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 > 七年级生物教案 > 生物圈(通用14篇)

生物圈(通用14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4

生物圈篇1

作者:扬光涛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生物圈教学的第一节,在设计方面,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同时,在知识方面:突出了“人和生物圈”这一条主线;而在教学目标方面则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种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收集分析资料、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激活教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完成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生物圈》位于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在教材中处于重要的位置: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共同的家园,当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认识生物圈、关注生物圈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物圈、保护生物圈。本课从介绍生物圈的范围入手,使学生首先理解“生物圈”的概念,知道所要学习的生物圈由哪些部分组成,这样也就为今后“生物圈”这个主题知识体系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感性认识,但对地球上,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注意从学生已知的地球入手,去把握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好奇心和表现欲,因此,在设计上,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其它星球的资料,通过表达与交流,角色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认识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圈是生物生存和唯一家园,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能力目标: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 

重 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 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教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从而和地球作出对比。

学 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中各大星球的资料。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生物圈的范围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生物圈的范围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归纳与总结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①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且利用手头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结果。

②学生展示收集的其它星球不适于生物生存的条件

③学生分别扮演动物和植物在各个星球上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它们对食物、水、氧气的依赖。

教师布置学生扮演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围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1、大气圈的底部                 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

2、水圈的大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岩石圈的表面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对生物圈概念的认识及对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完全通过学生课下收集资料,课上通过活动交流来独立完成的,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而在探究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分析讨论来共同完成。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尽情的与同学交流,教师给予指点,赞许和鼓励

本次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权威者,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整节课老师都非常和蔼,融入学生中间,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融洽,师生间犹如朋友,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是“平等中的首席

知学生答题明会耽误时间不能有效调控

多种原因导致时间没有把握好,课只充分完成前半节任务,后半节匆忙点到,没有完成设计。

生物圈篇2

学习目标: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 了解分析收集资料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难点:学生课下收集生物圈相关资料,课堂对相关资料的分析。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就同学们所知,地球上哪里能找到生物呢?生物要生存需要什么条件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1、学生自学教材,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小组内讨论、讲解:生物圈的范围。

3、影片展示:生物圈的三个圈层及相应的生物。

思考:这三个圈层内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呢?比较说明。

学习任务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1、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自己采用的收集方法。

2、 小组内探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所提供的条件。

3、 小组向班级展示讨论成果。

4、 通过课件师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料,通过具体事例得出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

分析思考:月球、火星等星球上为什么没有发现生命?

讨论: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对待这个所有生物的家,我们应当怎么办?

三:系统总结

引导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四:尝试应用:

1、 如果养花,应当提供怎样的条件?

2、 宇宙旅行应当携带哪些维持生命的物质?

五、诊断评价

1、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叫(    )

a  大气圈  b生物群落  c 生物类群  d生物圈

2、在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

a  森林和草原                 b 陆生动物和人

c  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       d 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真菌和人类

3、果农在移栽植物幼苗的初期,幼苗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下列哪种条件缺乏引起的?

a 空气   b  水分  c 阳光   d 营养物质

4、生物圈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    )

a  人  b 生活在岩石圈的生物  c 生活在大气圈的生物d绿色植物

5、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         、        、       等。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       、       ,还有        等微小的生物。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提到了那些生物?你能说出这些生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吗?

生物圈篇3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上台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是一个整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本地区、整个人类活动对破坏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总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 】

一、课前准备

对照提纲,分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提纲: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许多事,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试举例说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受到了破坏?(可用图片或文字资料说明)

5、本地将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6、从爱护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认为在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二)新授

1、各小组抽签介绍七种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谈谈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小组讨论交流

各生态系统是否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呢?

(1)   书本P30页资料分析

(2)   分别从三个方面: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各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

得出结论: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课前准备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复?(能,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当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就无法恢复了,对而言,最大的破坏是什么?(人类的活动)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许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的?

