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58
了 解 戏 曲,关 注 戏 曲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关注戏曲的发展。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准备]
1、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2、制作课件,介绍戏曲知识。
3、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4、推荐网站:
戏曲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
咚咚锵中华戏曲网:
中华戏曲网:
梨园春戏曲在线:
5、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有一句话赢得了世人普遍的赞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真正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特色的东西,才是最具有生命力,最能打动人的。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二)展示、交流戏曲知识: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制作的课件,并欣赏一些戏曲名段,从中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戏曲,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喜爱戏曲的情感。
1、京剧——第六学习小组
2、川剧——第三学习小组
3、昆剧——第一学习小组
4、黄梅戏——第五学习小组
5、粤剧——第二学习小组
6、潮剧——第四学习小组
(三)广告词设计:
为你们小组介绍的剧种设计一段广告词,要求围绕它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做到言简意明,让大家都能记住你介绍的戏曲。
(四)戏曲知识考查:
(五)关注戏曲——我与中国戏曲: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音响的普及,流行音乐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不少地方剧团纷纷关门或转向,真正的戏迷也越来越少,联系现实,展开讨论:对中国戏曲的看法。(提示可从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等方面展开讨论)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发扬光大中国的戏曲艺术人人有责。
(六)戏曲欣赏:
播放一些戏曲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品味,亲自体验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七)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收获吗?让我们齐唱一曲结束今天的上课。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 ]
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二)戏曲知识漫谈(三)戏曲知识竞赛;(四)戏曲演唱比赛。
[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指导搜集材料
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
的相关材料。
三、学生分组,选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四、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
指导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时戏曲知识漫谈
本课时拟采用师生以佳宾访谈的形式进行。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4、戏曲名剧、名家等。
二、戏曲名段赏析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第三课时戏曲知识竞赛
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竞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基础分100分,每答对一题加10分。根据答题成绩记活动得分。
附:竞赛题目
一、小组必答题
第一组: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 (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 昆剧(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
(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 (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360多种)
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 (脸谱)
第三组: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后来他们兼收其他地方戏的精华,诞生了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 (京剧)
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 (手、眼、身、法、步)
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 (西皮、二黄)
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 (龙套)
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 (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
第四组: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
(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唱、念、做、打)
3、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剧种是—— (越剧)
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 (代表忠勇,含褒义)
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
(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选答题:
1、说唱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2、“参军”是曹操创建的一种官职的名称。魏晋南北朝多设置“参军”一职,是一种相当县一级的重要幕僚。著名诗人陶渊明和鲍照都做过“参军”。参军戏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它是继承古代的“优”的滑稽戏谑、巧言善辩的传统发展而来的。表演发展到由两个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请问:表演中被戏弄的角色是—— (参军)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今存一百多种)和优秀剧作家,你能说出作家中最杰出的是谁吗?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一生写有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有很高的国际影响。)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
A《西厢记》 B《窦娥怨》 C《汉宫秋》 B
5、唐玄宗时大力鼓励戏剧,在宫中设立了“优伶”习艺班,自己有时也参与演出,旧时代的戏曲界把他视为戏剧的祖师爷,至今中国和日本都把戏剧界称为“梨园”。请问:把戏剧界称为“梨园”是因为——
A习艺班当时设置在梨园殿;B习艺班周围种植着许多梨树;C唐玄宗给习艺班定的名称。
6、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专为“伶官”立传,并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请问“伶官”是指——
A聪明伶俐的官员;B宫中的戏剧演员
7、中国戏曲表演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角色归为若干行当。“旦”角是女性角色,请说出“旦”角可分为哪几类?(三种即可)
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闺门旦、彩旦等。
8、“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 (净角)
9、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
A黄脸和白脸B蓝脸和绿脸C金脸和银脸
10、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
B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C西皮唱腔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1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向林黛玉称赞“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了呢!”的古代戏曲作品是—— (C)
A《窦娥怨》 B《牡丹亭》C《西厢记》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描写发生在西湖边上,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的戏曲剧目《白蛇传》,也是由四折戏构成。请问下面哪一折戏不属于《白蛇传》?
