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相关 > 课本剧 >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精选16篇)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精选16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1:14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篇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时间:1940年的一天下午

地点:路上、家里

人物:一个12岁的小女孩、爱因斯坦、父亲、几个无关的行人

(小女孩一边走,一边玩儿,蹦蹦跳跳地走上台,另一边爱因斯坦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走上台,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他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

爱因斯坦: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慢慢走下舞台……)

小女孩望着老人:瞧!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你们说是吗?(对着观众问道)

观众齐声:是呀,就是从童话故事里出来的

小女孩抬头看看天,自言自语:哇,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家了,不然妈妈会着急的。

(小女孩继续快速的往前走,下舞台)

(小女孩的爸爸边看时间边走上舞台):已经六点了,按你怎么还不回来?是不是路上出了什么事?

(正在这时小女孩急匆匆地走上舞台,来到家门口,按响了门铃):妈妈,开门,我回来了。

(爸爸开门,小女孩边往里走边问):爸爸,今天下班早了?妈妈呢?

爸爸边关门边说:我今天下午休息,你妈妈去超市买点儿牛奶,一会儿就会来。安妮,今天怎么回来晚了?

小女孩一边把书放在书桌上,一边说:对不起,爸爸,我今天在回家的路上撞倒了一位老人。

爸爸一听,吃惊的睁大了眼睛:噢,宝贝儿,你没事吧,那个老人怎么样?没事吧。

小女孩咯咯咯的笑起来,来到爸爸面前,优美的转了个圈,问:爸爸,你看我能有事吗?

爸爸拍拍女儿的肩膀,微笑着点点头:嗯,看来我的宝贝女儿一切都好,可是那个老人怎样?

女孩低头沉思了一下:爸爸,他没事,我撞了他之后,他说了声对不起就走了。

爸爸不可思议的问:什么?你撞了他,你不道歉,他反而道歉?

小女孩忽闪着大眼睛望着爸爸:对呀,他说完对不起就走了,我不是不道歉,而是没来得及道歉,你不知道爸爸,他那样子太奇怪了,我只在童话故事里见过。

爸爸悠闲的做到沙发上,故意的:哦,不可能吧,我们身边怎么会有童话里的人出现,宝贝儿,你不会是在给老爸讲故事吧?

女孩撒娇的挤了挤爸爸也坐上了沙发:爸爸,怎么会呢?我可是最最最乖的女儿了。

爸爸眨巴着眼睛:哈哈哈,乖女儿,那你给爸爸讲讲,那个童话里的老人长得什么样?也得让老爸知道才行,不然我怎么知道是真是假呢?

小女孩得意的扬了扬俊俏的小脸,神气的就像是表演节目:爸爸,你听我说(京腔京味儿),这个老人他留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就像是一根根小铁丝在上边安着,深深的眼窝里陷着一双棕褐色的眼睛,他灰白色的头发乱蓬蓬的。哦,对了,他还穿了一件又肥又大的上衣,整个人就像是裹在一张大被单里,哟哟,小女孩,撇撇嘴,他上街竟然还趿拉着拖鞋呢。

爸爸听后兴奋得说:宝贝儿,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可是爱因斯坦啊(那)!

小女孩不相信地问:爸爸,你瞧他那趿拉的样子,连衣服都不会穿整齐,怎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爸爸看女儿疑惑的样子,摸了摸她的头:不信,明天你当面问一问不就知道了,走,咱们去看看你妈妈怎么还不回来?父女一起走下了舞台……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篇2

