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相关教案 > 综合性学习教案 >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58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篇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教学目的

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课前准备

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教师: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推荐网站:

戏曲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

咚咚锵中华戏曲网:

中华戏曲网:

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3春节戏曲晚会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活动课时:三课时

活动设计

1.让学生全部动起来:会唱的唱,会演的演,不会唱、演的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体会掌握知识的乐趣;

2.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

3.欣赏戏曲片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戏曲的无限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一、戏曲音乐,设场导入  

以戏曲音乐、画面等导入  活动,为本次活动营造浓郁的戏曲氛围。

二、戏曲知识,小组竞赛

1、必答题。

答题规则:每组连续回答五题,每题十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中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6)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手、眼、身、发、步。)。

(7)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8)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9)京剧四大名旦是谁?(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10)“旦”可分为哪几类?(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11)南派京剧的代表人物是谁?(周信芳。)

(12)四大徽班是指什么?(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合春班。)

(13)请你说出锡剧的一个经典曲目?(《珍珠塔》。)

(14)绿脸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草莽英雄。)

(15)“净”这个角色又可以分为什么?(大花脸和二花脸。)

(16)京剧诞生于什么时候?(清代乾隆时期。)

(17)丁是娥是哪个剧种的著名演员?(沪剧。)

(18)“阿庆嫂”是哪一部样板戏中的人物?(《沙家浜》。)

(19)“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

(20)请说出锡剧一个著名演员的名字。(王彬彬或梅兰珍。)

2、抢答题。

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时间30秒。

出示不同脸谱,要求学生根据脸谱,猜测人物。

3.连线题。

(1)红脸   代表猛智

黑脸   代表凶诈

绿脸   代表忠勇

白脸   代表草莽英雄

(2)越剧   严风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王彬彬

黄梅戏   常香玉

锡剧   梅兰芳

(3)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委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三、戏曲故事,你说我说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推举一两个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可提供以下主题供学生选择。

1、“戏曲”的涵义。

2、中国戏曲最早起源于哪些艺术形式?大约成熟于什么时代?

3、中国戏曲与文学(语文)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搜集你认为最优美的一段唱词;说出一位你认为是最优秀的戏剧作家)

4、聊一聊京剧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及京剧的脸谱知识。

(1)脸谱知识介绍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戏曲的虚拟动作

四、名段欣赏,感受提升

现场播放戏曲名段,让学生欣赏,从中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喜爱戏曲的情感。

五、家乡戏曲,交流体验

说一说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戏?并向大家推荐一曲。

六、“我与戏曲”,调查研究

目的是了解同学们及其家长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喜爱程度,旨在让学生明白:发扬光大中国的戏曲艺术人人有责。

七、总结存储,课外表演

(武原镇中学陆海峰)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篇2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二、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四、活动安排:设计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二)戏曲知识漫谈(三)戏曲知识竞赛;(四)戏曲演唱比赛。

第一课时 指导搜集材料

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

的相关材料。

三、学生分组,选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四、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

指导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时 戏曲知识漫谈

本课时拟采用师生以佳宾访谈的形式进行。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4、戏曲名剧、名家等。

二、戏曲名段赏析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第三课时戏曲知识竞赛

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竞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基础分100分,每答对一题加10分。根据答题成绩记活动得分。

附:竞赛题目

一、小组必答题

第一组: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                        (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   昆剧(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

(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             (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360多种)

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                                   (脸谱)

第三组: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后来他们兼收其他地方戏的精华,诞生了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                                        (京剧)

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    (手、眼、身、法、步)

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           (西皮、二黄)

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 (龙套)

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          (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

第四组: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

(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唱、念、做、打)

3、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剧种是——      (越剧)

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    (代表忠勇,含褒义)

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

(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选答题:

1、说唱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2、“参军”是曹操创建的一种官职的名称。魏晋南北朝多设置“参军”一职,是一种相当县一级的重要幕僚。著名诗人陶渊明和鲍照都做过“参军”。参军戏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它是继承古代的“优”的滑稽戏谑、巧言善辩的传统发展而来的。表演发展到由两个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请问:表演中被戏弄的角色是——      (参军)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今存一百多种)和优秀剧作家,你能说出作家中最杰出的是谁吗?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一生写有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有很高的国际影响。)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            

A《西厢记》   B《窦娥怨》    C《汉宫秋》         B

5、唐玄宗时大力鼓励戏剧,在宫中设立了“优伶”习艺班,自己有时也参与演出,旧时代的戏曲界把他视为戏剧的祖师爷,至今中国和日本都把戏剧界称为“梨园”。请问:把戏剧界称为“梨园”是因为——

A习艺班当时设置在梨园殿;B习艺班周围种植着许多梨树;C唐玄宗给习艺班定的名称。

6、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专为“伶官”立传,并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请问“伶官”是指——

A聪明伶俐的官员;B宫中的戏剧演员

7、中国戏曲表演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角色归为若干行当。“旦”角是女性角色,请说出“旦”角可分为哪几类?(三种即可)

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闺门旦、彩旦等。

8、“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              (净角)

9、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

A黄脸和白脸B蓝脸和绿脸C金脸和银脸

10、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

B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C西皮唱腔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1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向林黛玉称赞“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了呢!”的古代戏曲作品是——          (C)

A《窦娥怨》 B《牡丹亭》C《西厢记》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描写发生在西湖边上,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的戏曲剧目《白蛇传》,也是由四折戏构成。请问下面哪一折戏不属于《白蛇传》?

A《游湖借伞》B《盗仙草》C《断桥》D《劈山救母》      (D)

13、连线题:将下列剧种和著名演员用直线连接起来

越剧                    严凤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梅兰芳

黄梅戏                 常香玉

14、连线题:将下列京剧流派与表演风格用直线连接起来

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形象

15、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6、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剿匪的故事。扬子荣烈士的英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请问这部戏改编自作家曲波的哪部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

17、脸谱辨识题。说出画面上四个脸谱是哪四个戏曲人物。

18、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曲目名称。

19、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剧中人物名称。

20、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人物扮演者的名字。

第四课时    戏曲演唱比赛

学生自备伴奏带(光盘),有条件的可自己准备服装、道具。在班内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最后评出最佳演员,表扬加活动分。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篇3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赏析戏曲的方法。

3.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

4.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戏曲的资料,感受戏曲的魅力。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上网查阅。平时在家多听听戏曲,看看戏曲表演,和长辈聊聊戏曲方面的知识。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一组长,准备表演一段戏曲,画一张脸谱,自行制定竞赛口号和组名。

3.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设备,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好录音机、戏曲磁带、投影仪。设计思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次综合性活动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上图书馆查资料,用一节课的时间上网查资料,并做好记录,课后进行整理。

教师还应给学生分好小组,让每一小组自行决定各成员的任务,进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最后用一节课时间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这节课是前一阶段准备活动的成果展示,但决非最后的结果,它也是一个起点,希望学生能以此为契机,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漫谈中国戏曲

师: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那么你对她有多少了解呢?你看过、听过哪些戏?你知道哪些著名演员的名字?

学生自由回答,漫谈中国戏曲。

(这一环节意在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感情和知识上走近戏曲,为下面活动的展开作好铺垫。)

二、我和戏曲

师:刚才大家谈得都很好,对中国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在我们继续走近戏曲。

1.展示脸谱。

师:脸谱是戏曲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脸上涂满的油彩代表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大家都尝试着去做了几张脸谱,现在请你们给大家展示一下。

(各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脸谱作品,并作简单介绍,介绍作品代表的人物和表示的性格特点。师生掌声鼓励。)

2.我来一段。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一张张韵味十足的脸谱,各位同学都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天赋。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的戏曲联唱。