A《游湖借伞》B《盗仙草》C《断桥》D《劈山救母》 (D)
13、连线题:将下列剧种和著名演员用直线连接起来
越剧 严凤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梅兰芳
黄梅戏 常香玉
14、连线题:将下列京剧流派与表演风格用直线连接起来
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形象
15、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6、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剿匪的故事。扬子荣烈士的英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请问这部戏改编自作家曲波的哪部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
17、脸谱辨识题。说出画面上四个脸谱是哪四个戏曲人物。
18、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曲目名称。
19、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剧中人物名称。
20、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人物扮演者的名字。
第四课时戏曲演唱比赛
学生自备伴奏带(光盘),有条件的可自己准备服装、道具。在班内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最后评出最佳演员,表扬加活动分。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赏析戏曲的方法。
3.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
4.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 ]
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戏曲的资料,感受戏曲的魅力。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上网查阅。平时在家多听听戏曲,看看戏曲表演,和长辈聊聊戏曲方面的知识。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一组长,准备表演一段戏曲,画一张脸谱,自行制定竞赛口号和组名。
3.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设备,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好录音机、戏曲磁带、投影仪。
[设计思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次综合性活动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上图书馆查资料,用一节课的时间上网查资料,并做好记录,课后进行整理。
教师还应给学生分好小组,让每一小组自行决定各成员的任务,进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最后用一节课时间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这节课是前一阶段准备活动的成果展示,但决非最后的结果,它也是一个起点,希望学生能以此为契机,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程实施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二、欣赏戏曲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还是亲口尝一尝,那么咱们今天就先欣赏几句唱腔,咂摸一下戏曲的滋味儿吧!
(教师演示,欣赏几个戏曲片段)
师:怎么样?大家品出点儿味儿了吧?谁能说一下自己的感觉?
(学生举手,指名回答。)
师:大家的感觉挺真切的。刚才大家谈的这些涉及到了戏曲的唱腔、戏曲的剧种、戏曲的服装、道具等有关的知识,那么要想把这些方面了解得更全面、更具体,大家可以访问一个奇妙的小网站——《戏曲大舞台》。它会告诉你许多许多。
三、戏曲表演
刚才大家欣赏了几段优美的戏曲段子,听别人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同学们一定心里痒痒的,也想上台一试身手。俗话说得好,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尝一尝。那么要知道戏曲的韵味,最好亲口唱一唱,现在就请同学们行动起来,粉墨登场!
四、出示脸谱
师:脸谱是戏曲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脸上涂满的油彩代表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大家都尝试着去做了几张脸谱,现在请你们给大家展示一下。
(各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脸谱作品,并作简单介绍,介绍作品代表的人物和表示的性格特点。师生掌声鼓励。)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戏曲的亲和力。脸谱制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作必要的指导。放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充分给学生信任,给学生表现的舞台。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学到了知识,和本来很陌生的戏曲拉近了距离:为下一步戏曲擂台赛的进行酝酿了感情。现场气氛空前高涨。)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一张张韵味十足的脸谱,各位同学都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天赋。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分小组收集整理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相信同学们已经胸有成竹,要一较高下了。下面我们就进入本活动课的——智者为王。由请我们的小主持人!
五、戏曲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有学生来主持。
1、主持人公布比赛规则
读完题目说开始后方可举手抢答,每小组每题只有一次答题机会,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请看大屏幕
1.必答题。
2.抢答题。
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时间30秒。
六、出谋划策:
刚才我们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也欣赏了戏曲的名段,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它博大的内涵,悠长的韵味,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同学们面对此现象,你们开动脑筋,谈一谈,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
师:刚才大家纷纷对如何振兴中国戏曲提出了自己的点子,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来中国戏曲的春天。新课标重探究、重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讨论如何振兴中国戏曲这一沉重的话题,就是要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一种社会责任感。结果的可行性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参与了,收获了
七、小结(音乐)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了解、熟悉了戏曲;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对祖国的民族艺术更加产生了深切的喜爱。
一声声戏曲清音,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荡漾在我们心际,
一个个戏曲片段,如春日里融融的阳光,洒遍了我们的心头,
让我们怀着对戏曲的好奇和神往,去对戏曲作进一步的探索吧!
