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多极化趋势的“极”与两极格局时期的“极”有哪些不同?
a.具体对象不同:两极格局中的“极”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b.作用影响不同:两极中的“极”只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而多极化中的“极”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教师导入: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影响下,尽管还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复杂矛盾和冲突。但是各“极”的人民都向往和平、追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于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
讲授新课:
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
生: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指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其实质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师:除此之外,世界上很多学者对此还有不同的解释。经济全球化概念的提出起源于经合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特雷,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注:据称s•奥斯特雷在1990年首先采用全球化的概念,也有观点认为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在1985年由t•莱维提出的。)随着对全球化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正在从不同的视角给出全球化的定义。以下是目前几种比较流行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全球化下的定义是:“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卡尔•海因茨•巴奎认为:“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在这里一开始就遇到困难,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肯花力气对这个捉摸不透的时髦词汇作出界定,或者至少对它的意义作出合理的限定。……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根据这种见解。世界出口率越高,跨越国界的贸易额在世界生产中所占比例越高,世界经济就越强烈地全球化。”1995年出版的英国《科林斯商务词典》将国际化和全球化等同看待:“国际化或全球化是指公司通过出口向国外经济进行扩张,但尤其专指通过对外国的投资,建立生产部件的工厂、制造车间和销售子公司。”法国学者雅克•阿达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的支配和控制。在他看来,苏东集团解体以后,资本主义横行的主要障碍已经不复存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债务国在债务危机的压力下,正在按照国际金融机构的意志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而国际金融机构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讲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代言人”,是推行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从这种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也就是资本主义肆虐全球的过程。但在我们看来,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十分广泛,技术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等都可以列入经济全球化的范畴。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经济全球化给出的定义侧重点就不同,给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殊为不易。一般意义上,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以及信息超越市场和国界进行扩散的现象就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抗日救亡运动篇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 解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掌 握 九一八事变...
戊戌变法篇1教学目标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失败...
第1课抗日救亡运动篇1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 解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篇1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含义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和历...
八年级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篇1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
国命大革命篇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 解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篇1教学重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
思想文化篇1【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知道林则徐、魏源、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记住魏源写的《海国图志》,理解“师夷长...
历史工业化的起步篇1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
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篇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展示家庭、社会不同时期有关“衣、食、住、行、用”的照片,反映我国家庭、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篇1第二单元第8课 铸起共和国的钢铁长城班级_____ 姓名_____一、学习任务1、能说出“两弹一...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1第1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2、指...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