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 汉字的演变教案(精选4篇)

汉字的演变教案(精选4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汉字的演变教案篇1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课程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文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甲骨文;2、小篆。

难点:1、甲骨文评价;2、草书、楷书、行书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如果你不说话、不使用肢体语言,能快速准确地将一件事告诉你的同桌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字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汉字是如何产生,如何演变的呢?

二、新课讲授

(一)甲骨文

1、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出示刻画符号若干,让学生研究。

2、问:什么叫甲骨文?为什么要刻在龟甲、兽骨上?都刻了些什么?甲骨文的发现与识读有什么意义?

3、抽学生来汇报学习成果。指导学生识读(表格)、仿写甲骨文(十二生肖),认识它是一种成熟与完备的文字?

4、小结甲骨文。

(二)金文

1、学生阅读教材。

2、现在已经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为什么把它叫做司母戊鼎呢?

3、商周时的金文各有何特点?这些金文对今天来说有何作用?(西周时,有人将文字统一成“大篆”。)

(三)小篆和隶书

1、学生阅读教材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很不方便于交流,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各国文字统一起来,怎么样统一的?

3、汉朝流行的字体和小篆有何不同?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1、学生阅读书上的本目内容,找出草书、楷书、行书出现与成熟的年代或先后顺序。

2、动手仿写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各几个字,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草书”、后来又为什么会出现楷书?后来为什么又出现行书?

3、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五)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六)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教学后记】略

汉字的演变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从象形字慢慢演变过来的。

2、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脑动画《汉字变身》,

2、汉字:日、月、天、星、山、石、田、土

3、汉字和象形字配对若干,

活动过程:

1、汉字的起源(认识天、山等字)

这是什么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来得吗?

小结:我们的汉字是从象形字变过来的。那么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得吗?

2、汉字的演变(欣赏电脑动画《汉字变身》)

(1)你看到了哪个汉字宝宝变身?

(2)它是怎么变的?

小结:古时候字没有发明的时候,古人就把要讲的事画下来,我们现代的人把这些象图画一样的文字叫象形字。可是画画很麻烦,也很占地方,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就把这些象形字慢慢地简化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用得汉字。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比如日本、朝鲜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据我们的汉字创造的。我们中国人很了不起吧!

3、猜一猜:出示象形字,猜一猜是什么汉字

(鼓励孩子猜的时候说出理由)

4、配对游戏:找朋友

教学反思:

本课结束时学生都热血沸腾。沉浸在汉字艺术的博大精深与无穷的魅力之中。他们能与枯燥的汉字历史、大量的文献资料融合在一起,依托的是兴趣。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之初的目标——激发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兴趣。为什么要探讨汉字的起源问题呢?翻开生活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孩子们最熟知的“新华书店”、“肯德基”的牌匾到名胜古迹的楹联,从喜结良缘的“双喜字”到祝寿时的“寿”字,都让学生们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它很有用。汉字从生活中来,就应该让它回归到生活中去。小孩儿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那就让故事的内容集中到汉字上吧!

从汉字起源的“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到“仓颉说”,从王懿荣在龙骨上发现甲骨文的故事到程邈在监狱里造出隶书的故事,把枯燥的学术知识一下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学得乐在其中。当然,历史文化的那份厚重是任何传说、故事所不能替代的。

在这节课上,不仅让学生们立足世界,了解了四个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我们中国的文字,还让他们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字一直发展演变下来。在感受这份奇迹的同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溢于言表。

汉字的演变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对汉字的来源产生兴趣,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汉字,尝试进行图画、象形字、汉字的对应匹配。

3.通过观察与分析,了解汉字产生的规律并对相似性原理进行运用和迁移。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1.资源包材料:教学CD《仓颉造字》。

2.汉字演变过程示意图;象形文字、图卡和汉字卡若干套(山、火、水、月、日);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汉字宝宝(山、火、水、月、日)让幼儿认读,导入活动。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汉字吗?汉字有什么用?

