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相关教案 > 杂文收录 > “语言得体”复习课教学设计

“语言得体”复习课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42

一、学习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能够根据表现方法、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语言基本得体。”(《考试说明》)这是高考的语言能力考查项目之一。得体,就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以取得最佳的修辞效果。它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说话要得体,学生是懂得的,但怎样才算得体,如何做到得体,就不太明确了,操作起来,错误较多。因此,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指导学生弄清因语境条件变化而引起语言运用的变化的主要类型、规律和方法;难点在操作方法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因语境条件变化而引起语言表达的变化的基本类型和规律。(知识目标)

   2.学会根据不同语境采用不同表达形式,做到语言得体的基本方法。(方法目标)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5分钟)

   看例题[1](投影仪投影)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是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思考:为什么在一段话内对“白求恩”这同一个人,分别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三种不同的称呼?

   引导学生分析。提示:注意前后词语的呼应“……的人”——“白求恩”(泛称),“受过……工作的”——“白求恩医生”(职业),“共产党员”——“白求恩同志”(革命队伍内)。可见,同一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场合、对象、目的和语体风格来选择相应的句段。(板书)

   (二)达成教学目标 ※(20分钟)

   如何做到语言得体?

   1.注意场合、对象的不同(板书)

   举例题[2](投影)

   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问:(1)转述时,哪几个要求不能缺漏?

       (事件、人称和称谓、时间、地点)

   (2)同一件事,对珊珊说与对郭老师说有什么区别?(人称和称谓的变化、时间的转换)分析后要求学生写出转述内容。(1992年高考全国题)

   2.注意表达目的的不同(板书)

   举例题[3](投影)

   根据下面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目的(二)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问: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而写的说明文字,应写些什么?哪些内容不能缺?

   讨论回答。(质地、形状、色彩〈图案〉、盒内物品→失物特征)

   问:推荐自己用过的文具盒,又该怎么说?

   讨论回答。(质量、用途、外观、价格→值得选购)

   可见,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表达也应有所区别。(布置学生课后写出这两段文字,下一节课检查)

   3.注意语体风格的不同(板书)

   语体一般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

   举例题[4](投影)

   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

   自从我省西部(a)地区发生强烈地震(b)以来,本市各界(c)对震灾(d)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j)到了灾区(k)。

   问:根据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的要求,上段话中哪四处非改动不可?

   问:为什么这四处非得改动?(听得清楚,避免歧义、口语化)

   小结:(1)问:通过以上例题的分析,你认为在语言表达中,怎样才算得体?请归纳。

   (2)问:怎样才能做到得体?有什么方法?请归纳。(学生讨论、回答)

   答案:(1)符合场合、对象、目的、语体等特定的语境条件。

   (2)方法: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板书)

   〈2〉抓住关键词语,弄清语境特征。(板书)

   〈3〉根据语境,采用相应表达形式。(板书)

   (三)反馈调控※(15分钟)

   堂上检测

   1.学生做题   2.讨论答案,检查效果   3.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方法。

   (四)小结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性训练)[略]

   附检测题(选录部分)

   1.有一位顾客买菜时,把白菜外层还不算太老的叶给摘了,售货员要劝阻她,话该怎样说,请选出语气最委婉而又能收到效果的一句。

    A.同志,请小心,别把菜叶碰掉了!   B.同志,请不要摘菜叶!   C.同志,请别那么自私! D.同志,您不喜欢这菜吗?

   (答案:A)

   2.小郭写了一篇记叙钢厂老工人李师傅带病为厂抢修设备的事迹的文章,请你指出以下文段中哪些语句不得体并加以改正,使其符合语境。

   李师傅激动地说:“我虽然才疏学浅,贵体欠佳,但也要为提高经济效益尽绵薄之力。完成这项任务是我的天职,你们不能越俎代疱,请让我参加吧,如果你们同意的话。”

   3.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些用词不得体。

   (1)起初,他和他的女朋友商谈结婚事宜时,也觉得应该本着节约的原则,不要铺张、讲排场。(商谈事宜)

   (2)放学后,一位同学叫我去玩游戏机,我严辞予以拒绝。(严辞予以拒绝)

   (3)小玲对妈妈说:“母亲,带我上公园玩吧!”(母亲)

   4.某果农有一些苹果急需出售,请为他写一篇语言简明得体的广告。(注意品种、质量、数量、单价、洽谈时间地点)

   ※以上题目可根据时间及学生答题速度选做

     【评析】  

   “语言得体”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步入社会时应具有的素养。设计者在高三复习课中设置这一专题,促使学生进一步将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内容具有适切性,而且把握了进行教育、教学的契机。

   设计从注意场合对象不同、注意表达目的不同、注意语体风格不同等三个方面施教,概括了“语言得体”的最基本的要求,内容简明,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

   设计选例典型精当,对达成教育目标起了积极的作用,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感知、理解和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很明确,思维也活跃,要动脑,动口又动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这一设计用的课时量少,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口,并授学生以“渔”,为学生日后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语言得体”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

    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有感一、新语文课程标准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 听到了美好的铃声

    新世纪之初,赶上了语文课改的浪潮,跻身全国38个实验区行列,率先品尝第一枚果实,自以为这是从教之幸,是教语文之幸。我...

  • 课程标准对话

    问: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共有28条,这些规定体现了作文教学哪些新理念?答:最重要的一条,它要求作文教学注重发...

  • 如何说课1

  • 为古诗教学注入春风

    特级教师杜海平认为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动用古诗情境再现教学法时,具体步骤如下。以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为例。1.运...

  • 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常言道“工夫在诗外”,中学生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但是,盲目阅读功效甚微,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有效的课外...

  • 中学语文活动教学初探

    【内容提要】 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

  •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

  • 中学语文教学“说”的训练

  • 教你有效的阅读方法——怎样上好一堂阅读课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者几本书。所以,关键...

  • 分组教学 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

  • 学会提问

    提问题,追问“为什么”,本来是儿童的天性,然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又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鼓励学生提出问...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