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门》教案(精选12篇)

《门》教案(精选1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15

《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默写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部分词语的大意。

三.朗读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就课文第4节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方法如下: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同学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四.研讨课文1—4节:

1.理清思路: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那么,作者是如何引出文学之门的?

讨论明确:

1、2两节由门谈起,引入话题,然后由“无数扇”门谈到“一扇”门指出这扇门就是文学之门,在此基础上论述打开这扇门的重要意义。

2.学习1、2两节:

(1)集体朗读

(2)提问,学生讨论回答: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各是什么意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第一句,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

第二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探索并了解的。

以“门”为喻,生动形象。

3.学习3、4两节:

(1)在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之门,为什么说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学生踊跃发言,从第四节中找出了很多句子来理解文学之门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虽然智商很高,但缺乏修养,缺乏感情。学生举例,如电脑黑ke,向黑熊泼硫酸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等,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3)启发谈话: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你以前意识到文学的'重要性了吗?你是如何对待文学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点燃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4)齐读第四节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预习课文5—11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说说阅读5—11节的感受。

二.学习“致文学”部分

1.指导朗读:要读出字里行间饱含的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2.教师范读第6节,学生感情朗读6—11节(分男女生配读)。

3.理解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作用。

讨论明确:作者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学生同座交流:“致文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文学的魅力的?

讨论明确:文学可以增长读者的知识

文学可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文学可以启迪读者的想象

文学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

5.找出这部分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学生思考片刻,相互交流)

6.“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同学们能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吗?(要求学生对所说的角色作一些简要分析)

7.集体朗读6—11节,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教师小结:文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愿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能深深地爱上文学,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

四.布置作业

结合你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说说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

《门》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2、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2、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3、讨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诗歌内容赏析

1、并分析第1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明确: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2、读并分析第2句: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明确: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3、读并分析第3句: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明确: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4,读并分析第4句: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明确: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五、布置作业

课下练习三,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比,说说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

《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2、学会联想,将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悟门与生命的关系。

3、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展开联想,自主独立地探索思考。

重点难点:1、抓住每段中能够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句子,理解门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以门为出发点,自主独立地探索思考。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一课时

导入  

刚刚学过的《窗》一课中,我们知道: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许门的意义不只是通向世俗的物质的世界,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我们不妨来学习美国作家莫利的哲理性散文《门》,进一步领会“门”的奥秘。

一、门是什么?

学生说门:政府、机关、工厂、学校的门;个人家庭的防盗门。何其相似,防备、实用。

展示不同风格的门:故宫朱门、庙宇山门、不同的民居之门、园林之门、学院之门。

(二)回顾并梳理文章结构

(三)领会课文中对于门的描述(阅读第1段至4段)

问题1:第一段所说的“奥秘”指的是什么?

(明确)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问题2:如何理解第四段所说的“隐秘”?从第2、3段中找出相关内容。

(明确)1、没有认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2、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

3、“当我再一次打开这扇门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开门与关门

(一)朗读地5、6段

(二)课文第5、6段分别从开门和关门的角度阐述了其意义。第5段以社会众生相来陈述开门显示了人生和社会无数新的机遇、意外、现象;第6段则侧重说明关门的隐秘和回避的象征意义。回答问题3。

问题3: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明确)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发现。

关门——使心灵躲进一个自由的世界。

三、开门与关门的象征

(一)阅读第7至9段

(二)理解关键句子:

1、如何理解开门“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2、如何理解“一扇猛然关上的门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轻轻关上的门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

3、如何理解“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生命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

4、如何理解“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重新打开它是徒劳的”结尾的“另一扇门”和“另一个入口”指什么?