学生上台表演戏曲选段,表演前介绍选段名称、大致内容和扮演的角色。(师生鼓掌。)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戏曲的亲和力。脸谱制作、戏曲排练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作必要的指导。放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充分给学生信任,给学生表现的舞台。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学到了知识,和本来很陌生的戏曲拉近了距离:为下一步戏曲擂台赛的进行酝酿了感情。现场气氛空前高涨。)

三、戏曲知识擂台

师:刚才大家纷纷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脸谱,表演了自己喜欢的曲子。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考一考大家的戏曲知识。(记分员、记时员就位。)

(赛前各小组宣读竞赛口号,显示本小组必胜的信心,活跃现场气氛。)

1.必答题。

答题规则:每组连续回答五题,每题十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中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6)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手、眼、身、发、步。)。

(7)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8)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9)京剧四大名旦是谁?(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10)“旦”可分为哪几类?(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11)南派京剧的代表人物是谁?(周信芳。)

(12)四大徽班是指什么?(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合春班。)

(13)请你说出锡剧的一个经典曲目?(《珍珠塔》。)

(14)绿脸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草莽英雄。)

(15)“净”这个角色又可以分为什么?(大花脸和二花脸。)

(16)京剧诞生于什么时候?(清代乾隆时期。)

(17)丁是娥是哪个剧种的著名演员?(沪剧。)

(18)“阿庆嫂”是哪一部样板戏中的人物?(《沙家浜》。)

(19)“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

(20)请说出锡剧一个著名演员的名字。(王彬彬或梅兰珍。)

2.抢答题。

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时间30秒。

出示不同脸谱,要求学生根据脸谱,猜测人物。

3.连线题。

(1)红脸代表猛智

黑脸代表凶诈

绿脸代表忠勇

白脸代表草莽英雄

(2)越剧严风英

京剧袁雪芬

豫剧王彬彬

黄梅戏常香玉

锡剧梅兰芳

(3)梅派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委婉的风格

程派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尚派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4.欣赏《林海雪原》片段,思考:

(1)从这段表演中,可以看出杨子荣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2)戏曲“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这一特点在这一段表演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3)你觉得这段戏曲哪些地方很美?

动作美——舞蹈艺术

唱词美——文学艺术

小结:中国戏曲艺术就是这样一门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我们欣赏戏曲,就可以从人物的角度,从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的角度进行欣赏。

(新课标非常强调“自主”和“体验”。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领略戏曲艺术之美,自己总结出欣赏戏曲艺术的方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我为戏曲出一策

师:现实生活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那么,戏曲的出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来振兴中国戏曲?请大家出谋划策。(小组讨论,为戏曲的振兴出谋划策。全班交流。)

师:刚才大家纷纷对如何振兴中国戏曲提出了自己的点子,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来中国戏曲的春天。

(新课标重探究、重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讨论如何振兴中国戏曲这一沉重的话题,就是要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一种社会责任感。结果的可行性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参与了,收获了。)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篇4

了 解 戏 曲,关 注 戏 曲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授课人:林敏冬

活动目的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关注戏曲的发展。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2、制作课件,介绍戏曲知识。

3、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4、推荐网站:

戏曲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

咚咚锵中华戏曲网:

中华戏曲网:

梨园春戏曲在线:

5、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活动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有一句话赢得了世人普遍的赞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真正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特色的东西,才是最具有生命力,最能打动人的。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二)展示、交流戏曲知识: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制作的课件,并欣赏一些戏曲名段,从中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戏曲,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喜爱戏曲的情感。

1、京剧——第六学习小组

2、川剧——第三学习小组

3、昆剧——第一学习小组

4、黄梅戏——第五学习小组

5、粤剧——第二学习小组

6、潮剧——第四学习小组

(三)广告词设计:

为你们小组介绍的剧种设计一段广告词,要求围绕它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做到言简意明,让大家都能记住你介绍的戏曲。

(四)戏曲知识考查:

(五)关注戏曲——我与中国戏曲: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音响的普及,流行音乐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不少地方剧团纷纷关门或转向,真正的戏迷也越来越少,联系现实,展开讨论:对中国戏曲的看法。(提示可从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等方面展开讨论)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发扬光大中国的戏曲艺术人人有责。

(六)戏曲欣赏:

播放一些戏曲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品味,亲自体验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七)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收获吗?让我们齐唱一曲结束今天的上课。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篇5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二、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四、活动安排:设计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二)戏曲知识漫谈(三)戏曲知识竞赛;(四)戏曲演唱比赛。

第一课时  指导搜集材料

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

的相关材料。

三、学生分组,选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四、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

指导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时  戏曲知识漫谈

本课时拟采用师生以佳宾访谈的形式进行。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4、戏曲名剧、名家等。

二、戏曲名段赏析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第三课时 戏曲知识竞赛

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竞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基础分100分,每答对一题加10分。根据答题成绩记活动得分。

附:竞赛题目

一、小组必答题

第一组: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                         (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    昆剧(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 

(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 (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              (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 (360多种)

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                                    (脸谱)

第三组: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后来他们兼收其他地方戏的精华,诞生了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                                         (京剧)

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     (手、眼、身、法、步)

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            (西皮、二黄)

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  (龙套)

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           (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

第四组: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 

(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 (唱、念、做、打)

3、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剧种是——       (越剧)

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     (代表忠勇,含褒义)

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

(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选答题:

1、说唱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2、“参军”是曹操创建的一种官职的名称。魏晋南北朝多设置“参军”一职,是一种相当县一级的重要幕僚。著名诗人陶渊明和鲍照都做过“参军”。参军戏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它是继承古代的“优”的滑稽戏谑、巧言善辩的传统发展而来的。表演发展到由两个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请问:表演中被戏弄的角色是——       (参军)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今存一百多种)和优秀剧作家,你能说出作家中最杰出的是谁吗?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一生写有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有很高的国际影响。)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             

a《西厢记》    b《窦娥怨》     c《汉宫秋》          b

5、唐玄宗时大力鼓励戏剧,在宫中设立了“优伶”习艺班,自己有时也参与演出,旧时代的戏曲界把他视为戏剧的祖师爷,至今中国和日本都把戏剧界称为“梨园”。请问:把戏剧界称为“梨园”是因为——

a习艺班当时设置在梨园殿;b习艺班周围种植着许多梨树;c唐玄宗给习艺班定的名称。

6、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专为“伶官”立传,并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请问“伶官”是指——

a 聪明伶俐的官员;b 宫中的戏剧演员

7、中国戏曲表演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角色归为若干行当。“旦”角是女性角色,请说出 “旦”角可分为哪几类?(三种即可)

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闺门旦、彩旦等。

8、“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               (净角)

9、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

a 黄脸和白脸 b 蓝脸和绿脸 c 金脸和银脸 

10、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 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

b 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c 西皮唱腔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1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向林黛玉称赞“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了呢!”的古代戏曲作品是——           (c)

a 《窦娥怨》  b 《牡丹亭》 c 《西厢记》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描写发生在西湖边上,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的戏曲剧目《白蛇传》,也是由四折戏构成。请问下面哪一折戏不属于《白蛇传》?

a 《游湖借伞》 b 《盗仙草》c 《断桥》d 《劈山救母》       (d)

13、连线题:将下列剧种和著名演员用直线连接起来

越剧                     严凤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梅兰芳

黄梅戏                  常香玉

14、连线题:将下列京剧流派与表演风格用直线连接起来

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形象

15、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6、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剿匪的故事。扬子荣烈士的英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请问这部戏改编自作家曲波的哪部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

17、脸谱辨识题。说出画面上四个脸谱是哪四个戏曲人物。

18、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曲目名称。

19、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剧中人物名称。

20、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人物扮演者的名字。

第四课时     戏曲演唱比赛

学生自备伴奏带(光盘),有条件的可自己准备服装、道具。在班内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最后评出最佳演员,表扬加活动分。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篇6