(2)本地有哪些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人类活动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危害?

(3)人类还有哪些活动危害了?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

(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资料展示)

针对这种现状,人类的有些活动已经严重地危害了,危害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国家、本地区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建议?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从小处入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教师总结

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旦人类活动破坏了,使得无法恢复,那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

(四)课后作业 

上完这节课后,你对环境问题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1]

生物圈篇4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上台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是一个整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本地区、整个人类活动对破坏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总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 】

一、课前准备

对照提纲,分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提纲: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许多事,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试举例说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受到了破坏?(可用图片或文字资料说明)

5、本地将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6、从爱护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认为在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二)新授

1、各小组抽签介绍七种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谈谈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小组讨论交流

各生态系统是否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呢?

(1)   书本P30页资料分析

(2)   分别从三个方面: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各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

得出结论: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课前准备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复?(能,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当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就无法恢复了,对而言,最大的破坏是什么?(人类的活动)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许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的?

(2)本地有哪些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人类活动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危害?

(3)人类还有哪些活动危害了?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

(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资料展示)

针对这种现状,人类的有些活动已经严重地危害了,危害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国家、本地区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建议?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从小处入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教师总结

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旦人类活动破坏了,使得无法恢复,那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

(四)课后作业 

上完这节课后,你对环境问题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1]

生物圈篇5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上台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是一个整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本地区、整个人类活动对破坏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总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 】

一、课前准备

对照提纲,分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提纲: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许多事,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试举例说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受到了破坏?(可用图片或文字资料说明)

5、本地将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6、从爱护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认为在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二)新授

1、各小组抽签介绍七种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谈谈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小组讨论交流

各生态系统是否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呢?

(1)   书本P30页资料分析

(2)   分别从三个方面: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各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

得出结论: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课前准备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复?(能,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当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就无法恢复了,对而言,最大的破坏是什么?(人类的活动)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许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的?

(2)本地有哪些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人类活动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危害?

(3)人类还有哪些活动危害了?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

(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资料展示)

针对这种现状,人类的有些活动已经严重地危害了,危害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国家、本地区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建议?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从小处入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教师总结

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旦人类活动破坏了,使得无法恢复,那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

(四)课后作业 

上完这节课后,你对环境问题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1]

生物圈篇6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上台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是一个整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本地区、整个人类活动对破坏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总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 】

一、课前准备

对照提纲,分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提纲: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许多事,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试举例说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受到了破坏?(可用图片或文字资料说明)

5、本地将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6、从爱护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认为在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二)新授

1、各小组抽签介绍七种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谈谈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小组讨论交流

各生态系统是否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呢?

(1)   书本P30页资料分析

(2)   分别从三个方面: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各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

得出结论: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课前准备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复?(能,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当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就无法恢复了,对而言,最大的破坏是什么?(人类的活动)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许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的?

(2)本地有哪些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人类活动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危害?

(3)人类还有哪些活动危害了?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

(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资料展示)

针对这种现状,人类的有些活动已经严重地危害了,危害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国家、本地区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建议?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从小处入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教师总结

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旦人类活动破坏了,使得无法恢复,那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

(四)课后作业 

上完这节课后,你对环境问题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1]

生物圈篇7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上台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是一个整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本地区、整个人类活动对破坏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总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 】

一、课前准备

对照提纲,分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提纲: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许多事,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试举例说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受到了破坏?(可用图片或文字资料说明)

5、本地将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6、从爱护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认为在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二)新授

1、各小组抽签介绍七种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谈谈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小组讨论交流

各生态系统是否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呢?

(1)   书本P30页资料分析

(2)   分别从三个方面: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各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

得出结论: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课前准备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复?(能,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当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就无法恢复了,对而言,最大的破坏是什么?(人类的活动)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许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的?

(2)本地有哪些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人类活动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危害?