小结:很多地方都有汉字,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的汉字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有了汉字,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交流,知道更多的东西。

2.欣赏教学CD《仓颉造字》,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

(1)教师:汉字是谁发明的,你们知道吗?

(2)播放故事后提问:是谁发明了汉字啊?他是怎么发明的?(可视情追问:没有发明文字时,仓颉想了哪些办法记录他管理的工作?这些办法好吗?他后来又想了什么办法?)(3)幼儿发言后教师小结:为了方便管理自己的工作,仓颉根据事物的外形发明了象形字,后来的人们把这些象形字慢慢地进一步简化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用的汉字。

3.大胆想象与匹配,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

(1)教师出示"人"的外形,引导幼儿猜想:看到这张图片后你们会发明什么字?(可视情追问:为什么或根据什么发明"人"字呢?还有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肯定幼儿的想法,演示"人"字的演变过程:你们的想法可真棒!我们来看看仓颉根据人的外形发明的.象形字"人",和后来人们把它变成的简单的"人"。古代的人记录下来的字就像一幅图画,使人们一看就知道。后来,人们为了使用方便,又把古代的字慢慢改简单,变成现在的汉字,我们祖祖辈辈的中国人真了不起。

(2)逐一出示火、月、水、日、山的象形字的图片,提问幼儿,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字呢?

(3)引导幼儿发现汉字的演变过程并小结: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汉字。汉字是最优秀的文字,日本、朝鲜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据汉字创造的。现在有很多的人从不同的国家来中国学习汉字。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要努力学习汉字,长大后让更多的人喜欢中国的汉字,喜欢中国!

4.游戏:找个朋友变变变。巩固对汉字演变过程的了解。

(1)游戏:找朋友。放背景音乐,幼儿每人选择一张卡片(事物的外形卡、象形文字卡、汉字卡),玩"找朋友"游戏(3人一组)。找到的幼儿坐到座位上,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检查是否找对,将结果展示在白板上,展示时引导幼儿说:我是图片……我是象形字……我是汉字……句式。

(2)游戏:变变变。教师出示目的字:口、大、小、人等,鼓励幼儿和朋友一起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字形,及时发现并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合作行为。

5.拓展讨论,迁移经验。

提问:仓颉根据事物的外形创造了字宝宝,还有一些科学家找到事物相似的地方发明了很多的东西。你们猜猜,科学家看到小鸟在天空飞发明了什么?潜水艇是根据什么发明的?解放军在森林里战斗为什么要穿上迷彩服?它是根据哪种小动物的本领发明的?

汉字的演变教案篇4

【课程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文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甲骨文。

2、小篆。

难点:

1、甲骨文评价。

2、草书、楷书、行书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如果你不说话、不使用肢体语言,能快速准确地将一件事告诉你的同桌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字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汉字是如何产生,如何演变的呢?

二、新课讲授

(一)甲骨文

1、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出示刻画符号若干,让学生研究。

2、问:什么叫甲骨文?为什么要刻在龟甲、兽骨上?都刻了些什么?甲骨文的发现与识读有什么意义?

3、抽学生来汇报学习成果。指导学生识读(表格)、仿写甲骨文(十二生肖),认识它是一种成熟与完备的文字?

4、小结甲骨文。

(二)金文

1、学生阅读教材。

2、现在已经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为什么把它叫做司母戊鼎呢?

3、商周时的金文各有何特点?这些金文对今天来说有何作用?(西周时,有人将文字统一成“大篆”。)

(三)小篆和隶书

1、学生阅读教材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很不方便于交流,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各国文字统一起来,怎么样统一的?

3、汉朝流行的字体和小篆有何不同?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1、学生阅读书上的本目内容,找出草书、楷书、行书出现与成熟的年代或先后顺序。

2、动手仿写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各几个字,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草书”、后来又为什么会出现楷书?后来为什么又出现行书?

3、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五)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六)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汉字的演变教案(精选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学案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 春秋争霸教案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 第18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 祖国近内的远古居民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