一、活动目标:

二、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四、活动安排:设计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二)戏曲知识漫谈(三)戏曲知识竞赛;(四)戏曲演唱比赛。

第一课时 指导搜集材料

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

的相关材料。

三、学生分组,选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四、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

指导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时 戏曲知识漫谈

本课时拟采用师生以佳宾访谈的形式进行。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4、戏曲名剧、名家等。

二、戏曲名段赏析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第三课时戏曲知识竞赛

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竞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基础分100分,每答对一题加10分。根据答题成绩记活动得分。

附:竞赛题目

一、小组必答题

第一组: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                        (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   昆剧(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

(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             (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360多种)

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                                   (脸谱)

第三组: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后来他们兼收其他地方戏的精华,诞生了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                                        (京剧)

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    (手、眼、身、法、步)

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           (西皮、二黄)

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 (龙套)

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          (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

第四组: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

(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唱、念、做、打)

3、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剧种是——      (越剧)

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    (代表忠勇,含褒义)

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

(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选答题:

1、说唱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2、“参军”是曹操创建的一种官职的名称。魏晋南北朝多设置“参军”一职,是一种相当县一级的重要幕僚。著名诗人陶渊明和鲍照都做过“参军”。参军戏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它是继承古代的“优”的滑稽戏谑、巧言善辩的传统发展而来的。表演发展到由两个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请问:表演中被戏弄的角色是——      (参军)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今存一百多种)和优秀剧作家,你能说出作家中最杰出的是谁吗?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一生写有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有很高的国际影响。)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            

A《西厢记》   B《窦娥怨》    C《汉宫秋》         B

5、唐玄宗时大力鼓励戏剧,在宫中设立了“优伶”习艺班,自己有时也参与演出,旧时代的戏曲界把他视为戏剧的祖师爷,至今中国和日本都把戏剧界称为“梨园”。请问:把戏剧界称为“梨园”是因为——

A习艺班当时设置在梨园殿;B习艺班周围种植着许多梨树;C唐玄宗给习艺班定的名称。

6、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专为“伶官”立传,并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请问“伶官”是指——

A聪明伶俐的官员;B宫中的戏剧演员

7、中国戏曲表演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角色归为若干行当。“旦”角是女性角色,请说出“旦”角可分为哪几类?(三种即可)

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闺门旦、彩旦等。

8、“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              (净角)

9、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

A黄脸和白脸B蓝脸和绿脸C金脸和银脸

10、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

B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C西皮唱腔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1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向林黛玉称赞“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了呢!”的古代戏曲作品是——          (C)

A《窦娥怨》 B《牡丹亭》C《西厢记》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描写发生在西湖边上,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的戏曲剧目《白蛇传》,也是由四折戏构成。请问下面哪一折戏不属于《白蛇传》?

A《游湖借伞》B《盗仙草》C《断桥》D《劈山救母》      (D)

13、连线题:将下列剧种和著名演员用直线连接起来

越剧                    严凤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梅兰芳

黄梅戏                 常香玉

14、连线题:将下列京剧流派与表演风格用直线连接起来

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形象

15、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6、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剿匪的故事。扬子荣烈士的英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请问这部戏改编自作家曲波的哪部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

17、脸谱辨识题。说出画面上四个脸谱是哪四个戏曲人物。

18、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曲目名称。

19、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剧中人物名称。

20、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人物扮演者的名字。

第四课时    戏曲演唱比赛

学生自备伴奏带(光盘),有条件的可自己准备服装、道具。在班内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最后评出最佳演员,表扬加活动分。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篇7