(3)人类还有哪些活动危害了?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

(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资料展示)

针对这种现状,人类的有些活动已经严重地危害了,危害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国家、本地区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建议?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从小处入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教师总结

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旦人类活动破坏了,使得无法恢复,那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

(四)课后作业 

上完这节课后,你对环境问题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1]

生物圈篇8

生物和生物圈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知识目标:

1、识记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熟悉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4、识记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定义及生态系统的组成。

5、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了解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4、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在生物圈中,生物与它生存的环境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通过这节课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复习,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 复习过程

(一)复习提纲

根据提纲,结合教材,自主复习。

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               ,               ,

,               ,

2.生物的归类方法有:按            可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等,按            

将生物分为      生物和水生生物,按            可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3.以       为标准,生物圈向上约       千米,向下约       千米,厚度约为      千米的圈层。它包括的    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        因素。一类是           。

6.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

4)预期实验现象是:                                       

5)由此实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6)在实验中的变量是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实验。

7)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8)此实验要重复几次,求取平均值的原因是什么?

7.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                ,                 。

8..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的湿度有什么区别?针对上述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定地域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          。

10.         和         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往往是彼此交错连接的,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植物————          :作用:     

部分             ———消费者:作用:     

细菌、真菌——        :作用:         

部分  ————  阳光、空气、水等

1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          ,          ,          ,          ,

,          ,          ,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

①学生自主复习,巩固知识     ②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③教师提问,点拨

(二)典例解析:

【例题1】、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

解析:大量捕杀鹰后,兔由于天敌的减少会迅速繁殖增多,兔增多会使草减少,后来兔因缺乏食物、栖息地等而大量死亡,随着兔的减少草又会逐渐增多。

答案:c

【例题1】、右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即: _____________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该生态系统中,       的数量应最多,     的数量应最少。

(3)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首先应明确在生物圈中食物链涉及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分解者无关。另外,还要了解食物链的书写是从生产者开始,结束于消费者。

(三).巩固练习:

学生结合复习提纲和典例分析,做下列各题。

1、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松和丹顶

2、“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在生存发展中,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化。下列生物的特征不是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是

a.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   b.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c.仙人掌茎变得非常肥厚,叶成刺状   d.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

a、温度      b、光照      c、湿度          d、土壤

5、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森林中的全部动物

c、一条河流                  d、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

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7、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8、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中,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   )

①围湖造田 ②植树造林 ③退耕还林④焚烧垃圾 ⑤喷药灭虫

⑥排放污水⑦养花种草

a、①④⑤⑥  b、①④⑥⑦    c、②③⑤⑦  d、③④⑤⑦ 

①学生做题    ②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四)能力提升:

学生结合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知识,解答下列两题

1、宇航员登载太空时,必须携带必要的物质,这些物质有( )

a、食物、阳光、氧气、   b、食物、阳光、水、

c、氧气、食物、淡水      d、水、适宜的温度、食物

2、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3、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

a、减少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b、增加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c、增加其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   d、调整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

4、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   ( )

a、青蛙捕食蝗虫   b、鸟吃草籽c、松鼠吃蘑菇    d、猫头鹰捕食鼠

5、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a→b→c→d→eb、e→d→c→b→a

c、d→a→b→c→ed、c→e→b→a→d、

6、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如果该食物网被人类排放的某种有毒物质污染,则图中生物_______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原因是有毒物质能通过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食物网中,影响蛇生活的最直接因素是______  ;若大肆捕杀狐、鹰和蛇,则短期内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                     。

7、下图某些地区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3)若要保证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正常流动,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什么生物?

其作用是                                    

(4)你认为该生态系统的优点是什么?                                                

(5)写出该系统的食物链:                       ,                              。

① 学生结合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思考解答        ② 教师分析归纳

三、小结(学生结合这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生物圈篇9

第一章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1、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b 能力目标:

1、 能够大概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及区分主要的几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c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树立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比较等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启发提问法。

课前准备

教师 自制ppt课件,实物:海带,墙藓,葫芦藓,肾蕨等。

学生 白纸(设计表格),课前收集相关的绿色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部分

师:放眼窗外,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呢?

