问题。象双拟对——一三字同,第二字由一三字意拟出,如“炎至炎难却,凉消凉易追”;连绵对——二三字同,如“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乃清”;双声对—两字声母相同,如“秋菊香佳菊,春风馥丽兰”(佳菊、丽兰);叠韵对——两字韵母相同;回文对——上下两句,首尾循环等等,就很明显。这些艺术技巧,在对联中也时有所见。但,远不止此。

一、嵌字——把某些自成系统的字分别嵌入相关的成分里,使对联意中有意。

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大相左;
藩臣独误国,进不敢攻,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

这副对联乃曾国藩与左宗堂戏做,上联含左宗堂(字季高),下联含曾国藩。

再如悼秋瑾女侠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哉,瑾其可怀。

在下所做有两联求下联,也属此类:

1、尔等才疏学浅,形只影单,居然敢称雅士?(含疏影居士名)
2、金、名、权、色、利,庸人自扰;(含金庸名)


二、谐音——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再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

怜子心中苦;
离儿腹内酸。


三、切意——使内容与特定的事物或特别的规定相切合。例如:

有客如擒虎;
无钱请退之。

这副对联系宋时一客人某年除夕为京口韩香所做。擒虎,指隋朝大将韩擒虎;退之,指唐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上下联均切韩姓。

再如:
泪滴湘江流满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其它如“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塘城”,上下联都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以及限制在一篇文章或一本碑帖中取字成联,等等,都属此类。


四、回文——对联的上下两句,首尾循环,或单联的首尾循环。例如:

情亲由得意;
得意由情亲。

再如: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在下与疏影居士于电视剧场所做一联也是回文联,

中国藏宝玉,玉宝藏国中;
龙潭蕴活水,水活蕴潭龙。


五、两兼——让一个字既属前词,又可同后面的字直接组词连讲。例如:

李东阳气暖;
柳下惠风和。

这副对联中,“李东阳”是人名,用他的“阳”字同后面的“气”组成“阳气”(春光),则他的上联的意思是:李树东边春光暖。“柳下惠”也是人名,用他的“惠”字同后面的“风”字组成“惠风”(和风),下联的意思就变成了:柳树下面微风和。


六、拆拼——把字拆开,重新组合。例如在下送给金庸客栈的门户联:

才门闭卡,上下网友恼版主;
欠食饮泉,白水大虾爱金庸。

上联中“才”和“门”字合在一起组成“闭”字,而“卡”字分开又成“上”、“下”二字,上联的另一层意思是指斑竹能力有限,兼且前几天斑竹之言行,引起网友极大不满。下联中“欠”和“食”字合在一起组成“饮”,“泉”字分开成“白”和“水”,下联的另一层意思是指今日武坛人才凋零,大家只能翻来覆去的讨论金庸。

戒烟联也是用的这种技巧,请看:

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欲心为慾,各宜捺住方成名。

这副对联中,除“烟”和“慾”拆开外,更难的是“若”——“苦”,“各”——“名”,虽只有一撇一捺,却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七、顶针——让前一句末尾一字去做后一句的开头。例如:

天心阁,阁飞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流洲不流。

这副对联中的“阁”、“鸽”、“洲”、“舟”就是顶针式的迭用。


八、串组——把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串起来,表示一定的意思。例如:

金钱吊灯笼,老照四方八角;
玉带缠如意,连升一步三台。

这副对联,是由长沙古老的街道名和地名金钱街、灯笼街、老照壁、四方塘、八角亭、玉带街、如意街、连升街、一步两搭桥和凤凰台等串组而成的。


九、阕如——把个别字空起来,使主要的意思寓于联外。例如:

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__风味几番?

这是一副婚联,结婚时前来喝喜酒的人,自然都会感到几番风味。但是,由于各人的情况不一样,感受可能也不一致,如果说的太具体了,反而不好。于是,干脆把联中有关的字空起来,让大家自己去体会。谁觉得是什么风味,就在空处填什么。填不上来,也说明这种风味是难以表达的。


十、同异(又称转品或趣读)——利用同形字组合成联,通过异读来区别,例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
行行行行行行行。

这副对联据说是过去写在一个大商人家门上的,乍看不知何意,但如读作“常涨常涨常常涨;航行航行航航行”,就可转出“货利长年有增,商行个个通达”之意。在下昨天在星光无限上出的一副对联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齐齐齐齐齐齐齐;
乐乐乐乐乐乐乐。


十一、用典——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例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赵先生的这副对联用的自然而贴切,即使没有读过《满江红》的,也照样可以理解。当然,用典冷僻,晦涩难懂,是不宜提倡的。


十二、反复——有层次地反复描写一事一物或强调一个论点,包括意思的反复和用字的反复。它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材料反复说明观点,因而不同于一般的重复。如: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这是间隔反复,还有一种叠字连珠,例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可以看出,凡是上联出现反复、叠字的地方,下联也必须在相应的地方对应,否则就要失对。


十三、互文(或称映衬)——联中前后两句话,只有互相渗在一起,才能正确理解,如: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这副对联是挽周恩来总理的。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生就为国家,死就为人民,而应理解为生死都为国家为人民,下联同样如此。互文可使语句错综而精练。


十四、谜语歇后语——两句都用谜语或歇后语组成,例如:

强盗画喜容,贼形难看;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再如(打两字,“攀”,“乐”):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绕丝,又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十五、隐喻——一语双关。如苏小妹新婚之夜难夫联: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既有诗情画意,又语带双关。上联说:你要对不出下联就在外面看月亮吧,下联答道:我已经对出来,可以进来了。


十六、藏头——在对联的第一个字或最后一个字隐藏起来,间接的表达意思。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对联是过去骂汉奸的,意思是“王(忘)八无耻”,再如过去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上联表示缺衣(一),下联表示少食(十),横批表示无东西。


十七、比喻。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十八、其它。千变万化,花样繁多,除上面介绍的几种外,还有同韵叠字、同偏旁部首叠字、翻新、夸张等等。就艺术风格来将,更有庄严、诙谐、警策、趣味等等,需要联迷慢慢体会。下面举两个例子供联迷欣赏。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是袁世凯去世后有人写的一副挽联,初看很奇怪,对仗不工。但仔细分析后才会发现,作者有更深的意思在里面,那就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你看出来了吗?

再如: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本联谐简谱七音,甚难,有人曾用地方方言的一至七的读音来对: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终不甚妥。

对联的艺术技巧.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品评古诗中的“雪”

    “雪”,是大自然独有的水的精灵。它洁白、轻盈,美丽、素雅;它总是迎着凛冽的朔风悄悄的到来,又在融融的春阳下无声无...

  •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

  •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

    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二、用好草...

  • 文言文翻译技巧例说

    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即要...

  • 古代文化常识全解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

  • 中考漫画题题型解说

    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中,不少省市命题人别具匠心地将漫画改编成中考题,这些漫画题所选的漫画,多数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给...

  • 古诗文中的床

    现在一提到“床”我们便会想到它是一种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但在古典诗文中它的意义却非常丰富、复杂。概括起来主...

  • 诗词中月亮的“愁意象”

    诗词中月亮的“愁意象”月亮是诗词中永恒的意象,尤其在古代,以月抒情、以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

  • 新丰三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05jqp 初中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

  • 凸现个性 彰显特色——新丰三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凸现个性 彰显特色——2005jqp——新丰三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

  • 话古代送别诗

    【佳作欣赏】游记佳作景美情美 ————赏析《小石潭记》 重庆市双桥中学 ...

  • 对《黔之驴》的另类解读

    摘要:[《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第二篇,文体为寓言。该文写于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