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6
知识目标:
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以及磷的性质;
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
情感目标:
通过氮族元素有关量变引起质变,以及氮气性质的相对稳定性等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并通过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等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在大纲中与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简介一样均属于了解层次。但氮族元素简介出在章引言部分,并且以开门见山的形式将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直接给出,而不像氧族元素、碳族元素那样作为一节出现,并进行引导分析其递变规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已给学习了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对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已经了解,因此,在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以“思考”方式让学生归纳比较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这样,既强化了理论的指导作用,又巩固了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在介绍的单质时,是以学生熟知的化肥引入的,这样学生便于接受。由于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并且在合成氨及硝酸的工业制法中都要用到氮气,因此氮气的化学性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重点,大纲中要求为“掌握”层次。教材从氮分子具有牢固的N≡N键而结构稳定入手,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从而说明结构决定性质,接着又联系化学键的知识,从分子获得的能量使化学键断裂的角度说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从而认识氮气的一些化学性质。关于磷,在大纲中的要求为了解层次,教材在初中介绍过的磷与氧气反应的基础上,又介绍了磷与氧气的反应。此外还介绍了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的性质的差异,以及红磷和白磷的相互转化从而复习高一学过的同素异形体的的概念。
本节教材的编写,注重联系实际,介绍环境污染问题;注重增加学生学习举,配制了较多的图画和照片;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开阔知识,编入了两篇资料和一篇阅读。
本节的重点: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氮气的化学性质。
教法建议
在教学中应突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一、氮族元素
建议教师预先设计的表格内容(元素符号、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化合的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等),采用讨论的方法由学生运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知识以及学习前几族元素的经验,完成表格内容。再通过阅读教材表2—1了解氮族元素单质的一些性质。
最后将教材中的“思考”由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二、氮气
1.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空气入手,通过讨论归纳出氮气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氮气的稳定性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理论分析氮元素的非金属较强,但形成单质后由于分子中存在N≡N的结构致使氮气的化学性比较稳定。常用作保护气。进而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结构性质用途。
(2)氮气与氢气、氧气的反应。
教师可通过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提供足够能量时,氮气分子的共价键断裂也能与某些物质反应引出氮气的化学性质。根据非金属单质的一般性质,掌握下列变化: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建议补充演示NO和之间相互转化的实验(将预先收集的一试管NO向学生展示,然后打开塞子观察现象,气体变为棕色后,将试管例立在盛水的水槽中观察液面及试管内气体颜色变化。试管内液面上升后;用拇指赌住管口取出试管,将试管正立,向试内滴入紫色石蕊试管观察现象)。根据各实验观察确定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强调不是的酸酐。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补充混合气(、、)与混合的计算:①与混合气体溶于水中,最后得到什么气体?();②与混合气体溶于水最终得到什么气体?(),气体无剩余:,最终得到;最终得到)。③与混合气体溶于水最终得到什么气体:(,无气体剩余;,剩余;,剩余。)
三、磷
通过学生已有的磷的性质和阅读教材内容重点落实以下内容:①P的非金属性比N弱,但磷单质的化学性质比活泼。②磷与氯气的反应,并指明是的酸酐,可做气体的干燥剂。③磷的同素异形体—红磷和白磷的性质差异及其相互转化,并做好红磷转化为白磷的演示。
[实验1—1]。通过白磷的保存联想金属钠的保存方法。
上述知识内容一般不会构成难点,应尽量让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
对于教材中介绍的“光化学烟雾”、“氮气”、“磷的”的等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播放录像等形式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讲解】磷跟氯气经点燃化合,生成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并伴有烟和雾。三氯化磷是无色油状液化,五氯化磷是浅黄色固体。他们都是重要的化学试剂。 【板书】(2)与氯气反应 【思考、书写、评价】 【演示实验1—1】磷的相互转化,观察现象。 【提示】黄色的固体就是白磷。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观察、回答】 加热后,玻璃管时有黄色气体产生,内壁冷的地方(玻璃管两端)有黄色固体附着。 【思考、回答】 白磷和红磷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理解】 【引导】由此可见,磷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和氧气、氯气等许多物质直接化合。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磷存在,磷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于矿石中。 【思考、理解】 【板书】3.磷的用途 【指导阅读】 【阅读、归纳】 (1)白磷(如制磷酸、燃烧弹、烟雾弹) (2)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 【小结】磷的性质及用途 【投影课堂练习一】 1.红磷和白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氧化还原反应 D.非氧化还原反应 2.0.1mol红磷在一定量的氯气中燃烧,质量增加了15g,其产物为( )。 A.只有 B. C.和 D.无法确定 3.安全火柴盒的侧面所涂的物质是某一混合物,其中含有( )。 A.白磷和三硫化二锑 B.红磷和三硫化二锑 C.氯酸钾、二氧化锑和硫等 D.硝酸钾、二氧化锑和硫等 【作业 】课本一、5、6、7、8 二、三、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铵盐的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力目标:通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使学生了解的用途。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的性质解释日常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能力目标:1.培养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能力目标培养...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2.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氮和磷.docx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