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政治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 高二政治教案 >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案(通用2篇)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案(通用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7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案篇1

知识与能力:解释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体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验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的关系

课前预习

一完成填空: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_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二者_________的问题;其二是二者_____________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__。认为_____决定____的,属于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决定_____ 的,属于唯心主义。

4认为思维________存在,就是认为二者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______论;如认为思维________存在,就是否认二者的______性,这种观点被称为_______论。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时人们在生活与实践中___________的基本问题。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__________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人类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______;二是_______。二者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是________。

8哲学从总体上探讨______的关系。

9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_________,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   和_______,决定着它们________的回答。

二尝试构建本框题的知识结构图

学海导航 情景设置 问题探究 体验感悟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材料一::<形神关系的论战>

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问题?

结论:

材料二:庄公梦蝶 

材料中庄子的思想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结论: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材料三:漫画〈庄稼〉 材料反映了什么?

结论:

材料四:漫画《抗旱》 漫画说明了什么?

结论:

材料五: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是划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

材料说明了什么?

结论:

课堂测试

一、单选: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4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6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7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8.“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

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9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10.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多选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b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3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c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d物是观念的集合

三、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课后作业:

1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2材料:哲学家名言集锦

1)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事(王充)

2)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3)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4)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子夏)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

思考:上述观点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哪些属于唯物主义?哪些属于唯心主义?它们共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案篇2

学海导航

1. 学习目标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解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懂得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分析社会生活现象。

2.学习指导

本部分内容是在第一课分析了什么是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共分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层,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分析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本部分内容可结合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及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对“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可结合自己的体会和不同哲学家的观点开展讨论,看什么问题是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要正确理解,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且两方面都可以有不同的回答,不能认为二者的辩证关系(即正确的回答)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要从它与生活的关系及在哲学中的地位上去理解,它不仅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学习探究

知识要点 思考探究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你认为哲学应该研究哪些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4.你是如何认识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的?

5.举例说明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对我们生活实践的意义?

6.为什么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知识归纳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问题,其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联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区别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依据

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3.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4.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

a.认识世界与分析世界                    b.认识物质与创造物质

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d.创造物质与创造世界

5.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④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哲学的基本问题

a就是具体的生活问题         b.必须远离生活、高于生活

c.只是个理论研究的问题      d.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7.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①    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                ②哲学发展的方向                       

③哲学的产生                                 ④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旧哲学的基本问题

d.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非选择题

9.观点一:“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观点二:“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从哲学上看,这两种观点共同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二者观点有什么根本不同?

10.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走近生活

科学与神学的斗争

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产生,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神创说,单是历史上也有许多思想家不断地对神创说进行批驳。科学每发展一步,宗教神学就会失去一块阵地,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就会得到进一步证明。现在对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人们已经能够做出科学的说明了,以致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也不得不说:“(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

问题探究:

⑴从哲学上看,科学与神学的关系是怎样的?二者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⑵神学能否真正承认生物进化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案(通用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众望高级中学 杨旭课题: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

  • 全国一等奖教案及点评:《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一、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第一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它从根本上明确了唯物辩证...

  • 第二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第二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学法指导】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理解:(1)结合实例,在比较新旧事物中揭示出发展的实...

  •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导学案

    3.2 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

  •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课标要求: 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能力目标:利...

  • 经济秩序呼唤诚信伦理

    第2课时 课程导入制假售假、合同违约、商业欺诈、劣质工程、偷税骗汇等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 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一、文化与生活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课题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执笔人编写日期执行人执行日期三维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

  •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一、@§综合探究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综合探究主要有三个意图。第一,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 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5.3.1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重点】概念、判断、推理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①概念的内涵和...

  •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〇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

  •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识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原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⑵...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