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教案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从容说课
第一,第一节讲述世界的本原、本质问题。承认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既是一般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它包括两个框题,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先讲述自然界的客观性,再讲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第一节讲述的是它的第一方面,即物质与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第一节的思路不是消极地叙述自然与社会的客观性,而是在指出意识对自然和社会发生作用的同时,说明世界的客观性。尤其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哲学,好像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新奇、茫然,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讲究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他爱学,打好基础。
第二,第一框题的根本内容是,论述自然界的客观性。在教学方法上,在利用三大起源的科学材料说明“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时渗透了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对于“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一教学重、难点,精心设置疑问,让学生根据事例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第三,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客观性”,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
能力方面
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听取教师讲解和议论等途径,学习哲学理论对事例分析的方法,从而体会怎样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的思维。
觉悟方面
旗帜鲜明地进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特别是“以改造自然物”来看。
●教学难点
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然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物的形态、属性,这和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否矛盾。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为辅,交叉使用讲解、谈话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人类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什么?
[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一个出发点问题,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应了解“实际”,即客观物质世界。
[师]客观物质世界包括什么?
[生甲]山川湖泊,日月星辰,土地、森林、自然资源等。
[师]这些东西属于哪个领域?
[生乙]自然界。
[师]好。客观物质世界仅指自然界吗?
[生丙]还包括人类社会。
[师]第一节正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来说明世界的客观性的。我们首先来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
[讲授新课]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在讲授新课前应要求学生预习)
[师]请大家看书p6的1~2自然段,(2分钟)这两个自然段说明什么问题?
[生甲]人们很早就思考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回答了世界本质问题。
[师]好,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有许多观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兴趣的可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不过,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问题,下面,我们就先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谈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众望高级中学 杨旭课题: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一、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第一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它从根本上明确了唯物辩证...
第二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学法指导】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理解:(1)结合实例,在比较新旧事物中揭示出发展的实...
3.2 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
课标要求: 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能力目标:利...
第2课时 课程导入制假售假、合同违约、商业欺诈、劣质工程、偷税骗汇等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一、文化与生活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
课题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执笔人编写日期执行人执行日期三维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一、@§综合探究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综合探究主要有三个意图。第一,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5.3.1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重点】概念、判断、推理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①概念的内涵和...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〇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
【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识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原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⑵...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