课题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课时3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难点:体会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措施与方法从课题入手,把握课文的内容,走进人物的心灵。课前准备录音机、爱因斯坦的画像、摄影仪预设教与学的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板书:爱因斯坦)你认识爱因斯坦吗?简介爱因斯坦。 (板书:小女孩)为什么要在“女孩”前加“小”字?2、想想课文可能写什么?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词。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五、理清课文分段。六、书写描红、练习。第二课时(参赛课时)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句子,品读人物对话,领会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2、设定悬念导入:父亲告诉女孩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孩纳闷什么?为什么纳闷?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读课文吧!二、学习第1~3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有关女孩纳闷的句子。2、多媒体展示句子,提问:纳闷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的意思?为什么纳闷?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3、多媒体展示有关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请生填填。运用文中的写法仿写自己喜欢的人。4、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期坦是怎样的?过渡:还有什么令小女孩纳闷呢?联系上文找出父亲说的话。5、指导朗读,读出父亲高兴、激动、崇拜的心情。6、提问: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是怎样?7、播放小博士的介绍,父亲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8、师小结。三、精读感悟第4、5自然段。1、多媒体创设情境,范读。2、提问:你认为老师朗读的怎样?为什么要这样读?3、相机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怎么谈得上伟大?”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天真、直率。4、“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但愿你肯教我。”同桌练读,指导朗读,抓住“温柔的目光”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个鬼脸“但愿你肯教我”,从品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童心、虚心。5、提问: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随机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噢”的读法,感悟爱因斯坦的平易、谦逊。6、分角色朗读,师小结。四、学习第6—8自然段。过渡: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这是怎么回事?1、默读、提问:“吓了一跳”怎么理解?为什么?2、想象一下,爱因斯坦变成了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小姑娘,面对变了一个人的爱因斯坦,你心情会怎么样?指导朗读,师生接读“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3、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变?4、小女孩使爱因斯坦的什么发生变化?师描述生想象房间“一塌糊涂”请你想象一下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收拾好房间的情景,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说说?5、师小结。五、延伸明理。1、提问:为什么爱因斯坦房间凌乱,穿着不整?爱因斯坦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什么?2、引导:正因为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所以无暇顾及生活小节,甚至连走路都在埋头思考问题。同学们,从这些平凡的生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爱因斯坦?3、提问:你认为爱因斯坦伟大不伟大?4、作者是怎样塑造爱因斯坦的伟大?体会写法选用平凡的生活,通过刻画爱因斯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的伟大,这是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5、师小结。6、师生共赏爱因斯坦名言。六、布置作业:小练笔《伟大与平凡》。第三课时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2、欣赏学生的练笔《伟大与平凡》。3、完成练习,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朗读全文。      2、指导学生分角色读文并表演。3、欣赏学生小练笔(生上台朗读小练笔,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师生评议)。4、完成本课的相关练习。板书设计: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爱因斯坦            小女孩                  (平易近人)       (天真活泼)               作业与练习配置1、  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2、  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设计特色: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作业

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

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

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总结探究结果

1、学生小结: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肯定激励

五、作业

课堂作业:课后练习4、5

实践作业;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33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一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教材简析

[内容提要]

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学会分段]

本课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小姑娘碰到了一位穿着随便的老人,父亲告诉她,那位老人是爱因斯坦。

第二段(第4——5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穿戴。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整理工作室。

第四段(第8自然段):写小姑娘的母亲问爱因斯坦,他和小姑娘在一起时都谈些啥。

[写作特色]

1.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具准备

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课件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

第一次相遇撞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次相遇遇

第三次相遇等待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篇5

景行小学 魏艳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教学重点: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读中悟情、情中明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板书:爱因斯坦)你认识爱因斯坦吗?简介爱因斯坦。

(板书:小女孩)为什么要在“女孩”前加“小”字?

2、想想课文可能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理清课文分段。

六、书写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参赛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句子,品读人物对话,领会课文内容。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2、设定悬念导入:父亲告诉女孩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孩纳闷什么?为什么纳闷?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有关女孩纳闷的句子。

2、多媒体展示句子,提问:纳闷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的意思?为什么纳闷?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

3、多媒体展示有关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请生填填。运用文中的写法仿写自己喜欢的人。

4、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期坦是怎样的?

过渡:还有什么令小女孩纳闷呢?联系上文找出父亲说的话。

5、指导朗读,读出父亲高兴、激动、崇拜的心情。

6、提问: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是怎样?

7、播放小博士的介绍,父亲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8、师小结。

三、精读感悟第4、5自然段。

1、多媒体创设情境,范读。

2、提问:你认为老师朗读的怎样?为什么要这样读?

