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 > 《转》教案(精选5篇)

《转》教案(精选5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8:16

《转》教案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图片,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简单图形平移。2、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将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平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演示火车、电梯、缆车、风扇、旋转木马、钟摆摆动的动画。

师:这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么分?

学生说分类的方法

师:像上面这三种(火车、电梯、缆车)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而像(风扇、旋转木马、钟摆)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是很多的,你还见到过那些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学生举例说明。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二、新知探索

1、观察讨论,感知平移的距离。

师:出示小兔搬家图,看这三只小兔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平移)向哪个方向平移的?(右边)

小兔子们觉得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出示3段录音)

第一只小兔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7格。”

师: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例图),在左边的图上找到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数一数,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个。

师: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回答

师:还有谁和他选的不一样?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小房子整体动态演示)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

3、师:把书翻到第24页,看看金鱼图和火箭图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请仔细观察后完成书上的填空然后相互交流。

4、师:观察三组图形,在平移前和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发表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都是不变的。

5、看图填一填,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25页的“试一试”。

你能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吗?

(1)先在小组里交流你打算怎样画,再画一画。

(2)相互交流方法。可能是:

a)先把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右平移6格,再根据三角形中另外两点与这点的关系,画出三角形。

b)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向右平移6格,然后把三个点连起来。

(3)小结: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实际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先吧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向右平移6格,然后再把三个点连起来。

为了表示平移的方向,还应该画上箭头。

(4)那么大家画的对不对呢,你认为可以怎样检验?

a)看看方向对不对。

b)找两个对应点,数数它们中间的格子数对不对。

c)看看图形的大小、形状有没有改变。

d)同桌互相检验,对的握手祝贺对方。

2、谈话:请大家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组织反馈。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然后同桌检验。

四、拓展延伸

教你一招:在音乐声中多媒体演示将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变成一组美丽的图案。

《转》教案篇2

二  对称、平移和旋转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技能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北师大版第六册12-26页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要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丰富有趣的实例,以直观现象让学生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从而感受到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现象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

1、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建议

教学本单元内容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因为这些现象是图形变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知识的基础和源泉,如果对这些现象缺乏充分的感知和浓厚的兴趣,不仅导致图形的变换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脱节,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起来抽象、乏味,而且人也由于缺乏来自生活现象的启示,而逐渐丧失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

2、要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并形成技能,必须加强在“做中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和“做一做”等。在做中学,能深刻体会和把握图形变换的特征;在做中学,动作逻辑能内化为心理的逻辑,促进技能的生成;在做中学,也有利于培养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良好情感体验。因此,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多“做中学”机会。

3、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鼓励他们发现美;让他们举办图案展览,鼓励他们展示美;让他们尝试设计图案,鼓励他们创造美。只有对生活中美的事物有健康追求的人,才会有高尚、充实的精神生活,才会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

渗透图形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1.教具: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彩笔、剪刀和三张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

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还有别的办法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活动一:用手中的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同桌互相讨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活动二: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小组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2、认识对称图形

板贴展示学生剪出的图形。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吗?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生:蝴蝶、脸谱、天安门等是对称图形。花布图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不是对称图形。

2、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找一找它们的对称轴。

投影展示,让学生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在哪里?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它们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哪个数字是对称的?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

4、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对称图形?

四、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吗?请同学们课下交流一下。

案例二: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对称图形(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3、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难点:识别轴对称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各种平面图形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么?

生:喜欢

师:这节课我们就做拼图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让学生拼图游戏,感知对称图形

1、拖动拼接,不改变图形大小

2、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图片?

(1)学生描述选择拼图答案的理由。

(2)师板书描述中的关键词(大小相等,形状相同)

3、让我们设想一下,若将这种图形对折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

4、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二)、举例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对称图形或对称物体?

生:人体、昆虫、房屋、衣服……

(三)、剪

1、小组讨论怎么剪。

2、总结剪的步骤:折——画——剪

3、动手操作。挑选作品粘贴。

(四)、对称轴的定义。

师:把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生:有一条折痕

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师:在自己剪的作品上画出对称轴

三、巩固概念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如果是,请说说对称轴在哪里。

2、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

小组合作,数一数有几条对称轴

3、欣赏,感受对称美。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何评价自己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

案例三:

《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能力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子中形成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且和实际的图形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对称图片;教师:机灵狗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的我们的老朋友机灵狗吗?(板贴)。它昨天下午要去看一场五点半的电影,可是每看成,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机灵狗为了晚上看电影精力充沛,下午就睡了个懒觉,一觉醒来,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到家中的镜子前化妆,巧的很,它家的时钟在镜子对面的墙上,机灵狗从镜子中一看,时针刚好指到5,吆,路上用半个小时,现在出发正好。就在它兴高采烈地赶到电影院时,电影院却已经关门了。售票员阿姨说:“现在是7点半,电影早就散场了。”

咦,我明明从镜子中看到的是5点半,怎么一下子7点多了呢?