生:各种绿色植物(非洲栗、各种树木、花、小草)

师:很好!请再来看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桫椤,发菜,裙带菜,铁线蕨。你们认识吗?(幻灯片展示)

生物圈中除了这些绿色植物外,还有好多绿色植物是我们不认识的,那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绿色植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走进新的单元,去了解这些绿色植物。(板书: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师: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比较和观察这些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你们发现什么问题吗?

生: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所差别。

师:观察能力很好!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们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幻灯片展示图片,板书: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句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它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生物现象呢?

生: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幻灯片展示)

师:这是为什么呢?(幻灯片展示)

生: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而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浮在水中,使得春水荡漾着绿波。

师:非常聪明!那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呢?

生:装满水而久放着不动的脸盆或水缸。

师:很好,装满水而久放着不动的脸盆或水缸里面会有软绵绵的绿色东西,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那是一种藻类植物,水绵。请看课本p82页第二题,这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生:里面有藻类植物。

师:不错!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鱼的排泄物和粪便使得鱼缸中养料增加,藻类植物得以大量繁殖,因此,养鱼缸中的水逐渐变绿。我们再来这些藻类植物,海带、紫菜、鹿角菜等。(幻灯片展示课本p79图iii-2海洋藻类)

通过这些例子说明藻类植物大部分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生:大部分生活在水中。

师:(板书: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表)我们以水绵为代表,看看藻类植物的细胞主要由哪些结构组成?(幻灯片放映)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有叶绿体。

师:这些藻类植物和你们平时见到的陆生植物形态结构有什么不一样吗?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

生: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没有根茎叶器官

师:(板书分类:单细胞、多细胞 形态特征: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无输导组织)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时候,我们知道器官构成植物体,各个器官行驶一定的功能,可是藻类植物没有器官,那它是怎么生活的呢?

生:它体内一般都含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养料。

师:很好!请看课本79页,藻类的整个身体浸没在水中,全身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无机盐,体内一般都含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吸收水、无机盐的根和起运输作用的茎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这些器官,所以藻类就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它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从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中,你们知道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吗?(幻灯片展示课本p80图iii-3)

生:释放氧,可食用,药用,还可以做鱼类饵料。

师:(板书:藻类植物的用途释放氧,可食用,药用,鱼类饵料)那你们知道哪些藻类植物可以吃,哪些可以药用吗?

生:海带、紫菜,褐藻。

师:很好,我们经常吃海带,喝紫菜汤。可供食用的海藻很多,如海带、紫菜、发菜……其营养丰富,营养学家认为,人体的饮食结构应保持酸碱平衡,日常食用的米、面、肉、糖都是酸性物质,海藻为碱性物质,经常食用能有效地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防癌、抗菌、抗病毒、消肿止痛。

褐藻胶——(是褐藻体中的一种胶状物,海带是提取褐藻胶的原料),制作面时加入适量的褐藻胶,面包不仅色泽佳,体积膨大,口味好,储存时间长,挂面内加入之则不易破碎,冰激凌中加入之,能延缓融化速度,并增强细腻、柔滑的口感。它还可用来生产代血浆、止血纱布和止血粉。

琼脂——是从石花采等红藻中提取出来的胶质。它不易被细菌分解,可用来作细菌的培养基,也可食用,制果冻,作医用(胶囊)。

释放氧是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巨大贡献,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的氧气的95%,为什么会占这么大的比例呢?

生:它们大多生活在水里。

师:水域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71%,水域中的藻类植物分布范围比陆生植物的分布范围要大得多,藻类植物制造的这么多的氧气对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藻类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丰富的有机物为其它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使得水域中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那么,藻类植物越多越好吗?