3、相机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怎么谈得上伟大?”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4、“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但愿你肯教我。”同桌练读,指导朗读,抓住“温柔的目光”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个鬼脸“但愿你肯教我”,从品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童心、虚心。

5、提问: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随机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噢”的读法,感悟爱因斯坦的平易、谦逊。

6、分角色朗读,师小结。

四、学习第6—8自然段。

过渡: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这是怎么回事?

1、默读、提问:“吓了一跳”怎么理解?为什么?

2、想象一下,爱因斯坦变成了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小姑娘,面对变了一个人的爱因斯坦,你心情会怎么样?指导朗读,师生接读“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3、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变?

4、小女孩使爱因斯坦的什么发生变化?师描述生想象房间“一塌糊涂”请你想象一下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收拾好房间的情景,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说说?

5、师小结。

五、延伸明理。

1、提问:为什么爱因斯坦房间凌乱,穿着不整?爱因斯坦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什么?

2、引导:正因为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所以无暇顾及生活小节,甚至连走路都在埋头思考问题。同学们,从这些平凡的生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爱因斯坦?

3、提问:你认为爱因斯坦伟大不伟大?

4、作者是怎样塑造爱因斯坦的伟大?体会写法选用平凡的生活,通过刻画爱因斯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的伟大,这是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5、师小结。

6、师生共赏爱因斯坦名言。

六、布置作业:小练笔《伟大与平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

2、欣赏学生的练笔《伟大与平凡》。

3、完成练习,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朗读全文。      2、指导学生分角色读文并表演。

3、欣赏学生小练笔(生上台朗读小练笔,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师生评议)。

4、完成本课的相关练习。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篇6

(一) 课前背格言,激趣入主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行一次小小的格言交流,你们愿意参加吗?把你最喜欢的格言背给大家听。

生: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生:时间是最伟大的作者,他可以给每个人写下完美的结局。

生:……

师:老师也有一句名言,请看: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不说空话

师:你们知道这句格言的作者吗?他就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引出并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评:从格言导入有一妙处:课内外沟通,体现了“大语文”观,让学生课外搜集和积累的材料在课内交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在课外积累资料的兴趣,此为其一;上课伊始便让学生交流、吟背,学生的活动代替了教师的提问或讲解,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教者的“学生主体”的观念自然外现,此为其二。)

(二)  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什么事?

生:爱因斯坦是一个怎么的人?

生:……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

生:读文

师;愿意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下吗?

生:学生自由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的语句。

师;再一次读课文,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小组可以讨论。

生:按着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交往的具体经过来写的。

生:按着“相遇——相逢——交友——坐客”来写的

师:你能按上面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吗?(生再默读课文)

(评: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在下面的读书中自己解疑,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让学生切切实实地过好“认读关”,经历“与文本对活的过程”使教学目标中最易让人忽略的“过程与方法”得到突显。)

(三) 自主学文披文入情——精读第一部分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这一部分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生:老人留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沉陷在眼窝里……

边低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生:只见他的穿的衣服又肥又大,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穿的拖鞋。

师:这两句你想怎么读?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多种方式读。看到如此装束的爱因斯坦小女孩有什么反应?

生: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里走出来。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女孩听了直纳闷,这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师:这两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我要用怀疑的的语气读

生:我要用纳闷的语气读。

师:请你带自己的情感读吧!

师:你读懂了什么?(小女孩的天真和直率)

生:我读懂了女孩的天真和可爱。

生:我读懂了女孩的直率,

生:我知道了爱因斯坦是个不修边幅,生活上很随意的人。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不仅读懂了课文还悟出了道理,真了不起!