2、小组讨论,为什么晚了?

生1:路上太慢了。

生2:时间看的不对。

3、师:时间到底对不对呢?镜子中有什么数学问题吗?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展开活动,探究新知

1、活动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对称图片(美术字“王”、α、8、喜喜),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2、活动二:

a、将镜子放置物体的一侧,摆一摆,发现了什么?

b、让学生用右手遮住自己的右眼,照着镜子看一看,说说镜子中的你是用哪只手遮着自己的一只眼睛?它在镜子中是左眼还是右眼?

3、你发现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

a、小组交流

b、汇报总结:镜子中看到的物体与原物体是对称的,但左右对称。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机灵狗当时看到的是几点?

教师板画时钟的对称轴,使学生明确:左右所指时刻不同,时间不同。当时镜中的时针指着5,实际镜子外的时针是指着7,当时已经7时了,因此机灵狗晚了2个小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到正确时间)。

2、师:如果我们来看一片树叶,会怎样呢?

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的第1题。

(再次使学生体会:镜子内外,左右错位,而不是上下错位。)

四、拓展练习,提高认识

1、师:如果机灵狗想从镜中看时间,在镜中几时才不会晚了看电影呢?

(让学生探讨:实际的5时,在镜中应当是几时,再次体会左右错位)。

2、讨论: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作哪些事情?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课本18页的第2题及实践活动。

附板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

镜子内外,左右错位

案例四:

《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镜子中的数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5—26页)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难   点: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用的示范镜子,学生每人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①出示镜子,引导学生照身边的物体,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②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发现

③全班同学汇报

二、探究验证:

①用镜子完成p17“试一试”第(1)题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看和你的发现是不是一样。

②同桌互相合作,完成第(2)题,摆一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③帮助机灵狗:

在观察机灵狗的发现,看看是不是对呢?

三、巩固应用:

1、完成p18“练一练”第1题

先想想,再用镜子验证一下你的选择是否正确

2、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使你们能看到图的全部

四、实践活动

利用周末的时间,收集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全班交流展览。

五、教学反思:

案例五

《平移和旋转》教学与设计(一)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9~21页的内容及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并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五、教具准备

“看一看”的图片,方格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去过雪山游玩吗?那里有哪些游乐设施?(滑草、飞龟、遨游太空……)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过运动的?(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二)探索新知

1、投影片出示课本“看一看”中的四幅图。

1同桌互相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画面?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并用手比划一下。

2全班交流。

3小结:缆车、国旗的运动都是平平直直地走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运动是在固定地转动。

4让生上台演示升旗和缆车的运动。

5让全班学生用手演示升旗和缆车的运动。

小结:我们把像、缆车、升国旗这样的运动成为平移。(板书:平移)

6让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做平移运动。

7让生动手演示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运动。

小结:我们把像螺旋桨、风车这样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的运动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8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做旋转运动?

2、判断平移、旋转运动。

1出示课本第19页的“说一说”。

先独立思考判断,在书上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

雪撬、火车的运动是平移;

转盘、水龙头的运动是旋转。

2做一做:先做一个平移运动,再做一个旋转运动,让同学先在小组内做、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做给全班看。

3、出示课本20页试一试。

1移一移,说一说。教师演示,学生数格说一说,向下平移了几格。

2填一填,教师演示,学生数格,说一说蜡烛向右平移了       格。小鱼向      平移了    格。

3小结: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了多少格。(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最后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0页“试一试”的(3)。先让小组讨论,找学生到黑板演示。

2、让学生做课本21页练一练1。

3、让学生做课本21页练一练2、3题。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像升降电梯、收害机这样的运动就是平移,如果一个物体绕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运动称为旋转。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平时注意观察,把收集到的与同学分享。

案例六

《平移和旋转》教学与设计(二)

教学内容:对称图形(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9—2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

国旗沿着旗杆徐徐上升,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一运动现象叫“平移”。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也是平移。还有另一种运动方式叫“旋转”。如:风车迎风旋转,直升飞机起飞时的螺旋桨运动等。

二、探究新知

(一) 说一说

1、独立思考,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

2、全班交流

师可适时问一问:为什么这一运动是平移(或旋转)?

