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化学教案 > 高中化学教案 > 高二化学教案 >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6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等效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等,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通过解决等效平衡等化学平衡问题,提高抽象分析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联系和比较,加深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理论的认识,同时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3.重点和难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

 

ppt文件

 

[课堂补充练习]

 

1.已知氟化氢气体中存在下列平衡:2(HF)3  3(HF)2(HF)22HF

若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2g/mol,则(HF)3的体积分数为(     

   A<10%   B=10%  C>10%  D10%

2.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

                 2A(气)+B(气)3C(气)+2D(气)

起始时四个容器所盛A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mol

2

1

2

1

B/mol

1

1

2

2

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AB的转化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A:甲<<<              BαA:甲<<<

   CαB:甲<<<              DαB:丁<<<

   3.将N2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并达到平衡时,其压强为P1,氮气的浓度与氨气的浓度均为c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的平衡体系中,N2的浓度小于2cmol·L-1大于cmol·L-1

B)新的平衡体系中,NH3的浓度小于2cmol·L-1大于cmol·L-1     

C)新的平衡体系中,压强小于2P1大于2P1

   D)新的平衡体系中,气体密度是原平衡体系的2

   4.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yB()  zC()

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1;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平衡时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mol·L-1。则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左移动

C)B的转化率提高             DC的百分含量增大

5.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1km,压强大约增加25250~30300kPa,在这样的压强下,对固体物质的相互转化会发生较大影响。如:

                    CaAl2Si2O8+Mg2SiO4=CaMg2Al2Si3O12

                    (钙长石) (镁橄榄石) (钙镁)石榴子石

   摩尔质量(g/mol 278       140.6      413.6

   密度(g/cm3)       2.70       3.22        3.50

在地壳区域变质的高压条件下,有利于  )。                                

A)钙长石生成                   B)镁橄榄石生成

C)钙长石和镁橄榄石共存         D)(钙镁)石榴子石生成

6.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2的平衡浓度为C1mol·L-1,现再充入CO2使其浓度达到2C1mol·L-1,重新达到平衡后,CO2的浓度为C2mol·L-1(设温度不变),则C1C2的关系是( )。

AC1<C2     BC1=C2         CC1>C2     D)无法确定

7.为了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查得一份将SO2转化为硫酸铵的资料,摘录如下:“一个典型实例:初步处理后的废气含0.2%的二氧化硫和10%的氧气(体积含量),在400℃时废气以5m3/h的速率通过五氧化二矾催化剂层与20L/h速率的氨气混合,再喷水,此时气体温度由400℃降到200℃,在热的结晶装置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气体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仔细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反应中的理论值,二氧化硫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资料的这个比值是多少?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废气以5m3/h的速率与20L/h速率的氨气混合?

3)若每天某厂排放1000m3这种废气,按上述方法每月(按30天计算)可得硫酸铵多少吨?消耗氨气多少吨?

8.将等物质的量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cC()+dD

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molB减少了0.5nmolC增加了1.5nmolD增加了n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____b=___c=___d=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___B___D___

   3)若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9.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A(g)+2B(g)3C(g),已知加入1molA3molB且达平衡后生成amolC,问:

(1)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用字母a表示)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6molB,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用字母a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8mol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不变,则还应加入C_____mol

4)在同一容器中加入nmolA3nmolB,在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mol,若改变实验条件,可以使C的物质的量在m~2m之间变化,那么nm的关系应是_____(用字母mn表示)

 

课堂补充练习

1C2A3B4AB5D6B

7.(11:50,增大O2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转化率。(2)保证NH3:SO2=2:133.54t0.912t

8.(1a­­=2b=1c=3d=2。(2A为气态,B为固态或液态,D为气态。(3)放热反应。

9.(1。(2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氮和磷

    知识目标: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以及磷的性质;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情感目标:通过...

  • 氨 铵盐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铵盐的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力目标:通过...

  • 硝酸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使学生了解的用途。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的性质解释日常见...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情...

  • 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

  • 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

  •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

  • 电离平衡--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

  • 电离平衡--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能力目标:1.培养学...

  • 盐类水解[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能力目标培养...

  • 盐类水解[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2.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设计:【...

  •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