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第三节 环境问题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环境、环境问题等基本概念;了解识记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环境污染的五种形式等内容;初步理解并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的基本问题。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的形成;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
3、觉悟目标:提高有关环境问题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实际中能学以致用,做到知行统一。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
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形成
教 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阅读法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 课
师: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地球为家。她孕育着一切生命,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如今,我们的家园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伤害呢?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录象。
点击多媒体录象《守望家园》
师:看了以后,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略 环境问题
师: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天天的恶化,已从地域走向全球,危及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环境问题的形成和环境污染。
二 新课教学
(一) 环境问题的形成
师: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哪两部分?
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点击自然环境图片)
环境
社会环境(点击社会环境图片)
师:自然环境由什么要素组成?社会环境呢?
生:略。
师: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
师:就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随科技的进步,一方面扩大了┅┅增强了┅┅改变了┅┅提高了┅┅丰富了┅┅
另一方面形成了环境问题。如何形成的呢?
生:由于人类某些活动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向自然界排放的废气物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
点击: 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活动
扩大了┅┅ 形成环境问题
增强了┅┅
改变了┅┅ 索取>赐予 排放>净化
提高了┅┅
丰富了┅┅ 生态平衡失调 环境污染
师:从环境问题形成的过程来看,当出现索取>赐予、排放>净化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环境问题。好,大家把环境问题的含义一起来讲一遍。
师:从环境问题形成过程来看,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成几种表现?
生:两种。即生态平衡失调与环境污染。
师:从这过程我们想起恩格斯的告诫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有取消了。”
(二)、环境污染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环境污染。同学们。我们身边有没有环境污染?举例子来说明。
生:略。
师:对,这些都是环境污染。大家先来看两张图片。判断是什么污染?
生:大气污染。
师:什么是大气污染?
生:略。
点击材料: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并进行分析。
师: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损害人的呼吸系统,甚至致人死亡,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反复发生,1956,57,62年连续重演悲剧。因此,人们把这种烟雾称作“杀人的雾”。不仅英国,还有美国,比利时都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大气质量超标的环境中,每年大约油0万人提前死亡。那么,制造这种烟雾的主要是那类国家?
生:发达国家。
师:大气中这些废气太多了,还会产生哪些危害?
生:酸雨地球升温臭氧层破坏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判断是什么污染?
生:水体污染。
师:结合图片解释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
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
师:农业退水主要指农田里的残余农药经雨水等冲刷排入河道的水体。水体污染后会产生哪些危害?
生:影响水生生物和农作物的生长,增加疾病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师:日本的水俣病就是这样形成的,怎样形成的呢?
生:是由于含汞的工业废水排入河道,在进入海洋,通过食物链在鱼体内富集,人们长期食用这些鱼类,汞就在人体内积累,导致中枢神经破坏,精神时常,骨骼畸形,甚至危及生命。
师:目前全球排出的废水致使14%的可用水被污染,部分海洋也受到污染;世界上80%的疾病50%的儿童死亡与饮水污染有关;此外,由于水体污染还造成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身边存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生:有。略。
师:为了更好的保护水资源,我们青少年朋友应从节约每一滴水作起。看,这个就是节水标志,今天学了以后,不仅认识它,还可向身边的人宣传,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水资源。
师:大家对声音都非常敏感。俗话说“20分贝微风吹过树,30分贝悄悄话”我们平常说话大多在多少分贝?如果声音太大,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大家在来看这一幅图片,这是什么污染?污染源主要是什么?
生:40——60分贝如果声音太大,影响人们的睡眠与休息,干扰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使人的听力受到损害,甚至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噪声污染。汽车飞机等
师:因此,噪声污染是影响面很广的一种环境污染。此外,还有什么污染?
生:土壤污染热污染
师:什么是土壤污染?大家看到的这张图片属于什么污染?
生:略。白色污染。
师:我们平常用的快餐盒、塑料袋等埋在地底下2xx年不会腐烂。对土壤造成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土壤污染。那么,热污染是怎样的呢?
