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文摘 > 摸住石头再过河——浅谈熟语的学习

摸住石头再过河——浅谈熟语的学习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59

摸住石头再过河

——浅谈熟语的学习

这里化用“摸着石头过河”这句俗语,意在强调,面对新事物、新问题,我们摸索着前进的时候,切不可盲目蛮干,要积极探究其规律,并步步为营,循序稳步而行,题中的“石头”就是这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高考来说,熟语(其中的成语除外)就是一条新的河流。那么,面对这一新的河流,中学生应首先摸住哪些“石头”才能安全渡河呢?

首先要摸住高考的动向。2004年,熟语正式进入高考语文测试范围以来,这两年的高考题中出现了以下相关题型——(1)字形题。将熟语与其它词语放在一起辨析错别字。2004年的全国甲卷就是代表——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出现了熟语,分别是“有志者事竟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05年的湖北卷在同一题目下则给出了两倍于上题的熟语,计有“放空炮、唱双簧、跑龙套、碰钉子、无心插柳柳成荫、有缘千里来相会、壶里没酒难留客、有一利必有一弊”。(2)填空题。给出语境,要求填写相应的熟语。如2004年全国丁卷——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这个相关的语境是这样的: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              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3)正误选择题。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题型,或将熟语放在词语中要求选出“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如2005年的广东卷、浙江卷,或直接要求选出“熟语运用恰当”的项,如2005年的辽宁卷。(4)替换题。给出语境,要求用“意义相当的成语”替换。这是1992年“三南”卷用过的老题型,这里仅列一句为例:“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再就是要摸住各路专家的动向。2004年高考指挥棒轻轻一转,转眼间,相关的辅导材料已铺天盖地了。综合来看,这些材料不外四类,一是从与成语的比较出发,介绍熟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二是仿照04、05两年的高考题型并加以扩展设计一些练习,三是就知识要点和基本题型归纳一些解题要点和方法,四是收集一些熟语供学生积累。这些对于即将应考的学生都有雪中送炭之功,大家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较好的本子进行强化练习就可立竿见影。

那么,有关熟语的学习是否可以满足于此呢,或者说,达到了上述要求是否就可以坦然面对高考中的熟语呢?显然不够。对于高考来说,熟语考察是个“新问题”,考察范围、考试内容和形式、题型的制作、难易程度的把握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远未达到定型的水平,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因此,正确的态度是,在做好上述功课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进一步摸住如下“石头”。

概括说是“一要、二不、三多”。一要,要深刻认识学习熟语的意义。汉语中的熟语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强化对熟语的学习正是中学语文实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承诺的重要步骤,是我们全面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我们要认清形势,塌实学习,切不可犹豫观望。

二不,一是不要在概念和范畴上纠缠不休。关于熟语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的需要,就连最基本的种类目前尚无权威的定论。比如,有些学者认为熟语应当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而不少学者则把俗语和格言也纳入其中一并考察,而这些概念间的界限和关系更是缺乏统一的厘定。这些是专家学者的功课,作为中学生,只要能分清成语、歇后语、格言与其它熟语即可。二是不要轻视大量的来自民间的带有泥土气息的熟语。大家习惯了古奥典雅的成语和格言,往往容易忽视通俗易懂的民间俗语,这种偏见会成为我们走向民间智慧的障碍,更会使我们在一些貌似浅显的熟语题面前摔跟头。

三多,一是要多积累。目前,各类辅导材料往往附有“常用熟语”,数量从100个到数百个不等,这容易给人造成掌握这几百个熟语就万事大吉的错觉,其实,凝结着我们祖先智慧的熟语何止千万!二是要多研究寓意。许多熟语,尤其是来自民间的,往往含义丰富,并且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生活在象牙之塔、视野局限较大的中学生应努力创造条件,在鲜活的语境中走近熟语。三是要多归纳特点。熟语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有的庄严,如“置之死地而后生”;有的正大,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朴实,如“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有的温婉,如“买卖不成仁义在”;有的诙谐,如“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有的辛辣,如“捧着金碗要饭吃”。我们应当以语言特色为核心,以具体语境为参照物,多做比较研究,力求使熟语通过高考的训练场进入自己的语言仓库,成为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活水。

 

 

 

 [练习]

1、解释下列熟语的一般意义。

(1)唱对台戏 (2)唱高调 (3)唱空城计  (4)唱主角  (5)炒鱿鱼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离不开语境,常常需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有时甚至需要反复比较,才能作出最佳选择。这里面不仅有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更好的问题,这就与修辞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各句中的俗语的使用情况。

(1)在校庆科学报告会上,一年级的大学生作古文字的学术报告,这在复旦大学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2)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责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

(3)他钻了法律的空子,将这片荒山的经营权据为己有,引起了广大村民的强烈不满。

(4)刚刚过去的奥运会,有太多的风云人物让我们铭记。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复制这让众神癫狂的欢笑和眼泪。

 

[参考答案]

1、(1)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2)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3)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

(4)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5)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2、(1)正确。“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形象的强调了“第一次”。

(2)不恰当。“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属于幽默用语,用在“郑重”的语境中不和谐。

(3)正确。“钻了法律的空子”意为利用了法律法规的空白,能准确、生动的表达文意。

(4)错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有贬义,用在“奥运风云人物”身上不合适。

摸住石头再过河——浅谈熟语的学习.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品评古诗中的“雪”

    “雪”,是大自然独有的水的精灵。它洁白、轻盈,美丽、素雅;它总是迎着凛冽的朔风悄悄的到来,又在融融的春阳下无声无...

  •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

  •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

    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二、用好草...

  • 文言文翻译技巧例说

    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即要...

  • 古代文化常识全解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

  • 中考漫画题题型解说

    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中,不少省市命题人别具匠心地将漫画改编成中考题,这些漫画题所选的漫画,多数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给...

  • 古诗文中的床

    现在一提到“床”我们便会想到它是一种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但在古典诗文中它的意义却非常丰富、复杂。概括起来主...

  • 诗词中月亮的“愁意象”

    诗词中月亮的“愁意象”月亮是诗词中永恒的意象,尤其在古代,以月抒情、以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

  • 新丰三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05jqp 初中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

  • 凸现个性 彰显特色——新丰三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凸现个性 彰显特色——2005jqp——新丰三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

  • 话古代送别诗

    【佳作欣赏】游记佳作景美情美 ————赏析《小石潭记》 重庆市双桥中学 ...

  • 对《黔之驴》的另类解读

    摘要:[《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第二篇,文体为寓言。该文写于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