师:回顾一下,这一部分我们是怎么学的?(生回顾并回答)

生:首先是我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生:然后是抓住了印象深的语句,认真地读。

生:最后带着自己的情感读课文

师:出示

1、自由读课文

2、抓住重要语句、揣摩性格特点

3、感情朗读、交流体会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学习空间,自主、愉快地读文,体验,并自已总结学习方法,为学习下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合作探究注重感悟

师:请同学们运用上面的学法,小组合作学习二、三大段,喜欢哪段就学哪段。

师:请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生: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师:看到此时的爱因斯坦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生:我想对爱因斯坦说:你应该注意一个自己的衣着。

生:我想说:爱因斯坦你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你应该衣着整洁。

生:我想夸夸爱因斯坦:你真是位做事认真的科学家。

生:我想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师:(出示两人的对话)

师:首先请三人读,假设你(指着想读对话的同学说)就是那谦虚诚恳的爱因斯坦,你(扶起一位手举得很高的学生)就是直率天真的小女孩,我是旁白咱们一起读好吗?

师:接下来,请两人读,让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直接对话,你敢读吗?(学生纷纷举手,请两句学生起来读——

师:你俩读得太形象了。

师:最后,请一人读,看哪位同学能把两人的情感都读出来。

师: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谁能比教师读得更好。从读中你揣摩出了什么?(爱因斯坦是一位谦虚又诚恳的人)

生: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谦虚的人

生:老师,同时我也感觉到他心地善良是一位诚恳的人。

生:我们应该学习爱因斯坦那种谦虚诚恳的态度,不能因为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就沾沾自喜,这样反而会害了自己。

师:他不仅读懂了书,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悟。

(评: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每个学生对文字都有不同的理解,怎么理解就怎么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保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各种形式的读不是最终的目的,读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更为学生建构了思维的空间。)

师:谁愿意接着汇报,

生: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得那样穿得整整齐齐。

师;这一句你看出了什么?

生;爱因斯坦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生;爱因斯坦能谦虚地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没有大架子。

师:如果你就是这位天真直率的小女孩,你会对他说什么?

生:哇塞!爱因斯坦你的变化好大啊!

生:爱因斯坦你真是我心中最伟大的科学家!

(评: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语言训练因素,在“悟”的基础上,进行了说的训练。)

师:你还记得他第二天的样子吗?

生: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师:与今天这个样子比一比。

生: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得那样穿得整整齐齐。

师:从这两句中你能读出什么?那就请带着读一读。告诉我你的体会。

生:爱因斯坦非常谦虚,能够接受一位小女孩的提议。

生:别人正确的意见能够采纳,并马上付之与行动。

生:他俩坐客时的对话充分显示了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我想用我喜欢的方式读出来?

师:当然可以(出示坐客时的对话。)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

生:因为这一段对话把小女孩的天真与爱因斯坦的那谦虚的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师:你不仅读得好,说得更好。

师:同学们还想怎么读?

生:分角色读

生;找自己喜欢的伙伴读

生:我想自己读

生:我想表演读

师:那就请自由寻找伙伴分角色读。

师:谁愿意跟老师读。

师:哪些同学能比教师读得更好?喜欢这个热情小女孩的请站起来热情地读一读。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小女孩非常直率。

生:两人虽然年龄相差很多,却相处得十分融洽,说明她们之间彼此都是坦诚的,真挚的,是心灵的沟通,真诚的交流。

(评:进行有个性化的阅读,培养探究性、创造性地阅读。充分利用阅读期待交流感受,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  探究拓展表演展示

师:请同学们小声读交友部分

师;书中向我们介绍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母亲见面的情景,请你想象一下,如果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父亲见面时,会说什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想演得可以到台前来演一演。

师:(手扶着两位同学的肩膀)我想问一下,表演的这两位同学,你们的语气怎么这样谦和呀?

生: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爱因斯坦,我要做一个向他一样谦和的人。

另一生:我喜欢可爱又天真的小女孩,因为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的直率。

(评:先是抓住人物对话朗读来体会两人之间的真挚友谊;继而展开想象,再现人物对话与情态,充实和完善课堂学习内容。拓展是联系中的拓展,延伸是明了上的延伸。)

(五)  感情升华主旨提升

师:我收集了一些爱因斯坦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

师:爱因斯坦一位划时代的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音乐创设,展示图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解说,让学生多种感官进一步了解爱因斯坦。)

师:此时此刻,请同学们再一次地读课文,把你更深的感受融成一句话写下来。

生:

师:老师送给同学们几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音乐:爱的奉献)