生:不是。

师:太多了,在海水中易造成赤潮,在淡水中造成水华。这是藻类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海藻约共5000种,被利用的只有60种左右,如能进一步加以利用,人类将从海洋中获得更多的财富,这就等待你们去研究、开采。

(二)苔藓植物

师:学习完藻类植物,我们来看这些植物,你们认识吗?(幻灯片展示苔藓、葫芦藓,球蒴藓等)

生:苔藓植物。

师:对,这些植物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类群的植物—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通常在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它们呢?

生:潮湿地面和背阴墙壁。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的观察能力不错,在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或背阴的树干上,常常密集地生长着很多低矮弱小的绿色植物,解剖这些植物的茎叶,没有发现输导组织,这往往就是苔藓植物。(幻灯片展示,板书-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

师: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苔藓植物分布广泛,除了海水、沙漠以外,哪里都有它们的足迹。苔藓植物广泛的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的地方,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生长特别茂盛,有时可以遍布大片的地方,形成广大的苔原。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课后第四题,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吗?

生:因为苔藓植物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师:很好!苔藓植物我们是比较熟悉了,同学们有认真的观察过吗,它与藻类植物相比形态有什么不同吗?

师:请拿出你们的苔藓植物对照这幻灯片上的植株,我们以葫芦藓来作为代表看看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与藻类植物相比有什么区别,它有没有茎和叶?有没有根?(幻灯片展示葫芦藓植株)

生:有茎和叶,有假根。

师:为什么称它为假根呢?

生:因为它的根只能将苔藓植物的身体固定在某个地方。

师:是的,苔藓植物的根没有吸收功能,只具有固定作用,故要靠叶片吸收水分、无机盐,所以称为假根。我们再来看它的叶子,无叶脉,故推断叶里无输导组织;绿色,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叶小而薄,只有一层细胞,有害物质容易从背腹两面浸入到叶细胞中。茎,纤细,结构简单,无导管,没有输导组织。

所以我们总结苔藓植物与藻类相比结构特点是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有假根只是固定作用,无吸收功能。根据以上特点苔藓植物吸水、保水能力都不强,因此,植株一般矮小。大多苔藓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板书苔藓的结构特点)

根据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想想,分布广泛而又弱小的苔藓植物有什么功用?

生: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师:很好!还有没有补充的?

a、空气污染指示物——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so2等有毒气体可以从其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的生存受到威胁。所以污染严重的地方,如污水排出口处,苔藓无法生存。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滥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b、苔藓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苔藓植物大都具有丛生的习性,植物之间的空隙很多,能蓄积水分,所以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c、自然界的拓荒者——其分泌一种液体能溶解岩石表面,加速岩石的风化,促成土壤的形成,故苔藓是其他植物的开路先锋。

d、苔藓能促使沼泽陆地化——其死后遗体沉埋在湖泊、沼泽地,并不断积累,这样湖底逐渐升高,最后湖泊、沼泽就变成陆地。(板书-苔藓的作用)

师:请看课后第三题,并完成。

好了,我们已经了解了两种非种子植物──藻类和苔藓,那么现在请大家设计一种方式,可以是表格等形式来罗列出这两种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作用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时间四分钟。(学生在课前准备的白纸上设计,老师巡视指导,最后在投影仪上展示。)

(三)蕨类植物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那么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就更加轻松了,今天接触的最后一种植物就是蕨类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大屏幕,通过和苔藓植物的对比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生观察后得出蕨类和苔藓生活环境有相似之处,都生活在潮湿环境中,但是蕨类植物比苔藓类植株高大得多。)

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与交流

生:为什么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似,但是形态结构却差别这么大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观察凤尾蕨、铁线蕨、笔筒树、肾蕨等图片或实物)

师:好,那么请大家把蕨类植物的各种特点填入刚才设计的表格中,这三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就清楚了。最后大家归纳一下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吧。