了 解 戏 曲,关 注 戏 曲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关注戏曲的发展。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准备]
1、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2、制作课件,介绍戏曲知识。
3、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4、推荐网站:
戏曲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
咚咚锵中华戏曲网:
中华戏曲网:
梨园春戏曲在线:
5、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有一句话赢得了世人普遍的赞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真正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特色的东西,才是最具有生命力,最能打动人的。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二)展示、交流戏曲知识: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制作的课件,并欣赏一些戏曲名段,从中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戏曲,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喜爱戏曲的情感。
1、京剧——第六学习小组
2、川剧——第三学习小组
3、昆剧——第一学习小组
4、黄梅戏——第五学习小组
5、粤剧——第二学习小组
6、潮剧——第四学习小组
(三)广告词设计:
为你们小组介绍的剧种设计一段广告词,要求围绕它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做到言简意明,让大家都能记住你介绍的戏曲。
(四)戏曲知识考查:
(五)关注戏曲——我与中国戏曲: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音响的普及,流行音乐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不少地方剧团纷纷关门或转向,真正的戏迷也越来越少,联系现实,展开讨论:对中国戏曲的看法。(提示可从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等方面展开讨论)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发扬光大中国的戏曲艺术人人有责。
(六)戏曲欣赏:
播放一些戏曲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品味,亲自体验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七)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收获吗?让我们齐唱一曲结束今天的上课。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赏析戏曲的方法。
3.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
4.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 ]
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戏曲的资料,感受戏曲的魅力。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上网查阅。平时在家多听听戏曲,看看戏曲表演,和长辈聊聊戏曲方面的知识。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一组长,准备表演一段戏曲,画一张脸谱,自行制定竞赛口号和组名。
3.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设备,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好录音机、戏曲磁带、投影仪。
[设计思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次综合性活动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上图书馆查资料,用一节课的时间上网查资料,并做好记录,课后进行整理。
教师还应给学生分好小组,让每一小组自行决定各成员的任务,进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最后用一节课时间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这节课是前一阶段准备活动的成果展示,但决非最后的结果,它也是一个起点,希望学生能以此为契机,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一、漫谈中国戏曲
师: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那么你对她有多少了解呢?你看过、听过哪些戏?你知道哪些著名演员的名字?
学生自由回答,漫谈中国戏曲。
(这一环节意在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感情和知识上走近戏曲,为下面活动的展开作好铺垫。)
二、我和戏曲
师:刚才大家谈得都很好,对中国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在我们继续走近戏曲。
1.展示脸谱。
师:脸谱是戏曲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脸上涂满的油彩代表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大家都尝试着去做了几张脸谱,现在请你们给大家展示一下。
(各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脸谱作品,并作简单介绍,介绍作品代表的人物和表示的性格特点。师生掌声鼓励。)
2.我来一段。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一张张韵味十足的脸谱,各位同学都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天赋。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的戏曲联唱。
学生上台表演戏曲选段,表演前介绍选段名称、大致内容和扮演的角色。(师生鼓掌。)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戏曲的亲和力。脸谱制作、戏曲排练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作必要的指导。放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充分给学生信任,给学生表现的舞台。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学到了知识,和本来很陌生的戏曲拉近了距离:为下一步戏曲擂台赛的进行酝酿了感情。现场气氛空前高涨。)
三、戏曲知识擂台
师:刚才大家纷纷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脸谱,表演了自己喜欢的曲子。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考一考大家的戏曲知识。(记分员、记时员就位。)
(赛前各小组宣读竞赛口号,显示本小组必胜的信心,活跃现场气氛。)
1.必答题。
答题规则:每组连续回答五题,每题十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中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6)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手、眼、身、发、步。)。
(7)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8)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9)京剧四大名旦是谁?(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10)“旦”可分为哪几类?(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11)南派京剧的代表人物是谁?(周信芳。)
(12)四大徽班是指什么?(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合春班。)
(13)请你说出锡剧的一个经典曲目?(《珍珠塔》。)
(14)绿脸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草莽英雄。)
(15)“净”这个角色又可以分为什么?(大花脸和二花脸。)
(16)京剧诞生于什么时候?(清代乾隆时期。)
(17)丁是娥是哪个剧种的著名演员?(沪剧。)
(18)“阿庆嫂”是哪一部样板戏中的人物?(《沙家浜》。)
(19)“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
(20)请说出锡剧一个著名演员的名字。(王彬彬或梅兰珍。)
2.抢答题。
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时间30秒。
出示不同脸谱,要求学生根据脸谱,猜测人物。
3.连线题。
(1)红脸代表猛智
黑脸代表凶诈
绿脸代表忠勇
白脸代表草莽英雄
(2)越剧严风英
京剧袁雪芬
豫剧王彬彬
黄梅戏常香玉
锡剧梅兰芳
(3)梅派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委婉的风格
程派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尚派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4.欣赏《林海雪原》片段,思考:
(1)从这段表演中,可以看出杨子荣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2)戏曲“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这一特点在这一段表演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3)你觉得这段戏曲哪些地方很美?