板书:

开门:神秘、开始

门—隐秘人生哲理

关门:庇护、结束

作业 :你对开门和关门有什么新的认识,回去思考一下,写一个300字左右的感悟。

《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较为准确的射入球门。

2.知道定点射门时要掌握好射球力度。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足球,小球门4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导部分(1)师生问好(2)介绍足球(3)即兴带动

二、主体部分:

(1)球感练习:小朋友分四组,在操场上随意踢球、玩球。

(2)罗纳尔多射门:小朋友分四组,每组前面摆个小球门,让小朋友把球踢进球门,则算胜利,踢球以后没有踢进的小朋友要表演节目。

(3)传球练习:小朋友分四组,每组围一个小圆圈手拉手,每个圆圈放两个足球给小朋友们互相传球。

三、结束部分找朋友互相放松,师生再见。

【安全提示】

1.活动前教师要带领幼儿做充分的热身运动。

2.注意行进中的.路径安排,不要发生碰撞。

【活动反思】

幼儿已经有了射门和射标靶的经验,但命中率并不高。定点射门分为多种方式,刚开始很多幼儿喜欢抽射,就是大力的将球射入门内。但几次之后,有人开始发现越是大力球似乎越是射不进门。于是幼儿开始调整力度。有的幼儿则力度太小,球都滚不到门框附近。幼儿在多次射门的练习后知道射门需要掌握好力度。本次活动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耐心专注、果断判断的能力。幼儿的兴趣也很高,充满了积极性。

小百科:足球运动技术术语。指用踢球、头顶球、铲球等技术将球射向对方球门。是进攻的最终目的,也是比赛胜负的关键。方法很多,对射地滚球、空中球、反弹球、直线球、弧线球;可直接射、带射、接射。射门时要求冷静、机智、果断、有信心,动作快速、准确、有力,并能随机应变。

《门》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小班新生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个体活动走向幼儿园集体活动的第一步。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幼儿会感到陌生、不习惯,尤其是幼儿园平时接触到的东西不再是个人独有,集体生活里物品是大家的,大家都是集体里的一份子,集体的重要性以致于出现哭闹、逃跑、不进教室等现象,从而导致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快速而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不仅是家长们的愿望,也是幼儿园老师费尽心思要做好的工作。

活动目标:

1、知道小猪家门的变化,喜欢听故事。

2、在听听、看看中,尝试动物与门的对应匹配。

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我们的...

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出示PPT封面)今天给大家带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我的门

小猪盖了一幢新房子,可漂亮了!

二:欣赏故事

1、小猪的家门

师:大家说说这房子哪里很漂亮?

幼:屋顶很漂亮,窗户很漂亮,花也很漂亮。

师:可是这么漂亮的新房子,怎么进去呢?小猪说要请朋友来玩。

小结:突出小鸡的小门、小猫的中门、小熊的大门。

2、游戏:会叫的朋友要进门。

提问:这时候又来了许多朋友,大家听听叫声,猜猜是谁呢?

小老鼠,小鸟,小鸡,小鸭子,小鹅,小羊,马儿,牛分别来了

小结:尝试听不同的叫声,正确猜测出动物名字,能根据动物不同体型匹配对应的小门,中门,大门。

3、游戏:不会叫的朋友要进门。

毛毛虫,乌龟,小白兔,猴子,熊猫

小结:能根据动物的部位,正确猜出动物名字

三、故事结尾:《我的门》变成了《我们的'门》

大象好朋友来了,可是三个门都进不去,怎么办?小猪想了一个办法,做了一个大门,于是大象就能进去了,小鸡问:我的小门呢?小猫问:我的中门呢?小熊问:我的大门呢?小猪说:别急别急,这一扇就是我们大家的门,所以是‘我们的门’。

师:原来这种书叫《我的门》,现在变成了《我们的门》,孩子们,我们来到了幼儿园里,原来玩具都是‘我的’,一个人的,来到幼儿园里,就有许多东西成‘我们的’。

比如:我们的床,我们的灯....

四、转盘游戏:我们的朋友。

师:里面的也是我们小班的朋友,转盘转动,喊停,然后大声说出‘我们的......’

幼:我们的小鸡,我们的小鹅....

(重点:教师提示词:大家的,我们的,谁的?)