实践学校:琼海市华侨中学

学生年级:七年级

指导老师:吴荣

一、主题的确定

本课题的选择是从与七年级学生的一次谈话而引起的,当时他们虽然学了“中国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课,却都在抱怨:课本上说了那么多戏曲,可我们一种也不懂。同学们在谈话中都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一方面,因为绝大多数同学都来自乡镇,经常听爷爷、奶奶哼几句,有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对于戏曲方面的知识知道得实在太少了。经过班级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关注戏曲”这一主题。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活动总目标:

1、            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2、            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含义;

3、            学会欣赏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戏曲;

4、            了解一些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            了解当地有关戏曲文化的现状。

情感目标:

1、                 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3、                 激发大家热爱戏曲,为家乡戏曲献计献策的激情。

能力目标:

1、            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

2、            学会写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

3、            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5、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力求培养“自我?社会“的认识观。

三、确立活动小组

课题确定以后,活动正式开始了。为了活动进行的方便,我们的活动小组马上成立了。根据初一(1)班学生都是住校生的特点,在征求学生意见后,就以寝室为单位,将五个寝室编为五个小组。

第一组:301寝室蒋费炳、吴建伟等10人

第二组:302寝室陆诚斌、徐群荣等10人

第三组:410寝室张洁、鲁晓丽等10人

第四组:411寝室沈琳、郑曹颖等10人

第五组:412寝室庄颖、刘湘等10人

四、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查询、积累资料

(一)、活动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问老师、采访社区戏迷等方法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发现当今社会在戏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活动地点:乡镇、学校图书馆(室)、电脑房(上网查询)、音乐教师办公室、镇上的“戏迷角”、乡村录象室、音像资料市场、高震声爷爷家等地方。

(二)、活动流程:

1、各小组到乡镇、学校图书馆(室)摘录戏曲方面的知识(如:戏曲的概念,戏曲的特点,戏曲的种类等等);

2、各小组到电脑房、网吧等地方查询有关戏曲方面的资料,并下载一些戏曲片段;(如咚咚锵网站、神州戏曲网、戏曲摇篮、梨园春戏曲在线网等等)

网站名称资料内容下载片段

咚咚锵网站戏曲e文、昆曲e文、名家名段、京剧ABC等《霸王别姬》等

CCTV戏曲频道名剧欣赏、梨园漫话、戏曲人物等《玉堂春》等

梨园春戏曲梨园动向、戏曲欣赏等《九斤姑娘》等

神州戏曲网地方戏曲、戏曲擂台、经典剧目等《状元府》等

4、                 第二小组的陆诚斌等10位同学分别采访了五个乡镇的录象室,了解老人爱看的戏曲节目;有的还聆听了老人们的演唱呢。

地点时间老人爱看的剧种剧名

观音桥小店04、4、15越剧、京剧《五女拜寿》(越剧)

沙家浜录像室04、4、21越剧、黄梅戏《天仙配》(黄梅戏)

东浜录像室04、4、27越剧、沪剧《红楼梦》(越剧)

新塍陆家桥录像室04、5、2越剧、京剧《智取威虎山》(京剧)

我们的体会:戏曲的流行与所处的地域位置有关。

老人们的希望:希望镇政府能恢复原有的老剧院,多些现场表演。

4、第三小组张洁、鲁晓丽等10位同学到镇上的“戏迷角”、高震声爷爷家访问,了解本地戏曲文化情况,寻求对策(他们设计了一组采访题目,认真作好记载,写好采访日记。)

(1)、流传在本镇的剧种有哪些?老人们最喜爱的剧种是什么?

(2)、镇上有没有剧团?(以前呢)有名气的艺人有吗?

(3)、对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唱戏有什么看法?

(4)、对现今的戏曲文化有什么看法?怎样振兴本镇的戏曲文化?