3、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a小组交流

b全班交流

(二) 做一做

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1、小组进行   2、选好的全班做一做

三、拓展练习、运用

1、移一移,说一说。

2、填一填。

3、画一画。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教学反思

案例七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课本第23~26页的内容及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应用这一知识创作自己喜欢的图案。

2、使学生通过欣赏身边熟悉的图案,感受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进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使学生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到数学中蕴含的内在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会到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准备

各种图案,不同规格的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第23页的四幅图:

1、你们知道这四幅图吗?他们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甲:第一幅图是紫荆花图案,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

学生乙:第二幅图是奥运五环图,它代表世界的五大洲。

学生丙:第三幅图是我国的风筝图样——燕子。

学生丁:第四幅图是一个美丽的圆形图案,可以应用于织毯、绘制陶器等方面。

2、这些图案美吗?美在哪里?

学生甲:美在它们组合很有规律。

学生乙:美在它们都有相同的规律。

学生丙:美在都是通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图形。

3、导入新课。

请大家仔细观察,每幅图的图案是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体会图案中的平移和旋转。

(1)先独立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2)集体交流。

“紫荆花”是由一个花瓣绕中心旋转得到的。

“奥运五环”可以说是由一个圆环平移后得到的,也可以说是绕圆环的交点经过多次旋转得到的。

“风筝”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图形图案,可以说是每朵花绕圆的圆心旋转后得到的。

(3)上面的哪幅图案是对称的?

“奥运五环”、“风筝”图、“圆形图案”都是对称图形。

(4)拿出你收集到的图案,在小组里说说,它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2、动手设计、绘制图案。

(1)打开课本第25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画,然后与伙伴交流、分享。

教师:注意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赞赏。

(2)完成课本第25页“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可合作完成。

教师:(同上)

(3)完成课本第25页“实践活动”的第(2)题。

教师:注意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使学生能够从伙伴中得到启发。

(4)动手制作“雪花”,课本第26页的第(1)题。

(5)动手制作“装饰物”,课本第26页的第(2)题。

3、作品展览、鉴赏。

全体同学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助奖等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

(三)练习巩固

1、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2、下面的图形是旋转得到的画“○”,是平移得到的画“—”。

(    )   (    )      (         )        (    )

3、课本第24页的第2题。

4、下面的图形都是利用我们学过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的知识设计的图案,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

5、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四)课堂小结

平移、旋转和对称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案例八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23--2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图案或图案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淘气和笑笑星期天去科技馆看美展,发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出示图案或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探索新知

1、欣赏图案

出示一组图案或图案的图片

(1)出示问题:

①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

②上面哪幅图案是对称?

(2)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后,汇报讨论结果。

(3)总结:

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些什么?

生:把一个图形重复出现很多次,会很漂亮……

生汇报:1和4是旋转得到的

2和3是平移得到的

2、3、4都是对称图形

师: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

2、设计图案

提供材料:

①p25页用树叶设计

②附页2中图4,用蝴蝶设计

③自选喜欢的图形,用纸剪一幅图案,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绘制图案。

3、比一比

你认为谁设计的图案最美?美在哪里?相互说一说,选出设计较好的图案。

三、应用练习:

p24页练习题:

画对称图形中出现的错误可集体订正。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转》教案篇3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幼儿园  梅洁

一、设计意图:(适合大班)

为了丰富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新学期,我在运动器材中投放了几种新玩具:飞环,保龄球,竹蜻蜓,孩子们对新玩具非常好奇,不久,飞环,保龄球,就成了孩子们的新宠,可是竹蜻蜓却依旧躺在盒子里,默默无闻,孩子们不知怎样玩,我纳闷,怎么没人想到让它转起来?于是我拿起竹蜻蜓两手夹住竿子一搓,竹蜻蜓转起来了,顿时引来了孩子们惊喜的欢呼声,纷纷围着想试一试,只听顾星凯小朋友说:“真好玩,像直升飞机上转的一样,我怎么没有想到。”我随口说:“是呀,你们怎么没想到把它转起来呢,你们想想,这么多玩具中还有什么能转起来。”我的问题一出,许多小朋友纷纷尝试,不久,有的小朋友告诉我:“老师,圈能转。”“老师,飞环能转。”看来可以进行一次有关转的探索活动了。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物体转动的经验,并引导幼儿发现转动形成圆的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好奇和探索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玩圈、竹蜻蜓的经验。

2、幼儿操作材料:一元硬币,乒乓球,皮球,塑料圈,圆盘,圆形积木,各种方形积木,竹蜻蜓等若干。

3、玩具汽车(自行车),螺丝(螺帽),吊扇(扇叶包红色纸),钟等。

4、实物投影仪。

四、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

1、请幼儿自由选取几种操作材料玩一玩。

2、请几名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的玩法,对幼儿让物体转起来的玩法加以肯定、引导,“小朋友让转起来了,这个玩法真好,还有谁也能让你手里的东西转起来?”