用自己的真诚,去赢得别人的尊重

用自己的执着,去获取成功的喜悦

用自己的热情,去迎接明天的挑战

(评: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条件,表达自己的情感,畅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展开想像,寻求新的表达形式,敢于创新。)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篇7

非常感谢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教研课。

下面我就对蒋老师执教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节课发表一点我的看法。蒋老师这堂课有很多亮点:

首先我认为蒋老师能很好的把握教材,并根据教材特点设计教学。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和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本节课的教学,蒋老师确定了一根主线,那就是“伟大”一词。文本的切入口就是探究人物的细节描。教学时,也以此为切入点,并注意两个基本步骤:一是抓住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二是透过表面现象看人物本质。

课堂中蒋老师注重引领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表情和对话的具体内容,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验,从而感受并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体会他的所作所为所透射出来的对科学事业的痴迷,进而来理解爱因斯坦的“平凡中的伟大”。

这堂课紧紧抓住了语文本质的东西,虽然学生参与面不广,但上出了语文味。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读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不仅是在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在对话,他们也在与小姑娘、与爱因斯坦对话。这种心灵的感受使书读出了味儿,引导学生剥离出一个活生生的充满个性的科学家形象。

教学的后半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后,围绕“爱因斯坦是否是伟人”让学生自由争辩,小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都是积极的,进步的。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新理念,尊重了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的理解。

另外,蒋老师注重把“写”的训练挤进课堂。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值得推广的做法。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篇8

一、教材简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充满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感悟。课文也配有插图,能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爱因斯坦,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科学界的巨人,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他是“伟大”的化身,世人崇拜的天才。他与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年龄、地位、名誉等悬殊甚远,但是他们之间却发生了如此有趣的故事。在文中,我们见识了他的另一面。在备课中,我花了很多心思。在不断地思考中,我觉得教学时要重在“悟”字,在读书中悟,在对话中悟,在讨论交流时悟,在悉心思考时悟,既要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又要感悟实实在在的文本。既要感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又要感悟文本的价值追求。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不同角度的描写来体会爱因斯坦的为人。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为立体地了解人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扣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进行揣摩,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去认识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

因此,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特点的学习能力,体会说话必须做到言之有据。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爱因斯坦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是对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全面理解,让学生建立起丰满而又立体的爱因斯坦这一人物形象。

二、多角度认识人物特点

认识一个人需要多种不同的角度吗?在生活中,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本课学习中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大板块:“小女孩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读者眼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这一人物。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读者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热情友好、童心未泯……透过文本,透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透过一双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我们走近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平凡中的伟大。

三、反复读讲,感悟人物特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练、以演促读”,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伟大而平凡的品格,和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突破文本难点。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知识,更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发挥想象,升华人物特点。

在完成了上述的三个板块教学后,我留给学生一个当堂完成的写话作业——晚上,小女孩的一家人又谈论起爱因斯坦。想一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爱因斯坦有了全面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必然在他们的写话中有所体现。学生都能想象得到小女孩在经过和爱因斯坦的一段相处之后对爱因斯坦也有了全面的认识,她更多的认识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小女孩的家人则更多的通过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走下了神坛的爱因斯坦。于是,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就站在了小女孩的一家人面前,也站在了我们大家的面前。人物的特点也适时地得到了升华,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五、存在的问题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没能全面的、立体的认识爱因斯坦,还停留在类似于小女孩初次遇到爱因斯坦时的感受。针对此况,我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他自己分析,然后再针对学生的意识情况轻声进行个别交流。学生在老师的轻言细语中和老师再一次回味了课文,最终也认识到了自己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另外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读书时添字漏字、字序颠倒等情况时有发生。也许是和第一课时隔的时间长了些的原因(第一课时是上周五上的),但细细想来,应该跟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有一定关系。心中老想着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读得还不是很多很透,这才造成了学生读书时也偏急了些,于是结结巴巴、反反复复的情况才会出现了好几次。

这堂课是上完了,但是课后的事情还没有完。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让自己的课越上越好!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篇9