5、第一小组的蒋费炳、吴建伟等10名同学在音乐室听老师弹唱十几种戏剧,欣赏了《中国戏曲名家名段》VCD中的《徐九经》、《四郎探母》等,还学唱了京剧片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等。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讨论分析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

2、学会合作与交流。

(二)、活动流程:

1、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2、在探究中继续收集、整理资料;进行以“戏曲”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3、各组整理研究成果并撰写体会文章

第三阶段:互相交流展示成果

(一)、活动目标:

1、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对研究成果有成功感、自信心;

3、总结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喜悦。

(二)、活动流程:

1、各小组展示阶段性成果;

(1)、欣赏戏曲磁带;

(2)、看VCD和下载的戏曲片段,进行模仿秀比赛;

(3)、展示京剧中的脸谱,了解脸谱中的象征意义;

2、各小组参加知识竞赛,体验劳动成果;

3、拟定方案,进行社区宣传,寻找振兴地方戏曲文化的途径。

(1)、将收集到的资料写成文章投到广播站作一次专题栏目;

(2)、制作卡片、小报,分小组深入街道、农村、公共场所宣传有关戏曲知识,了解戏曲文化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3)、向镇政府写建议书,希望政府重视戏曲文化建设;

(4)设计公益广告,呼吁人们重视地方戏曲文化。

附:向镇人民政府提出的“振兴地方戏曲文化”建议书的概要:

尊敬的镇人民政府:

我们是中学初一(1)班的学生,我们在对地方戏曲文化的调查研究活动过程 中,发现新塍镇的许多文化设施正在遭到破坏。为了振兴地方戏曲文化,我们向政府提出三条建议:

(1)、关闭街上的麻将馆,多增加些有利于戏曲文化发展的文化设施;(如老剧院)

(2)、多向居民、村民宣传传统的戏曲文化,宏扬传统美德,抵制各种腐朽思想;

(3)、为居民、村民多提供一些表演的舞台,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此致

敬礼

初一(1)班全体学生

2005年1月8日

五、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花絮

(一)、小组活动的开展很有成效

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大家就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讨论怎样进行研究,从哪些方面着手,到哪里查资料、利用哪些时间查询,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地点离学校近的,就利用活动课、中午;离学校远的,就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这样,他们有的泡图书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的网上下载,每发现一种教科书上所没有的戏曲就惊喜异常,能下载的都下载下来,一一品味;有的通过采访一些镇上、村里的老戏迷,了解本地戏曲文化的现状。

返校后,同学们集体讨论,互相交流信息和活动感受,把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一起研究。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如知道戏曲的种类不局限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通过网上下载,购买音像资料等,对许多戏曲的唱腔特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每个同学都能哼两段不同的曲种;有几个女同学还偷偷地喜欢上了越剧,唱得有声有色,想考越剧学院呢。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各学科的整合。如请教音乐老师,学到了许多音乐方面的知识,把戏曲与音乐融合在一起;采访老戏迷、高爷爷运用了语文学科的口语交际,写出许多质量较高的体会文章,提高了写作能力;上网查询运用了信息技术知识;列表运用数据对比来分析本地戏曲文化现状用了数学内容等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把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二)、知识竞赛的热烈场面

由于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音像作品,因此在知识竞赛上同学们表现出惊人的知识面。他们回答时不看任何资料,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题目学生都回答出来了。这里是知识竞赛的一段实录:

师:今天我们围绕“关注戏曲”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参赛的同学将面临三种题型的考验,分别是三道10分必答题,10分抢答题,20分抢答题。抢答题答对加上相应的分数,答错倒扣相应的分数。下面请301室的同学听清题目:黄梅戏之名的由来是因为其发源于什么地方?

生:湖北的黄梅县。

师:回答正确加10分,生可分为哪几种?

生(想了十秒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掌声)

师:回答正确加10分,我国戏曲行当中的“净”,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的代表脸谱是谁?

生:包拯。

师:回答正确加10分,脸谱中的红脸含有褒义,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迟疑了好一会儿,在全班同学倒数到2时才回答出):忠勇。(热烈掌声)

师:回答正确加10分,我国戏曲四大行当中的丑,俗称为什么?

生:小花脸。

师:回答正确加10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通用1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