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政治教学反思 > “唤醒”学生的价值感(精选3篇)

“唤醒”学生的价值感(精选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37

“唤醒”学生的价值感篇1

刊登于《中学政史地》2004年第4期

“唤醒”学生的价值感

甘肃省庆城县驿马中学  赵远兴 

目前中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政治课,这固然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等因素有关,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得到张扬和体现,缺乏对学生价值的关注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价值。设法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树立起自尊心与自信心,体验到荣誉与成就感,从而认可和欣赏自己的价值。正如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家斯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在高二思想政治课有关人生价值的教学中,在课前,我与个别学生作了交谈,发现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每天过着“吃饭—上课—睡觉”三点一线式的单调生活,学生普遍感到生活枯燥无味。有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差,学习困难,对前途感到渺茫,因此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针对这些问题,在学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我启发学生讨论,既然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同学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主要是从社会、他人那里索取,那么同学们目前的人生有没有价值?有的同学回答有,有的同学回答无,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我适时地进行了引导讨论。最后学生形成共识,虽然自己目前尚未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做出贡献,但是自己也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自己的健康成长,就是父母的幸福,现在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将来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劳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个人才会获得应该得到的东西,赢得社会的尊重。这样,学生在思考讨论中体验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而这些又会成为学习的动力,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但在学习“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在以“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题讨论时,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一无钱,二无权,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了什么作用。有的学生则认为中国有十几亿人,缺了自己一个,社会照样发展,何必生活的那么辛苦,还不如及时行乐。显然,这些学生的回答是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悖的。但却反映出学生看不到平凡人物对社会的作用,推卸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视了自己生命的价值,缺乏对生活的责任感。这也为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世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洞察人生、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净化灵魂,完善人格,寻找正确的生活方式,作为真正的人走向社会。

在哲学教材中,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精神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知识载体中,具有隐蔽性。表现为不思则无,思则有之,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教材作深入分析,挖掘出教材中蕴涵人文价值的知识点,让学生“求真、求善、求美”,重视自己的价值世界,注意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注意培养自己的价值理性,特别追求有价值的人类生活,从而实现生命的不断超越和人格的不断升华。

“唤醒”学生的价值感篇2

刊登于《中学政史地》2004年第4期

甘肃省庆城县驿马中学  赵远兴 

目前中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政治课,这固然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等因素有关,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得到张扬和体现,缺乏对学生价值的关注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价值。设法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树立起自尊心与自信心,体验到荣誉与成就感,从而认可和欣赏自己的价值。正如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家斯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在高二思想政治课有关人生价值的教学中,在课前,我与个别学生作了交谈,发现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每天过着“吃饭—上课—睡觉”三点一线式的单调生活,学生普遍感到生活枯燥无味。有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差,学习困难,对前途感到渺茫,因此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针对这些问题,在学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我启发学生讨论,既然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同学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主要是从社会、他人那里索取,那么同学们目前的人生有没有价值?有的同学回答有,有的同学回答无,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我适时地进行了引导讨论。最后学生形成共识,虽然自己目前尚未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做出贡献,但是自己也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自己的健康成长,就是父母的幸福,现在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将来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劳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个人才会获得应该得到的东西,赢得社会的尊重。这样,学生在思考讨论中体验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而这些又会成为学习的动力,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但在学习“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在以“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题讨论时,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一无钱,二无权,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了什么作用。有的学生则认为中国有十几亿人,缺了自己一个,社会照样发展,何必生活的那么辛苦,还不如及时行乐。显然,这些学生的回答是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悖的。但却反映出学生看不到平凡人物对社会的作用,推卸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视了自己生命的价值,缺乏对生活的责任感。这也为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世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洞察人生、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净化灵魂,完善人格,寻找正确的生活方式,作为真正的人走向社会。

在哲学教材中,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精神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知识载体中,具有隐蔽性。表现为不思则无,思则有之,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我们必须对教材作深入分析,挖掘出教材中蕴涵人文价值的知识点,让学生“求真、求善、求美”,重视自己的价值世界,注意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注意培养自己的价值理性,特别追求有价值的人类生活,从而实现生命的不断超越和人格的不断升华。

“唤醒”学生的价值感篇3

刊登于《中学政史地》2004年第4期

甘肃省庆城县驿马中学  赵远兴 

目前中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政治课,这固然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等因素有关,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得到张扬和体现,缺乏对学生价值的关注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价值。设法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树立起自尊心与自信心,体验到荣誉与成就感,从而认可和欣赏自己的价值。正如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家斯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在高二思想政治课有关人生价值的教学中,在课前,我与个别学生作了交谈,发现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每天过着“吃饭—上课—睡觉”三点一线式的单调生活,学生普遍感到生活枯燥无味。有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差,学习困难,对前途感到渺茫,因此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针对这些问题,在学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我启发学生讨论,既然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同学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主要是从社会、他人那里索取,那么同学们目前的人生有没有价值?有的同学回答有,有的同学回答无,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我适时地进行了引导讨论。最后学生形成共识,虽然自己目前尚未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做出贡献,但是自己也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自己的健康成长,就是父母的幸福,现在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将来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劳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个人才会获得应该得到的东西,赢得社会的尊重。这样,学生在思考讨论中体验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而这些又会成为学习的动力,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但在学习“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在以“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题讨论时,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一无钱,二无权,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了什么作用。有的学生则认为中国有十几亿人,缺了自己一个,社会照样发展,何必生活的那么辛苦,还不如及时行乐。显然,这些学生的回答是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悖的。但却反映出学生看不到平凡人物对社会的作用,推卸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视了自己生命的价值,缺乏对生活的责任感。这也为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世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洞察人生、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净化灵魂,完善人格,寻找正确的生活方式,作为真正的人走向社会。

在哲学教材中,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精神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知识载体中,具有隐蔽性。表现为不思则无,思则有之,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我们必须对教材作深入分析,挖掘出教材中蕴涵人文价值的知识点,让学生“求真、求善、求美”,重视自己的价值世界,注意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注意培养自己的价值理性,特别追求有价值的人类生活,从而实现生命的不断超越和人格的不断升华。

“唤醒”学生的价值感(精选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同一教案不同教学效果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的同一课题的公开课《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和海珠区先后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是...

  •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我校教师人...

  • 政治课教学中的“三不要”

    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

  • 创造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美”

    建筑是造型美,舞蹈是形体美,音乐是旋律美,它们都属于艺术的美。思想品德课教学也需要艺术的再创造,那将是一种和谐的、...

  • 新课标 新问题

    从2004年9月,我们开始实行新课标的教学工作,到目前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完成政治课的四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既有平时的...

  • 新课标给政治课堂带来新气象

    自从去年秋季开学用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思想品德》以来,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

  • 矛盾分析法在初四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初四年级思想 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讲...

  • 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之我见

    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

  •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空白”艺术

    “空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

  • 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反思

    上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教学反思--教师前进的车轮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启示我们教师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要不断思考与反思,并在反思中更好地学...

  • 同一教案不同教学效果的反思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的同一课题的公开课《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和海珠区先后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是...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