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参考 > 高中语文教参 > 《荷塘月色 》教案6

《荷塘月色 》教案6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0:51

授课提要式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内容:
    自读课文,准确认读、解释加点的字(如:1、煤屑路2、蓊蓊郁郁3、弥望4、袅娜5、倩影6、脉脉的流水……)想一想,1927年春夏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全文写景状物的主体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以上预习内容可酌情增减,何时检查也可灵活) 

讲授导语 :
    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
(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

    板书课题
    作者、写作时间地点
    荷塘月色 朱自清 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华园

    作品结构分析
    教师启发指导:以下提供一种示例,其他可从“专项评价”中,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进行归纳。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荷塘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显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体内容”(写景状物);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所以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以上可适当使用板书或卡片或荧屏演示等多媒体)

行文线索
    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 变化的思绪线索。情—景—情,这正好像一条经线,而对荷塘景色的描写犹如一条纬线。

语句赏析
找出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赏析:
1、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起笔的目的是什么? 可联系撰文时间启发学生讲讲有关大革命失败情况,说明作者思想状况,弄清他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抛开了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态,蕴含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实际上,这“情”离不开“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发“独处”之情。

小结作业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背诵第4段(集体背诵、提名背诵)
2、答问:第4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依怎样顺序写的?(以此引入新课)

景物描写
解析第4段: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1.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颤动→流水
2、深味作者匠心:
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作者笔下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 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散文神韵。荷叶田田,满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却断定叶下的水“脉脉”有情,这由叶子的“风致”引起的想象。

认识“通感”
引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句的比喻特点:
本体—花香(作用于人的嗅觉)
喻体—渺茫的歌声(作用于人的听觉)
立于微风中嗅那馨香,时有时无;听那远处歌声,时断实续,沟通了不同类的感官。这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再引出第5、6段中“通感”的句子,也可引导鉴赏 5、6段中比喻、拟人句。(此环节可采用讨论式)

收束及思考
    结束对前所提问题的讨论,提出关于语言美的思考题,让同学课下欣赏,并写一段文字表述自己的理解。(仍可布置其他作业 )

《荷塘月色 》教案6.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荷塘月色》板书设计

    缘由:心情颇不宁静(情感基调,下文不断揭示和照应)一、月夜出门 目的:看月下荷塘 小...

  • 《荷塘月色》背景资料

    1、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

  • 《故都的秋》教案6

    教学步骤 :1.导入 2了解感知3理解分析4揣摩体会(5讲解全篇)6迁移训练教案草稿教学目标 :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

  • 《故都的秋》教案4

    指导思想:贯彻“三主”思想,即:以学生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目的: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

  • 《故都的秋》教案4

    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散文“形”、“神”合一的艺术特色。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语言...

  • 《故都的秋》教案3

    教学目的: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2、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3、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

  • 《荷塘月色 》教案7

    荷塘月色教学目的: 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

  • 《荷塘月色 》教案5

    荷塘月色教案执教:李烨教学目标 通过朗诵和分析《荷塘月色》第四段的遣词用句来体会:1、细腻、传神的语言风格。2、新鲜...

  • 《荷塘月色 》教案4

    一、教学目标 (一)理清全文结构,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二)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对生活化语言的巧妙...

  • 《荷塘月色》教案3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关于教学对象本课文教学对象为中专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他们入学以来已经学习教材关于阅读和...

  • 《荷塘月色》教案2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