生:食用、肥料、饲料,药用:可解热利尿等,银粉背蕨可止血。

师: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好。还有一点要注意,蕨类植物是我们今天的燃料煤的主要来源,因为地球上2亿多年以前恐龙时代曾经生长着茂盛的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形成了大片的森林,后来由于气候变迁等多种原因,地球上的环境已经不适宜高大蕨类植物的生存,蕨类植物灭绝以后,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就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用的煤。(幻灯片展示古代蕨类植物生态图。)

大家都知道藻类、苔藓、蕨类不是种子植物,不能形成种子,那它们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大家看这些蕨类植物的小叶上这些斑块是什么?(实物、幻灯片展示)

里面含有孢子——这是一种生殖细胞。这些孢子成熟以后就从叶的表面散发出来,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就是通过孢子这种生殖细胞进行繁殖后代的。因此这三类植物称为孢子植物,属低等植物。

课外拓展

 介绍三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藻类--->苔藓-蕨类

 比较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关系,发现规律:

水生--->陆生,低等--->高等,简单--->复杂

小结:

师:现在我们再来整体回顾一下。(播放三类植物动画视频)

(播放结束)现在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请把课本笔记合上,哪个同学起来介绍一下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特征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或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提示并补充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二、三类植物归纳:

分类 生活环境 形态特征 用途

藻类 大都生活在水中,

少数生活在陆地

上的阴湿处 

没有茎、叶等器官的

分化 鱼类饵料、补充大

气中的氧、食用、为

工业和医药提供原料

苔藓 

潮湿的陆地环境

植株矮小,有茎和叶的分化,但茎和叶内

无输导组织,有假根 指示植物、蓄积水分、保持水土。

蕨类 

潮湿的陆地

具有根、茎、叶,体内有

输导组织 

食用、药用、观赏、

绿肥、煤的来源之一

三、三种植物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四、a.三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藻类--->苔藓--->蕨类

b.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关系,发现规律:

水生--->陆生,低等--->高等,简单--->复杂

生物圈篇10

教学目标 

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

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影像资料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

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

新课:

1生态系统的类型

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游戏:我爱我家。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成,并写成小短文(或收集的图片)在班级的墙报上展出“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①学生分析: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都有共同之处。并由学生讨论找出共同点,从而得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学生分析: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了,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得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③学生在分析联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①学生互相交流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②学生观看影片,表现出对被破坏环境的痛惜及对破坏行为的憎恨。

5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①学生交流:从自身做起,如何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讨论,制定保护校园的方案和实施计划。

课下作业  

①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定期进行保护校园活动。

[1]

生物圈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的最后一节,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以,对本单元作宏观性的总括,描述了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家园。情感态度价值的内容多于知识性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②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生物圈ⅱ号”这个典型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cai法相结合

五、课时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过渡: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对教学内容起承上启下作用。

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提问学生:根椐自己的了解你们知道有多少种生态系统吗?

根据自己的了解列举种种生态系统。 在课堂的开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1、cai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和特点。

2、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1、分析老师展示的幻灯片猜出该图片和特点是属于那一种生态系统。

2、观看视频加深对各种生态系统的认识。 1、让学生猜猜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生物圈(通用1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生物的分类

    第二节 (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能说出分类系统的7个阶层,知道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2...

  •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课题第十章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知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能力目标通过探究...

  • 人的生殖和发育复习课教案

    复习重点 1、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性器官及功能2、 受精作用发生的部位3、胚胎发育的过程及主要场所4、青春期发育的特征5、...

  •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2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

  •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2、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教学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心率、脉搏的...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考点归纳

    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特点: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用从生...

  •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二)

    〖教学目标〗1.知识:(1)解释细胞保持较小体积的原因;(2)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染色体数在分裂前后保持不变;(3)...

  •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变形虫、草履虫为例,描述细胞的生命活...

  • 《预防传染病》导学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病原体、传染病的的概念。2、传染病的特性及其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