生:略。
师:这样,我们就清楚了环境污染的五种具体类型,这样,我们来概括一下环境污染的定义,什么是环境污染?针对环境污染,结合我们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谈谈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生:略。向有关部门提建议净水静音绿地等。
点击:
零污染计划
环境既被污染,但也可以被治理。一些工业大公司实施零污染计划就取得不小的成就。(1)杜邦公司利用废弃的牛奶盒和其他的一次性塑料容器,开发出耐用的聚乙烯材料用于生产不易撕裂的信封,使公司的塑料垃圾量减少25%。(2)宝丽来公司在生产电池的工艺中不再使用汞,这使回收电池成为可能。(3)星星联合炭化公司用二氧化碳取代喷漆中的一种溶剂,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减少了70%以上。
三、课堂小结(见多媒体)
师:人类的文明进程不会倒退回茹毛饮血的时代,但是人类的“文明”如以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那么大自然将真的会剥夺人类生存的权利。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家,让我们携手共同建设这个美丽的家园。
点击:音乐《啊!地球》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目标
结合福州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如城市、乡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了解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观察思考探究、协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联系实际,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3)德育目标
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行一致,对环境负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1)学习任务
①学习重点:理解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了解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及后果。
②学习难点:分析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2)学习要求
①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人地关系为中心,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在线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②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③注重本课网页素材和相关网站的学习资源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1.学习特点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
2.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
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2)局域网(3)城域网
(4)校园网(5)internet(√)(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6)题库
(7)网络课程(√)(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等)
◆《地理教材资源》:人类与环境关系、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和环境问题分布的特点,其文本资源整理在学校网络系统的地理虚拟网站(ip:192.168.66.250)。
◆《地理媒体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动态视频文件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动态视频文件;与教材有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等,收集于学校网络系统的地理虚拟网站(ip:192.168.66.25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址 ──自然生态、国际合作、水环境保护、核安全与辐射(文本?图片)。
◆《浙江省地理学会网站》:网址──资源中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何谓生物多样性。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性情境(√)(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性情境(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1)真实性情境:优美自然景观的视频和遭破坏的恶劣环境的视频。
(2)问题性情境:环境问题的表现:具体体现、原因;城乡环境问题的区别、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区别(视频、图片和文字)。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1)抛锚式(√)
相应内容: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分布特点。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相关学习网站。
学生活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整理;问题发现与解答。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学习资源获取路径的指导;问题解答咨询。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1)伙伴(√)
相应内容: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分布特点。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相关网站。
分组情况:全班分18小组、每3位学生为小组协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并发表论述。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作品反馈学习问题
类型:(2)协同(√)
相应内容:从政治、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人定胜天”。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相关网站。
分组情况:全班分18小组、每组3位学生、全班协同讨论。通过协作讨论区对学习问题发表论述。归纳概括整理得出结论。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首先通过观看“我是一只小小鸟”视频导入,通过flash图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观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通过“树和生物”小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森林对我们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学会多方面的去分析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巩固学习本节知识,之后由学生当场做“在线测试”;为了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由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对比福州出现的环境问题,在留言本中及时阐述自己的治理措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最后在观看“我们美丽的福州”动画中结束本节课。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6)其它
2.测试内容
(1)教师堂上提问:分析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具体体现、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学生学习回答,教师总结概括,形成本课的主干知识内容和结构。
(2)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人定胜天”这一命题反映的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请从政治、历史、地理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教师点评,反馈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当堂完成预先设计的题库。
七、教学板书设计
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
1.环境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自然原因
4.人为原因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
2.生态破坏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城、乡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3.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一、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lm
教学目标
认知性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现实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充分了解环境问题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带来的严重的危害。
能力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互助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以实际行动依法保护环境的能力和自觉性
觉悟性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从小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题
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的含义
课前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
2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地球就诊记》。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的。
4准备好多媒体、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1创造机会,使学生在课前动起来,课中活起来,课后神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
2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分析法、互动交流法等方法,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做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同时提高。