学校主课题:互动共享教学模式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语文阅读教学中让中心问题贯穿阅读教学的互动共享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说教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二、说教法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内部的含义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可是在长期的训练中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整堂课我始终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变换不同的问法(如“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你读出了爱因斯坦怎样的品质?”)、改变学习方式(从扶到放),让学生真正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上课时先再一次理清文章的思路,让后精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过程,初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相遇;最后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相遇。其中“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这个问题始终贯穿课文学习的全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板书:贡献伟大)(明确这里的伟大主要指为世界科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下文中爱因斯坦人格的伟大埋下伏笔。)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长期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要想了解本文中所写的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还是让我们先了解这件事情的经过(本堂课的主要话题紧紧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所以必须提出这个话题,课文中应该有这样的句子,引起学生注意)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这里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再一次明确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伟大的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和一个小女孩在一起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这时的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由交流)

(2)小女孩又是怎样看待这时的爱因斯坦的呢?

①出示:“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指导朗读)

②小女孩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③难怪小女孩会纳闷了,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呢?现在你认为爱因斯坦为大吗?请你联系第一段再来谈谈。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爱因斯坦,第二天他们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的第二段)

2、你对爱因斯坦又有什么了解?你认为他伟大吗?(交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3、分角色指导朗读第二段

4、出示: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

(1)指名读

(2)爱因斯坦为什么会“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第三次遇到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难怪他会说

出示:“她教我怎么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3、爱因斯坦真的像他自己说得那样什么也帮不了小女孩吗?

(1) 现在你还认为他伟大吗?从他的话中你又读出了他伟大在那里呢?(自由交流)

(2) 指导朗读

三、总结

1、课文学完了,相信现在每位同学都会认为爱因斯坦很伟大,他到底伟大在那里呢?请你快速浏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写一写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结尾处的写话其实是考验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贯穿全文的中心。)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四、说板书设计

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

专注思考 不拘小节            

平易近人 充满童趣   

潜心研究 为人谦逊  

这个板书同样也扣住“伟大”一词,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从三方面总结爱因斯坦的人格的伟大。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修改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结合课文具体讲)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重点难点

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过课外资料的搜集,你知道爱因斯坦为科学做出了哪些贡献?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板书:伟大)

明确这里的伟大主要指为世界科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谁能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三次相遇,长期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了解三次相遇

过渡:要想了解本文中所写的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还是让我们先了解这件事情的经过

1、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①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②“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从不熟悉到熟悉)

③“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④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过渡:伟大的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和一个小女孩在一起呢?

2、那么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读读这三次相遇,找找你认为关键的语句,把你的想法随时写在句旁

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这时的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由交流)

3、小女孩又是怎样看待这时的爱因斯坦的呢?

(1)出示:“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①指导朗读

②小女孩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奇怪)

③你从那些地方看出这是一个奇怪的老人?(自由交流,相机朗读)

4、是啊,不管是外貌、动作、衣着还是语言(板书)老人都非常的奇怪,那么你从这奇怪的背后又看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呢?

5、齐读第二小节。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作者通过外貌、动作、衣着和语言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专注思考、不拘小节的爱因斯坦。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他们的第二次相遇,看看作者又通过哪些描写,写出了爱因斯坦的特点的呢?(语言、动作描写)

2、仔细读读爱因斯坦的动作和他与小女孩的对话,你觉得此时的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平易近人 充满童心)

3、指导分角色朗读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请同学们用刚才我们学习的方法,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第三次遇到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难怪他会说

出示:“她教我怎么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3、爱因斯坦真的像他自己说得那样什么也帮不了小女孩吗?