动作美——舞蹈艺术
唱词美——文学艺术
小结:中国戏曲艺术就是这样一门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我们欣赏戏曲,就可以从人物的角度,从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的角度进行欣赏。
(新课标非常强调“自主”和“体验”。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领略戏曲艺术之美,自己总结出欣赏戏曲艺术的方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我为戏曲出一策
师:现实生活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那么,戏曲的出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来振兴中国戏曲?请大家出谋划策。(小组讨论,为戏曲的振兴出谋划策。全班交流。)
师:刚才大家纷纷对如何振兴中国戏曲提出了自己的点子,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来中国戏曲的春天。
(新课标重探究、重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讨论如何振兴中国戏曲这一沉重的话题,就是要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一种社会责任感。结果的可行性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参与了,收获了。)
[教学目标 ]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 ]
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二)戏曲知识漫谈(三)戏曲知识竞赛;(四)戏曲演唱比赛。
[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指导搜集材料
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
的相关材料。
三、学生分组,选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四、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
指导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时戏曲知识漫谈
本课时拟采用师生以佳宾访谈的形式进行。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4、戏曲名剧、名家等。
二、戏曲名段赏析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第三课时戏曲知识竞赛
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竞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基础分100分,每答对一题加10分。根据答题成绩记活动得分。
附:竞赛题目
一、小组必答题
第一组: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 (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 昆剧(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
(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 (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360多种)
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 (脸谱)
第三组: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后来他们兼收其他地方戏的精华,诞生了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 (京剧)
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 (手、眼、身、法、步)
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 (西皮、二黄)
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 (龙套)
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 (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
第四组: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
(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唱、念、做、打)
3、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剧种是—— (越剧)
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 (代表忠勇,含褒义)
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
(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选答题:
1、说唱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2、“参军”是曹操创建的一种官职的名称。魏晋南北朝多设置“参军”一职,是一种相当县一级的重要幕僚。著名诗人陶渊明和鲍照都做过“参军”。参军戏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它是继承古代的“优”的滑稽戏谑、巧言善辩的传统发展而来的。表演发展到由两个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请问:表演中被戏弄的角色是—— (参军)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今存一百多种)和优秀剧作家,你能说出作家中最杰出的是谁吗?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一生写有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有很高的国际影响。)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
A《西厢记》 B《窦娥怨》 C《汉宫秋》 B
5、唐玄宗时大力鼓励戏剧,在宫中设立了“优伶”习艺班,自己有时也参与演出,旧时代的戏曲界把他视为戏剧的祖师爷,至今中国和日本都把戏剧界称为“梨园”。请问:把戏剧界称为“梨园”是因为——
A习艺班当时设置在梨园殿;B习艺班周围种植着许多梨树;C唐玄宗给习艺班定的名称。
6、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专为“伶官”立传,并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请问“伶官”是指——
A聪明伶俐的官员;B宫中的戏剧演员
7、中国戏曲表演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角色归为若干行当。“旦”角是女性角色,请说出“旦”角可分为哪几类?(三种即可)
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闺门旦、彩旦等。
8、“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 (净角)
9、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
A黄脸和白脸B蓝脸和绿脸C金脸和银脸
10、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
B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C西皮唱腔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1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向林黛玉称赞“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了呢!”的古代戏曲作品是—— (C)
A《窦娥怨》 B《牡丹亭》C《西厢记》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描写发生在西湖边上,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的戏曲剧目《白蛇传》,也是由四折戏构成。请问下面哪一折戏不属于《白蛇传》?