教学用具: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² 点击课件,播放动化和音乐,提醒学生们做好课前准备。
(一)学生讲坛:
² 教师对学生的“举案说法”加以点评。
(二)导入 新课:
² 多媒体设备展示背景图片加以配合。
(三)讲授新课:
1讨论学习
²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讨论题。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小品和课本知识为“地球先生”找病因。并思考它所带来的危害。
² 教师适当的加以归纳、提高。
² 由两位学生上台“举案说法”。
² 学生表演小品《地球就诊记》。
²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
² ,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点明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以及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调整心态,做好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互助学习的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2知识整理
² 在小组讨论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整理。随着多媒体屏幕不断显示的知识点,以小组接龙的形式,要求学生回答相关内容,教师适当予以讲解、补充。 (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3知识窗
² 教师重点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屏幕显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突出依法治理环境的内容。
(四)课堂活动:
² 教师主持“请你参与”的活动。
² 对学生的调查报告给与评价。
(五)知识反馈:
² 点击课件,以“网络追踪”的形式展示多组材料,要求学生七嘴八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²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诗歌“家”
(六)情感升华:
² 通过前面的学习与讨论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² 教师提出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
² 师生同宣誓: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为人类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而奋斗。
(七)行为指导:
² 点击课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环保组织设计标志图。
² 想一想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并试着去做一做。
² 小组接龙回答相关知识点的内容。
² 听课、记笔记。
² 学生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环境问题的资料收集以及周边环境调查,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的汇报。(可以运用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设备展示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磁带。要求学生边讲解边展示。
² 七嘴八舌回答问题。
² 学生朗诵诗歌。
²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
² 起立,宣誓。
²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环保组织标志土。完成设计后,可以登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² 思考、讨论、回答,并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
巩固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掌握知识,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增强情感共鸣。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
情感升华
² 提高学生依法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培养实践能力。
附:
课堂练习——
1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5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1/4,据调查表明,90年代初,全国缺水城市已发展为近300个,较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个。我国8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已造成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通过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达2000亿元以上。一些统计数据还表明:
①洪灾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至少0.5%
②农业上,粮食产量比去年减产11%。
③工业上,一些企业受洪水影响,被迫停产;工业增加产值比去年同期减少0.3%。
④就投资和消费而言,洪水减缓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度,削弱了市场消费能力,尤其是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
请思考:1、从环境问题的角度看,你认为长江洪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反映出环境问题的危害是什么?
3我国沙漠化防治总体上仍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土地沙漠化以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以上的资料与图片告诉我们什么?
作业
1请学生创作一个环保组织标志, 表达自己对环保的期望。
2想一想:我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并试着去做一做。
教案点评:
此教案的设计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案的设计中,体现了政治课的特点,即知识、觉悟、能力三者的统一;同时注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前“动”起来,课中“活”起来,课后“神”起来。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1)识记环境要素的内容和环境的含义。
(2)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
在教学过程 中加入充分的情感因素,以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
2、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
1、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
2、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1、启发式:引导学生挖掘、分析有关环境问题的事例,启发学生自己理解主要知识点。
2、讨论法:通过观看有关环境的录像,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播发自拍录像《美丽的珠海》约3分钟)
师:珠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滨花园城市,一向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闻名于世,环境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珠海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以及“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6年2月珠海市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试点区之一。1997年9月,珠海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但是,老师却在担心,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渐渐离我们远去。同学们能否猜想一下。老师为何会有这种担心呢?
生:(带着好奇的想法讨论)
师:看来,同学们的心情似乎和我是一样的。事实上,老师的担心已开始应验:(多媒体投影彩照:1、受污染的“珠海情侣路”、“闻名全国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2、被破坏的“珠海市凤凰山绿化带”、“白莲洞的自然与人工植被”等)。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珠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着个问题。
二、新课传授: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
一、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1、人类环境
(1)什么是环境?
师: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天然的有森林、海洋、湖泊。人工改造过的有城市、银都酒店、珠海圆明新园、体育中心、格力集团、佳能公司、学校等等。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60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
师:除了我们刚才列举过的一些环境要素之外,还有哪些环境要素?具体又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自然环境(由天然的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2)分类:按构成要素可分为
社会环境(由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构成的环境)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呢?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师: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环境要素属于哪一类?(出示投影片):
(1)、肇庆鼎湖山森林自然保护区;(2)、珠海梅溪牌坊
(3)、珠海圆明新园;(4)、斗门县白焦镇某村
(学生相互讨论,但不能说出统一答案)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1页,仔细看书,然后再判断。
(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这些要素虽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天然成分,但却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和保留下来的,所以,他们也是社会环境。)
师:回答准确!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从哪个角度对环境要素进行分类的呢?