(1)那么爱因斯坦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从中你看出了这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自由交流)

(2)指导朗读

三、总结

那么文中的伟大,与我们一开始交流的伟大意思一样吗?人格伟大。把我们交流的内容根据你的理解整理一下,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个伟大的人”这个话题写一段话。写时,注意有层次地表达,语句通顺,字迹工整。

交流,投示。

修改

板书: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        

专注思考 不拘小节         衣着

平易近人 充满童趣         外貌

潜心研究 为人谦逊         动作

语言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写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这篇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着力刻画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鲜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走近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与平凡。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读好人物对话,以读促讲,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感受爱因斯坦人格魅力,体会他在平凡中的伟大。

课下同学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也搜集了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对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篇课文中主要是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他的伟大体现在哪里?生活小节!这篇课文透过写一个12岁的小姑娘的眼睛,让我们走近了爱因斯坦。

一、感悟文字,创设互动氛围

课堂上,让学生抓住描写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感受人物形象。通过感悟文字,引起学生的质疑。为什么生活中爱因斯坦是这样的?在课堂中体会他对工作的热爱,有忘我的工作精神。从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可以体会出。这是他们在第一次相遇时。在第二次相遇时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表情和对话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对话,让他们反复读、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感受爱因斯坦伟大与平凡。尤其是从他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平易近人,谦逊诚恳坦、富有一颗童心。第三次相遇时:小女孩教他穿戴及整理房间。从以下语句中可以看出:“读了小女孩的话,……”要联系上下文:“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穿戴的整整齐齐”来体会。让学生明白,爱因斯坦的变,一是因为接受小女孩的“教诲”,二是因为他请小姑娘作客。“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来领悟,感受小女孩已经把他看成朋友,知己。从这几句话,体会爱因斯坦不是不会打扮,而是因为全身心投入了科学研究工作所以在生活上不拘小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平凡但又的一个人。

二、抓住主线,引发多纬度互动

课文的主线就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整堂课我始终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变换不同的问法(如“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你读出了爱因斯坦怎样的品质?”)、改变学习方式(从扶到放),让学生真正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用自己的目光去看爱因斯坦,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这正是对文章的真正理解。

三、“扶”“放”结合,促进互动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上课时先再一次理清文章的思路,让后精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过程,初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相遇;最后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相遇。其中“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这个问题始终贯穿课文学习的全过程。经过这从扶到放的学习指导,因此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写话中,学生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为大的人,为什么?”时也就水到渠成了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

精彩课本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场(精选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 音乐《白龙马》起,刀叉碗筷伴乐入场,到舞台中间。铁罐傲然入场,自夸唱;刀叉碗筷体停,纷纷表示...

  • 我指导的课本剧: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第一场背景:美丽的大森林,清澈的小溪。音乐:欢快小鹿跑上场转一圈,开心地说道:“大森林多美啊!”(挥手)“小朋友...

  • 《田忌赛马》课本剧

    《田忌赛马》课本剧 ...

  •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本剧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本剧 【剧情快递】本剧是根据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编写的。课文作者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

  • 《晏子使楚》剧本

    《晏子使楚》剧本六一班李文健(晏子来前,楚王宫中)楚王:我派在齐王身边的卧底打电话告诉我,晏子将于今天下午乘航班访...

  • 课本剧《将相和》第二幕 渑池之会

    课本剧《将相和》第二幕渑池之会 第二幕:渑池之会时 间:公元前279年地 点:秦国渑池人 物:赵惠文王(简...

  • 《小英雄雨来》剧本

    《小英雄雨来》剧本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晋察冀边区的芦花村 人物:雨来李大叔鬼子军官鬼子3人小伙伴2人村民3人 场...

  • 《夜莺的歌声》课本剧

    时间:战斗刚刚结束。地点:苏联的一个刚被战火毁掉的小村庄里。人物:小男孩、夜莺、德国军官一名、德国士兵若干名。布景...

  • 课本剧《美丽的小路》

    :时间:春天地点:一条小路上路边有小草花儿树木道具:头饰小推车扫帚各种垃圾房子人物:鸭子兔子鹿猪猫狗旁白:(鸭先生...

  • 课本剧《天游峰的扫路人》

    课本剧《天游峰的扫路人》时间:季的某一天傍晚地点:天游峰山脚下人物:“我”,(即文章的作者) 扫路人,...

  • 课本剧《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课本剧《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塞下曲发表第一幕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间的一天地点: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指挥部人...

  • 《早》课本剧剧本

    《早》课本剧剧本 第一幕 对课 时间:深冬的一天 ...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