师:原来在幼儿园里还有许多‘我们的’

结束:今天上课就上到这,全体起立,大家向后转,大家说一说这里什么是大家的?这是大家的老师,我们的老师。

《门》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培育孩子友好相处、互相礼让的好品质。

2、教育孩子进出门时不挤不抢,集体教学时要有次序。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1、课前带着孩子有次序的在室外滑滑梯并留意孩子的表现。

2、乐曲《滑滑梯》。

教学过程:

一、交流教学:

幼儿教师组织孩子交流:刚刚教师与孩子在外头玩啥了?怎么样玩的?我们又是怎么样进的教学室?启发孩子讲出排着队,有次序的滑滑梯、进出教学室等。

二、欣赏乐曲

幼儿教师告知孩子有1首乐曲也叫《滑滑梯》,请孩子欣赏并尝试学着跟唱K曲。

三、提问孩子理解歌词

乐曲《滑滑梯》里,孩子是怎么样滑滑梯的?为何要排好队,不推也不挤?幼儿教师启发孩子讲出推挤容易将孩子推翻、磕伤。

四、探讨:孩子在何时还应留意排好队?为何?

幼儿教师启发孩子回想哪一些时候容易出现挤撞,例如:进门出门时;上楼梯下楼梯时、荡秋千时等等都容易推翻,发生意外伤害。

幼儿教师总结:大伙儿集体出动、教学时都应排队,明白礼让,有次序的教学,从相反的`方面说,非常容易出现危险,亦是不礼貌的。

渗透方法:

在一天教学的各过程,例如:集体入厕、集体饮水、进出教学室、集体游戏等都给孩子渗透排队、不推不挤、有次序的开展教学。

爸爸妈妈们工作:

请孩子在生活里,融合上楼梯下楼梯、进出门、公众场合等场景对孩子开展互相礼让、服从公共次序等的品行教育。

教学反思:

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如:集体入厕、集体喝水、进出活动室、集体游戏等都给幼儿渗透排队、不推不挤、有秩序的进行活动。

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结合上下楼梯、进出门、公共场所等情景对幼儿进行相互谦让、遵守公共秩序等的品德教育。

《门》教案篇7

放弃射门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员以团结、友谊第一的高尚的体育风范。

2、运用课文描写比赛场面的方法,写一段比赛场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运动员以团结、友谊第一的高尚的体育风范。

教学难点:

学习对比赛场面及运动员的动作、语言的准确描写。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前两段内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前两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很多同学都爱看足球比赛,尤其爱看运动员精彩射门的那一刻。本文为什么要“放弃射门”?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本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一)(1):写足球射门进球,无论对谁都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2):写我被人性美震撼了。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讨论

(三)(3——6):写放弃射门避免了一次对手受伤的事故发生。

(四)(7):写他的崇高的体育风范受到赞叹与敬佩。

四、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那句写得好?为什么?

《门》教案篇8

设计思路:

我班有几个孩子去过北京天安门,而我们的主题《我是中国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所以孩子们看着环境,唱着歌曲,对北京天安门比较熟悉,能感受到天安门建筑的雄伟与壮丽。于是通过图片,绘画的形式,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天安门,在自己的感知中感受天安门的雄伟,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对称的'方法表现天安门的外形特征,知道天安门是我国的首都。

2、感受天安门的雄伟壮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天安门图片、勾线笔、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说说天安门

1、我们的首都是哪里?

2、首都北京有许多有名的标志性建筑,出示天安门图:“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天安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天安门的外形特征(对称)。

3、小结:天安门在我们国家首都北京,上面有两层城楼,每一城楼上都挂有灯笼,两边飘扬着同样多的五星红旗,下面是城门,一共有五个城门,中间一个的大,两边各有两个,城门上面是毛主席的像,两边是两副标语。天安门非常雄伟壮丽,全国人们都热爱天安门,每天都许多人来天安门参观,每天清晨解放军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节日里在广场上开庆祝会。

二、画画天安门

1、今天我们来画画雄伟壮丽的天安门。

2、观察讨论:天安门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师幼画一画:先画上面的两层城楼(城楼大而平,两角翘起来)——城楼的柱子两边对称一样多——请幼儿上来画飘扬的红旗——城墙中间是毛主席的像,两边是标语——下面是城门(中见大,两边小而对称)