————这是从人类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上进行分类的
生活环境
按利用、依赖程度可划分为
生态环境
师:在这两类环境要素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依赖、利用的程度怎样?(更高、更直接。)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内容: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书62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师:从这个概念里,同学们能否看出,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两种表现?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5)
环境污染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破坏
(2)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A、厄尔尼诺现象;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C、森林锐减;
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
E、物种灭绝;F、“温室效应“明显;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
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
I、有毒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
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
师:课文第62页的三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旁边的插图又表现什么环境问题?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第三段材料说的是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而旁边的插图表现的是严重的缺水问题。
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归纳):刚才有同学提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建议非常好。是的,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投影)
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8):彩图“小鸟的悲哀”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启发学生分析生物间的平衡)
(滥砍滥伐森林树木危及鸟类的生存。)
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第63页的插图,为什么长江也说自己是黄河呢?(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
(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
师:这两幅图都说明了同样的一个问题,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
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
(学生举例略)。
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讨论)。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
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
(学生看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投影)
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投影)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师: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它说明什么问题?
师(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是野蛮的“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新课:
师:漫画所表现的是环境问题的哪一方面?这一类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学生观看漫画后做出回答)
五、课后作业 :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第一框题: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1)识记环境要素的内容和环境的含义。
(2)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
在教学过程 中加入充分的情感因素,以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
2、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
1、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
2、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1、启发式:引导学生挖掘、分析有关环境问题的事例,启发学生自己理解主要知识点。
2、讨论法:通过观看有关环境的录像,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播发自拍录像《美丽的珠海》约3分钟)
师:珠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滨花园城市,一向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闻名于世,环境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珠海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以及“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6年2月珠海市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试点区之一。1997年9月,珠海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但是,老师却在担心,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渐渐离我们远去。同学们能否猜想一下。老师为何会有这种担心呢?
生:(带着好奇的想法讨论)
师:看来,同学们的心情似乎和我是一样的。事实上,老师的担心已开始应验:(多媒体投影彩照:1、受污染的“珠海情侣路”、“闻名全国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2、被破坏的“珠海市凤凰山绿化带”、“白莲洞的自然与人工植被”等)。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珠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着个问题。
二、新课传授: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
一、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1、人类环境
(1)什么是环境?
师: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天然的有森林、海洋、湖泊。人工改造过的有城市、银都酒店、珠海圆明新园、体育中心、格力集团、佳能公司、学校等等。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60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
师:除了我们刚才列举过的一些环境要素之外,还有哪些环境要素?具体又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自然环境(由天然的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2)分类:按构成要素可分为
社会环境(由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构成的环境)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呢?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师: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环境要素属于哪一类?(出示投影片):
(1)、肇庆鼎湖山森林自然保护区;(2)、珠海梅溪牌坊
(3)、珠海圆明新园;(4)、斗门县白焦镇某村
(学生相互讨论,但不能说出统一答案)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1页,仔细看书,然后再判断。
(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这些要素虽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天然成分,但却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和保留下来的,所以,他们也是社会环境。)
师:回答准确!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从哪个角度对环境要素进行分类的呢?
————这是从人类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上进行分类的
生活环境
按利用、依赖程度可划分为
生态环境
师:在这两类环境要素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依赖、利用的程度怎样?(更高、更直接。)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内容: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书62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师:从这个概念里,同学们能否看出,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两种表现?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5)
环境污染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破坏
(2)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A、厄尔尼诺现象;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C、森林锐减;
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
E、物种灭绝;F、“温室效应“明显;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
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
I、有毒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
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
师:课文第62页的三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旁边的插图又表现什么环境问题?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第三段材料说的是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而旁边的插图表现的是严重的缺水问题。
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归纳):刚才有同学提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建议非常好。是的,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投影)
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8):彩图“小鸟的悲哀”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启发学生分析生物间的平衡)
(滥砍滥伐森林树木危及鸟类的生存。)
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第63页的插图,为什么长江也说自己是黄河呢?(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
(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
师:这两幅图都说明了同样的一个问题,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
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
(学生举例略)。
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讨论)。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
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
(学生看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投影)
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投影)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师: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它说明什么问题?
