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通用2篇)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通用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篇1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学习目标

1、 记住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2、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3、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2、难点:科举制的发展及作用

自主学习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时,正式创立科举制;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2.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朝时,科举制得到很大发展,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其基本特征;科举分常科和制举,在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唐朝科举制已形成固定的程序。

3、科举制度的影响:它是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政权,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从三国到南北朝,主要用           选择官员。   朝时,创立了科举制度。   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设   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从此做官凭真实才学,选官权力收回中央。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1.唐朝时科举制度有很大发展,逐步走向      化和      化。考生来源很广,考试内容和程序都有明确规定,管理非常严格。其中     科尤其被看重,在科举制度中居主导地位。

2.唐朝科举分       和      两大类。而常科以       、      两科最重要。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1.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选拔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深远。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士人读书之风日盛,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同时还影响到    、

等国。

2.  朝建立的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存在了1300多年,直到  朝末年才被废除。

合作探究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1、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是什么?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1、唐朝科举制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练习反馈

a

l.魏晋以来选官的标准是                                      (  )

a.是否有真才实学  b.是否出身权贵  c.是否有家产万贯 d.是否品行端正

2.科举制度创立于                  (  )

a.三国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朝时期       d.唐朝时期

3.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时的皇帝是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太宗

4.科举制度的完善是在            (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

5.唐朝时,皇帝要选拔有特别技能的人应通过       (  )

a.明经考试      b.进士考试   c.殿试      d.制举

6.进士科开设于                                                   (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高祖时     d.唐太宗时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拨制度,他是 (  )

a.禅让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推举制

8.唐朝有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是说唐太宗   (  )

a.虚心纳谏      b.善于用人   c.开科取士      d.爱护英雄

9.明经考试有一种叫“贴经”的题型,即考官任选《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

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默写,它类似于今天考试中所做的 (  )

a.选择题      b.判断题      c.问答题      d.填空题

b

10.在下列有关科举考试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隋炀帝 

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武则天

11.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材料二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选官制度?

(2)材料二中“前代”指哪朝?据材料二写出唐朝占主导地位的考试。

12.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1)本诗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情?

(2)唐朝的科举程序和任用情况如何?

13.唐朝科举制主要分为哪两类?唐代为什么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篇2

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广。不再经“省试”直接录用。

活动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不同点: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 偏重文科 有文理科,设置较合理

考试内容 偏重经书、诗赋,较脱离现实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的根本目的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缓和其矛盾,巩固其统治。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

同学们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及考试制度有何建议呢?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1、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科举制,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三、巩固小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四、学习与探究:p17了解 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五、课堂作业:学习辅导该节作业

教学后记: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通用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学案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 春秋争霸教案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 第18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 祖国近内的远古居民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