(1)提醒幼儿要把天安门画大画结实

(2)天安门的城楼、城门、红旗、灯笼都是两边一样对称的。

(3)启发幼儿在天安门前添画人物背景。

三、天安门前留个影

在天安门前拍张照留个影。

《门》教案篇9

课  题

教学目标

1.明确象征手法的运用。 2.启迪学生从生活小细节中体会人生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开门和关门和人生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文章结构的安排。 2.人生高度的体会和理解。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门伴随着人类历史走过千百年,从造字学上看,我们看到的象形字“门”和甲骨文的“门”字都是一样的,上部是一条嵌入门枢的横木,我们叫它“执戟进辕门”。下部很像我们今天的两道门,金文是把衡木去掉了,接下来小篆到简化字。从古至今,门的含义都是“门户”。如《墨子·号令》:“门常闭。”(展示图片)后来进口出口也称门。一门之内为一家,于是“门”也有“家族”的意思,后来引申为“门类”。总之,门作为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走过自己的完善过程。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美国作家莫利是如何写这篇议论性散文的。二、教学热身  前一篇文章学过钱钟书的《窗》,那么门和窗对比一下,我们看看你怎样填词?  幻灯片打出:______门,_______窗。(让学生任意填词,名词动词均可)  然后:教师给予总结,再让学生接着结合《窗》说说:    生活中或者你的脑海里门和窗的区别是什么?教师总结:门从本义还是到如今都是一个屏障的作用,而窗都是开拓眼界的。(补充:《窗》课文里说:门是住户的必需品,窗是奢侈品。)三、正文解析   作者莫利在课文的开头提到这样一句话,你根据预习,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教师提示:议论性散文,核心观点很重要。所以,作者通过这样一句话,来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我们从句子中就可以看出来(让学生自己画关键词)开门——关门——人生含义最深的动作请你根据这句话的提示把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开门:第二、三、四、五、七自然段关门:第六自然段人生含义:第七、八、九自然段而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看“开门”这个动作,在第二、三、四、五、七自然段里有个核心句,请找出?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提问:那为什么门是悬念,作者在这几个段落中都是怎样阐述自己对开门的认识的?(小组讨论法)第二自然段:开门—不知道—谦逊、容忍第三自然段:开门—谜—休戚相关第四自然段: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深入理解:门是一种隐秘的象征,那为什么玻璃门就不是门?提示:透明,达不到隐秘的作用。门除了前三个段落提到的抽象含义外,还有具体的动作,在第五自然段作者描绘了几个动作来展现对开门的理解?   欢快推开   犹豫退回   敞开壁垒   富于同情   惊喜报告开启门的方式有许多种,展示人生百态,各个阶层,最后总结一句: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我们再来看一下关门,请同学找出作者认为“关门”可以给人们带来什么?人在关闭的门后“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后,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有思想感情,有隐秘需求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教师总结:这是人的本能需求之一,那么第六自然段中出现这样一句:人不是放牧的马群。这句话和关门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法)总结: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与动物相区别,人才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教师过渡:开门关门只是生活中普通的动作,作者就是在表述这个简单的生活动作吗?结合最后三段,你怎么理解作者心中真正的开门和关门?总结:实际上就在于写人生……(可用课文中的内容概括)那通过门的动作来写人生,什么手法?——象征可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启发——世界为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为你开启一扇窗。四、课堂练习最后来看一下课后的第二题:一扇轻轻关上的门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人生的隐秘需求这句话矛盾吗?五、课外延伸图片展示:欧元上究竟有什么?为什么欧元上要印这些图案?六、课后作业1.补句:•      开启一扇门,•      就是______________。•      关闭一扇窗,•      就是______________。2.话题作文:“门”为话题。七、推荐阅读   阅读迟子建的《门镜外的楼道》,体会门的含义。

板书

门    开门    开始    希望、喜悦

关门    结束    遗憾、悲伤

课后

作业

必做 

选做 

其他 

课后随想美国作家的门简单,但略显沉重。如何让学生自己体会人生很多道理都是细小的琐事,只是看我们有没有敏锐的目光去观察而已。      

《门》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根据每幅图中的不同形状进行统计归类,并把数量用圆圈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用各种图形组成的画面。

2.教师教具材料: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各种图形。

1.教师逐个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2.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啊?