师(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是野蛮的“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新课:
师:漫画所表现的是环境问题的哪一方面?这一类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学生观看漫画后做出回答)
五、课后作业 :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教学目标
认知性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现实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充分了解环境问题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带来的严重的危害。
能力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互助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以实际行动依法保护环境的能力和自觉性
觉悟性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从小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题
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的含义
课前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
2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地球就诊记》。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的。
4准备好多媒体、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1创造机会,使学生在课前动起来,课中活起来,课后神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
2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分析法、互动交流法等方法,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做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同时提高。
教学用具: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² 点击课件,播放动化和音乐,提醒学生们做好课前准备。
(一)学生讲坛:
² 教师对学生的“举案说法”加以点评。
(二)导入 新课:
² 多媒体设备展示背景图片加以配合。
(三)讲授新课:
1讨论学习
²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讨论题。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小品和课本知识为“地球先生”找病因。并思考它所带来的危害。
² 教师适当的加以归纳、提高。
² 由两位学生上台“举案说法”。
² 学生表演小品《地球就诊记》。
²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
² ,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点明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以及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调整心态,做好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互助学习的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2知识整理
² 在小组讨论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整理。随着多媒体屏幕不断显示的知识点,以小组接龙的形式,要求学生回答相关内容,教师适当予以讲解、补充。 (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3知识窗
² 教师重点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屏幕显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突出依法治理环境的内容。
(四)课堂活动:
² 教师主持“请你参与”的活动。
² 对学生的调查报告给与评价。
(五)知识反馈:
² 点击课件,以“网络追踪”的形式展示多组材料,要求学生七嘴八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²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诗歌“家”
(六)情感升华:
² 通过前面的学习与讨论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² 教师提出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
² 师生同宣誓: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为人类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而奋斗。
(七)行为指导:
² 点击课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环保组织设计标志图。
² 想一想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并试着去做一做。
² 小组接龙回答相关知识点的内容。
² 听课、记笔记。
² 学生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环境问题的资料收集以及周边环境调查,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的汇报。(可以运用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设备展示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磁带。要求学生边讲解边展示。
² 七嘴八舌回答问题。
² 学生朗诵诗歌。
²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
² 起立,宣誓。
²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环保组织标志土。完成设计后,可以登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² 思考、讨论、回答,并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
巩固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掌握知识,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增强情感共鸣。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
情感升华
² 提高学生依法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培养实践能力。
附:
课堂练习——
1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5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1/4,据调查表明,90年代初,全国缺水城市已发展为近300个,较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个。我国8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已造成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通过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达2000亿元以上。一些统计数据还表明:
①洪灾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至少0.5%
②农业上,粮食产量比去年减产11%。
③工业上,一些企业受洪水影响,被迫停产;工业增加产值比去年同期减少0.3%。
④就投资和消费而言,洪水减缓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度,削弱了市场消费能力,尤其是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
请思考:1、从环境问题的角度看,你认为长江洪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反映出环境问题的危害是什么?
3我国沙漠化防治总体上仍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土地沙漠化以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以上的资料与图片告诉我们什么?
作业
1请学生创作一个环保组织标志, 表达自己对环保的期望。
2想一想:我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并试着去做一做。
教案点评:
此教案的设计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案的设计中,体现了政治课的特点,即知识、觉悟、能力三者的统一;同时注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前“动”起来,课中“活”起来,课后“神”起来。
教学过程 :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2001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图片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1: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图片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材料1: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一切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果: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一—威胁生态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储气罐阀门破裂,45吨左右的毒气泄漏。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毒气熏得难以忍受,摇晃挣扎想跑出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医院。最终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不同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响江水,也影响市容卫生,并威胁着人类健康。
展示图表: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二—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5:
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吨,居世界第49位。有人预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照此下去,我们当代人吃子孙饭,后人将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连生存都成问题,何以谈发展!
图片展示:《无节制的开采石油》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三—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
讨论情形:
学生甲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认为无节制的开采将会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试图说明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进行。
学生乙举例:德国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并非经济和环保的同步发展,由此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发展。
学生丙发言:现在我们常听到把开发西部旅游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且确实有很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教案点评: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三课 第三框题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和环境形势。
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初步分析...
东南亚篇1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
南方与北方的人差异篇1《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教学设计——第二节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中学 ...
矿产资源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的分布特点。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
本学期总第6课时本单元第 6 课时授课日期9.13课题第二章 第1节 中国的人口(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础知识目标:1.知道新中国工业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较高的增长速度、独立的工业体系和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2.知道...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
【学习目标】;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重点难点】;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
教案人教版地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2、使学生能够通过资...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