A《游湖借伞》B《盗仙草》C《断桥》D《劈山救母》 (D)
13、连线题:将下列剧种和著名演员用直线连接起来
越剧 严凤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梅兰芳
黄梅戏 常香玉
14、连线题:将下列京剧流派与表演风格用直线连接起来
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形象
15、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6、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剿匪的故事。扬子荣烈士的英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请问这部戏改编自作家曲波的哪部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
17、脸谱辨识题。说出画面上四个脸谱是哪四个戏曲人物。
18、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曲目名称。
19、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剧中人物名称。
20、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人物扮演者的名字。
第四课时戏曲演唱比赛
学生自备伴奏带(光盘),有条件的可自己准备服装、道具。在班内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最后评出最佳演员,表扬加活动分。
《戏曲大舞台》案例
【个人简历】
王麦喜,男,汉族,1971年6月出生于焦作市山阳区恩村乡。毕业于焦作教育学院中文专业。1989年8月分配至山阳区定和学校任教.2002年3月到焦作市龙源湖学校任教至今。本人爱好广泛,尤喜书法、美术和朗诵艺术,多次在教师书法比赛中和市普通话比赛中获奖。1998年加入焦作市硬笔书法协会。任教十几年来,默默无闻地苦耕于教学第一线,崇尚返朴归真的教学风格。利用自身特长录制了课文朗读磁带,辅助教学效果良好。撰写论文《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和《要重视写作文批改记录》均获山阳区论文一等奖。课堂实录《黄河,母亲河》被收入《走进课改的山阳》一书中。2002年10月所作公开课《漫游语文世界》(综合学习活动课)受到省、市教研室的好评。
【教育理念】
返朴归真,关注成长。
【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样式——戏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活动程序:
1、学生在课内外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同学、老师互相交流;
2、在硬纸或蛋壳上绘制戏曲脸谱,制成小工艺品;课外试着学唱一小段戏;
3、灵活运用自己搜集和与同学交流得来的戏曲资料,办一份手抄报——《戏曲大舞台》;
4、教师搜集资料,制作网页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网络环境平台,使学生通过浏览课件,拓展戏曲的有关知识。并于课后把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和经历写下来。
活动创意:
1、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2、验证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促进作用;
3、尝试网络环境和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时安排:
课内二课时,课外时间学生自行掌握。
课堂实录:
一、教师导入 (欣赏唱腔,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戏曲大舞台》。
世界上有三大古代戏剧:那就是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中国的戏曲了!前一段时间,大家已经了解了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资料,并办了一份手抄报——《戏曲大舞台》;不过,大家的资料大都是一些文字材料。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还是亲口尝一尝,那么咱们今天就先欣赏几句唱腔,咂摸一下戏曲的滋味儿吧!
(教师演示,欣赏几个戏曲片段)
师:怎么样?大家品出点儿味儿了吧?谁能说一下自己的感觉?
