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 > 七年级生物教案 > 致同学们 教学设计(通用2篇)

致同学们 教学设计(通用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4

致同学们教学设计篇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课程,第一节课对学生以后能否学好历史这门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第一节课一定要上好,在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让他们对历史发生兴趣,从而喜爱这门课程,并能积极主动地来学习他,我们的目的也就过达到了。

--: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历史,有的同学肯定又有疑问了,什么是历史呢?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它都学习些什么呢?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怎样学习历史呢?

一、什么是历史

1、谈古论今

根据自己的认识谈什么是历史?你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小故事。

2、教师总结学生所学的,然后小结

历史是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我们这里所学的历史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这样说历史就是过去时。通俗地说,历史系某时某地由某人进行的某事或出现的某物。时、地、人、事、物,加上因、果,就是构成历史的诸要素。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中国历史,即讲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内容。

二、为什么学习历史

1、名人论史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汉]司马迁

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亚

历史使人智慧

──(英)培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唐)李世民

2、展现历史

运用多媒体展现中国历史的大致发展过程。(四大发明、长城、瓷器、唐诗宋词、近代中国圆明园遗址、中国近代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些要着重展示)

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同学们根据刚才所看到的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师: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它从几百万年前开始,连绵不断地发展前进,从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氏族部落融会成占据整个东亚大陆的伟大国家,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为人类贡献出了从儒家思想到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如此绚烂多彩的历史,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永放光芒。

祖国历史如此悠久辉煌,足以激起我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而近代以来祖国贫困落后、屡遭侵略的历史,则能激发我们奋进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

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还可以懂得做人的道理。历史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光耀千古,有的遗臭万年。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应当做什么样的人,不应当做什么样的人,应当怎样做人。近百年来勇于探索、历尽艰难、浴血奋战的革命先驱,他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刚毅的品格,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历史是一座璀璨的知识宝库,它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能够告诉我们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更能启迪我们正确认识未来和走向未来。了解祖国历史,是每一个公民必需的文化修养;了了解祖国历史,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应该具备的素质。作为祖国未来希望,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历史。

三、历史哪里来

1、寻找历史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哪么我们所学的历史从哪里来?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展示的认真思考回答。

(1)文物、古迹、遗址

(2)文字记录

四、怎样学历史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古今中外史事虽浩如烟海,超越万载时空,但并不难学习。老师在这里介绍一种方法,只要掌握它,就会渐渐入门:

学习历史的“六何”(6w)法

(1)何时(时间,when)

(2)何地(空间,where)

(3)何人(人物,who)

(4)何事(事物,what)

(5)何因(为何,why)

(6)如何(怎么,how)

教师:让我们一走进祖国的历史,共同来探索祖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吧。愿意吗?

致同学们教学设计篇2

分析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的“致同学们”一节,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科书内容文字优美、流畅,意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从身边的生物选材,同时紧跟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脉搏,既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又避免了因知识的陈旧而产生的乏味感。从标题、文字到选材都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究地学习等教育新理念。

分析学生

本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开学初在校军训一周,所以对一些生物现象和校园环境是比较熟悉的,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这些对教学是有利的。但他们对新学校的具体情况仍然较陌生,师生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加之普遍班额偏大,习惯了以前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这些都不利于新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根据新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要想达到激发学生热爱本学科,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着重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目的,就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所以课前放点音乐,以缩小师生间距离。但和谐民主并不等于自由散漫,因此课前也应制订相宜的课堂纪律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条例,记录学生的表现,便于组织教学。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调动其主动性、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另外,再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基于本节课的问题较多,应首先把学生暂时分成几个组,暂定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作合理的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或者代表汇报。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这种做法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初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及转变学习方式。

2.能力目标:训练思维、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材料器具:藤缠树的标本、磁带(校园歌曲)、录音机

教学实施步骤

1.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2.涉及报刊有关信息:列举事例,如:成都七中学生童一在世界生物知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说明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我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却没有,为什么?

(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3.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

(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欣赏: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爱生物的情感。)

5.探讨: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式学习。)

a)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b)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c)出示:藤缠树的标本。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

(如果学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后解答,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改变此现象。)

d)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

e)学校食堂周围的树干与其他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f)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g)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

h)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i)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

j)列举我校前任校长的肾衰竭疾病,探讨疾病问题,器官移植问题?

6.拓展: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

(在此引导学生找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查资料,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7.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占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后反馈

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后布置一篇题目为《你喜欢生物科学吗?》的文章,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通过作业反馈,全班53名学生有52名答喜欢。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致同学们 教学设计(通用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生物的分类

    第二节 (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能说出分类系统的7个阶层,知道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2...

  •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课题第十章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知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能力目标通过探究...

  • 人的生殖和发育复习课教案

    复习重点 1、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性器官及功能2、 受精作用发生的部位3、胚胎发育的过程及主要场所4、青春期发育的特征5、...

  •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2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

  •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2、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教学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心率、脉搏的...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考点归纳

    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特点: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用从生...

  •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二)

    〖教学目标〗1.知识:(1)解释细胞保持较小体积的原因;(2)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染色体数在分裂前后保持不变;(3)...

  •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变形虫、草履虫为例,描述细胞的生命活...

  • 《预防传染病》导学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病原体、传染病的的概念。2、传染病的特性及其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