(二)试一试

1、鼓励幼儿再玩一次,试一试,让你手中的东西转起来。

2、请幼儿说说,你玩了哪几样东西,你怎样让它转起来的?加以演示。

(三)看一看

1、幼儿再次操作,仔细观察,“物体转起来后你发现了什么?”

2、请说一说你的发现。

3、请幼儿观看吊扇“怎样让电扇转起来?”(打开开关)师开开关,由慢到快,“电扇转起来后你发现了什么?”(圆)

(四)找一找

1、幼儿再次操作,寻找观察物体转动后形成的圆,“找一找,你手里的东西转起来后有没有出现圆?”

2、幼儿互相交流。

小结:物体转动后形成圆。

(五)说一说

1、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会转?转动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例:电扇的叶子会转,转起来后吹出了风。

2、小结: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会转的东西,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会转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认真看,仔细想,你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我,或告诉你的好朋友。

《转》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物体转动的经验,并引导幼儿发现转动形成圆的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好奇和探索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玩圈、竹蜻蜓的经验。

2、幼儿操作材料:一元硬币,乒乓球,皮球,塑料圈,圆盘,圆形积木,各种方形积木,竹蜻蜓等若干。

3、玩具汽车(自行车),螺丝(螺帽),吊扇(扇叶包红色纸),钟等。

4、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

1、请幼儿自由选取几种操作材料玩一玩。

2、请几名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的玩法[小物体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对幼儿让物体转起来的玩法加以肯定、引导,“小朋友让转起来了,这个玩法真好,还有谁也能让你手里的东西转起来?”

(二)试一试

1、鼓励幼儿再玩一次,试一试,让你手中的东西转起来。

2、请幼儿说说,你玩了哪几样东西,你怎样让它转起来的?加以演示。[对因玩法不正确而转不起来的东西,可请转起来的幼儿加以补充演示。]

(三)看一看

1、幼儿再次操作,仔细观察,“物体转起来后你发现了什么?”

2、请说一说你的发现。

3、请幼儿观看吊扇“怎样让电扇转起来?”(打开开关)师开开关,由慢到快,“电扇转起来后你发现了什么?”(圆)

(四)找一找

1、幼儿再次操作,寻找观察物体转动后形成的圆,“找一找,你手里的东西转起来后有没有出现圆?”

2、幼儿互相交流。[对转动后出现圆较明显的物体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小结:物体转动后形成圆。

(五)说一说

1、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会转?转动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例:电扇的叶子会转,转起来后吹出了风。

[钟的指针会转,转起来后我们知道了时间;

螺丝帽会转,转起来后可以把东西固定;

双层圆桌……]

[实物示范,观察]

2、小结: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会转的东西,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会转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认真看,仔细想,你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我,或告诉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适合大班)

为了丰富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新学期,我在运动器材中投放了几种新玩具:飞环,保龄球,竹蜻蜓,孩子们对新玩具非常好奇,不久,飞环,保龄球,就成了孩子们的新宠,可是竹蜻蜓却依旧躺在盒子里,默默无闻,孩子们不知怎样玩,我纳闷,怎么没人想到让它转起来?于是我拿起竹蜻蜓两手夹住竿子一搓,竹蜻蜓转起来了,顿时引来了孩子们惊喜的欢呼声,纷纷围着想试一试,只听顾星凯小朋友说:“真好玩,像直升飞机上转的一样,我怎么没有想到。”我随口说:“是呀,你们怎么没想到把它转起来呢,你们想想,这么多玩具中还有什么能转起来。”我的问题一出,许多小朋友纷纷尝试,不久,有的小朋友告诉我:“老师,圈能转。”“老师,飞环能转。”看来可以进行一次有关转的探索活动了。

《转》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适合大班)