(学生举手,指名回答。)
生1:我感觉到戏曲的唱腔挺优美的,比如说《女附马》的唱段,婉转柔和,悦耳动听。
生2:我觉得这几个片断似乎不是同一种戏曲,因为它们的伴奏音乐听起来味儿好像不一样。
生3:我以前不爱看戏,刚才的几个片段倒是都很有意思,尤其是《七品芝麻官》的片断。
生4:我发现唱戏的服装和脸上的化妆都跟生活中大不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挺真切的。刚才大家谈的这些涉及到了戏曲的唱腔、戏曲的剧种、戏曲的服装、道具等有关的知识,那么要想把这些方面了解得更全面、更具体,大家可以访问一个奇妙的小网站——《戏曲大舞台》。它会告诉你许多许多。
二、教师简单叙述访问课件的方法:
访问路径:网上邻居/stu61/D:/□wmx/□戏曲大舞台
三、浏览课件的要求:(教师边解说边操作演示)
1、大家的浏览范围是网页上的前五个部分;
2、注意把握各个网页的主要内容,并有选择地做记录;
3、注意合理安排时间(25分钟);
4、看完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并作发言准备。
四、学生浏览网页课件(教师巡回指导)
网页内容:
1、戏曲知多少;
2、行当剧种;
3、话说脸谱;
4、唱段欣赏;
5、听听唱唱;
6、辩一辩写一写。
五、交流学习收获:
师:通过刚才的浏览,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谁能给大家谈一下?(指名回答)
生5:通过刚才的浏览,我明白了原来戏曲也有京剧、豫剧、越剧等不同的类型,以前我还以为只要是唱戏的,都是一种戏曲。
生6:我明白了唱戏的脸上的各种油彩原来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性格。
生7:我通过看课件了解了戏曲里的人物也有不同的行当:生、旦、净、丑,各具特色。
生8: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戏曲的起源和发展的知识,知道了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还知道了京剧是在清朝的时候才形成的。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通过浏览这个网页课件,各有所得。那么,现在请大家关注这个课件的第六部分——“辩一辩,写一写"。我们来看“辩一辩”这个部分: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成极大的冲击,你认为中国传统戏曲:
A、是去?(反方)B、是留?(正方)
坚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可以各自结合成小组,形成正、反双方,准备展开辩论。
(学生讨论,交流,辩论,教师恰当调整学生的位置,形成了辩论的正方、反方)
六、正方、反方辩论:
师:现在我谈一下辩论的要求:
1.主要辩手先展开对自己观点的陈述,其他支持者可以帮着阐述观点,反驳对方;
2.对方辩手说完,才可以站起来反驳;
3.友谊第一,既要据理力争,又要礼貌得体。
现在请正方代表张雪同学发言,反方的主辩手赵超同学作准备
正方1:我认为中国戏曲不该“去”,而应该“留”。因为中国戏曲是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充满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应该抛弃的。
反方1:我们不同意正方的观点,中国戏曲太古老了,都快老掉牙了,跟我们当今时代太不协调,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正方2:什么叫老掉牙!古老的的东西,就该丢弃吗?这是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反方2:既然是历史,就该是过去的了,我们现在是生活在现实中,不是老生活在历史中。
正方3: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刚才我们看网页的时候不也看到吗,戏曲经历过长期的发展,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让很多人喜闻乐见,刚才大家欣赏的唱段,不是都很精彩吗?
反方3:这些唱段是很精彩,可是当今流行文化的快节奏不是更让人振奋吗?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什么都讲究速度和效率;你再看那唱戏的,依——依——呀——呀,扭一扭,再转一转,看着都让人着急,照这样的速度,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赶得上发达国家呢?
正方4:现代生活是节奏加快了,不过我国的戏曲也已经注意到这点了,就像刚才大家看到的《智斗》、《朝阳沟》,情节明显加快了,不都是挺好懂的吗?
反方4:戏曲表演太麻烦了,长袍短褂,还得往脸上勾勾画画,多耽误工夫!
正方1:那现在人们拍电影、电视的时候,你以为就不麻烦吗?也要涂抹、粘贴,十遍八遍的拍,不都是为了更精彩,更有艺术感染力吗?
反方1:你看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人喜欢看戏的?
正方1:刚才大家看网页课件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兴高采烈的,大家难道不是年轻人吗?
反方1:那可能是这些戏曲片段是老师挑选的,内容当然很精彩!
正方1:再看我们的生活中,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节目,现在几乎家喻户晓;现在每天晚上,在不少的街心花园,我们都可以听到吹拉弹唱的戏曲唱腔,生活中的戏曲还少吗?
反方1:那些都是爱好戏曲的人,咱们大家有几个会唱戏的?
正方1:多得很呢!有很多同学都会,不信我就给你唱一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师:(用手势示意学生暂停)好!他们辩得真够激烈的!各位请坐下,大家用掌声感谢他们的精彩辩论,!