3.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哪些是三角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梯形的?

二、学习统计方法。

1.教师出示由各个图形组成的图画。

2.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些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组成的?

3.数一数同一个图形在画中一共有几个?(数过的图形注上记号)

4.以相同方法,数其他图形的各数。

5.用圆点记录它们的数量。

三、幼儿操作活动——给一幅图画统计图形的数量。

1.引导幼儿边数边做上记号,边数边画上圆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内容。你是怎么数的?

四、幼儿再次操作(时间不够改为活动延伸部分)。

1、幼儿操作用书P25,统计6幅图形。

2.师生共同验证操作结果。

《门》教案篇11

b、 往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要求:学生交流,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尽量用原文回答,以便更好地回答下面的问题。

4、 学生讨论:

a、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b、你能体会作者写“往事”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三、小结:

于漪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期读书的几件小事,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对家乡的赞美,无不溢于言表。至今,老师的谆谆教导依然激励着“我”: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四、作业 :

1、 完成相关的基础练习。

2、 熟读课文。

3、 找一些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准备课上作交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门》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学习识别5以内数字,并能认读。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

难点:能根据数量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大鼓(也可选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1副。

2、5以内大数字卡片1套,小数字卡片两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敲敲拍拍,幼儿点数5以内的数量。

1、出示大鼓,教师分别敲1、2、3、4、5下,请幼儿仔细听,数一数每次大鼓敲了几下。

2、幼儿根据大鼓每次发出的声音次数拍手。即教师敲几下大鼓,幼儿就拍几下手。

二、认认敲敲,区别数字5。

1、教师出示并介绍数字4和5。这是数字4,谁来帮忙敲4下大鼓?这是数字5,请大家把大腿当鼓敲5下。

2、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1—5,幼儿轮流模仿敲鼓的声音和动作。

三、敲敲跳跳,幼儿学习识别5以内数字。

1、我们听了大鼓的声音特别高兴,忍不住要站起来跳一跳。

2、教师敲几下鼓,你们就跳几下。大鼓敲的重,你们就跳的高,大鼓敲的轻,你们就跳的低,一边跳一边数一数跳了几下,跳得对不对。

3、教师随机出示1—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全体、小组、个别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跳一跳、说一说。

四、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引导幼儿收拾卡片和大鼓,自由结束教学活动。

《门》教案(精选1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锦瑟》教案(精选4篇)

    《锦瑟》教案篇1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

  • 11 鸿门宴(精选13篇)

    11鸿门宴篇1【第1课时】【课题】【教学目的】1、了解斗争的起因、经过。2、疏通课文,了解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 《我的四季》课前预习学案(精选13篇)

    《我的四季》课前预习学案篇1一、 预习目标1.积累字词,能够准确识记字词的读音及意义。2.通读全文,能够把握文章的思路和...

  • 《落日》教案(通用4篇)

    《落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2、复习消息的文体常识,辨...

  • 《石钟山记》学案(精选14篇)

    《石钟山记》学案篇1学习要点1.了解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代表作;2.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文言知识;3.了解和体会本...

  • 《赤壁赋》课堂教学(精选12篇)

    《赤壁赋》课堂教学篇1师:讲《赤壁赋》不能不讲“乌台诗案”。(板书)苏轼与王安石同一时代,两人私交甚厚,但苏轼反对...

  • 《雷雨》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通用16篇)

    《雷雨》基础知识及其运用篇1《雷雨》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一、字词1.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a.郁热 烦燥 沉吟 甜言密语b....

  •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精选4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篇1教学设想:因为本课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不能奢求学生读懂每一...

  • 《滕王阁序》学案(通用16篇)

    《滕王阁序》学案篇1学习要点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4.积累“故”...

  • 《肖邦故园》教案-(精选6篇)

    《肖邦故园》教案-篇1【学习目标】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

  •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

  • 3.1想北平 教案(精选4篇)

    3.1想北平教案篇13.1想北平课文精解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