为了丰富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新学期,我在运动器材中投放了几种新玩具:飞环,保龄球,竹蜻蜓,孩子们对新玩具非常好奇,不久,飞环,保龄球,就成了孩子们的新宠,可是竹蜻蜓却依旧躺在盒子里,默默无闻,孩子们不知怎样玩,我纳闷,怎么没人想到让它转起来?于是我拿起竹蜻蜓两手夹住竿子一搓,竹蜻蜓转起来了,顿时引来了孩子们惊喜的欢呼声,纷纷围着想试一试,只听顾星凯小朋友说:“真好玩,像直升飞机上转的一样,我怎么没有想到。”我随口说:“是呀,你们怎么没想到把它转起来呢,你们想想,这么多玩具中还有什么能转起来。”我的问题一出,许多小朋友纷纷尝试,不久,有的小朋友告诉我:“老师,圈能转。”“老师,飞环能转。”看来可以进行一次有关转的探索活动了。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物体转动的经验,并引导幼儿发现转动形成圆的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好奇和探索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玩圈、竹蜻蜓的经验。

2、幼儿操作材料:一元硬币,乒乓球,皮球,塑料圈,圆盘,圆形积木,各种方形积木,竹蜻蜓等若干。

3、玩具汽车(自行车),螺丝(螺帽),吊扇(扇叶包红色纸),钟等。

4、实物投影仪。

四、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

1、请幼儿自由选取几种操作材料玩一玩。

2、请几名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的玩法,对幼儿让物体转起来的玩法加以肯定、引导,“小朋友让转起来了,这个玩法真好,还有谁也能让你手里的东西转起来?”

(二)试一试

1、鼓励<BR><P></P>幼儿再玩一次,试一试,让你手中的东西转起来。

2、请幼儿说说,你玩了哪几样东西,你怎样让它转起来的?加以演示。

(三)看一看

1、幼儿再次操作,仔细观察,“物体转起来后你发现了什么?”

2、请说一说你的发现。

3、请幼儿观看吊扇“怎样让电扇转起来?”(打开开关)师开开关,由慢到快,“电扇转起来后你发现了什么?”(圆)

(四)找一找

1、幼儿再次操作,寻找观察物体转动后形成的圆,“找一找,你手里的东西转起来后有没有出现圆?”

2、幼儿互相交流。

小结:物体转动后形成圆。

(五)说一说

1、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会转?转动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例:电扇的叶子会转,转起来后吹出了风。

2、小结: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会转的东西,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会转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认真看,仔细想,你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我,或告诉你的好朋友。

《转》教案(精选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大班体育《快乐的轮船》

    活动目标:1、锻炼幼儿手部大肌肉的力量,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2、学习布袋的新玩法,拓宽幼儿一物多玩的思路,体验运动...

  • 大班体育:爱劳动的小兔子

    一、设计意图:由于幼儿身体发育尚未成熟,他们的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较低,一般不能单一的、持久地做动作,...

  • 大班体育:神秘人体洞

    活动背景;洞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什么树洞、山洞,而且对于孩子来说,好像显得特别的喜欢,我们经常会看见孩子在有洞的...

  • 大班体育游戏《小兔吃萝卜》

    活动目标:发展双脚向前跳的能力,培养幼儿机智、灵活的活动能力。活动准备:1.一处安全空旷的场地。2.塑料圈若干个。3.彩...

  • 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有趣的绳子》

    活动目标:1、有用绳子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创造性地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有初步的求异求新意识。2、有与同伴互相合作玩...

  • 大班体育游戏:打死大灰狼

    目标:1、感受与同伴一起把大灰狼打败时的快乐心情,喜欢玩这游戏。2、学习双脚夹绳球跳的正确方法。3、掌握简单的双脚夹...

  • 体育:小袋鼠运球

    目的:提高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及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准备:教师用的布袋一只,底部装拉链,可开合(如图)...

  • 大班体育:好玩的蛇皮袋

    活动目标:1、用蛇皮袋练习助跑跨跳,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提高弹跳能力。2、探索蛇皮袋的多种玩法,感受一物多玩体育活...

  • 大班体育活动《月亮围着地球转》

    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精神。2.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以及方位感。二、活动准备1、老师介绍有关月亮绕着地球公...

  • 大班体育活动:顽皮的篮球

    设计意图:篮球活动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于生活游戏中,针对幼儿...

  • 中班体育活动:小小建筑师

    活动目标:1、可以利用各种器械,自行搭建活动场地 2、尝试用各种方法爬过障碍 3、培养合作意识及不怕困...

  • 大班体育游戏:好玩的轮胎

    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大肌肉群,练习走、跑、跳、平衡等基本动作。2、学习团队合作完成任务。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