师:辩论,最能集中体现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在辩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理不辩不明,理越辩越明!其实,我们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感觉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流行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戏曲在改革创新,贴近时代;流行文化也在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像刘欢演唱的京味歌曲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也就是说,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七、关注"写一写":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写一写"的要求:刚才大家看戏、听戏又学唱戏,通过参与本单元的语文活动,你有什么有趣的感受和经历,请你自拟题目,把它们写下来。
八、结束语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唱脸谱》,大家一起来感受传统和现代的融合效果!
(学生齐唱)
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课尝试用网页课件来上课,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上完课后,我问学生这堂课的感受的时候,他们都认为这种课件的好处是他们可以自主地确定学习过程,选择学习的内容,不像以前的课件,大家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可见,利用网页课件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兴趣。本节课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却不失语文课的特点,融入说、学、唱、辩,这都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了解戏曲的来源、分类、脸谱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辩论的环节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和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主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但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从学生那里反馈得来的,学生认为自己浏览网页的时间太短,应该多给些时间。除此以外,辩论的时候学生的参与范围还不够大,今后还应该注意多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点评】
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期的一次活动课。在这次活动课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网站----《戏曲大舞台》,并引导学生在这个小网站中畅游,感悟中国戏曲的点点滴滴。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学习方式跟以往大不相同:过去是老师讲、学生听,整个学习过程操纵在老师手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被动的接受知识——老师讲啥就听啥,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而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自己,学习的内容和进度都由学生自己安排,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可见,这样的学习形式更有利于学生自主作用的发挥,这也是对当今网络资源利用的一次尝试。网络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戏曲世界,信息量大,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一改过去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学生与网络多向交流、多向反馈、多向互动课堂教学。课堂中“辩论”这一环节的引入很好地突出了活动的“语文味道”,既是学生个人风采的展示,也是学生合作交流思想的有效方法。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也体现出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使信息技术辅助“教”向辅助“学”渗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2002-11-2421:03:37)
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中 王爱娣
教学目的
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推荐网站:
戏曲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
咚咚锵中华戏曲网:
中华戏曲网:
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3春节戏曲晚会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二)导入 新课
以情导入 :以戏曲音乐、画面导入 新课,为本次活动营造浓郁的戏曲氛围。
(三)讨论、交流戏曲知识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推举一两个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可提供以下主题供学生选择。
1、“戏曲”的涵义。
2、中国戏曲最早起源于哪些艺术形式?大约成熟于什么时代?
3、中国戏曲与文学(语文)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搜集你认为最优美的一段唱词;说出一位你认为是最优秀的戏剧作家)
4、聊一聊京剧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及京剧的脸谱知识。
(1)脸谱知识介绍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戏曲的虚拟动作
(四)名段欣赏
现场播放戏曲名段,让学生欣赏,从中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喜爱戏曲的情感。
(五)家乡戏大展台
说一说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戏?并向大家推荐一曲。
(六)搞“我与中国戏曲”调查
目的是了解同学们及其家长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喜爱程度,旨在让学生明白:发扬光大中国的戏曲艺术人人有责。
(七)结束语
预期效果
1.让学生全部动起来:会唱的唱,会演的演,不会唱、演的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体会掌握知识的乐趣;
2.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
3.欣赏戏曲片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戏曲的无限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一、活动目标:
二、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四、活动安排:设计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二)戏曲知识漫谈(三)戏曲知识竞赛;(四)戏曲演唱比赛。
第一课时 指导搜集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初中七年级语文《土地的誓言》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感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树立学...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篇1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0.佛...
3年级语文教案篇1预习是我们学习不可忽略的一项准备工作,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我爱我家》作文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
小学三年级语文《最美的花束》教学设计教案篇1《最美的花束》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都像花儿一样美丽,...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教案设计篇1○活动目标①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教案设计篇1○活动目标①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②养成爱思...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 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②学会观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
小学语文知识点大全篇1成语归类大全1、首尾同字的成语微乎其微神乎其神天外有天痛定思痛数不胜数举不胜举人外有人防不胜防...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案设计篇1课题:综合性学习 课时安排2课题名称让世界充满...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1在辩证处理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编写中的多种关系后,提出了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创新设计的策略.以下是第一...
《成长的烦恼》语文综合活动设计篇1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附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基于学生...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