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原理(一)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学习目标 1.习巩固原电池及电解质的有关知识。2.掌握电解的基本原理。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1.电解质是指在____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_____。2.电离是指电解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状态下离解成____________过程。3.电解质通电前在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作______________运动;在外电源的作用下,形成_________移动而导电。在导电的同时,在阳、阴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被电解,电离是__________的前题。4.分析下图,哪个是原电池,哪个是电解池。研究两池的关系(结构、原理)。 (1)原电池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较活泼的金属是_____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是_______极。(2)电解池由_____ _____ ______组成,其中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的极板叫____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的极板叫_____极。(3)原电池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电解池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在能量转化过程中,都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3.右图的装置会出现什么现象?依据是什么?并完成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二、总结与评价[总结]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电离是电解的前提。电解质的导电过程即是被电解过程。[评价]1.下列说法或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把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C.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度加快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2.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3.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从6.0变为3.0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氯气析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电极上析出银的质量大约是( )。A.27mg B.54mg C.108mg D.216mg.4.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确定它们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①当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上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A.A>B>C B.B>C>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